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管家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8530发布日期:2020-01-15 01:23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管家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管家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的智能管家壳体结构大多采用注塑一体成型,因而在体积有限的情况下,很难有效提升自重,继而使得摆放时稳定性较差,此外,由于外形结构过于简单,也极大的降低了使用者的视觉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管家壳体结构,该智能管家壳体结构能够通过配重块的设置,有效提升自重,进而使得摆放更加稳定。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管家壳体结构,包括多边形壳体,以及与所述多边形壳体相配合的上盖,所述上盖上表面的中部呈向上拱起状设置,且所述上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平面,相邻所述平面交汇处形成棱角;所述多边形壳体的腔体内底面均布有多个梯形凸缘,所述梯形凸缘中部凸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套设有与所述梯形凸缘围设成的凹坑相配合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与所述定位柱紧固;相邻所述梯形凸缘之间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所述上盖内底面的螺纹柱通过螺丝紧固。

其中,所述多边形壳体的下底面设置有挂孔,所述挂孔与紧固于安装面的固定架通过挂件相配合。

其中,所述固定架靠近所述多边形壳体的一侧面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设置有沉头螺丝孔。

其中,位于所述凹槽两端的凸台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埋设有所述挂件,所述挂件与所述挂孔相配合。

其中,所述多边形壳体的四周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多边形壳体的底面交汇连接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管家壳体结构,包括多边形壳体,以及与所述多边形壳体相配合的上盖,所述上盖上表面的中部呈向上拱起状设置,且所述上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平面,相邻所述平面交汇处形成棱角;所述多边形壳体的腔体内底面均布有多个梯形凸缘,所述梯形凸缘中部凸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套设有与所述梯形凸缘围设成的凹坑相配合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与所述定位柱紧固;相邻所述梯形凸缘之间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所述上盖内底面的螺纹柱通过螺丝紧固。以此结构设计的智能管家壳体结构,能够通过配重块与多边形壳体之间的有效连接,有效提升该智能管家壳体摆放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管家壳体结构的分解图。

图2是图1的装配图的底部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管家壳体结构,包括多边形壳体1,以及与所述多边形壳体1相配合的上盖2,所述上盖2上表面的中部呈向上拱起状设置,且所述上盖2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平面21,相邻所述平面21交汇处形成棱角22;所述多边形壳体1的腔体内底面均布有多个梯形凸缘11,所述梯形凸缘11中部凸设有定位柱12,所述定位柱12套设有与所述梯形凸缘11围设成的凹坑相配合的配重块3,所述配重块3与所述定位柱12紧固;相邻所述梯形凸缘11之间设置有固定柱13,所述固定柱13与所述上盖2内底面的螺纹柱通过螺丝紧固。以此结构设计的智能管家壳体结构,通过套设于定位柱12的配重块,以及配重块3与梯形凸缘11之间的配合,能够方便有效的提升该智能管家壳体的自重,继而增加摆放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壳体1的下底面设置有挂孔14,所述挂孔14与紧固于安装面的固定架4通过挂件相配合,所述固定架4靠近所述多边形壳体1的一侧面的中部开设有凹槽41,所述凹槽41的槽底设置有沉头螺丝孔42,位于所述凹槽41两端的凸台43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孔431,所述安装孔431内埋设有所述挂件,所述挂件与所述挂孔14相配合。以此方式设置,安装时,可先将固定架安装至待安装面,之后再通过挂件与多边形壳体形成稳定可靠的连接。有关挂件的具体设置,现有技术中较为常用,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壳体1的四周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多边形壳体1的底面交汇连接的斜面15。以此与上盖2融为一体,继而极大的提升了该智能管家壳体的视觉效果。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