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智能型芯片水冷辅助降温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79601发布日期:2020-12-04 14:09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智能型芯片水冷辅助降温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芯片散热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工智能型芯片水冷辅助降温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水冷散热是冷却工作介质在水泵的驱动下,通过管道,把热量从液冷散热器转移到环境中,从而实现散热目的,可以减少风扇的数量,从而减少风扇所产生的振动及噪音,其次由于水的高比热容的物理特性,使得水冷散热效果比风冷高出许多。

在电脑的高负荷使用中,电脑芯片也在进行高负荷工作,其工作将产生高温,在其高温时不仅会影响其使用寿命、降低核心频率,甚至可能会造成损坏,市面上大部分芯片采用的还是风冷散热方式,且无法根据芯片工作情况智能选择合适的降温强度,无法在芯片长时间高温工作时对工作人员发出警报。本发明阐述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电脑的高负荷使用中芯片将产生高温,在其高温时不仅会影响其使用寿命、降低核心频率,甚至可能会造成损坏,市面上大部分芯片采用风冷散热且无法根据芯片工作情况智能选择合适的降温强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人工智能型芯片水冷辅助降温报警装置,本例的一种人工智能型芯片水冷辅助降温报警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左端面固定设有嗡鸣器,所述箱体下端面固定设有温度感应器,所述箱体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左侧内壁上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右端动力设有与所述工作腔右侧内壁转动连接的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上固定设有三级主动齿轮,所述动力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三级主动齿轮右侧的二级主动齿轮,所述动力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二级主动齿轮右侧的一级主动齿轮,所述工作腔内设有换挡装置,所述换挡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腔前后内壁上的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设有固定腔,所述固定腔内左右滑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左端面转动设有第一滑动转轴,所述第一滑动转轴左端延伸至所述工作腔内且与所述固定腔左侧内壁左右滑动连接,所述工作腔内设有水循环装置,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腔前后内壁上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定设有半齿轮,所述箱体内设有加压水腔,所述加压水腔上侧内壁上下滑动设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加压水腔前后左右侧内壁上下滑动连接的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杆上端面固定设有往复箱,所述往复箱内设有往复腔,所述半齿轮可与所述往复腔左右侧内壁啮合,所述工作腔内设有延时装置,所述延时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腔前后侧内壁上的推动转轴,所述推动转轴上固定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内设有推动滑腔,所述推动滑腔上侧内壁上下滑动设有推动滑杆,所述推动滑杆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推动滑腔内的推动滑板,所述推动滑板下端面与所述推动滑腔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反馈弹簧,所述延时装置上侧设有锁定装置。

其中,所述换挡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转轴上且可与所述一级主动齿轮啮合一级从动齿轮,所述第一滑动转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一级从动齿轮左侧且可与所述二级主动齿轮啮合的二级从动齿轮,所述第一滑动转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二级从动齿轮左侧且可与所述三级主动齿轮啮合的三级从动齿轮,所述滑块左端面与所述固定腔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当所述第一滑动转轴左移时,可依次实现所述二级从动齿轮与所述二级主动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与所述三级主动齿轮的啮合,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

