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13171发布日期:2020-12-15 11:44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室外机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外机柜。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柜满足主设备的存放,不具备存储大容量的配线芯数,且机柜均为单舱单温控,在设备降温上可以完美体现,但建设成本及运维成本也相应增大,一个基站的用电量除了设备用电,另外的来源主要是温控设备,温控设备越多所用的电量就越大。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对主设备实现精准制冷,减少用电量,降低运维成本的机柜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外机柜,该室外机柜采用风道组件和风道结构的设计结构,在机柜底部形成专用通风通道,以将制冷设备产生的冷气精准送风至多个舱室,形成多舱室共享单温控的制冷方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舱单温控机柜用电量大且运维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外机柜。

该室外机柜包括机柜本体、风扇组件、风道组件、风道结构和温控系统,其中:

所述机柜本体内部分隔有多个舱室,并且所述多个舱室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所述机柜本体右侧设有第一柜门,所述温控系统设置在所述第一柜门的背面;

所述风扇组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并且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柜本体的顶部;所述风道结构设置在所述机柜本体的底部侧面上,并且所述风道结构与所述机柜本体的底部侧面合围形成第一通风道;所述风道结构上设有多个连通所述第一通风道与所述舱室的排风口;

所述风道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柜本体右侧,所述风道组件的两端敞口设置,并且所述风道组件的内部形成上下贯通的第二通风道;所述风道组件上端开口连通温控系统的冷气出风口,所述风道组件下端开口与所述第一通风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系统包括制冷组件和与所述制冷组件连接的温控器,所述冷气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制冷组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结构的纵截面呈u形,所述风道结构包括条状板体,所述多个排风口为贯穿所述条状板体的多个通孔;所述条状板体的相对两侧边沿分别折弯形成所述u形风道结构的两侧壁,并且所述两侧壁分别与所述机柜本体底部侧面连接并形成所述第一通风道。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组件呈长方体状,所述风道组件沿所述机柜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并且所述风道组件的上端开口宽度大于所述风道组件的下端开口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组件下端开口处的侧壁分别向一侧弯曲延伸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风道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风道组件上端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柜门,且与所述冷气出风口正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风扇组件上开设有排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风扇组件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风扇组件位于相邻的两个舱室顶部,并且所述两个风扇组件分别与所述风道结构正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机柜本体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柜门和第三柜门,所述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上分别设置有电子锁,所述电子锁包括天地锁杆。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锁外部设置有锁罩,所述锁罩为内嵌式链条锁体锁定,并且所述锁罩内部设置有气撑杆。

进一步的,所述机柜本体呈房子状,并且所述机柜本体采用木纹装饰处理工艺形成。

本发明的机柜采用多舱室共享单温控的制冷方式,在满足设备散热的基础上,实现单独温控风道,对主设备实现精准制冷的模式,减少单个站点温控数量的同时又节省了站点的用电量,降低运维成本。同时,机柜采用专用的电子防盗锁增强机柜的防盗性能,机柜外部加以美化,采用个性化木纹装饰处理,更加贴近站点周边环境,达到美化城市的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个性化木纹装饰美化处理机柜,便于融入城市格调,达到美化城市的效果;

2、采用独特防盗设计结构,外部不易被破坏;

3、采用独特的内嵌(主、副)门封闭结构,提高被破坏的难度;

4、机柜内部并排设置有多舱室,配置容量大,满足上千芯光缆接续;

5、采用智能温控系统,实现节能减排,专用制冷通风通道,实现精密送风制冷。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中室外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d-d视图;

图3为图2中的f-f视图;

