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及茶具消毒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66374发布日期:2022-02-19 14:2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及茶具消毒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的茶具消毒盒,属于家用消毒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消费者对高质量生活和健康身心的追求,公用器具的卫生和消毒显得愈发重要,稍有不慎,公用器具就会受到病毒、细菌的污染,消费者便有可能因此而患上疾病,故而高温茶具消毒装置作为家庭清洁工具越来越受到欢迎。
3.现有的茶具主要采用开水滚烫、紫外线等消毒方式。但是,在消毒过程中,一旦温度降低,紫外线照射停止,茶具容易因未干燥而造成二次污染,导致细菌未被完全消灭。并且,开水滚烫消毒不易操作,存在烫伤消费者的风险;紫外线消毒无法做到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存在细菌隐匿、二次污染等隐患。
4.因此,亟待研发出一种新的消毒方式和消毒装置,以满足市场更高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及茶具消毒盒,以实现整体透明的可视化外壳,并具有高温加热和紫外线消毒功能。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包括透明钢化玻璃,透明电热膜和两个电极;所述的透明电热膜负载于透明钢化玻璃的侧面上,所述的两个电极平行的负载于透明电热膜的外表面上,并与透明电热膜电连接。
7.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特殊结构,将透明电热膜附着于透明钢化玻璃之上,使用较薄的透明导电层加热,使得产品获得均匀、良好的加热性能。同时,产品具备透明的可视化效果,增加了实用性和美观性。
8.进一步,所述的透明电热膜采用透明石墨烯电热膜、透明氧化铟锡(ito)电热膜、透明纳米银线电热膜或者透明金属网格电热膜。并且,透明发热膜外表面可定制化丝印图案,能够根据客户喜好设计外观图案。
9.更进一步,所述的透明电热膜优先采用透明石墨烯电热膜。
10.上述技术方案中,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单层的石墨烯是由一层密集的碳六元环构成,它的厚度为0.335nm左右,是目前为止最薄的二维纳米碳材料。利用透明石墨烯电热膜作为加热元件,不仅能够减轻加热元件的重量,使得产品更加轻便,而且加热元件透明,方便使用者观察其中的情况。
11.更进一步,所述的透明石墨烯电热膜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制备而成。
12.进一步,所述的两个电极采用铜箔电极或丝网印刷的银浆制成。
13.可知,本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包括透明钢化玻璃,负载在其上的透明发热膜,以及通过印刷互相平行电极。透明发热膜优先采用透明石墨烯电热膜,即单层透明
石墨经过特殊工艺均匀涂布在透明钢化玻璃上面,并在透明钢化玻璃上印刷互相平行的两个电极,当电极连接至主控板的电压输出端时,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能够作为发热体产生温度。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利用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的茶具消毒盒,包括发热外壳和底座;所述的发热外壳采用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所述的底座内安装有主控板,底座上安装有分别与主控板电连接的ac输入端、按键组件、ntc温控探头、紫外灯和指示灯;且当发热外壳安插在底座上时,发热外壳与主控板电连接。
15.进一步,所述的外壳为无底盒型,包括五个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和四个金属铰链,且四个金属铰链连接对应的发热外壳顶角处的三个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
16.上述技术方案中,透明发热膜之间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可以将多个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组合在一起使用。
17.更进一步,所述的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的电极串联后再连接主控板的电压输出端。
18.更进一步,所述的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的电极分别连接主控板的电压输出端。
19.进一步,所述的按键组件包括开关按键,紫外杀菌按键和加热烘干消毒按键。
20.可知,本茶具消毒盒的主发热区采用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且各个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通过金属铰链拼接成无底盒型的外壳,该外壳能够安插固定在底座上,形成密闭的消毒空间。使用时,本茶具消毒盒采用dc电源适配器供电,并采用pcb主控制板调节控制发热外壳的发热温度,以及紫外灯的开关,从而实现可调控的消毒功能。