其中,所述水循环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下端面的水循环管,所述工作腔内设有水循环腔,所述工作腔内设有入水孔,所述入水孔一端与所述水循环腔下侧内壁贯通,另一端与所述水循环管出水口贯通,所述工作腔内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一端与所述加压水腔下侧内壁贯通,另一端与所述水循环管入水口贯通,所述出水孔内设有控制单向出水的出水单向阀,所述工作腔内设有入水腔,所述入水腔一端与所述水循环腔下侧内壁贯通,另一端与所述加压水腔下侧内壁贯通,所述入水腔内设有控制单向进水的入水单向阀,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固定设有第一承轴板,所述工作腔左侧内壁与所述第一承轴板之间转动设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设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一滑动转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三级从动齿轮左侧的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与所述第二直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工作腔前后内壁转动设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斜齿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皮带连接,当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时,所述半齿轮转动交替与所述往复腔左右侧内壁啮合,带动所述往复箱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推板的吸水与排水工作。

其中,所述延时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上的第二承轴板,所述第二承轴板与工作腔下侧内壁上转动设有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与所述第三转动轴锥齿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上固定设有加压水腔,所述工作腔前后内壁之间转动设有传动转轴,所述传动转轴与所述第三转动轴皮带连接,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上固定设有第五承轴板,所述第五承轴板与所述工作腔下侧内壁上转动设有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轴与所述传动转轴锥齿连接,所述第五转动轴上固定设有第三直齿轮,所述工作腔下侧内壁上下滑动设有第二滑动转轴,所述第二滑动转轴上固定设有可与所述第三直齿轮啮合的第四直齿轮,所述第二滑动转轴上转动设有位于所述第四直齿轮下侧的复位转板,所述复位转板下端面与所述工作腔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簧,所述复位转板下端面与所述工作腔上端面对应位置上分别固定设有可吸合的环形电磁铁,所述工作腔内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上侧内壁与所述工作腔下侧内壁转动设有第六转动轴,所述第六转动轴上固定设有可与所述第四直齿轮啮合的第五直齿轮,所述第六转动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内的第二弹簧,所述工作腔内设有加压腔,所述加压腔右侧内壁与所述传动腔左侧内壁上左右滑动设有加压推杆,所述加压推杆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内的加压回复板,所述加压回复板左端面与所述传动腔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加压弹簧,所述加压推杆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加压腔前后上下壁左右滑动连接的加压板,所述箱体内设有过渡气腔,所述过渡气腔右侧内壁与所述加压腔左侧内壁贯通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内设有单向出气的出气单向阀,所述箱体内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一端与所述出气孔下侧内壁贯通,另一端与所述箱体下端面贯通,所述进气孔内设有单向进气的进气单向阀,所述箱体内设有位于所述过渡气腔上侧的降压腔,所述降压腔内左右滑动设有降压板,所述降压板右端面与所述降压腔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降压弹簧,所述过渡气腔上侧内壁与所述工作腔下侧内壁贯通设有降压孔,