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5176发布日期:2020-05-12 19:4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说明书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用于供电且带有外置的供电电容的buck拓扑电路,在外部断电时,供电电容很快降低至芯片工作欠电压,导致芯片停止工作,此时电路中的滤波储能电容中的电能释放缓慢,导致输出电压仍然能够维持led微亮或者闪烁,因此,为了避免在断电后,led仍维持微亮或者闪烁,需要在输出端并联一负载,以通过该负载较快的释放掉滤波储能电容中的电能。

然而,在上述方式中,通过增加负载的方式快速释放掉电容中的电能,增加了电路的面积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通过增加负载的方式快速释放电容中的电能导致的电路面积大,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包括:

整流模块,连接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地线,用于将输入端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并将所述直流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输出端;

第一滤波储能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地线,用于对所述第一输出端上的信号进行滤波并存储电能;

降压恒流驱动芯片,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以使所述输入端电压与母线电压一致;漏极连接第一节点、电流采样端连接第二节点,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输出端上的信号而工作,其中,所述降压恒流驱动芯片无需外置的供电电容;

输出电流设置模块,连接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地线,用于设置输出电流;

续流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节点;

变压器,连接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输出端,用于将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

第二滤波储能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用于对所述第一输出端上的信号进行滤波并存储电能。

可选的,

所述整流模块,连接所述输入端、第三节点、所述地线,用于将输入端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并将所述直流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三节点;

所述第一滤波储能模块,连接所述第三节点、所述地线,用于对所述第三节点的信号进行滤波并存储电能;

所述电路还包括:

第三滤波储能模块,连接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一输出端以及所述地线,用于对所述第三节点的信号进行滤波并存储电能,以及将对所述第三节点的信号进行滤波后所得到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输出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滤波储能模块包括:

第一滤波储能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二端连接所述地线。

可选的,所述输出电流设置模块包括:

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节点,第二端连接所述地线。

可选的,所述续流模块包括:

续流二极管,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

可选的,所述变压器包括:

第一电感,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

可选的,所述第二滤波储能模块包括:

第二滤波储能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

可选的,所述第三滤波储能模块包括:

第二电感,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节点,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

第三滤波储能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二端连接所述地线。采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该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包括:整流模块、第一滤波储能模块、降压恒流驱动芯片、输出电流设置模块、续流模块、变压器、第二滤波储能模块,在该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工作的过程中,由于降压恒流驱动芯片的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连接,且无需外置的供电电容,因此,若停止向输入端提供交流信号,则第一滤波储能模块和第二滤波储能模块向第一输出端放电,降压恒流驱动芯片的输入端在第一输出端的信号的作用下,仍然保持工作状态,此时,第一滤波储能模块和第二滤波储能模块通过第一输出端、降压恒流驱动芯片、输出电流设置模块以及地线形成的回路进行放电,以快速释放掉第一滤波储能模块和第二滤波储能模块中存储的电能,进而避免出现在断电后出现发光元件仍维持微亮或者闪烁的现象;此外,由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不增加任何负载的基础上,即可快速释放掉第一滤波储能模块和第二滤波储能模块上的电能,减小了电路的面积和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用于供电且带有外置的供电电容的buck拓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用于供电且带有外置的供电电容的buck拓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通过增加负载的方式快速释放掉电容中的电能导致的电路面积大,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图1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用于供电且带有外置的供电电容的buck拓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一。在该电路中,通过向外置的供电电容vcc充电,以在外置的供电电容vcc的电压大于芯片ic的开启电压时,芯片ic开始工作,此时图1中的整个电路也开始工作,以驱动输出端连接的led发光。在停止向该电路的输入端提供交流信号后,外置的供电电容vcc上的电压会快速降低,且低于芯片ic的工作欠电压,使芯片ic停止工作,此时,若要将第一滤波储能电容c1和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上的电能快速释放掉,需在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两端并联一个负载rx,以通过负载rx快速释放掉第一滤波储能电容c1和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上的电能,避免出现断电后输出电压仍然能够维持led微亮或者闪烁的现象。

图2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用于供电且带有外置的供电电容的buck拓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二。在该电路中,通过充电电阻rt向外置的供电电容vcc充电以在外置的供电电容vcc的电压大于芯片ic的开启电压时,芯片ic开始工作,此时图2中的整个电路也开始工作,以驱动输出端连接的led发光。在停止向该电路的输入端提供交流信号后,外置的供电电容vcc上的电压会快速降低,且低于芯片ic的工作欠电压,使芯片ic停止工作,此时,若要将第一滤波储能电容c1和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上的电能快速释放掉,需在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两端并联一个负载rx,以通过负载rx快速释放掉第一滤波储能电容c1和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上的电能,避免出现断电后输出电压仍然能够维持led微亮或者闪烁的现象。

