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下变频器的温度补偿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9560发布日期:2020-02-21 21:0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下变频器的温度补偿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变频器温度补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下变频器的温度补偿电路。



背景技术:

下变频器广泛应用于接收机和雷达系统中,其作为低噪声前置放大器的后续级,实现射频信号至中频信号的频率转换。它的性能对整个接收机或雷达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采用外部温控设备使得外部环境的温度趋于稳定,以此消除外部环境对下变频器工作频率的影响。但下变频器的工作温度并不是固定的,一旦其工作温度变化了,而外部的环境一直处于同一温度,那么此时外部环境的温度又会影响下变频器的工作温度,致使下变频器的工作频率与原定频率发生偏移。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外部的温控设备还需要根据下变频器工作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这样无异于增加了外部温控的成本,同时还加大了对外部温控设备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用于下变频器的温度补偿电路以在降低控温成本的同时可有效避免下变频器的工作频率出现偏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下变频器的温度补偿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和开关电路,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开关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控制电路可判断下变频器中的温度,从而传递信号至与其相连的开关电路中,开关电路的一端与控制电路的一端还分别作为该温度补偿电路的输出端与外部加热装置连接,通过开关电路的通断从而实现该下变频器中温度的变化;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感应器u2和控制器u3,通过感应器u2可感应下变频器内部的温度,从而传输信号至控制器u3中,控制器u3的输出端作为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输出信号至开关电路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开关元件,开关元件与控制器u3的输出端连接,通过开关元件的导通与截止可使得整个开关电路处于接通与断开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电阻r1~r5、电容c1和电压基准源u1,电压基准源u1的输出端连接至电阻r1和感应器u2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感应器u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1、电阻r4的一端和控制器u3的引脚3,感应器u2的引脚2与电阻r2的可调端连接,控制器u3的引脚5连接至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和控制器u3的引脚6与电压基准源u1的一端连接,控制器u3的引脚5还作为该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电阻r3、r4、电容c1、电压基准源u1的另一端和控制器u3的引脚1、4均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电阻r6,开关元件为三极管q1、q2,三极管q1的基级作为该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基级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接地。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下变频器的温度补偿电路,其好处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在下变频器内部设置温度补偿电路,避免了使用大成本的外部温控设备,有效的降低了温控的成本。

(2)本实用新型温度补偿电路结构简单,通过控制电路和开关电路的配合,便能够调节下变频器的工作环境温度,且其制作而成的电路板体积很小,这样即使安装在下变频器内部,也不会增大下变频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温度补偿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下变频器的温度补偿电路,下变频器的工作频率即易受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针对这类问题,一般采用外部温控设备使得外部环境的温度趋于稳定,但下变频器的工作温度并不是固定的,那么外部的温控设备还需要根据下变频器工作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增加了成本的同时加大了对外部温控设备的技术要求,所以本实用新型在下变频器内部电路中做了重新设计,新增了温度补偿电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可有效避免下变频器的工作频率出现偏移。

所述温度补偿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和开关电路,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开关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控制电路可判断下变频器中的温度,从而传递信号至与其相连的开关电路中,通过开关电路的通断从而实现该下变频器中温度的变化。

具体地说,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5、电容c1、电压基准源u1、感应器u2和控制器u3,电阻r1、r3作为该下变频器中温度上、下限的电阻,可根据下变频器的具体温度情况选定适宜的阻值,因此在这里不作限定,电阻r2和r4的阻值为10kω,电阻r5的阻值为12kω,电容c1的容值为3.3pf,其中电压基准源u1的型号为ad581,感应器u2为感温电流源,其型号为ad590,控制器u3的型号为lm311,电阻r2为可调电阻。电压基准源u1的输出端连接至电阻r1和感应器u2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感应器u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1、电阻r4的一端和控制器u3的引脚3,感应器u2的引脚2与电阻r2的可调端连接,控制器u3的引脚5连接至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和控制器u3的引脚6与电压基准源u1的一端连接,控制器u3的引脚5还作为该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电阻r3、r4、电容c1、电压基准源u1的另一端和控制器u3的引脚1、4均接地。

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开关元件和电阻r6,电阻r6的阻值为5kω,所述开关元件为三极管q1、q2。具体地说,所述三极管q1的基级作为该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基级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接地。开关电路中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压基准源u1的一端分别作为该温度补偿电路的输出端与外部加热装置连接,从而实现下变频器温度的调节。所述加热装置为下变频器中常用的加热装置,因此在这里不对其具体电路结构做详细描述。

通过比较控制器u3引脚2和引脚3上电压的高低,可达到控制开关电路通断的目的。具体地说,所述电阻r1和电阻r3分别作为设定该下变频器中温度上、下限的电阻,电压基准源u1为整个温度补偿电路供电且作为参考电压,以保证整个温度补偿电路能够正常工作,电容c1作为滤波电容,可滤除温度补偿电路工作时的噪声,保证了电路安全运行的环境。感应器u2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输出不同的电流值,由此可使得与其连接的电阻r4两端的电压会随着温度变化而改变。当感应器u2感应到下变频器内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其输出的电流在电阻r4上形成压降,该电压即为使得开关电路断开的临界电压。调节电阻r2的值可使得控制器u3引脚2处分得的电压也为临界电压,如此,就可通过比较控制器u2引脚2和引脚3上的电压值来控制开关电路。即当控制电路中的控制器u3引脚2处的电压高于其引脚3处的电压时,通过其引脚5传输信号至开关电路,三极管q1基级得电并处于导通状态,信号通过其发射极传输至三极管q2的基级,三极管q2从而导通,那么整个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的状态,外部加热装置从而开始加热;当控制电路中的控制器u3引脚2处的电压等于其引脚3处的电压时,通过其引脚5传输信号至开关电路,三极管q1基级得电,但其基级电压低于发射极的电压,所以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三极管q2也处于截止状态,那么整个开关电路处于断开的状态,外部加热装置停止加热。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