所述降压孔与所述降压腔上下侧内壁贯通,所述降压腔上侧内壁与所述工作腔下侧内壁贯通设有推杆槽,所述降压板上固定设有降压推杆,所述降压推杆在所述推杆槽内左右滑动且上端可与所述推动滑杆抵触,所述箱体内设有位于所述过渡气腔左侧的延时腔,所述延时腔右侧内壁与所述过渡气腔左侧内壁贯通且固定设有延时气球,所述延时腔上侧内壁与所述工作腔下侧内壁贯通设有行程槽,所述行程槽内左右滑动设有行程杆,所述行程杆下端面固定设有与所述延时腔上下前后内壁滑动连接的行程推板,所述行程推板左端面与所述延时腔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三弹簧,所述行程杆上端面固定设有衔接块,所述衔接块上端转动设有第七转动轴,所述第七转动轴上固定设有可与第六直齿轮啮合所述第七直齿轮,所述衔接块右端转动设有第八转动轴,所述第八转动轴与所述第七转动轴锥齿连接,所述第八转动轴上固定设有主动直齿轮,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上关于所述推动转轴左右对称且固定设有两个过渡承轴板,所述过渡承轴板内转动设有第九转动轴,所述第九转动轴与所述推动转轴斜齿连接,所述第九转动轴上固定设有可与所述主动直齿轮啮合的从动直齿轮,所述滑块右端面固定设有定位推杆,所述定位推杆右端延伸至所述工作腔内且与所述固定腔右侧内壁左右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推杆内设有开口向下且相对距离等于所述三级从动齿轮与所述二级从动齿轮之间相对距离的两个卡槽,所述推动滑杆可在所述卡槽内滑动,所述定位推杆下端面固定设有位于两个所述卡槽右侧的警报开关,当所述推动滑杆通过抵触所述卡槽推动所述定位推杆左移到一定程度时,将抵触所述警报开关,触发所述嗡鸣器工作并使所述环形电磁铁停止工作。

其中,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推杆上端面上的若干个卡齿,所述工作腔前后内壁之间固定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内设有开口向下且左侧内壁贯通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前后内壁之间扭簧铰接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在所述限位腔右侧内壁限制下可单向卡死在所述卡齿间隙内,所述工作腔右侧内壁设有开口向左的滑腔,苏搜狐滑腔内左右滑动设有可与所述限位杆右端面抵触的卡杆,所述卡杆右端面与所述滑腔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四弹簧,所述卡杆右端面固定设有拉绳,所述箱体内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一端与所述滑腔右侧内壁贯通,另一端与所述工作腔上侧内壁贯通,所述穿线孔前后内壁上关于所述穿线孔内拐角位置转动设有三个导向辊,所述动力轴上转动设有位于所述一级主动齿轮右侧的线轮,所述拉绳穿过所述穿线孔并绕过三个所述导向辊与所述线轮固定连接,当所述动力轴停止转动后,在所述第四弹簧弹力作用下所述拉绳放松,所述卡杆左移推动所述限位杆解除对所述卡齿的限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芯片高负荷运行产生高温时,自行启动利用水循环实现对芯片的辅助散热,并通过在一定时间内芯片的散热情况,选择维持现状或尝试采用更高的水循环速度以达到合适的降温效果,本装置能智能选择合适的档位对芯片进行散热,在芯片温度无法通过辅助水冷装置进行有效降温且较长时间处于较高温度后发出警报,在保持最高散热速度的同时提醒工作人员注意芯片的工作情况,有效预防芯片在长时间高温工作时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d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e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6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智能型芯片水冷辅助降温报警装置,主要应用于人工智能型芯片水冷辅助降温报警的过程中,下面将结合本发明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型芯片水冷辅助降温报警装置,包括箱体11,所述箱体11左端面固定设有嗡鸣器13,所述箱体11下端面固定设有温度感应器68,所述箱体11内设有工作腔17,所述工作腔17左侧内壁上固定设有电机24,所述电机24右端动力设有与所述工作腔17右侧内壁转动连接的动力轴33,所述动力轴33上固定设有三级主动齿轮28,所述动力轴33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三级主动齿轮28右侧的二级主动齿轮29,所述动力轴33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二级主动齿轮29右侧的一级主动齿轮31,所述工作腔17内设有换挡装置901,所述换挡装置901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腔17前后内壁上的固定箱36,所述固定箱36内设有固定腔35,所述固定腔35内左右滑动设有滑块39,所述滑块39左端面转动设有第一滑动转轴26,所述第一滑动转轴26左端延伸至所述工作腔17内且与所述固定腔35左侧内壁左