综上,为了避免出现断电后led依然保持微亮或者闪烁的现象,在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两端均并联了一个负载rx,以通过该负载rx快速释放掉第一滤波储能电容c1和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上的电能,以保证在断电后,led不会出现微亮或者闪烁的现象。然而,在上述方式中,由于需要增加负载rx,因此,增加了电路的面积和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如图3所示,该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可以包括:整流模块101、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输出电流设置模块104、续流模块105、变压器106、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其中:

整流模块101,连接输入端(vin1和vin2)、第一输出端vout1、地线,用于将输入端(vin1和vin2)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并将所述直流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

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所述地线,用于对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进行滤波并存储电能;

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由此使得输入端电压与母线电压一致,母线电压高于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开启电压;漏极连接第一节点n1、电流采样端连接第二节点n2,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而工作,其中,所述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无需外置的供电电容,即此处选择无需外置的供电电容的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需要说明的是,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漏极为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中内置的mosfet的漏极,此外,通过将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vout1连接,以采用高压驱动的方式驱动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由于母线电压高于芯片的开启电压时,芯片才会开始工作,即芯片开始工作时,母线的电压为较高的电压,以该较高的电压驱动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

输出电流设置模块104,连接所述第二节点n2和所述地线,用于设置输出电流;

续流模块105,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和所述第一节点n1;

变压器106,连接所述第一节点n1和第二输出端vout2,用于将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与所述第一节点n1之间的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例如,若第一输出端vout1与所述第一节点n1之间的电压为200v,而输出端的电压为10v,则需要该变压器106将200v转换为10v,以满足电路的输出需求。

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和所述第二输出端vout2,用于对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进行滤波并存储电能。

在该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向输入端(vin1和vin2)提供交流信号,整流模块101将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以及将该直流信号传输至第一输出端vout1,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和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对第一输出端vout1的信号进行滤波并存储电能,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从第一输出端vout1取电,若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高于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开启电压时,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开始工作,此时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也开始工作,以向第一输出端vout1和第二输出端vout2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供电,以驱动发光元件发光。

具体的,在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工作的过程中,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中内设的mosfet以一定频率进行开通和关断操作,其中,在内设的mosfet开通时,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的工作回路为:从第一输出端vout1、第一输出端vout1与第二输出端vout2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第二输出端vout2、变压器106、第一节点n1、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第二节点n2、输出电流设置模块104传输至地线。在内设的mosfet关断时,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的工作回路为:从第一输出端vout1、第一输出端vout1与第二输出端vout2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第二输出端vout2、变压器106、第一节点n1传输至续流模块105。

然后,在停止向输入端(vin1和vin2)输入交流信号时,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和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向第一输出端vout1放电,此时,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输入端响应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仍然保持工作状态,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将逐渐降低,在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降低至发光元件的开启电压之前,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仍然保持工作状态,该发光元件保持发光,在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刚刚低于发光元件的开启电压时,发光元件停止发光,但是此时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仍然保持工作状态,在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从刚刚低于发光元件的开启电压降低至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工作欠电压的过程中,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仍然保持工作状态,此时,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和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通过第一输出端vout1、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输出电流设置模块104以及地线形成的回路进行放电,以快速释放掉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和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中的电能,避免在断电后出现发光元件仍维持微亮或者闪烁的现象,由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不增加任何负载的基础上,即可快速释放掉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和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上的电能,减小了电路的面积和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元件例如可以为led,该led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本示例性实施例对此不做特殊限定,此外,在上述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中,可以通过设置变压器106的参数来确定输出电压,还可以通过设置输出电流设置模块104的参数来设置输出电流。

下面,将对上述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的中的各个模块的具体结构和连接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3所示,该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可以包括:整流模块101、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输出电流设置模块104、续流模块105、变压器106、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其中:

所述输入端(vin1和vin2)可以包括第一输入端vin1和第二输入端vin2;

基于此,所述整流模块101可以包括:

第一二极管d1,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vin1,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

第二二极管d2,第一极连接所述地线,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vin1;

第三二极管d3,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vin2,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

第四二极管d4,第一极连接所述地线,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vin2。

具体的,第一至第四二极管(d1~d4)的第一极可以为正极、第一至第四二极管(d1~d4)的第二极可以为负极。

所述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可以包括:

第一滤波储能电容c1,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第二端连接所述地线。具体的,第一滤波储能电容c1的第一端可以为正极、第二端可以为负极。

所述输出电流设置模块104可以包括:

电阻r,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节点n2,第二端连接所述地线。具体的,可以通过设置电阻r的阻值来设置输出电流的大小。

所述续流模块105可以包括:

续流二极管d5,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n1,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具体的,续流二极管d5的第一极可以为正极、第二极可以为负极。

所述变压器106可以包括:

