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9239发布日期:2020-05-26 18:42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印刷电路板。



背景技术:

线路板按层数来分的话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线路板三个大的分类。首先是单面板,在最基本的pcb上,零件集中在其中一面,导线则集中在另一面上。因为导线只出现在其中一面,所以就称这种pcb叫作单面线路板。单面板通常制作简单,造价低,但是缺点是无法应用于太复杂的产品上。双面板是单面板的延伸,当单层布线不能满足电子产品的需要时,就要使用双面板了。双面都有覆铜有走线,并且可以通过过孔来导通两层之间的线路,使之形成所需要的网络连接。多层板是指具有三层以上的导电图形层与其间的绝缘材料以相隔层压而成,且其间导电图形按要求互连的印制板。多层线路板是电子信息技术向高速度、多功能、大容量、小体积、薄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的产物。线路板按特性来分的话分为软板(fpc),硬板(pcb),软硬结合板(fpcb)。

经检索,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层印刷电路板结构(授权公开号为cn203313513u),其依序由一铝箔基层、一第一预浸渍体、一铝箔中间层、一第二预浸渍体及一铜箔表层所叠置而成,其中,该第一预浸渍体与第二预浸渍体均为由一纤维布浸渍一导热材料所构成,使该导热材料可填充于该纤维布的空隙中,该导热材料至少包括树脂与填料所调配而成。本实用新型通过铝箔基层、第一预浸渍体、铝箔中间层、第二预浸渍体及铜箔表层的叠置组合,以及其中包含的树脂组成成分,可达到具有导热性、低吸湿性、耐热效果佳、高熔点、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系数及不易形成爆板等优点。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电路板由于内部元器件众多,在长时间运作之后,电路板本身会聚集大量的热量,会对电路板的线路造成损坏,降低了电路板本身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印刷电路板,通过设置了散热埋孔和散热组件,其中一部分的热量容纳在聚热室内部,经过散热埋孔向外界传递,另一部分的热量则是直接经过具有导热功能的第一导热丝和第二导热丝,随即传递到包裹在电路板外围的散热片上,从而进行散热,从两方面相互作用,能够有效的将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及第三导电层中蕴含的热量向外界传递,达到了良好的散热效果,解决了多层电路板长时间工作由于热量堆积降低其使用时间的问题,降低了电路板的维护工作量和经济成本,具备较高的实际使用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及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的上表面开设有散热埋孔,且第三导电层的外围包设有散热组件;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热丝,所述第一导热丝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热丝,所述第一导热丝和第二导热丝之间设置有聚热室。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三导电层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两侧分别嵌入设置有一组限位块。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热丝和第二导热丝交错分布,且第一导热丝和第二导热丝的数量共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所述第一导热丝和第二导热丝置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其中另一组所述第一导热丝和第二导热丝置于第二导电层和第三导电层之间。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热丝和第二导热丝与散热片为一体式结构设计。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片为石墨烯材质的构件,且散热片为矩形结构式设计。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电层上表面设置有铜箔层。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埋孔的数量设置有多组,且散热埋孔一端与聚热室相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及第三卡槽组合形成一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大小与限位块的大小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了散热埋孔和散热组件,其中一部分的热量容纳在聚热室内部,经过散热埋孔向外界传递,另一部分的热量则是直接经过具有导热功能的第一导热丝和第二导热丝,随即传递到包裹在电路板外围的散热片上,从而进行散热,从两方面相互作用,能够有效的将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及第三导电层中蕴含的热量向外界传递,达到了良好的散热效果,解决了多层电路板长时间工作由于热量堆积降低其使用时间的问题,降低了电路板的维护工作量和经济成本,具备较高的实际使用价值;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了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及限位块,工作人员将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三导电层卡合在一起,其中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及第三卡槽就会组合形成一组安装凹槽,工作人员将限位块贴合在安装凹槽的内部,即可快速的将各个导电层对准进行组装,各个导电层之间通过限位块和安装凹槽来固定位置,防止各个导电层偏移,对位准确,组装及拆卸简单,打破了传统组装方式,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组装,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三导电层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三导电层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第一导电层、2第二导电层、3第三导电层、4散热埋孔、5散热组件、51散热片、52第一导热丝、53第二导热丝、54聚热室、6第一卡槽、7第二卡槽、8第三卡槽、9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一种多层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导电层1、第二导电层2及第三导电层3,所述第一导电层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导电层2,所述第二导电层2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导电层3,所述第三导电层3的上表面开设有散热埋孔4,且第三导电层3的外围包设有散热组件5;

