一种全封闭电子箱柜内部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6508发布日期:2019-10-08 22:13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封闭电子箱柜内部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箱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封闭电子箱柜内部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箱柜内部设备产生的热量需要及时导出,否侧会引起发热器件温度持续升高。传统电子箱柜由于散热要求,往往需要在柜体上开孔,利用风扇、水管等对箱内进行散热。开孔会造成柜内电子设备洁净度、湿度、腐蚀等环境适应性要求大大提高,光学元件可能无法使用等;传统水冷则会增加水冷管道、水源、泵浦等复杂结构,同时增加了泄漏、结垢等风险。封闭式的箱柜没有开孔,传统风扇无法使用;如果全部从箱柜表面散热,则限制了柜内布置以及增加表面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封闭电子箱柜内部温控装置,能够适用于全封闭式的电子箱的内部主动温度调节,精确调节和控制全封闭式的电子箱柜内环境温度,为内部电子器件提供封闭且散热的工作环境。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封闭电子箱柜内部温控装置,包括全封闭电子箱柜和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置于全封闭电子箱柜的壁板夹层中;所述温控装置包括散热面板、吸热面板、隔离传递中间板、电子调温件、温度采集器和控制器;所述散热面板一面对向箱柜外侧,所述吸热面板一面对向箱柜内侧,在所述散热面板和吸热面板的中间夹设有隔离传递中间板,在所述隔离传递中间板内设置有电子调温件,所述电子调温件连接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散热面板和箱柜外侧壁构成的腔体内,所述温度采集器置于吸热面板侧,且所述温度采集器连接至控制器。

进一步的是,所述电子调温件包括电子制冷件,所述电子制冷件的电控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使全封闭式的电子箱的内部具备主动温度调节功能,散热效果好。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控制器上连接有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设置在箱柜内侧壁板上;与箱柜内部电子设备电连接,实现扩展通信和供电。

进一步的是,所述散热面板为散热材料制成的板体结构;节约空间,缩小体积,且保证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是,所述吸热面板为吸热材料制成的板体结构;节约空间,缩小体积,且保证吸热效果。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全封闭式的电子箱的内部主动温度调节,采用实时温度采集和控制集成电路,精确调节和控制全封闭式的电子箱柜内环境温度,为内部电子器件提供封闭且散热的工作环境,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精度,延长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温控装置与箱柜一体化构成,可根据柜体布置需求任意安装,装置与外部完全隔离模块,密封可靠,且具有较高的安全防护等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封闭电子箱柜内部温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散热面板,2是吸热面板,3是隔离传递中间板,4是电子调温件,5是温度采集器,6是控制器,7是通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一种全封闭电子箱柜内部温控装置,包括全封闭电子箱柜和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置于全封闭电子箱柜的壁板夹层中;所述温控装置包括散热面板1、吸热面板2、隔离传递中间板3、电子调温件4、温度采集器5和控制器6;所述散热面板1一面对向箱柜外侧,所述吸热面板2一面对向箱柜内侧,在所述散热面板1和吸热面板2的中间夹设有隔离传递中间板3,在所述隔离传递中间板3内设置有电子调温件4,所述电子调温件4连接至控制器6;所述控制器6设置在散热面板1和箱柜外侧壁构成的腔体内,所述温度采集器5置于吸热面板2侧,且所述温度采集器5连接至控制器6。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电子调温件4包括电子制冷件,所述电子制冷件的电控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6;使全封闭式的电子箱的内部具备主动温度调节功能,散热效果好。

在所述控制器6上连接有通信接口7,所述通信接口7设置在箱柜内侧壁板上;与箱柜内部电子设备电连接,实现扩展通信和供电。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散热面板1为散热材料制成的板体结构;节约空间,缩小体积,且保证散热效果。

所述吸热面板2为吸热材料制成的板体结构;节约空间,缩小体积,且保证吸热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作一次完整的描述:

通过吸热面板2吸收箱体内侧的热度,并通过隔离传递中间板3传递给散热面板1,将温度由散热面板1传递给外部;

同时,可通过温度采集器5实时采集箱柜内部温度,并通过控制器6控制电子调温件4工作,从而启动电子调温件4进行辅助散热调节,保证内部温度的精确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