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2470发布日期:2020-05-22 22:2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设备控制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产品功能需求越来越多,对于产品的精致感追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产品功能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做到场景兼容使用,越来越精致,这就需要巧妙的结构设计和空间的优化。现有的控制器与对应的家用电器相互匹配,可以为与智能设备相独立的控制器,也可以固定设置在墙面或待控制的智能设备表面。其中,与智能设备相独立的控制器,可以方便移动,但是非常容易丢失;固定在墙面或待控制的智能设备表面的控制器,结构形式单一,对内部进行维护或更换时,需要对控制器进行破坏性拆除,甚至需要整个部件整体更换。

因此,目前的控制器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如图1所示为现有控制器固定在安装平面(例如嵌墙)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现有控制器手持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发明人发现,目前控制器产品无法做到手持和嵌墙共用,为了实现手持和嵌墙共用,在嵌墙状态下,将控制器本体100的底座安装在墙体300表面,在手持状态下,在控制器本体100上单独配置手持面盖200,这样增加了一个手持面盖200的部件,拆装维护时,需要将面盖撬开,取下安装螺丝拿出控制器本体100,再取下固定后壳的螺丝,才能实现维护操作,由此造成拆装维护效率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控制器,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相对的两侧的边缘上分别独立地具有多个第一卡位部,多个所述第一卡位部同侧设置;

面盖,所述面盖相对的两侧的边缘上分别独立地具有多个第二卡位部,多个所述第二卡位部同侧设置,所述面盖与所述底壳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卡位部与所述第一卡位部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第二卡位部与所述第一卡位部相配合,并可拆卸地滑动卡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位部朝远离所述底壳一侧的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所述底壳所在的平面;

所述第二卡位部朝远离所述面盖一侧的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所述面盖所在的平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位部远离所述底壳的一端具有第一倒扣;

所述第二卡位部远离所述面盖的一端具有第二倒扣;

其中,所述第一倒扣与所述第二倒扣相配合,以使所述底壳与所述面盖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卡位部以及第二卡位部延伸的方向滑动卡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位部远离所述底壳的一端具有第一弹性压扣;

所述第二卡位部远离所述面盖的一端具有第二弹性压扣;

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压扣与所述第二弹性压扣相配合,以使所述底壳与所述面盖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卡位部以及第二卡位部延伸的方向滑动卡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位部为设于所述底壳上的限位槽;

所述第二卡位部为设于所述面盖上的滑块,所述滑块朝远离所述面盖一侧的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所述底壳所在的平面,

其中,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内,以使所述底壳与所述面盖沿垂直于所述滑块部延伸的方向滑动卡接。

可选地,所述底壳一侧边缘上设有第一止位部,所述第一止位部与所述第一卡位部同侧设置,所述面盖卡接在所述底壳上时,所述第一止位部贴合在所述面盖内壁或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底壳一侧的边缘上设有第二止位部,所述第二止位部与所述第一止位部相对且同侧设置,所述面盖卡接在所述底壳上时,所述第二止位部贴合在所述面盖内壁或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底壳与所述面盖限定出容置腔,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包括:

主板,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主板与所述面盖相贴合,所述主板远离所述面盖的一侧上设有电池弹片;

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电池弹片中。

可选地,所述主板上具有多个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与所述第二卡位部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底壳上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所述底壳固定在安装平面上,所述底壳背离所述面盖一侧的表面与所述安装平面抵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相互滑动卡接,实现底壳和面盖的相互连接,在需要嵌接在安装平面上时,仅需要将底壳固定在安装平面上,将面盖卡接在底壳上,即可实现控制器的整体固定;在需要手持状态时,将面盖从底壳上取出,方便手持,无需在面盖上单独设置手持面盖,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嵌墙式控制器嵌墙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嵌墙式控制器手持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控制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面盖朝向底壳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壳朝向面盖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面盖与底壳相互卡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面盖与底壳相互卡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面盖与底壳相互卡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面盖与底壳配合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控制器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控制器,该控制器包括:底壳10以及面盖20。所述底壳10相对的两侧的边缘上分别独立地具有多个第一卡位部11,多个所述第一卡位部11同侧设置;所述面盖20相对的两侧的边缘上分别独立地具有多个第二卡位部21,多个所述第二卡位部21同侧设置,且所述第二卡位部21与所述第一卡位部11一一对应;其中,所述第二卡位部21与所述第一卡位部11相配合,并可拆卸地滑动卡接。

请参阅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面盖朝向底壳一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壳朝向面盖一侧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器可以用于设置在安装平面上,如墙体等,形成嵌墙式结构。底壳10上设有紧固件,紧固件将底壳10固定在安装平面上,底壳10背离面盖20一侧的表面与安装平面抵接。即所述底壳10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固定在所述安装平面上,在确定所述底壳10位置之后,将所述第一卡位部11和第二卡位部21相互对齐,并将所述第一卡位部11和第二卡位部21相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卡位部11和第二卡位部21滑动卡接,使所述面盖20被卡在所述底壳10上,实现所述控制器的安装。

