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控器及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3773发布日期:2020-08-11 22:1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控器及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控器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线控器主板为了接线,需要在主板上设置转接线内部接线至后盖,后盖内外连通,后盖内外侧均需固定螺钉,接线时从后盖外侧接线才能保证与主板的通讯。缺点有以下几点:一是操作空间小,插线和打螺钉都难以操作,工序复杂效率很低;二是转接线接触主板上元器件,易造成器件损坏,主板短路;三是主板上设置端子,不耐高温,导致主板无法采用波峰焊,只能用手工焊,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简化线控器主板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控器,包括前盖、后盖和主板,所述后盖装配在所述前盖上,所述后盖上设有限位柱,所述主板上设有接线结构;所述主板固定在所述后盖与所述前盖之间,所述限位柱为一空心结构,所述接线结构与所述限位柱一一对应并套装在所述限位柱内,所述接线结构贯穿所述限位柱与外界电连接。

由此,装配时只需将主板放在前盖上,主板无需打螺钉固定,然后将后盖盖上就可完成装配,主板上的接线结构与后盖上的限位柱相互配合,不需在主板上设置转接线连接至后盖就可实现后盖与主板的通讯,简化了主板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上还设有多个定位柱,多个所述定位柱垂直固定在所述前盖面向所述后盖的一侧,所述主板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相互配合。

由此,装配时将主板的定位孔对准前盖的定位柱,操作十分方便,从而,主板在前盖上的位置更准确,并且不易移动,安装精度高。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上还设有多个限位筋,多个所述限位筋垂直固定在所述后盖上面向所述前盖的一侧,所述限位筋与所述定位柱对应分布。

由此,限位筋与定位柱对应分布,将主板夹持在中间,主板在前后方向上不能自由活动,不易移动,从而,提高了主板安装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结构为导电柱。

由此,导电柱的结构简单,并且可以穿过限位柱,接线时不用在狭小的限位柱内的空间进行操作,从而,方便主板与外界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柱包括导电柱本体和导电柱接线区,所述导电柱本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板上,所述导电柱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导电柱接线区。

由此,设置导电柱接线区使接线时更加快捷,并且接线更加稳固,从而,方便接线,提高了通电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柱接线区为一空心状的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靠近所述主板的一侧开口小于远离所述主板的一侧开口。

由此,锥形结构的空心部分可以容纳螺钉,打螺钉更方便,同时锥形结构与螺钉外形相匹配可以卡紧螺钉,螺钉更牢固,使得通电更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柱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切槽,所述切槽设置于所述导电柱接线区内。

由此,切槽使得导电柱接线区端部分成几个部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在打螺钉时可以减小应力,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打螺钉时对主板造成损伤;切槽设置在轴线上,导电柱接线区端部各个部分均匀分布,朝各个方向上的缓冲能力一致,这样在打螺钉时,导电柱不容易产生倾斜偏差,从而,打螺钉更加轻松,接线效果更好,增强了接线通电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结构为弹簧片。

由此,弹簧片可以伸缩,弹簧片在螺钉打进的过程中压缩,通过变形最终减弱传递至主板的应力,从而,可以减小打螺钉对主板的损伤,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片包括弹簧和导电片,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板,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导电片。

由此,后盖螺钉打进时会接触导电片,从而,可实现通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器设备,以解决现有电器设备的线控器主板装配工序复杂,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器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线控器。

所述电器设备与上述线控器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控器后视前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控器后盖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控器后盖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控器后方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控器侧视剖面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接线柱的主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接线柱的主板后方正视图;

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线柱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接线柱的主板侧视图;

图12为图11中c处的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弹簧片的主板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弹簧片的主板侧视图;

图15为图14中d处的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接线柱的线控器侧视剖面图;