右滑动连接,所述工作腔17内设有水循环装置902,所述水循环装置902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腔17前后内壁上的第一转动轴14,所述第一转动轴14上固定设有半齿轮15,所述箱体11内设有加压水腔12,所述加压水腔12上侧内壁上下滑动设有第一推杆66,所述第一推杆66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加压水腔12前后左右侧内壁上下滑动连接的第一推板67,所述第一推杆66上端面固定设有往复箱16,所述往复箱16内设有往复腔207,所述半齿轮15可与所述往复腔207左右侧内壁啮合,所述工作腔17内设有延时装置903,所述延时装置903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腔17前后侧内壁上的推动转轴205,所述推动转轴205上固定设有转动块51,所述转动块51内设有推动滑腔203,所述推动滑腔203上侧内壁上下滑动设有推动滑杆201,所述推动滑杆201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推动滑腔203内的推动滑板202,所述推动滑板202下端面与所述推动滑腔203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反馈弹簧204,所述延时装置903上侧设有锁定装置904。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换挡装置901进行详细说明,所述换挡装置901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转轴26上且可与所述一级主动齿轮31啮合一级从动齿轮32,所述第一滑动转轴26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一级从动齿轮32左侧且可与所述二级主动齿轮29啮合的二级从动齿轮34,所述第一滑动转轴26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二级从动齿轮34左侧且可与所述三级主动齿轮28啮合的三级从动齿轮27,所述滑块39左端面与所述固定腔35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38,当所述第一滑动转轴26左移时,可依次实现所述二级从动齿轮34与所述二级主动齿轮29、所述第一直齿轮25与所述三级主动齿轮28的啮合,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水循环装置902进行详细说明,所述水循环装置902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11下端面的水循环管63,所述工作腔17内设有水循环腔60,所述工作腔17内设有入水孔61,所述入水孔61一端与所述水循环腔60下侧内壁贯通,另一端与所述水循环管63出水口贯通,所述工作腔17内设有出水孔65,所述出水孔65一端与所述加压水腔12下侧内壁贯通,另一端与所述水循环管63入水口贯通,所述出水孔65内设有控制单向出水的出水单向阀64,所述工作腔17内设有入水腔62,所述入水腔62一端与所述水循环腔60下侧内壁贯通,另一端与所述加压水腔12下侧内壁贯通,所述入水腔62内设有控制单向进水的入水单向阀89,所述工作腔17后侧内壁固定设有第一承轴板43,所述工作腔17左侧内壁与所述第一承轴板43之间转动设有第二转动轴23,所述第二转动轴23上固定设有第二直齿轮22,所述第一滑动转轴26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三级从动齿轮27左侧的第一直齿轮25,所述第一直齿轮25与所述第二直齿轮22啮合连接,所述工作腔17前后内壁转动设有第三转动轴46,所述第三转动轴46与所述第二转动轴23斜齿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46与所述第一转动轴14皮带连接,当所述第一转动轴14转动时,所述半齿轮15转动交替与所述往复腔207左右侧内壁啮合,带动所述往复箱16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推板67的吸水与排水工作。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延时装置903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延时装置903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腔17后侧内壁上的第二承轴板18,所述第二承轴板18与工作腔17下侧内壁上转动设有第四转动轴19,所述第四转动轴19与所述第三转动轴46锥齿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19上固定设有加压水腔12,所述工作腔17前后内壁之间转动设有传动转轴206,所述传动转轴206与所述第三转动轴46皮带连接,所述工作腔17后侧内壁上固定设有第五承轴板30,所述第五承轴板30与所述工作腔17下侧内壁上转动设有第五转动轴44,所述第五转动轴44与所述传动转轴206锥齿连接,所述第五转动轴44上固定设有第三直齿轮80,所述工作腔17下侧内壁上下滑动设有第二滑动转轴82,所述第二滑动转轴82上固定设有可与所述第三直齿轮80啮合的第四直齿轮81,所述第二滑动转轴82上转动设有位于所述第四直齿轮81下侧的复位