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变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5984发布日期:2020-04-07 22:19阅读:9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相变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相变散热器。



背景技术:

现在消费者对电视机的亮度需求逐步提高,需要采用较大功率的led,同时良好的散热系统能提高led的发光效率,提升产品的可靠性。但是消费者外观追求轻薄、简洁化,电视越做薄,整机后壳越来越小,电视的散热结构空间被压缩。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一种相变散热器,该散热器在板内灌注热导系数较金属板材更高的冷媒介质,通过板内冷媒介质的汽化—液化循环将led灯(即热源)的热量传至外部环境,因其散热效果相较于传统挤压型材铝板散热板要好,可以广泛应用于一些大功率器件的散热。

但是,现有的相变散热器中热源与灌注通道内的冷媒介质相距较远,热量无法更快的传导至冷媒介质,散热效果不好。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相变散热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相变散热器中灌注通道内的冷媒介质与热源相距较远,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相变散热器,其中,所述相变散热器包括:内部设置有贯通管道的板材结构,填充在所述贯通管道中的冷媒介质;所述板材结构设置在一板体上;所述贯通管道上设置至少一个弧形段,所述板材结构上设置有弯折边,所述弯折边上设置有发热元件,所述贯通管道延伸至所述弯折边。

优选地,所述弯折边与所述板材结构的连接处设置有折弯区域,所述折弯区域处的贯通管道上设置有所述弧形段。

优选地,所述折弯区域的弯折角度为90°。

优选地,所述贯通管道为吹胀成型结构,所述弧形段为所述贯通管道上的吹胀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板体上设置有用于将热量向外辐射或者向外传导的散热结构。

优选地,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涂覆在所述板体上的纳米散热涂层,或者设置在所述板体上的散热件。

优选地,所述吹胀弧形结构设置在所述板材结构的一个侧面上,所述吹胀弧形结构朝向所述led灯条。

优选地,所述吹胀弧形结构设置在所述板材结构的一个侧面上,所述吹胀弧形结构背向所述led灯条。

优选地,所述板材结构设置有两个且并排设置,其中一个板材结构上的吹胀弧形结构朝向所述led灯条设置,另一个板材结构上的吹胀弧形结构背向所述led灯条设置。

优选地,所述吹胀弧形结构朝向所述led灯条设置的板材结构与弯折边的连接处采用直角过渡,且所述连接处不设置所述吹胀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贯通管道延伸至弯折边,由于弯折边上设置有发热元件,因此减少了冷媒介质与热源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冷媒介质,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变散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变散热器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变散热器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变散热器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变散热器的散热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由于现有的相变散热器中灌注通道内的冷媒介质与热源相距较远,热量无法更快的传导至冷媒介质,散热效果不好。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相变散热器,具体如图1中所示,包括:内部设置有贯通管道的板材结构10,填充在所述贯通管道中的冷媒介质(图中未标出);板材结构10是设置在一板体40上。所述贯通管道上设置至少一个弧形段20,所述板材结构10上设置有弯折边30,所述弯折边30设置在用于放置发热元件50的板体40上,所述贯通管道延伸至所述弯折边30。从图1中可以看出,板材结构10的弯折边30是设置在板体40上,且弯折边30上设置发热元件50(如led灯条),板材结构10的贯通管道中填充有冷媒介质,并且由于贯通管道延伸至弯折边30上,因此贯通管道中的冷媒介质与发热元件50之间的距离是很近的,即仅仅间隔了板材结构10的板材厚度,从而使得发热元件50所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冷媒介质,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板材结构10是由两层或者多层薄板轧制而成,由于该板材结构10具有弯折边30,因此在轧制后对该板材结构10进行弯折形成该弯折边30,然后再通过吹胀使得贯通管道吹胀成型,胀形面以石墨材料印刷贯通管道。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相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本实施例在贯通管道上设置多个弧形段20,该弧形段20呈弧形状(即该贯通管道上具有弧形段20的地方是弧形的管道)。通过设置该弧形段20,使得整个贯通管道中的冷媒介质可以充分地在贯流管道中运动,进而可以更加充分地进行汽液循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优选地,由于本实施例中贯通管道是吹胀成型,因此弧形段20也为吹胀弧形结构。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的板材结构10与弯折边30的连接处设置有折弯区域a,该折弯区域a处的贯通管道上设置有上述弧形段20,使得该折弯区域a处的冷媒介质可以更好地进行从板材结构10流入弯折边30,或者从弯折边30流入板材结构10,从而更好地进行换热。优选地,所述折弯区域a的弯折角度为90°。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板体40上设置有用于将热量向外辐射或者向外传导的散热结构60,该散热结构可以为涂覆在所述板体40上的纳米散热涂层,也可以为设置在所述板体40上的散热件,如图1中所示,图1中的散热结构60为设置在板体40上散热件,板体40与板材结构10接触,当板材结构10中的冷媒介质将发热元件50的热量传递至板体40上后,通过散热件将热量向外传导。