第一电感l1,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n1,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vout2。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设置第一电感l1的参数来设置输出电压的大小。

所述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可以包括:

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vout2。具体的,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的第一端可以正极,第二端可以为负极。

下面,将对上述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向第一输入端vin1和第二输入端vin2提供交流信号,第一至第四二极管(d1~d4)组成的整流模块101将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并将该直流信号传输至第一输出端vout1,第一滤波储能电容c1和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对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进行滤波同时进行储能;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输入端从第一输出端vout1取电,若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即电压)高于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开启电压,则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开始工作,此时,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也开始工作,以驱动第一输出端vout1和第二输出端vout2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发光。具体的,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在工作的过程中,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中内设的nosfet以一定频率进行开通和关断操作,其中,在内设的nosfet开通时,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的工作回路为:从第一输出端vout1、第一输出端vout1与第二输出端vout2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第二输出端vout2、第一电感l、第一节点n1、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第二节点n2、电阻r传输至地线。在内设的nosfet关断时,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的工作回路为:从第一输出端vout1、第一输出端vout1与第二输出端vout2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第二输出端vout2、第一电感l、第一节点n1,传输至续流二极管d5。

然后,在停止向第一输入端vin1和第二输入端vin2提供交流信号后,第一滤波储能电容c1和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开始向第一输出端vout1放电,此时,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输入端响应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仍然保持工作状态,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将逐渐降低,在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降低至发光元件的开启电压之前,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仍然保持工作状态,该发光元件保持发光,在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刚刚低于发光元件的开启电压时,发光元件停止发光,但是此时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仍然保持工作状态,在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从刚刚低于发光元件的开启电压降低至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工作欠电压的过程中,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仍然保持工作状态,此时,第一滤波储能电容c1和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通过第一输出端vout1、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电阻r以及地线形成的回路进行放电,以快速释放掉第一滤波储能电容c1和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中的电能,避免在断电后出现发光元件仍维持微亮或者闪烁的现象,由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不增加任何负载的基础上,即可快速释放掉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和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上的电能,减小了电路的面积和成本。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二。由图4可知,该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可以包括:整流模块101、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输出电流设置模块104、续流模块105、变压器106、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第三滤波储能模块108,其中:

整流模块101,连接输入端(vin1和vin2)、第三节点n3、地线,用于将输入端(vin1和vin2)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并将所述直流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三节点n3;

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连接所述第三节点n3、所述地线,用于对所述第三节点n3上的信号进行滤波并存储电能;

第三滤波储能模块108,连接所述第三节点n3、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以及所述地线,用于对所述第三节点n3的信号进行滤波并存储电能,以及将对所述第三节点n3的信号进行滤波后所得到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

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漏极连接第一节点n1、电流采样端连接第二节点n2,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而工作,其中,所述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无需外置的供电电容,即此处选择无需外置的供电电容的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需要说明的是,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漏极为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中内置的mosfet的漏极,此外,通过将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vout1连接,以采用高压驱动的方式驱动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

输出电流设置模块104,连接所述第二节点n2和所述地线,用于设置输出电流;

续流模块105,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和所述第一节点n1;

变压器106,连接所述第一节点n1和第二输出端vout2,用于将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与所述第一节点n1之间的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

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和所述第二输出端vout2,用于对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进行滤波并存储电能。

在该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向输入端(vin1和vin2)提供交流信号,整流模块101将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以及将该直流信号传输至第三节点n3,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和第三滤波储能模块108对第三节点n3的信号进行滤波并存储电能,第三滤波储能模块108将滤波得到的信号传输至第一输出端vout1,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对第一输出端vout1的信号进行滤波并存储电能;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输入端从第一输出端vout1取电,若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高于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开启电压时,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开始工作,此时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也开始工作,以向第一输出端vout1和第二输出端vout2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供电,以驱动发光元件发光。

具体的,在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工作的过程中,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中内设的mosfet以一定频率进行开通和关断操作,其中,在内设的mosfet开通时,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的工作回路为:从第一输出端vout1、第一输出端vout1与第二输出端vout2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第二输出端vout2、变压器106、第一节点n1、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第二节点n2、输出电流设置模块104传输至地线。在内设的mosfet关断时,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的工作回路为:从第一输出端vout1、第一输出端vout1与第二输出端vout2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第二输出端vout2、变压器106、第一节点n1传输至续流模块105。