所述散热组件5包括有散热片51,所述散热片5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热丝52,所述第一导热丝5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热丝53,所述第一导热丝52和第二导热丝53之间设置有聚热室54;

所述第一导热丝52和第二导热丝53交错分布,且第一导热丝52和第二导热丝53的数量共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所述第一导热丝52和第二导热丝53置于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2之间,其中另一组所述第一导热丝52和第二导热丝53置于第二导电层2和第三导电层3之间;

所述第一导热丝52和第二导热丝53与散热片51为一体式结构设计;

所述散热片51为石墨烯材质的构件,且散热片51为矩形结构式设计;

所述第三导电层3上表面设置有铜箔层;

所述散热埋孔4的数量设置有多组,且散热埋孔4一端与聚热室54相连接。

实施方式具体为:在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2之间滞留一个空间,将其中一组交错分布的第一导热丝52和第二导热丝53放置在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2中的空间内,将另一组交错分布的第一导热丝52和第二导热丝53放置在第二导电层2和第三导电层3中的空间内,当组装完成之后多层电路板在工作的过程中,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其中一部分的热量容纳在聚热室54内部,经过散热埋孔4向外界传递,另一部分的热量则是直接经过具有导热功能的第一导热丝52和第二导热丝53,随即传递到包裹在电路板外围的散热片51上,从而进行散热,这样的设计,从两方面相互作用,能够有效的将第一导电层1、第二导电层2及第三导电层3中蕴含的热量向外界传递,达到了良好的散热效果,解决了多层电路板长时间工作由于热量堆积降低其使用时间的问题,降低了电路板的维护工作量和经济成本,具备较高的实际使用价值。

如附图1、附图3、附图4和附图5所示的一种多层印刷电路板,还包括有第一卡槽6,所述第一卡槽6置于第一导电层1的侧表面,所述第二导电层2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二卡槽7,所述第三导电层3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三卡槽8,所述第一导电层1的两侧分别嵌入设置有一组限位块9;

所述第一卡槽6、第二卡槽7及第三卡槽8组合形成一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大小与限位块9的大小相适配。

实施方式具体为:工作人员在对第一导电层1、第二导电层2和第三导电层3进行安装的时候,需要先将三者卡合在一起,其中第一卡槽6、第二卡槽7及第三卡槽8就会组合形成一组安装凹槽,其中安装凹槽的大小与限位块9的大小相适配,工作人员将限位块9贴合在安装凹槽的内部,即可快速的将第一导电层1、第二导电层2和第三导电层3对准进行组装,各个导电层之间通过限位块9和安装凹槽来固定位置,防止各个导电层偏移,对位准确,组装及拆卸简单,打破了传统组装方式,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组装,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通过设置了散热埋孔4和散热组件5,其中一部分的热量容纳在聚热室54内部,经过散热埋孔4向外界传递,另一部分的热量则是直接经过具有导热功能的第一导热丝52和第二导热丝53,随即传递到包裹在电路板外围的散热片51上,从而进行散热,从两方面相互作用,能够有效的将第一导电层1、第二导电层2及第三导电层3中蕴含的热量向外界传递,达到了良好的散热效果,解决了多层电路板长时间工作由于热量堆积降低其使用时间的问题,降低了电路板的维护工作量和经济成本,具备较高的实际使用价值;

参照说明书附图1、附图3、附图4和附图5,通过设置了第一卡槽6、第二卡槽7、第三卡槽8及限位块9,工作人员将第一导电层1、第二导电层2和第三导电层3卡合在一起,其中第一卡槽6、第二卡槽7及第三卡槽8就会组合形成一组安装凹槽,工作人员将限位块9贴合在安装凹槽的内部,即可快速的将第一导电层1、第二导电层2和第三导电层3对准进行组装,各个导电层之间通过限位块9和安装凹槽来固定位置,防止各个导电层偏移,对位准确,组装及拆卸简单,打破了传统组装方式,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组装,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