图17为图16中e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盖;2-后盖;3-主板;11-安装槽;12-定位柱;13-卡槽;22-限位柱;23-限位筋;24-筋条;25-安装条;26-卡扣;31-引脚;32-定位孔;33-导电柱;34-弹簧片;331-导电柱本体;332-导电柱接线区;3321-接线锥孔;3322-切槽;341-弹簧;342-导电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左方,相应地,“x”的反向代表右方;“y”的正向代表前面,相应地,“y”的反向代表后面;“z”的正向代表上方,相应地,“z”的反向代表下方,术语“x”、“y”、“z”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控器,包括前盖1、后盖2和主板3,后盖2上设有限位柱22,主板3上设有接线结构;后盖2装配在前盖1上并将主板3固定在后盖2与前盖1之间,限位柱22为一空心结构,接线结构与限位柱22一一对应并套装在限位柱22内,接线结构贯穿限位柱22与外界电连接。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中,前盖1是一个框型底板,框型底板由一个底板和四个侧板合围而成,四个侧板高度相同,四个侧板在相同的高度处设有一道凸棱,四条凸棱合围形成一周安装槽11,安装槽11的各条边靠近底板的位置各至少设有一个开口形成卡槽13,两条相对应的侧板上的卡槽126对应的高度相同;后盖2是一个外部尺寸与前盖1相适应的框型盖板,框型盖板的四条边上设有与前盖1上的安装槽11相互配合的安装条25,各个安装条25上相同高度处设有多个与安装槽11上的卡槽13相互配合的卡扣26,框型盖板的中部呈阶梯状并向后凸起,凸起上连接有多个限位柱22,多个限位柱22可设置成一排或多排,多个限位柱22之间设有横向和/或纵向的筋条24将其与框型盖板连接在一起,限位柱22为空心圆柱体,多个空心圆柱体固定在框型盖板中部的阶梯状凸起上并与框型盖板垂直,通过空心圆柱体的空心可将后盖2前后贯通;主板3上设置有多个接线结构,接线结构垂直固定在主板3上与后盖2上的空心圆柱体一一对应的位置,接线结构可以穿过空心圆柱体的空心套装在空心圆柱体内;前盖1和后盖2的外形可设计成多种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或者其他能将主板3放置在其中的特殊形状。由此,装配时只需将主板3放在前盖1上,主板3无需打螺钉固定,然后将后盖2盖上就可完成装配,主板3上的接线结构与后盖2上的限位柱22相互配合,不需在主板3上设置转接线连接至后盖2就可实现后盖2与主板3的通讯,简化了主板3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前盖1上还设有定位柱12,定位柱12垂直固定在前盖1上面向后盖1的一侧,主板3上设有定位孔32,定位孔32与定位柱12相互配合。定位柱12可设置在底板上的任一不妨碍后盖2安装的位置,定位柱12应设两个以上,这样可以限制主板3使其在前盖1上不产生转动,定位孔32也设置在主板3上相对应的位置。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底板四个角各设有一个定位柱12,各个定位柱12垂直固定在底板上面向后盖2的一侧,主板3的四个角上与定位柱12对应的位置还设有定位孔32,定位孔32与定位柱12一一对应相互配合,通过定位孔32和定位柱12的配合可将主板3安装在前盖1上,这样通过对四个角进行定位使主板3安装更牢固,定位柱12和定位孔32对称设置也更加美观。定位柱12和定位孔32可为方形或者圆形,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柱12和定位孔32为圆形,圆形的接触面光滑,更便于主板3安装;可选地,定位孔32也可为将主板3的四个角做成圆弧形或者方形的缺口,缺口也可与定位柱12相互配合将主板3固定在前盖1上。装配时定位孔32对准前盖1上的定位柱12将主板3放置在前盖1上,操作十分方便,由此,主板3在前盖1上的位置更准确,并且不易移动,安装精度高。

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后盖2上还设有限位筋23,限位筋23垂直固定在后盖2面向前盖1的一侧,限位筋23与定位柱12对应分布。限位筋23可设置在后盖2上的任一不妨碍后盖2安装的位置,限位筋23也应设两个以上,这样可以使主板3不容易向一侧倾斜,使其在前盖1上放置更平稳。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限位筋23有四个,分别设置于后盖2的四个角的位置,限位筋23为一条形结构,条形结构下底面固定在后盖2上并且与定位柱12的位置对应分布,限位筋23可为直线形、折线形或者弧形等各种形状,限位筋23与定位柱12对应分布,将主板3夹持在中间,使得主板3在前后方向上不能自由活动,不易移动,由此,提高了主板3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条形结构的下底面与上底面之间的距离为限位筋23的高度h,限位筋23的高度h的设置与主板3的厚度、前盖1和后盖2闭合后的空隙以及定位柱12的高度有关,一般限位筋23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0.05≤h≤0.3mm。限位筋23的高度太大会影响后盖2与前盖1的闭合,导致限位不足,主板3容易前后滑动,由此,合适的高度有利于提高主板3的限位效果,主板3安装更稳定。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接线结构为导电柱33。主板3上设有引脚31,引脚31可设计为螺孔,导电柱33通过引脚31螺纹连接在主板3上,或者引脚31设计为金属片,导电柱33通过引脚31焊接在主板3上,导电柱33的结构简单,并且可以穿过限位柱22,接线时不用在限位柱22内的狭小空间进行操作,由此,方便主板3与外界电连接。

如图5、图6和图17所示,限位柱22的内径为r,导电柱33的外径为r1,为了保证导电柱33能顺利的穿过限位柱22,又能保证导电柱33在限位柱22内不易晃动,限位柱22的内径r与导电柱33的的外径r1设置为0.5mm≤r-r1≤1mm。由此,导电柱33与限位柱22之间形成合理的间隙,既方便安装又可以防止导电柱33晃动,保证通电的稳定性。