21.综上,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整体发热区可视化的茶具消毒装置,一方面主发热区采用的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为非金属材质,能够降低使用者拿取茶具时被烫伤的风险;另一方面透明加热膜采用如透明石墨烯电热膜或透明ito电热膜等作为加热元件,不仅能够减少茶具消毒盒外壳的金属用量,使得产品外壳更加的轻便,而且发热机构能够以可视化的效果呈现,方便使用者观察外壳内的消毒过程,提高产品的辨识度和美观性。
2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优势:
23.1、实现了发热区域可视化,增加了产品的美感,也可以对发热区域进行图案化设计,增加产品外观的多样性。
24.2、采用高温加热和紫外线的消毒方式,使得杀菌消毒更加彻底。
25.3、采用电控组件,增加了消毒调控功能,提高了消毒操作的精度、效率,节省了成本、能耗、工序。
26.4、密封性好,能够防止蟑螂、苍蝇进入消毒盒,保证了消毒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茶具消毒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茶具消毒盒的结构分解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茶具消毒盒的发热外壳的结构分解图;
31.图中:1、透明钢化玻璃,2、透明电热膜,3、电极,4、发热外壳,41、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42、金属铰链,5、底座,51、按键组件,52、底座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41包括透明钢化玻璃1,透明电热膜2和两个电极3。其中:
34.所述的透明电热膜2负载于透明钢化玻璃1的侧面上,可以采用透明石墨烯电热膜、透明氧化铟锡(ito)电热膜、透明纳米银线电热膜或者透明金属网格电热膜,实施时优先采用透明石墨烯电热膜。该透明石墨烯电热膜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制备而成,透光率可达80%以上,总体厚度可在0.1mm-1mm之间。不同厚度的透明石墨烯电热膜的阻值不同,发热的功率也不相同,可依据实际情况选取。
35.所述的两个电极3采用铜箔电极或丝网印刷的银浆制成,平行的印刷在透明电热膜2的外表面,并与透明电热膜2电连接。
36.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茶具消毒盒包括发热外壳4和底座5。其中:
37.所述的发热外壳4采用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41。如图4所示,发热外壳4为无底盒型,包括五个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41和四个金属铰链42,且四个金属铰链42连接对应的外壳4顶角处的三个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41。实施时,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41优先采用透明石墨烯电热膜。
38.所述的底座5内安装有主控板,底座5上安装有分别与主控板电连接的ac输入端、按键组件51、温控探头、紫外灯和指示灯,底座5下安装有底座盖板52。所述主控板上设有电源控制单元、发热控制单元、紫外控制单元、传感器温控单元和指示灯控制单元等,分别用于连接控制ac输入端、发热外壳4、紫外灯、ntc温控探头和指示灯。
39.所述的按键包括开关按键,紫外杀菌按键和加热烘干消毒按键。所述的指示灯包括电量指示灯(异常指示灯)、氛围灯等。
40.并且,各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41的透明发热膜2之间采用串联或并联方式连接。如图3所示,底座5的顶面设有插槽,当发热外壳4的底端置于底座5的插槽内时,各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41的电极3之间先串联,然后再通过一个电极出线端(如图1中的a、b端)连接到主控板的电压输出端。或者,各透明电热膜钢化玻璃一体发热源41的电极出线端分别采用fpc方式连接到主控板的电压输出端。
41.使用时,本实用新型茶具消毒盒采用dc电源适配器供电,并采用pcb主控制板调节控制发热外壳4的温度及紫外灯的开关,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42.首先,将所需消毒的器皿放在底座5上,并盖上发热外壳4,形成密封的消毒空间。
43.其次,茶具消毒盒通电后,短按开关键2s,红色指示灯亮起,表示进入待机状态。
44.然后,短按紫外杀菌按键,开启紫外消毒杀菌功能,并有5分钟、15分钟两种消毒时间可选,短按杀菌键可以切换消毒时间,红色指示灯亮起,表示进入5分钟消毒模式,黄色指示灯亮起,表示进入15分钟消毒模式。
45.接着,短按加热烘干消毒按键,开启高温烘干模式,并有分15分钟、30分钟、50分钟三种消毒时间可选,分别对应红、黄、蓝三色指示灯。通过短按加热烘干消毒按键,即可切换
加热烘干时间。
46.最后,消毒完毕后,关闭开关按键,待器皿降温后即可取出使用。
47.此外,透明发热膜2外表面可制化丝印图案,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印刷不同的外观,提高产品的美观程度。
48.综上,本实用新型茶具消毒盒的发热区域采用非金属材质的透明石墨烯发热膜,且透明发热膜2附着在透明玻璃1上,形成可发热、耐高温的一体化发热源,相较传统的电热丝、金属丝等发热机构,具有装配简单,发热均匀,恒温可控等技术优点。而本高温石墨烯消毒盒以其外观透明直观、多功能性(可消毒奶瓶碗筷等器具)、时尚性,较传统的采用开水煮烫、紫外线等消毒方式的家用消毒装置具有更大的市场容量。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