转板83,所述复位转板83下端面与所述工作腔17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簧87,所述复位转板83下端面与所述工作腔17上端面对应位置上分别固定设有可吸合的环形电磁铁84,所述工作腔17内设有传动腔88,所述传动腔88上侧内壁与所述工作腔17下侧内壁转动设有第六转动轴86,所述第六转动轴86上固定设有可与所述第四直齿轮81啮合的第五直齿轮85,所述第六转动轴86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88内的第二弹簧87,所述工作腔17内设有加压腔98,所述加压腔98右侧内壁与所述传动腔88左侧内壁上左右滑动设有加压推杆209,所述加压推杆209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88内的加压回复板102,所述加压回复板102左端面与所述传动腔88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加压弹簧103,所述加压推杆209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加压腔98前后上下壁左右滑动连接的加压板99,所述箱体11内设有过渡气腔91,所述过渡气腔91右侧内壁与所述加压腔98左侧内壁贯通设有出气孔208,所述出气孔208内设有单向出气的出气单向阀105,所述箱体11内设有进气孔55,所述进气孔55一端与所述出气孔208下侧内壁贯通,另一端与所述箱体11下端面贯通,所述进气孔55内设有单向进气的进气单向阀104,所述箱体11内设有位于所述过渡气腔91上侧的降压腔93,所述降压腔93内左右滑动设有降压板94,所述降压板94右端面与所述降压腔93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降压弹簧97,所述过渡气腔91上侧内壁与所述工作腔17下侧内壁贯通设有降压孔92,所述降压孔92与所述降压腔93上下侧内壁贯通,所述降压腔93上侧内壁与所述工作腔17下侧内壁贯通设有推杆槽96,所述降压板94上固定设有降压推杆95,所述降压推杆95在所述推杆槽96内左右滑动且上端可与所述推动滑杆201抵触,所述箱体11内设有位于所述过渡气腔91左侧的延时腔54,所述延时腔54右侧内壁与所述过渡气腔91左侧内壁贯通且固定设有延时气球53,所述延时腔54上侧内壁与所述工作腔17下侧内壁贯通设有行程槽72,所述行程槽72内左右滑动设有行程杆57,所述行程杆57下端面固定设有与所述延时腔54上下前后内壁滑动连接的行程推板58,所述行程推板58左端面与所述延时腔54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三弹簧59,所述行程杆57上端面固定设有衔接块56,所述衔接块56上端转动设有第七转动轴48,所述第七转动轴48上固定设有可与第六直齿轮21啮合所述第七直齿轮47,所述衔接块56右端转动设有第八转动轴52,所述第八转动轴52与所述第七转动轴48锥齿连接,所述第八转动轴52上固定设有主动直齿轮49,所述工作腔17后侧内壁上关于所述推动转轴205左右对称且固定设有两个过渡承轴板106,所述过渡承轴板106内转动设有第九转动轴45,所述第九转动轴45与所述推动转轴205斜齿连接,所述第九转动轴45上固定设有可与所述主动直齿轮49啮合的从动直齿轮107,所述滑块39右端面固定设有定位推杆40,所述定位推杆40右端延伸至所述工作腔17内且与所述固定腔35右侧内壁左右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推杆40内设有开口向下且相对距离等于所述三级从动齿轮27与所述二级从动齿轮34之间相对距离的两个卡槽41,所述推动滑杆201可在所述卡槽41内滑动,所述定位推杆40下端面固定设有位于两个所述卡槽41右侧的警报开关42,当所述推动滑杆201通过抵触所述卡槽41推动所述定位推杆40左移到一定程度时,将抵触所述警报开关42,触发所述嗡鸣器13工作并使所述环形电磁铁84停止工作。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锁定装置904进行详细说明,所述锁定装置904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推杆40上端面上的若干个卡齿69,所述工作腔17前后内壁之间固定设有限位块73,所述限位块73内设有开口向下且左侧内壁贯通的限位腔71,所述限位腔71前后内壁之间扭簧铰接设有限位杆70,所述限位杆70在所述限位腔71右侧内壁限制下可单向卡死在所述卡齿69间隙内,所述工作腔17右侧内壁设有开口向左的滑腔75,苏搜狐滑腔75内左右滑动设有可与所述限位杆70右端面抵触的卡杆74,所述卡杆74右端面与所述滑腔75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四弹簧76,所述卡杆74右端面固定设有拉绳77,所述箱体11内设有穿线孔78,所述穿线孔78一端与所述滑腔75右侧内壁贯通,另一端与所述工作腔17上侧内壁贯通,所述穿线孔78前后内壁上关于所述穿线孔78内拐角位置转动设有三个导向辊79,所述动力轴33上转动设有位于所述一级主动齿轮31右侧的线轮37,所述拉绳77穿过所述穿线孔78并绕过三个所述导向辊79与所述线轮37固定连接,当所述动力轴33停止转动后,在所述第四弹簧76弹力作用下所述拉绳77放松,所述卡杆74左移推动所述限位杆70解除对所述卡齿69的限制。