图4为图1中的b-b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风道组件和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柜本体;2、风扇组件;3、风道组件;4、第一柜门;5、风道结构;6、第二柜门;7、第三柜门;8、锁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外机柜,如图1~图4所示,该室外机柜包括机柜本体1、风扇组件2、风道组件3、风道结构5和温控系统,其中:机柜本体1内部分隔有多个舱室,并且多个舱室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机柜本体1右侧设有第一柜门4,温控系统设置在第一柜门4的背面;风扇组件2设置在机柜本体1的顶部,并且风扇组件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应的个数,风道结构5设置在机柜本体1的底部侧面上,并且风道结构5与机柜本体1的底部侧面合围形成第一通风道;风道结构5上设有多个连通第一通风道与舱室的排风口,也即机柜底部设计有专用通风通道,使制冷组件,如空调产生的冷气分别通入各个舱室进行散热,实现多舱室共享单温控的制冷方式;风道组件3设置在机柜本体1右侧,风道组件3的两端敞口设置,并且风道组件3的内部形成上下贯通的第二通风道;风道组件3上端开口连通温控系统的冷气出风口,风道组件3下端开口与第一通风道连通;因此本发明中机柜采用多舱室共享单温控的制冷方式,在满足设备散热的基础上,实现单独温控风道,对主设备实现精准制冷的模式,减少单个站点温控数量的同时又节省了站点的用电量,降低运维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温控系统包括制冷组件和与制冷组件连接的温控器,冷气出风口设置在制冷组件上,并且冷气出风口与风道组件3的上端开口连通,从而将冷风通过风道组件3输送至第一通风道,并经过风道结构5上的排风口吹送至各个舱室。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风道结构5的纵截面呈u形,如图4和图5所示,风道结构5包括条状板体,多个排风口为贯穿条状板体的多个通孔;条状板体的相对两侧边沿分别折弯形成u形风道结构5的两侧壁,并且两侧壁分别与机柜本体1底部侧面连接并形成第一通风道。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风道组件3呈长方体状,如图4和图5所示,风道组件3沿机柜本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并且风道组件3的上端开口宽度大于风道组件3的下端开口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风道组件3下端开口处的侧壁分别向一侧弯曲延伸形成折弯部,如图5所示,折弯部与所述风道结构5的一端连接;风道组件3上端开口朝向第一柜门4,且与冷气出风口正对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风扇组件2上开设有排气口,风扇组件2与风道组件3以及风道结构5的设置,使得该室外机柜形成风扇与空调的联动温控系统,因而当市电停电,空调停止工作时,可以通过直流应急风扇组件2进行短时间的散热。风扇与空调有效的结合,使机柜站点的整体的功耗降低,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风扇组件2设置有两个,如图3所示,两个风扇组件2位于相邻的两个舱室顶部,并且两个风扇组件2分别与风道结构5正对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机柜本体1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柜门6和第三柜门7,第一柜门4和第二柜门6上分别设置有电子锁,并且电子锁包括天地锁杆。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电子锁外部设置有锁罩8,锁罩8为内嵌式链条锁体锁定,并且锁罩8内部设置有气撑杆。

在本发明中,机柜本体1的正面与背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柜门6和第三柜门7,也即分别设置有主门和副门,副门开启是要先将主门开启后才能进行,否则副门无法开启,其中第一柜门4也是副门的结构形式,正面的主门打开后,才能进行开启。主门配置电子锁,且配有机柜专用的不锈钢材质天地锁杆,采用上中下三点锁定结构。门锁外部增加专用防撬锁罩8,以防止被恶意破坏,增强整个机柜门锁的防护性能。其中,锁罩8是由内嵌式链条锁体进行锁定,对柜体实现双重防护,也即必须将外部锁罩8开启后才能开启内部机柜门锁,增强整个机柜门锁的防护性能。锁罩8内部还有气撑杆,当利用钥匙开启锁罩锁后,锁罩8可自动翻开,便于操作,若锁罩8未打开,则不能对主门上的电子锁进行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机柜本体1呈房子状,如图2所示,房子状的机柜本体1是采用木纹装饰处理工艺形成,在起到防腐作用的同时形成对机柜外部的美化,更加贴近站点周边环境,达到美化城市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部件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部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部件固有的其它部件。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底”、“顶”、“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者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者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的描述,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