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散热装置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8897发布日期:2020-06-05 20:5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屏蔽散热装置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蔽散热装置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通常具有惯性导航电器元件所在的电路板。该电路板一般通过具有软性或弹性的减震球固定在无人机的机架上,在无人机运输或飞行过程中,该电路板容易发生晃动,致使电路板上的重要电器元件容易损坏,降低了电路板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屏蔽散热装置及无人机,旨在减少或避免电路板在屏蔽散热装置运输或移动过程中发生晃动,从而避免电电路板上的重要电器元件因晃动发生损坏的问题,提高了电路板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屏蔽散热装置,包括:

屏蔽罩,用于对设置于所述屏蔽罩的第一侧的第一电路板进行电磁屏蔽,具有容置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电器元件的容置空间;

鳍片组,设置于所述屏蔽罩的第二侧的表面,包括第一散热鳍片和第二散热鳍片,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长度延伸方向不同,以改变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气流方向,从而加速所述气流的流速以加快散热速度;

其中,所述屏蔽罩的第二侧的表面还设有限位部,用于对安装于所述屏蔽罩的第二侧的第二电路板进行限位;所述屏蔽罩、鳍片组和限位部一体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

机架;

第一电路板,设于所述机架上;

第二电路板,设于所述机架上;

如上所述的屏蔽散热装置,设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屏蔽散热装置及无人机,通过将鳍片组设置于屏蔽罩远离第一电路板的一侧的表面上,屏蔽罩能够对第一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进行电磁屏蔽,鳍片组能够传导屏蔽罩表面和周围的热量,限位部能够对安装于屏蔽罩远离第一电路板的一侧的第二电路板进行限位,从而兼顾电磁屏蔽、散热效果和对第二电路板的限位,避免第二电路板在屏蔽散热装置运输或飞行过程中发生晃动而致使第二电路板上的重要电器元件容易损坏的问题,提高了第二电路板使用和运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蔽散热装置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屏蔽散热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屏蔽散热装置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屏蔽散热装置;

100、屏蔽罩;110、板体;111、第一侧;112、第二侧;113、第一表面;114、第二表面;120、边界部;130、间隔部;140、容置空间;141、屏蔽区域;141a、第一屏蔽区域;141b、第二屏蔽区域;141c、第三屏蔽区域;

200、鳍片组;210、第一散热鳍片;220、第二散热鳍片;221、第一鳍片部;222、第二鳍片部;

300、限位部;310、限位本体;320、限位平面部;330、加强筋;400、导热部位;

20、第一电路板;21、基板;22、间隔区域;23、电器元件;30、第二电路板;40、机架;50、减震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蔽散热装置10包括屏蔽罩100、鳍片组200和限位部300。

请参阅图1至图3,屏蔽罩100用于对设置于屏蔽罩100的第一侧111的第一电路板20进行电磁屏蔽。具体的,请参阅图3,第一电路板20具有基板21、设置于基板21的间隔区域22以及设置于间隔区域22上的电器元件23,屏蔽罩100具有容置第一电路板20的电器元件23的容置空间140。其中,间隔区域22的数量以及排列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屏蔽罩100是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的,利用导电金属材料对电磁信号的吸收作用(涡流损耗)、反射作用(电磁信号在屏蔽罩100与空气之间的界面反射)和抵消作用(电磁感应在屏蔽罩100上产生反向电磁场,可抵消部分电磁信号),进而降低或消除第一电路板20上的电器元件23所产生的电磁信号对外部电路的电磁干扰或者外部电磁信号对第一电路板20上的电器元件23的电磁干扰。可以理解的,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屏蔽罩100也可以采用涂布有电磁信号屏蔽层的塑料件或其他具有电磁信号屏蔽效果的材料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屏蔽罩100为采用导热材料制成的罩体,如此,第一电路板20上的电器元件23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屏蔽罩100传导至鳍片组200或传导至屏蔽罩100的第二侧112,并通过鳍片组200散出,从而更有效地降低第一电路板20的电器元件23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屏蔽罩100的导热效率小于鳍片组200的导热效率,如此,第一电路板20上的电器元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屏蔽罩100传导至鳍片组200,再通过鳍片组200散出,从而进一步有效降低第一电路板20的电器元件23的温度。

请参阅图1和图2,屏蔽罩100包括板体110、边界部120和间隔部130。其中,板体11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定义为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板体110的第一侧111的表面定义为第一表面113,板体110的第二侧112的表面定义为第二表面114。

