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传导散热的铝型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76193发布日期:2021-06-02 00:02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传导散热的铝型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型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传导散热的铝型板。



背景技术:

铝型板是电子设备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板材,其质地坚韧且轻,延展性较高,将铝型板应用在电子设备中具备很好的耐氧化性,能有效的保障电子部件不受损坏,它的应用使得电子设备的性能更佳,但由于电子设备使用时热量产生较高,散热不足容易导致内部元件损坏,为提高设备的散热能力,一种具有传导散热的铝型板应运而生,但现有的具有传导散热的铝型板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仍存在着一些缺陷。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1)传统的具有传导散热的铝型板散热效果不佳,不能均匀快速的对设备进行散热,可操作性不强;

(2)传统的具有传导散热的铝型板不能方便快捷的对铝型板进行安转固定,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3)传统的具有传导散热的铝型板强度不足,不能对铝型板强度进行加强,铝型板在使用时容易弯折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传导散热的铝型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能均匀快速的对设备进行散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传导散热的铝型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板体的两侧和支撑板的一侧的顶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安装固定结构,所述板体的底端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板体的顶端设置有散热结构。

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固定连接在板体的顶端,所述安装槽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板的顶端均匀固定连接有散热鳍片。

优选的,所述散热孔在散热板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所述散热鳍片在散热板的顶端呈等间距排列。

优选的,所述散热孔和散热鳍片呈交错排列。

优选的,所述安装固定结构由卡块、连接块、限位槽和固定槽组成,所述固定槽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一侧的顶部,所述连接块分别固定连接在板体的两侧,所述固定槽内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槽,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连接块分别嵌在固定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卡块分别嵌在限位槽的内部,所述卡块和限位槽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加强结构由第一加强板、加强筋、第二加强板、缓冲腔和连接片组成,所述第一加强板固定连接在板体的底端,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之间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之间的边缘处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传导散热的铝型板不仅实现了能均匀快速的对设备进行散热,实现了能方便快捷的对铝型板进行安转固定,而且实现了能对铝型板强度进行加强;

(1)通过在板体的顶端设置有散热结构,将散热板防置进固定连接在板体顶端的安装槽的内部并固定连接,通过散热板可对铝型板进行散热,并且设置在散热板内部的散热孔可提高了散热板的散热能力,并且散热孔在散热板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可使得散热更加均匀,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散热鳍片均匀的固定连接在散热板的顶端,且与散热孔交错排列,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散热能力,从而实现了可快速的对铝型板进行散热的目的;

(2)通过在板体的两侧和支撑板的一侧的顶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安装固定结构,当需要对铝型板进行安装固定时,将固定连接在板体两侧的连接块分别嵌进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一侧顶部的固定槽的内部,可方便快捷的对铝型板进行安装,同时通过卡块和限位槽之间构成的卡合结构使得连接固定的更加稳定,提高了安装固定的稳定性;

(3)通过在板体的底端设置有加强结构,通过将第一加强板固定连接在板体的底端提高了铝型板的强度,同时还对结构进行固定,并且第一加强板通过连接片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板,并通过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之间固定连接的加强筋使得二者连接的更加稳固,同时提高了第一加强板的抗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铝型板的强度,缓冲腔的设置使得加强筋的抗弯折性更佳,从而实现了对铝型板的强度进行加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固定结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结构侧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板体;3、安装固定结构;301、卡块;302、连接块;303、限位槽;304、固定槽;4、散热板;5、散热孔;6、散热鳍片;7、加强结构;701、第一加强板;702、加强筋;703、第二加强板;704、缓冲腔;705、连接片;8、固定座;9、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4,一种具有传导散热的铝型板,包括板体2,板体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板1,支撑板1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座8,板体2的两侧和支撑板1的一侧的顶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安装固定结构3,板体2的底端设置有加强结构7,板体2的顶端设置有散热结构;

请参阅图1-4,一种具有传导散热的铝型板还包括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包括安装槽9,安装槽9固定连接在板体2的顶端,安装槽9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板4,散热板4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散热孔5,散热板4的顶端均匀固定连接有散热鳍片6;

散热孔5在散热板4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散热鳍片6在散热板4的顶端呈等间距排列;

散热孔5和散热鳍片6呈交错排列;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将散热板4防置进固定连接在板体2顶端的安装槽9的内部并固定连接,通过散热板4可对铝型板进行散热,并且设置在散热板4内部的散热孔5可提高了散热板4的散热能力,并且散热孔5在散热板4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可使得散热更加均匀,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散热鳍片6均匀的固定连接在散热板4的顶端,且与散热孔5交错排列,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散热能力,从而实现了可快速的对铝型板进行散热的目的。

实施例2:安装固定结构3由卡块301、连接块302、限位槽303和固定槽304组成,固定槽304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一侧的顶部,连接块302分别固定连接在板体2的两侧,固定槽304内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槽303,连接块30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卡块301,连接块302分别嵌在固定槽304的内部;

卡块301分别嵌在限位槽303的内部,卡块301和限位槽303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当需要对铝型板进行安装固定时,将固定连接在板体2两侧的连接块302分别嵌进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一侧顶部的固定槽304的内部,可方便快捷的对铝型板进行安装,同时通过卡块301和限位槽303之间构成的卡合结构使得连接固定的更加稳定,提高了安装固定的稳定性。

实施例3:加强结构7由第一加强板701、加强筋702、第二加强板703、缓冲腔704和连接片705组成,第一加强板701固定连接在板体2的底端,第一加强板70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加强板703,第一加强板701和第二加强板703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加强筋702,第一加强板701和第二加强板703之间设置有缓冲腔704,第一加强板701和第二加强板703之间的边缘处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片705;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通过将第一加强板701固定连接在板体2的底端提高了铝型板的强度,同时还对结构进行固定,并且第一加强板701通过连接片705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板703,并通过第一加强板701和第二加强板703之间固定连接的加强筋702使得二者连接的更加稳固,同时提高了第一加强板701的抗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铝型板的强度,缓冲腔704的设置使得加强筋702的抗弯折性更佳,从而实现了对铝型板的强度进行加强的效果。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散热板4防置进固定连接在板体2顶端的安装槽9的内部并固定连接,通过散热板4可对铝型板进行散热,并且设置在散热板4内部的散热孔5可提高了散热板4的散热能力,并且散热孔5在散热板4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可使得散热更加均匀,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散热鳍片6均匀的固定连接在散热板4的顶端,且与散热孔5交错排列,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散热能力,从而实现了可快速的对铝型板进行散热的目的。

之后,当需要对铝型板进行安装固定时,将固定连接在板体2两侧的连接块302分别嵌进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一侧顶部的固定槽304的内部,可方便快捷的对铝型板进行安装,同时通过卡块301和限位槽303之间构成的卡合结构使得连接固定的更加稳定,提高了安装固定的稳定性。

最后,通过将第一加强板701固定连接在板体2的底端提高了铝型板的强度,同时还对结构进行固定,并且第一加强板701通过连接片705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板703,并通过第一加强板701和第二加强板703之间固定连接的加强筋702使得二者连接的更加稳固,同时提高了第一加强板701的抗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铝型板的强度,缓冲腔704的设置使得加强筋702的抗弯折性更佳,从而实现了对铝型板的强度进行加强的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