如图17所示,限位柱22的长度为l,导电柱33的长度为l1,为了防止导电柱33过长影响主板3的强度,一般l1为5-9mm,为了保证导电柱33可以贯穿限位柱22,又能保证限位柱22可以完全包裹导电柱33,限位柱22的长度l与导电柱33的长度l1设置为0mm≤l-l1≤0.5mm。由此,导电柱33即不会伸出限位柱22而裸露在外,导电柱33也不会离限位柱22的开口太远,有利于导电柱33与外界电连接,由此,合适的长度差有利于提高导电柱33的接线效果。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导电柱33包括导电柱本体331和导电柱接线区332,导电柱本体331一端连接在主板3上,导电柱本体331另一端连接导电柱接线区332。导电柱33为一根部大,端部小的锥体,锥体的根部为导电柱本体331,导电柱本体331通过引脚31安装在主板3上,锥体的端部为导电柱接线区332,导电柱接线区332靠近限位柱22的开口。设置导电柱接线区332使接线时更加快捷,并且接线更加稳固,由此,方便接线,提高了通电的稳定性。

如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导电柱接线区332为一锥形结构,锥形结构为一空心结构,锥形结构靠近主板3的一侧开口小,锥形结构远离主板3的一侧开口大,形成一个接线锥孔3321。接线锥孔3321可以容纳螺钉,打螺钉更方便,同时锥形结构与螺钉外形相匹配可以卡紧螺钉,螺钉更牢固,使得通电更稳定。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锥形结构的端部还沿导电柱33的轴线开有切槽3322,切槽3322将锥形结构的端部均匀切开成几个部分,各个部分可朝背离中心的方向张开,各个部分可以张开的幅度一致,这样使得锥形结构具有缓冲能力,可以避免打螺钉时对主板造成损伤;切槽3322设置在轴线上,锥形结构的端部各个部分均匀分布,朝各个方向上的缓冲能力一致,这样在打螺钉时,导电柱不容易产生倾斜偏差,由此,打螺钉更加轻松,接线效果更好,增强了接线通电的稳定性。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接线锥孔3321的角度为α,接线锥孔3321的角度α取值范围为15°≤α≤25°。接线锥孔3321角度α太大会导致螺钉与导电柱33配合松脱有电气安全隐患,打螺钉时接线锥孔3321角度α太小会导致间隙过小,螺钉难打,由此,合适的接线锥孔3321角度α既有利于电气安全,有利于打螺钉。

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接线结构为弹簧片34,弹簧片34也可通过引脚31安装在主板3上。弹簧片34可以伸缩,弹簧片34在螺钉打进的过程中压缩,通过变形最终减弱传递至主板3的应力,由此,可以减小打螺钉对主板3的损伤,安全可靠。

如图5、图6和图17所示,限位柱22的内径为r,弹簧片34的外径为r2,为了保证弹簧片34能顺利的穿过限位柱22,又能保证弹簧片34在限位柱22内不易晃动,限位柱22的内径r与弹簧片34的的外径r2设置为0.5mm≤r-r2≤1mm。由此,弹簧片34与限位柱22之间形成合理的间隙,既方便安装又可以防止弹簧片34晃动,保证通电的稳定性。

如图17所示,限位柱22的长度为l,弹簧片34的长度为l2,为了防止弹簧片34过长影响主板的强度,一般l2为5-9mm,为了保证弹簧片34可以贯穿限位柱22,又能保证限位柱22可以完全包裹弹簧片34,限位柱22的长度l与弹簧片34的长度l2设置为0mm≤l-l2≤0.5mm。由此,弹簧片34即不会伸出限位柱22而裸露在外,弹簧片34也不会离限位柱22的开口太远,有利于弹簧片34与外界电连接,由此,合适的长度差有利于提高弹簧片34的接线效果。

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弹簧片34包括弹簧341和导电片342,弹簧341的一端连接在引脚31上,弹簧341的另一端连接一个导电片342,弹簧341由导电材质的金属制成,弹簧341与导电片342及引脚31电连接。由此,后盖螺钉打进时会接触导电片342,可实现通电。

如图1-17所示,本实用新型在装配时,主板3的定位孔32对准前盖1上的定位柱12,将主板3放置在前盖1上,手持后盖2的凸起将后盖2上的限位柱22对准主板3上的接线结构,将接线结构套入限位柱22内,合上后盖2使后盖2上的安装条25与前盖1上的安装槽11对准,用力推动后盖2,使后盖2上的卡扣26扣紧前盖1上的卡槽13完成主板3装配,主板3装配工序简单,装配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包括上述的任意一种线控器。

所述电器设备与上述线控器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