请参阅图1,边界部120设置于板体110的第一表面113上,边界部120沿着第一电路板20周缘设置,使得边界部120围绕于间隔区域22外围。板体110的第一表面113周缘朝向且边界部120与板体110围合形成容置空间140,使第一电路板20上的间隔区域22位于容置空间140内。容置空间140与第一电路板20位于板体110的同一侧,即均位于板体110的第一侧111。

请参阅图1,间隔部130设置于板体110的第一表面113上,并位于边界部120内,以将容置空间140间隔形成多个屏蔽区域141。屏蔽区域141能够收容间隔区域22,使得间隔部130阻隔地设置于间隔区域22之间。因此,包含板体110、边界部120和间隔部130的屏蔽罩100,能够使得第一电路板20的每一个间隔区域22的四周形成阻隔效果,有效地防止电磁波的干扰。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路板20为相机的电路板,屏蔽罩100与第一电路板20相邻的表面即第一表面113设置有三个屏蔽区域141,分别定义为第一屏蔽区域141a、第二屏蔽区域141b和第三屏蔽区域141c。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屏蔽区域141的数量可以设计为两个、四个、五个或者更多。

可以理解的,间隔部130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具体的,间隔部130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对应间隔区域22的数量及排列方式。示例性的,间隔部130和间隔区域22的数量均为三个,当然也可以为两个、四个、五个或者更多。

请参阅图2,鳍片组200设置于屏蔽罩100的第二侧112的表面。鳍片组200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方式与板体110一体设置,例如,鳍片组200焊接于板体110的第二表面114上。

请参阅图2和图4,鳍片组200包括第一散热鳍片210和第二散热鳍片220。第一散热鳍片210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二散热鳍片220的长度延伸方向不同,以改变从第一散热鳍片210的气流方向,从而加速气流的流速,进而加快散热速度,降低鳍片组200表面的温度,最终达到加速降低屏蔽罩100和屏蔽罩100周围的电器元件的温度,保证电器元件工作的稳定性。第一散热鳍片210的数量和排布方式,以及第二散热鳍片220的数量和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鳍片210的数量大于第二散热鳍片220的数量,即第一散热鳍片210和第二散热鳍片220为多对一设置,相邻第一散热鳍片210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从而利用气流通道内的气流将鳍片组200和屏蔽罩100的热量带出,加速降低鳍片组200、屏蔽罩100表面的温度,最终实现加速降低第一电路板20上的电器元件的温度,保证电器元件工作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5,屏蔽罩100的第二侧112还设有第二电路板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鳍片210之间流出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二散热鳍片220改变流向,且第二散热鳍片220能够将气流导引至第二电路板30,从而利用气流将第二电路板30上的电器元件的热量带出,加速降低第二电路板30表面的温度,保证电器元件工作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鳍片210与第二散热鳍片220一一对应设置,即第一散热鳍片210的数量与第二散热鳍片220的数量相同,以使得从相邻两个第一散热鳍片210之间流出的气流进入对应的相邻两个第二散热鳍片220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鳍片210与第二散热鳍片220的倾斜方向,以及二者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鳍片210沿预设延伸方向的最大延伸尺寸大于第二散热鳍片220沿预设延伸方向的最大延伸尺寸,预设延伸方向为鳍片组200朝向背离屏蔽罩100延伸的方向。请参阅图2,x方向为屏蔽罩100的长度延伸方向,y方向为屏蔽罩100的宽度延伸方向,z方向为屏蔽罩100的厚度延伸方向。其中,预设延伸方向为z方向。

示例性的,第一散热鳍片210的高度为第一散热鳍片210沿z方向的延伸尺寸。第一电路板20在与第一散热鳍片210的最大高度处对应的部位具有较多的电器元件,第一电路板20在与第二散热鳍片220对应的部位具有相对较少的电器元件。将第一散热鳍片210的最大高度设置为大于第二散热鳍片220的最大高度,如此,能够增加散热面积,从而保证第一电路板20上的相应位置处的电器元件有效散热,加速降低第一电路板20表面的温度。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第二散热鳍片220包括第一鳍片部221和第二鳍片部222。第一鳍片部221与第一散热鳍片210的长度延伸方向不同。第二鳍片部222与第一鳍片部221背离第一散热鳍片210的一端连接。

其中,第一鳍片部221沿预设延伸方向的最大延伸尺寸大于第二鳍片部222沿预设延伸方向的最大延伸尺寸,预设延伸方向为鳍片组200朝向背离屏蔽罩100延伸的方向。具体的,预设延伸方向为图2中的z方向,即第一鳍片部221的高度延伸方向。