所述安装平面可为墙体,也可以为其他结构表面,可以在所述底壳10上设置安装孔17,采用贯穿所述安装孔17的螺钉将所述底壳10固定在所述安装平面上。

以所述安装平面为墙体为例,所述面盖20或所述底壳10可以设置挡沿25,将所述挡沿25设置在所述面盖20朝向所述底壳10一侧表面边缘,以使所述面盖20卡接在所述底壳10上时,所述面盖20、挡沿25及所述底壳10形成封闭的容置腔,方便所述控制器的安装和使用,避免所述控制器嵌墙安装状态时,所述控制器内容易附着灰尘的问题。

由于所述底壳10与所述面盖20通过所述第一卡位部11和所述第二卡位部21相互卡接,所述底壳10固定在安装平面上,在将所述面盖20卡接到所述底壳10上时,即可实现所述控制器整体的嵌墙式安装;在需要手持状态时,将所述面盖20从所述底壳10上取出,即可实现所述控制器的手持状态,使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需要呈现手持或嵌墙状态,方便两种状态切换。

请继续参阅图4、图5和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面盖与底壳相互卡接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位部11朝远离所述底壳10一侧的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所述底壳10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卡位部21朝远离所述面盖20一侧的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所述面盖20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卡位部11和所述第二卡位部21相互平行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卡位部11和所述第二卡位部21能够快速对准,在将多个所述第一卡位部11和多个第二卡位部21相互滑动卡接时,能够实现各所述第一卡位部11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卡位部21同步安装,以提高安装效率。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卡位部11远离所述底壳10的一端具有第一倒扣12;所述第二卡位部21远离所述面盖20的一端具有第二倒扣22;其中,所述第一倒扣12与所述第二倒扣22相配合,以使所述底壳10与所述面盖20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卡位部11以及第二卡位部21延伸的方向滑动卡接。所述第一倒扣12和所述第二倒扣22为设置有倒钩的倒扣结构,所述第一倒扣12与所述第二倒扣22相连接时,所述面盖20和所述底壳10相互滑动卡接形成所述控制器整体。

在安装时,可以沿如图5中a方向滑动所述面盖20,使所述面盖20上的所述第二倒扣22与所述底壳10上对应所述第一倒扣12相互对齐,继续移动所述面盖20,直到所述第二倒扣22与对应所述第一倒扣12相互扣合,实现所述面盖20与所述底壳10向相互卡接固定。

在需要将所述面盖20拆下来,以使所述控制器呈手持状态时,沿着如图5中a方向的反方向滑动所述面盖20,直到所述第一倒扣12与所述第二倒扣22相互错开,将所述面盖20从所述底壳10上移开。

所述第一倒扣12可以为如图6中设置在所述底壳10上的连续长条形倒钩结构,也可以为多个倒钩结构分散设置,当所述第一倒扣12为多个倒钩分散设置时,可以沿如图5中a方向,均布多组所述第一倒扣12,方便对所述面盖20的多个部位进行固定,以使所述面盖20能够在所述底壳10表面保持稳定。

请继续参阅图4、图5和7,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面盖与底壳相互卡接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位部11远离所述底壳10的一端具有第一弹性压扣13;所述第二卡位部21远离所述面盖20的一端具有第二弹性压扣23;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压扣23与所述第二弹性压扣23相配合,以使所述底壳10与所述面盖20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卡位部11以及第二卡位部21延伸的方向滑动卡接。所述第一弹性压扣13和所述第二弹性压扣23相互滑动卡接,在沿如图5中a方向滑动所述面盖20时,所述第二弹性压扣23与所述第一弹性压扣13相互弹性压合;也可以使所述面盖20沿如图7中b方向压向所述底壳10时,所述第二弹性压扣23与所述第一弹性压扣13相互卡接,实现所述底壳10与所述面盖20的相互固定。

所述第一弹性压扣13和所述第二弹性压扣23可以采用具有弹性变形效果的弹片结构,当所述面盖20和所述底壳10边缘设有挡沿25时,所述第一弹性压扣13可以为设置在所述底壳10上的一组,所述第二弹性压扣23与所述第一弹性压扣13位置相对应,以使所述面盖20和所述底壳10一侧边缘通过所述挡沿25相互固定,同时在所述第一弹性压扣13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弹性压扣13将所述第二弹性压扣23和所述面盖20向所述挡沿25方向压紧。

也可以在所述底壳10上对称设置两组所述第一弹性压扣13,同时在所述面盖20上设置两组所述第二弹性压扣23,以使所述第一弹性压扣13和所述第二弹性压扣23相互扣合时,所述面盖20被卡接在所述底壳10上。