下结合图1至图6对本文中的一种人工智能型芯片水冷辅助降温报警装置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初始时,行程杆57在第三弹簧59弹力作用下位于行程槽72最右侧,延时气球53内未充气,降压板94在降压弹簧97弹力作用下堵住降压孔92,加压推杆209在加压弹簧103弹力作用下右端与第二弹簧87抵触,环形电磁铁84未工作,第二弹簧87未压缩,第四直齿轮81未与第三直齿轮80、第五直齿轮85啮合,第七直齿轮47未与第六直齿轮21啮合,主动直齿轮49未与从动直齿轮107啮合,一级主动齿轮31与一级从动齿轮32啮合,二级主动齿轮29未与二级从动齿轮34啮合,三级主动齿轮28未与三级从动齿轮27啮合,滑块39在第一弹簧38弹力作用下位于固定腔35内最右侧,推动滑杆201在反馈弹簧204弹力作用下位于推动滑腔203最上侧且上端相对位于右侧,推动滑杆201上端未与卡槽41抵触,卡杆74在第四弹簧76弹力作用下左端与限位杆70右端抵触,限位杆70下端在卡杆74抵触下指向第三象限且未与卡齿69抵触,拉绳77处于放松状态;

工作时,温度感应器68检测到芯片温度超出极限温度,电机24、环形电磁铁84工作,二级从动齿轮34转动,一级主动齿轮31、二级主动齿轮29、三级主动齿轮28、线轮37转动,一级主动齿轮31转动带动一级从动齿轮32以较低速度转动,一级从动齿轮32转动带动第一滑动转轴26、第一直齿轮25转动,第一直齿轮25转动带动第二直齿轮22、第二转动轴23转动,第二转动轴23转动带动第三转动轴46转动,第三转动轴46转动带动第四转动轴19、第六直齿轮21、半齿轮15、第一转动轴14、传动转轴206转动,半齿轮15转动带动往复箱16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推板67上下移动通过出水单向阀64、入水单向阀89配合带动水流在水循环管63内单向流动,实现对芯片的降温,若此时温度下降则环形电磁铁84断电,水流始终以此速度运转直至温度下降至安全水平,若此时温度仍然没有下降,环形电磁铁84继续工作,环形电磁铁84吸合,第二滑动转轴82下移,第二弹簧87压缩,第四直齿轮81与第三直齿轮80、第五直齿轮85啮合,传动转轴206转动带动第五转动轴44、第三直齿轮80转动,第三直齿轮80转动带动第四直齿轮81、第五直齿轮85转动,第五直齿轮85转动带动第六转动轴86、第二弹簧87转动,第二弹簧87转动带动与之抵触的加压推杆209左右移动,加压板99左右移动在出气单向阀105、进气单向阀104的配合下完成吸气与充气工作,过渡气腔91内气压上升,延时气球53充气,当经过一段时间延时气球53膨胀到一定程度抵触行程推板58,行程推板58左移,第三弹簧59压缩,行程杆57左移带动衔接块56左移,第七直齿轮47、第六直齿轮21啮合,主动直齿轮49、从动直齿轮107啮合,第九转动轴45转动,第九转动轴45转动带动推动转轴205、转动块51转动,转动块51逆时针转动带动推动滑杆201逆时针转动先卡入卡槽41内推动定位推杆40左移,再脱离卡槽41继续逆时针转动,与此同时,在线轮37转动时,拉绳77拉紧,卡杆74右移接触对限位杆70的抵触,限位杆70逆时针转动抵触卡齿69,第四弹簧76压缩,当卡杆74右移到滑腔75最右端时,受滑腔75右侧内壁限制,拉绳77拉紧到极限,线轮37在动力轴33上打滑转动,在定位推杆40左移时,限位杆70跟随卡齿69摆动,当定位推杆40停止左移并在第一弹簧38弹力作用下有右移趋势时,限位杆70卡入卡齿69缝隙内在限位腔71右侧内壁限制下进而限制定位推杆40右移,定位推杆40左移时一级主动齿轮31、一级从动齿轮32脱离啮合,二级主动齿轮29、二级从动齿轮34啮合使装置拥有更高的运转速度,加快水流的循环速度,随着推动滑杆201逆时针转动到一定位置与降压推杆95抵触并带动降压推杆95右移,降压弹簧97压缩,降压板94左移打开降压孔92,过渡气腔91内气压下降,延时气球53气体放出再次松弛,行程推板58在第三弹簧59作用下回复原位,第七直齿轮47、第六直齿轮21脱离啮合,主动直齿轮49、从动直齿轮107脱离啮合,推动转轴205停止转动,此时推动滑杆201刚好与降压推杆95失去抵触,降压板94在降压弹簧97弹力作用下再次关闭降压孔92,延时气球53进入下一个工作周期,若此时温度下降则环形电磁铁84断电,水流始终以此速度运转直至温度下降至安全水平,若此时温度仍然没有下降,环形电磁铁84继续工作,同上完成下一个换挡周期,在此周期时,若温度下降则环形电磁铁84断电,水流始终以此速度运转直至温度下降至安全水平,若此时温度仍然没有下降,环形电磁铁84继续工作,有益的,推动滑杆201在逆时针转动时抵触警报开关42,嗡鸣器13工作发出警报,定位推杆40在滑块39左端面与固定腔35左侧内壁抵触下不再左移,装置始终维持最大档位;

结束时,温度下降到安全水平,环形电磁铁84断电,电机24停止工作,在第四弹簧76弹力作用下拉绳77放松,卡杆74左移推动限位杆70解除对卡齿69的限制,定位推杆40在第一弹簧38弹力作用下回复原位,嗡鸣器13停止工作,即整个装置沿相同传动路线回复初始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芯片高负荷运行产生高温时,自行启动利用水循环实现对芯片的辅助散热,并通过在一定时间内芯片的散热情况,选择维持现状或尝试采用更高的水循环速度以达到合适的降温效果,本装置能智能选择合适的档位对芯片进行散热,在芯片温度无法通过辅助水冷装置进行有效降温且较长时间处于较高温度后发出警报,在保持最高散热速度的同时提醒工作人员注意芯片的工作情况,有效预防芯片在长时间高温工作时损坏。

通过以上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根据工作模式做出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