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发热线接头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3887发布日期:2021-02-23 14:1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发热线接头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发热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纤维发热线接头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碳纤维主要是制成碳纤维增强塑料这种复合材料来应用碳纤维是一种纤维状碳材料,它是一种强度比钢的大、密度比铝的小、比不锈钢还耐腐蚀、比耐热钢还耐高温、又能像铜那样导电,具有许多宝贵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碳纤维发热线的广泛应用,其中碳纤维发热线在连接时需要用到接头,现有的碳纤维发热线连接头安装结构设计过于简单,连接拆卸时操作过于繁琐,且连接稳定性不高,其连接密封性较差,容易受潮导致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造成经济的损失,整体便捷性、经济性以及实用性普遍不高,因此对于现有碳纤维发热线接头安装结构的改进,设计一种新型碳纤维发热线接头安装结构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提高整体碳纤维发热线接头安装结构的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发热线接头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碳纤维发热线接头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左侧连接有碳纤维发热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左侧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内侧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部相对应设置有第一连接套筒,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套筒,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的外侧设置有滑动槽,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三连接套筒,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的右侧连接有碳纤维发热线。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之间设置有连接空腔,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空腔的内部结构大小与第一连接套筒的厚度结构大小相对应设置。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的内部相对应连接杆设置有连接孔。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的内部结构大小与第四连接部的外部结构大小相对应设置。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套筒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滑纹,所述第三连接套筒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与第二连接部的外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三连接套筒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套筒的内侧相对应滑动槽设置有限位环,且限位环的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圈。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碳纤维发热线接头安装结构的设计,第三连接套筒与第二连
接部螺纹连接更加方便快捷,对于碳纤维发热线连接拆卸时均方便快捷,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和第三连接套筒三层结构的设计,连接结构密封性更高,同时结合第三连接套筒内侧限位环两侧的密封圈的设计,密封性得到大大提升,外部潮气以及水源不会进入到连接头的内部,整体便捷性、经济性以及实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连接部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连接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1-第一连接部、2-碳纤维发热线、3-第二连接部、4-第三连接部、5-第四连接部、6-连接杆、7-第一连接套筒、8-第二连接套筒、9-滑动槽、10-第三连接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0]
一种碳纤维发热线接头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1,第一连接部1的左侧连接有碳纤维发热线2,第一连接部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3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第二连接部3的左侧设置有第三连接部4,第三连接部4的内侧设置有第四连接部5,第四连接部5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杆6,第四连接部5相对应设置有第一连接套筒7,第三连接部4与第四连接部5之间设置有连接空腔,第三连接部4与第四连接部5之间的连接空腔的内部结构大小与第一连接套筒7的厚度结构大小相对应设置,第一连接套筒7的内部相对应连接杆6设置有连接孔,第一连接套筒7的内部结构大小与第四连接部5的外部结构大小相对应设置,第一连接套筒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套筒8,第二连接套筒8的外侧设置有滑动槽9,第二连接套筒8的外侧设置有第三连接套筒10,第三连接套筒10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滑纹,第三连接套筒10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与第二连接部3的外螺纹相匹配,第三连接套筒10与第二连接部3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第三连接套筒10的内侧相对应滑动槽9设置有限位环,且限位环的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圈,第二连接套筒8的右侧连接有碳纤维发热线2。
[0021]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在使用碳纤维发热线接头安装结构时,首先将第四连接部5插入第一连接套筒7的内部,此时连接杆6与连接孔连接,碳纤维发热线2呈相互连通状态,与此同时,第三连接部4插入第一连接套筒7和第二连接套筒8之间,第二连接部3与第三连接套筒10套合,利用第三连接套筒10的内螺纹与第二连接部3的外螺纹螺合,即可完成对碳纤维发热线2的连接,整个操作流程简单便捷,通过碳纤维发热线接头安装结构的设计,第三连接套筒10与第二连接部3螺纹连接更加方便快捷,对于碳纤维发热线2连接拆卸时均方便快捷,第一连接套筒7、第二连接套筒8和第三连接套筒10三层结构的设计,连接结构密封性更高,同时结合第三连接套筒10内侧限位环两侧的密封圈的设计,密封性得到大大提升,
外部潮气以及水源不会进入到连接头的内部,与现有的碳纤维发热线接头安装结构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能够提高碳纤维发热线接头安装结构的整体便捷性、经济性以及实用性。
[002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