具体的,第一电路板20在与第一鳍片部221对应的部位具有较多的电器元件,第一电路板20在与第二鳍片部222对应的部位具有相对较少的电器元件。将第一鳍片部221的最大高度设置为大于第二鳍片部222的最大高度,如此,能够增加散热面积,从而保证第一电路板20上的相应部位的电器元件有效散热,加速降低第一电路板20表面的温度。

请参阅图4,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鳍片210沿预设延伸方向的最大延伸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鳍片部221沿预设延伸方向的最大延伸尺寸。具体的,第一电路板20在与第一鳍片部221和第一散热鳍片210对应的部位具有较多的电器元件,第一电路板20在与第二鳍片部222对应的部位具有相对较少的电器元件。第一散热鳍片210的最大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鳍片部221的最大高度,且第一散热鳍片210的最大高度大于第二鳍片部222的最大高度。这种结构的屏蔽散热装置10能够增加散热面积,从而保证第一电路板20上的对应位置处的电器元件有效散热,加速降低第一电路板20表面的温度。

请参参阅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鳍片210与第二散热鳍片220连接,以避免气流在第一散热鳍片210与第二散热鳍片220的连接处的流失,致使沿第二散热鳍片220的导引方向的气流减少,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2和图4,限位部300设于屏蔽罩100的第二表面114,用于对对安装于屏蔽罩100的第二侧112的第二电路板30进行限位。其中,限位部3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一个或多个,多个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

可以理解的,限位部300的排布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对第二电路板30进行限位即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限位部300沿屏蔽罩1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具体的,多个限位部300沿y方向间隔设置,用于防止第二电路板30沿x方向产生移动而致使第二电路板30上的重要电器元件容易损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第二电路板30使用和运输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部300设于相邻两个第二散热鳍片220之间,从而使得该屏蔽散热装置10既能够将第二电路板30和屏蔽罩100表面的热量有效散出,又能够对第二电路板30进行限位。

请参阅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第二散热鳍片220均与限位部300连接,以增加限位部300的强度。

请参阅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部300沿预设延伸方向的延伸尺寸大于第二散热鳍片220沿预设延伸方向的延伸尺寸。预设延伸方向为鳍片组200朝向背离屏蔽罩100延伸的方向。具体的,预设延伸方向为图2中的z方向。上述结构的屏蔽散热装置10,一方面,第二散热鳍片220能够将第二电路板30表面的热量散出。另一方面,限位部300能够限位第二电路板30,避免第二电路板30上的电器元件因晃动而发生损坏,从而提高第二电路板30使用和运输的安全性。

限位部300可以为任意适宜的限位结构,只要能够限位第二电路板30即可,例如凸设于板体110上的凸出结构。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部300包括限位本体310、限位平面部320和加强筋330。限位本体310设置于屏蔽罩100的第二侧112的表面,即设于板体110的第二表面114。限位本体310沿图2中的z方向延伸。

请参阅图4,限位平面部320设于限位本体310的一侧,用于防止第二电路板30沿屏蔽罩100的长度方向产生移动。具体的,限位平面部320设于限位本体310沿z方向背离第一散热鳍片210的一侧,从而防止第二电路板30沿z方向发生移动,进而保护第二电路板30上的电器元件。

请参阅图4,加强筋330设于限位本体310背离限位平面部320的一侧。即加强筋330和限位平面部320设于限位本体310沿z方向的相对两侧,用于加强限位本体310的强度。具体的,加强筋330的结构和排布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示例性的,加强筋330沿预设延伸方向延伸设置,预设延伸方向为鳍片组200朝向背离屏蔽罩100延伸的方向,即加强筋330沿z方向延伸设置。可以理解的,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加强筋330也可以省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屏蔽罩100、鳍片组200和限位部300一体设置,减少组装工艺,从而提高屏蔽散热装置10的生产效率。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屏蔽罩100、鳍片组200和限位部300也可以独立设置,通过胶合、卡合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屏蔽散热装置10,通过将鳍片组200设置于屏蔽罩100远离第一电路板20的一侧的表面上,屏蔽罩100能够对第一电路板20上的电器元件进行电磁屏蔽,鳍片组200能够传导屏蔽罩100表面和周围的热量,限位部300能够对安装于屏蔽罩100远离第一电路板20的一侧的第二电路板30进行限位,从而兼顾电磁屏蔽、散热效果和对第二电路板30的限位,避免第二电路板30在屏蔽散热装置运输或飞行过程中发生晃动而致使第二电路板30上的重要电器元件容易损坏的问题,提高了第二电路板30使用和运输的可靠性。此外,屏蔽罩100、鳍片组200和限位部300一体设置,有效减少了占用空间,而且能够减少组装工艺,提高了屏蔽散热装置10的生产效率。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屏蔽散热装置10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导热部位400的结构。