然后,在停止向输入端(vin1和vin2)输入交流信号时,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和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以及第三滤波储能模块108向第一输出端vout1放电,此时,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输入端响应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仍然保持工作状态,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将逐渐降低,在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降低至发光元件的开启电压之前,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仍然保持工作状态,该发光元件保持发光,在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刚刚低于发光元件的开启电压时,发光元件停止发光,但是此时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仍然保持工作状态,在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从刚刚低于发光元件的开启电压降低至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工作欠电压的过程中,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仍然保持工作状态,此时,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和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以及第三滤波储能模块108通过第一输出端vout1、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输出电流设置模块104以及地线形成的回路进行放电,以快速释放掉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和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以及第三滤波储能模块108中的电能,避免在断电后出现发光元件仍维持微亮或者闪烁的现象;此外,由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不增加任何负载的基础上,即可快速释放掉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和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以及第三滤波储能模块108上的电能,减小了电路的面积和成本;另外,由于通过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和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以及第三滤波储能模块108对信号进行滤波,相比于图3中的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增加了一级滤波储能模块,因此使得输出信号更加稳定。

下面,将对上述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的中的各个模块的具体结构和连接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4所示,该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可以包括:整流模块101、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输出电流设置模块104、续流模块105、变压器106、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第三滤波储能模块108,其中:

所述输入端(vin1和vin2)可以包括第一输入端vin1和第二输入端vin2;

基于此,所述整流模块101可以包括:

第一二极管d1,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vin1,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三节点n3;

第二二极管d2,第一极连接所述地线,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vin1;

第三二极管d3,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vin2,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三节点n3;

第四二极管d4,第一极连接所述地线,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vin2。

具体的,第一至第四二极管(d1~d4)的第一极可以为正极、第一至第四二极管(d1~d4)的第二极可以为负极。

所述第一滤波储能模块102可以包括:

第一滤波储能电容c1,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节点n3,第二端连接所述地线。具体的,第一滤波储能电容c1的第一端可以为正极、第二端可以为负极。

所述第三滤波储能模块108可以包括:

第二电感l2,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节点n3,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

第三滤波储能电容c3,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第二端连接所述地线。

所述输出电流设置模块104可以包括:

电阻r,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节点n2,第二端连接所述地线。具体的,可以通过设置电阻r的阻值来设置输出电流的大小。

所述续流模块105可以包括:

续流二极管d5,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n1,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具体的,续流二极管d5的第一极可以为正极、第二极可以为负极。

所述变压器106可以包括:

第一电感l1,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n1,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vout2。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设置第一电感l1的参数来设置输出电压的大小。

所述第二滤波储能模块107可以包括:

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vout2。具体的,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的第一端可以正极,第二端可以为负极。

下面,将对上述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向第一输入端vin1和第二输入端vin2提供交流信号,第一至第四二极管(d1~d4)组成的整流模块101将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并将该直流信号传输至第三节点n3,第一滤波储能电容c1和第三滤波储能电容c3、第二电感l2对第三节点n3上的信号进行滤波同时进行储能,以及将滤波后的信号传输至第一输出端vout1,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对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进行滤波并存储电能;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输入端从第一输出端vout1取电,若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即电压)高于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开启电压,则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开始工作,此时,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也开始工作,以驱动第一输出端vout1和第二输出端vout2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发光。具体的,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在工作的过程中,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中内设的mosfet以一定频率进行开通和关断操作,其中,在内设的mosfet开通时,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的工作回路为:从第一输出端vout1、第一输出端vout1与第二输出端vout2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第二输出端vout2、第一电感l1、第一节点n1、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第二节点n2、电阻r传输至地线。在内设的开关元件关断时,用于供电的buck拓扑电路的工作回路为:从第一输出端vout1、第一输出端vout1与第二输出端vout2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第二输出端vout2、第一电感l1、第一节点n1传输至续流二极管d5。

然后,在停止向第一输入端vin1和第二输入端vin2提供交流信号后,第一滤波储能电容c1和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第三滤波储能电容c3以及第二电感l2开始向第一输出端vout1放电,此时,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输入端响应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仍然保持工作状态,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将逐渐降低,在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降低至发光元件的开启电压之前,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仍然保持工作状态,该发光元件保持发光,在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刚刚低于发光元件的开启电压时,发光元件停止发光,但是此时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仍然保持工作状态,在第一输出端vout1上的信号从刚刚低于发光元件的开启电压降低至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的工作欠电压的过程中,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仍然保持工作状态,此时,第一滤波储能电容c1和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以及第三滤波储能电容c3和第二电感l2通过第一输出端vout1、降压恒流驱动芯片103、电阻r以及地线形成的回路进行放电,以快速释放掉第一滤波储能电容c1和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以及第三滤波储能电容c3和第二电感l2中的电能,避免在断电后出现发光元件仍维持微亮或者闪烁的现象;此外,由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不增加任何负载的基础上,即可快速释放掉第一滤波储能电容c1和第二滤波储能电容c2以及第三滤波储能电容c3和第二电感l2中的电能,减小了电路的面积和成本;另外,由于增加了一级滤波储能模块,即第二电感l2和第三滤波储能电容c3,因此,使得输出信号更加稳定。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