请继续参阅图4、图5和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面盖与底壳相互卡接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位部11为设于所述底壳10上的限位槽14;所述第二卡位部21为设于所述面盖20上的滑块24,所述滑块24朝远离所述面盖20一侧的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所述底壳10所在的平面,其中,所述滑块24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14内,以使所述底壳10与所述面盖20沿垂直于所述滑块24部延伸的方向滑动卡接。所述限位槽14可以为t形槽或其他形状,使所述滑块24仅能够沿如图5中a方向滑动,不能沿垂直于所述底壳10所在的平面方向移动。

所述限位槽14可以为设置于所述底壳10上的多组,对应设置多组所述滑块24结构。

在所述面盖20和所述底壳10设有挡沿25时,所述限位槽14可以设置在对应所述挡沿25上,所述滑块24设置在所述面盖20上,如采用沿如图5中a方向的限位槽14,同时将所述滑块24设置为成l形或t形结构;也可以采用呈t形的滑块24结构,对应在所述底壳10上设置t形槽,以使所述面盖20被卡接在所述底壳10上,所述面盖20仅能够沿如图5中a方向相对滑动,避免所述面盖20从所述底壳10上脱落。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10一侧边缘上设有第一止位部15,所述第一止位部15与所述第一卡位部11同侧设置,所述面盖20卡接在所述底壳10上时,所述第一止位部15贴合在所述面盖20内壁或外壁上。所述第一止位部15用于防止所述面盖20从所述底壳10上滑出,限制所述面盖20的最大移动范围。

当采用第一倒扣12和第二倒扣22相配合的方式,或采用限位槽14和滑块24相互配合的方式时,所述第一止位部15可以沿垂直于如图5中a方向设置,使所述面盖20沿如图5中a方向滑动时,所述面盖20侧壁贴合到所述第一止位部15时,所述面盖20停止运动,此时所述面盖20与所述底壳10相互对准。

当采用所述第一弹性压扣13和第二弹性压扣23相互配合的方式时,所述第一止位部15可以为设置在所述底壳10上的多组,设于所述底壳10朝向所述面盖20一侧表面上,使所述第一止位部15限制所述面盖20沿所述底壳10表面移动。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底壳10一侧的边缘上设有第二止位部16,所述第二止位部16与所述第一止位部15相对且同侧设置,所述面盖20卡接在所述底壳10上时,所述第二止位部16贴合在所述面盖20内壁或外壁上。在安装所述面盖20时,所述第一止位部15和所述第二止位部16相互配合,限制所述面盖20的移动范围,以使所述控制器呈嵌墙状态时,所述面盖20能够与所述底壳10相互对准。

当所述面盖20卡接在所述底壳10上时,在所述第二止位部16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止位部16限制所述面盖20向所述底壳10方向的形变范围,避免所述面盖20受压时产生变形。

请参阅图9和图10,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控制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面盖与底壳配合方式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底壳10与所述面盖20限定出容置腔,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包括:主板30、电池弹片41、电池模块40。所述主板30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主板30与所述面盖20相贴合,所述主板30远离所述面盖20的一侧上设有电池弹片41;所述电池模块40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电池弹片41中。所述电池模块40用于所述主板30的供电。

由于所述电池弹片41设置在所述主板30远离所述面盖20一侧表面,在将所述电池模块40安装在所述电池弹片41上之后,将所述控制器手持状态时,所述电池模块40始终位于所述主板30上,进而能够进行持续供电。

由于所述底壳10与所述面盖20形成容置腔,可以直接将所述主板30和所述电池模块40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在需要对所述控制器的主板30或电池模块40进行维护时,可以直接将所述面盖20从所述底壳10上取出,不需要对面盖20或底壳10进行破坏性拆装,方便维护;由于在将所述面盖20卡接在所述底壳10上时,就能实现所述主板30所在的容置腔的封闭,不需要单独设置容置腔的密封结构,能够简化整体结构,同时方便内部主板30或电池模块40的更换。

所述主板30可以为印刷线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所述电池模块40用于对所述主板30供电,所述面盖20上可以设置按键50,将所述按键50与所述主板30信号连接;所述面盖20上也可以设置触控面板,可以根据所述控制器的使用场景进行选择。

所述主板30也可以通过黏胶层60粘接在所述面盖20上,通过所述黏胶层60将所述主板30与所述面盖20相互连接,实现所述主板30可拆卸安装。

所述电池弹片41可以为设置在所述主板30上的金属片结构,使其能够将所述电池模块40压紧在所述主板30上;也可以在所述电池弹片41与所述主板30之间设置弹性机构,如弹簧等,利用弹性机构的弹性力,带动所述电池弹片41向所述主板30方向压紧,进而将所述电池模块40压紧在所述主板30上。

为了提高所述主板30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主板30上具有多个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与所述第二卡位部21一一对应设置,在安装时,可以将所述第二卡位部21贯穿所述镂空部,以使所述第二卡位部21对所述主板30进行限定,避免所述主板30产生错位和不必要的晃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