本实施例中的冷媒介质包括制冷剂一氯三氟丙烯、水分、防冻液、乙二醇等,并在贯通管道内流通。具体原理如图5中所示,当温度升高时,贯通管道中底部的冷媒介质吸收热量(即热量传入),液态蒸发变成气态由下往上升,到达贯通管道上部时由于外部温度较低,气态冷媒介质释放热量冷凝为液态回落至底部,通过汽化—液化相变循环,将热量传导至板体40(即热量传出),实现散热。

进一步地,弧形段20的设置可以采用不同的设置方式,除了图1中所示的,弧形段20(即吹胀弧形结构)设置在所述板材结构10的一个侧面上,且所述弧形段朝向发热元件50,优选地,该弧形段20的平面度具有一定的要求,避免顶到发热元件50。发热元件5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贯通管道中的冷媒介质,所述冷媒介质通过相变循环将热量传导至板体40,再由板体40通过辐射(涂覆纳米散热材料)或者传导形式(散热件)将热量扩散出去。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具有其他的弧形段20的设置方式。如图2中所示,在图2的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段20(即吹胀弧形结构)是设置在所述板材结构10的另一个侧面上,且所述弧形段20背向所述发热元件50,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板材结构10同样具有弯折边30,且板材结构10与弯折边30的连接处的贯通管道中同样设置有弧形段20,同样地,发热元件5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贯通管道中的冷媒介质,所述冷媒介质通过相变循环将热量传导至板体40,再由板体40通过辐射(涂覆纳米散热材料)或者传导形式(散热件)将热量扩散出去。

进一步地,如图3中所示,在图3的实施例中,该相变散热器包括两个板材结构10,并且两个板材结构10并排设置,其中一个板材结构10上的弧形段20(即吹胀弧形结构)朝向发热元件50设置,另一个板材结构10上的弧形段20(即吹胀弧形结构)背向所述发热元件50设置。从图3中可以看出,两个板材结构10同样具有弯折边30,且两个板材结构10与弯折边30的连接处的贯通管道中同样设置有弧形段20,该弧形段20的平面度具有一定的要求,避免顶到发热元件50。在图3的实施例中,省略了板体40,发热元件5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贯通管道中的冷媒介质,所述冷媒介质直接通过相变循环将热量传导出去。

进一步地,如图4中所示,在图4的实施例中同样具有两个板材结构10,并且两个板材结构10并排设置,其中一个板材结构10上的弧形段20(即吹胀弧形结构)朝向发热元件50设置,另一个板材结构10上的弧形段20(即吹胀弧形结构)背向所述发热元件50设置。但是,在图4的实施例中,弧形段20朝向所述发热元件50设置的板材结构10与弯折边30的连接处采用直角过渡(如图4中的b所示),并且所述连接处不设置所述弧形段20,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板材结构10与弯折边30的连接处不设置弧形段20,但是另一个板材结构10与弯折边30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段20,同样可以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相变散热器可用在电视机光源上散热上,还可以应用于5g通信基站、灯箱、显示器、电脑主机等电子产品及其它有散热需求的产品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相变散热器,包括:内部设置有贯通管道的板材结构,填充在所述贯通管道中的冷媒介质;所述板材结构设置在一板体上;所述贯通管道上设置至少一个弧形段,所述板材结构上设置有弯折边,所述弯折边上设置有发热元件,所述贯通管道延伸至所述弯折边。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贯通管道延伸至弯折边,由于弯折边上设置有发热元件,因此减少了冷媒介质与热源之间的距离,提高散热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