请参阅图1,导热部位400设置于板体110的第一表面113,并与第一电路板20上的热源接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热部位400上贴附或焊接有导热金属片;和/或,导热部位400上涂有用于接触第一电路板20上的热源的导热硅脂。

具体的,导热硅脂是一种高导热绝缘有机硅材料,以有机硅酮为主要原料,添加耐热、导热性能优异的材料,可在-50℃~230℃的温度下长期保持使用时的脂膏状态。导热硅脂涂覆于导热部位400与第一电路板20上的热源之间的接触面,起传热媒介作用和防潮、防尘、防腐蚀、防震等性能。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屏蔽区域141上设有至少一个导热部位400,即每个屏蔽区域141至少对应一个导热部位400。导热部位400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例如每个屏蔽区域141上设置两个导热部位400,当然也可以设置一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导热部位4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数字导热部位400贴附或焊接导热金属片,胡设置导热部位400接触第一电路板20的热源表面涂抹额导热硅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导热部位400可以设计为任意适宜的具有导热功能的结构。示例性的,导热部位400为凸设于板体110的第一表面113的凸台结构。导热部位400的形状可以设计为任意合适的形状,例如圆柱状、长方体、棱柱状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屏蔽罩100、鳍片组200、限位部300和导热部位400一体设置,减少组装工艺,从而提高无人机的生产效率。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热部位400与屏蔽罩100也可以独立设置,通过胶合、卡合等方式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屏蔽散热装置10,通过将鳍片组200设置于屏蔽罩100远离第一电路板20的一侧的表面上,导热部位400设于屏蔽罩100朝向第一电路板20的一侧表面,屏蔽罩100能够对第一电路板20上的电器元件进行电磁屏蔽,鳍片组200能够传导屏蔽罩100表面和周围的热量,限位部300能够对安装于屏蔽罩100远离第一电路板20的一侧的第二电路板30进行限位,从而兼顾电磁屏蔽、散热效果和对第二电路板30的限位,避免第二电路板30在屏蔽散热装置运输或飞行过程中发生晃动而致使第二电路板30上的重要电器元件容易损坏的问题,提高了第二电路板30使用和运输的可靠性。此外,屏蔽罩100、鳍片组200、限位部300和导热部位400一体设置,有效减少了占用空间,而且能够减少组装工艺,提高了屏蔽散热装置10的生产效率。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图2、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屏蔽散热装置10、第一电路板20、第二电路板30和机架40。第一电路板20和第二电路板30均设于机架40上。屏蔽散热装置10可以参考本发明屏蔽散热装置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和图6,第二电路板30与机架40之间还连接有具有柔性或弹性的减震球50。减震球5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例如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示例性的,四个减震球50分别设于第二电路板30的四个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第一电路板20是无人机的相机电路板,第二电路板30是无人机的惯性导航系统,相机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会干扰外部其他电路元件的信号传输,例如gps信号的传输,并且相机电路板的信号容易由于外部电磁信号的干扰而影响拍摄图像质量,因此,第一电路板20设置于屏蔽散热装置10的屏蔽罩100的第一侧111,第二电路板30固定设置于屏蔽罩100的第二侧112。屏蔽散热装置10对第一电路板20既能够起到屏蔽作用,又起到散热作用;而对第二电路板30既能够起到散热作用,又能够起到限位作用。

可以理解的,屏蔽散热装置10设置于无人机的机身内部。具体的,屏蔽散热装置10可以通过卡扣方式或其他合适固定方式设置于无人机的内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通过将屏蔽散热装置10的鳍片组200设置于屏蔽罩100远离第一电路板20的一侧的表面上,屏蔽罩100能够对第一电路板20上的电器元件进行电磁屏蔽,鳍片组200能够传导屏蔽罩100表面和周围的热量,限位部300能够对安装于屏蔽罩100远离第一电路板20的一侧的第二电路板30进行限位,从而兼顾电磁屏蔽、散热效果和对第二电路板30的限位,避免第二电路板30在屏蔽散热装置运输或飞行过程中发生晃动而致使第二电路板30上的重要电器元件容易损坏的问题,提高了第二电路板30使用和运输的可靠性。此外,屏蔽罩100、鳍片组200和限位部300一体设置,有效减少了占用空间,而且能够减少组装工艺,提高了屏蔽散热装置10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