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定位技术的FPC补强自动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8618发布日期:2022-04-02 07:56阅读:76来源:国知局
基于视觉定位技术的FPC补强自动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基于视觉定位技术的fpc补强自动贴合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视觉定位技术的fpc补强自动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2.fpc即为柔性电路板又称软板,是用柔性的绝缘基材制成的印刷电路。柔性电路提供优良的电性能,能满足更小型和更高密度安装的设计需要,也有助于减少组装工序和增强可靠性。柔性电路板是满足电子产品小型化和移动要求的唯一解决方法。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以承受数百万次的动态弯曲而不损坏导线,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从而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柔性电路板可大大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和重量,适用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现有在对fpc进行加工时需要将覆膜与线路板主体进行贴合操作,现有技术较为死板,现有大多是人工进行手动贴合,一方面增大了整体的人工劳动力占比,一方面整体工作效率也会随着覆膜时间加长随之下降,因此需要设计基于视觉定位技术的fpc补强自动贴合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视觉定位技术的fpc补强自动贴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视觉定位技术的fpc补强自动贴合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传送带主体,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传送带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一端安装有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连接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贯穿横板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真空发生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且配合真空发生器使用的真空吸盘,所述横板远离吸附组件的一端安装有贴合组件,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固定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箱。
5.优选的,所述贴合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风扇,所述横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气缸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贯穿横板且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部且位于风扇出风处固定安装有等距分布的电热丝,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等距分布的且配合风扇使用的出风口,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内部均开设有相对称分布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t字型结构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延伸至底部的外侧均缠绕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滑动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块。
6.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横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杆,两个同侧所
述固定杆之间转动连接有主动转动辊,另外两个同侧所述固定杆之间转动连接有从动转动辊,所述从动转动辊与主动转动辊外侧套有传送带主体,所述从动转动辊通过传送带主体与主动转动辊传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杆且与主动转动辊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第一弹簧,所述固定箱的内部且位于第一弹簧的上方均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均与滑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箱的内部且位于第一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温箱,所述控温箱的内部安装有控温组件。
8.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四周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横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二气缸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蜂鸣器。
9.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内部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滑轨,所述滑轨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相靠近的一端均与滑板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轻触开关、蜂鸣器、第一气缸、真空发生器、第二气缸、风扇和电热丝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设置有吸附组件,第一电机正常运转,通过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转动带动横板开始转动,当吸附组件转动至固定箱上方时,通过第一气缸运转,通过输出端运动带动了第一连接板向底部运动,直至两个缓冲块接触到固定箱的顶部,使得滑动杆均滑入滑槽内部,使得第二弹簧均受力开始变形,实现了对设备的缓冲防护作用,在真空发生器的作用下,真空吸盘及时对底部的电路板进行吸附,当吸附组件转回至传送带主体上方时,实现将电路板放置在覆膜表面,方便后续进行辅助固定操作,实现了自主化运作;
13.设置有贴合组件,第一电机正常运转,通过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转动带动横板开始转动,当贴合组件转动至传送带主体上方时,通过第二气缸运转,通过输出端运动带动了第二连接板向底部运动,直至两个缓冲块接触到电路板的表面,使得滑动杆均滑入滑槽内部,使得第二弹簧均受力开始变形,实现了对电路板的缓冲防护作用,风扇与电热丝均运转,通过出风口及时将热量吹出辅助进行贴合固定操作,提高了整体的固定效率;
14.设置有固定箱、第一弹簧、滑板、轻触开关和蜂鸣器,当处于固定箱内部的电路板被吸附走之后,滑板承受的重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减少,使得底部的第一弹簧受力开始缓慢消失,缓慢进行复位运动,带动了滑板延着两侧滑轨向上方滑动,直至滑杆触碰到轻触开关,通过蜂鸣器发出警示,提醒及时向固定箱内部补充电路板,减少了人工频繁进行维护和检查,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箱内部结构侧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附组件结构放大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贴合组件结构放大图。
19.图中:1、底座;2、万向轮;3、固定柱;4、控制面板;5、第一电机;6、横板;7、吸附组件;8、贴合组件;9、固定杆;10、传送带主体;11、第二电机;12、固定箱;13、第一弹簧;14、滑
板;15、滑轨;16、滑杆;17、轻触开关;18、蜂鸣器;19、第一气缸;20、第一连接板;21、第一固定板;22、真空发生器;23、真空吸盘;24、滑槽;25、滑动杆;26、第二弹簧;27、缓冲块;28、第二气缸;29、第二连接板;30、风扇;31、第二固定板;32、电热丝;33、出风口;34、控温箱。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视觉定位技术的fpc补强自动贴合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传送带主体10,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传送带主体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3,固定柱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实现了正常转动,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板6,横板6的一端安装有吸附组件7,吸附组件7包括第一气缸19和第一连接板20,横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19,第一气缸19的输出端贯穿横板6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0,第一连接板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21,提高了固定效果,第一固定板2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真空发生器22,第一固定板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且配合真空发生器22使用的真空吸盘23,横板6远离吸附组件7的一端安装有贴合组件8,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固定柱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箱12,配合进行放置电路板。
22.进一步的,贴合组件8包括第二气缸28和风扇30,横板6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气缸1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28,第二气缸28的输出端贯穿横板6且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29,第二连接板2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扇30,第二连接板2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31,第二固定板31的内部且位于风扇30出风处固定安装有等距分布的电热丝32,第二固定板3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等距分布的且配合风扇30使用的出风口33,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31的内部均开设有相对称分布的滑槽24,滑槽24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t字型结构的滑动杆25,滑动杆25延伸至底部的外侧均缠绕连接有第二弹簧26,滑动杆25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块27,通过出风口33及时将热量吹出辅助进行固定操作,提高了整体的固定效率,实现了正常贴合操作。
23.进一步的,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横板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杆9,两个同侧固定杆9之间转动连接有主动转动辊,另外两个同侧固定杆9之间转动连接有从动转动辊,从动转动辊与主动转动辊外侧套有传送带主体10,从动转动辊通过传送带主体10与主动转动辊传动连接,其中一个固定杆9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杆9且与主动转动辊固定连接,实现了对覆膜的正常输送。
24.进一步的,固定箱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第一弹簧13,固定箱12的内部且位于第一弹簧13的上方均滑动连接有滑板14,第一弹簧13的顶部均与滑板14固定连接,固定箱12的内部且位于第一弹簧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温箱34,控温箱34的内部安装有控温组件,通过控温箱34对固定箱12内部放置的电路板进行温度调控。
25.进一步的,底座1的底部四周均安装有万向轮2,横板6的顶部且位于第二气缸2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蜂鸣器18,通过蜂鸣器18发出警示,提醒及时向固定箱12内部补充电路板,
减少了人工频繁进行维护和检查,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26.进一步的,固定箱12的内部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滑轨15,滑轨15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杆16,两个滑杆16相靠近的一端均与滑板14固定连接,配合进行限位滑动。
27.进一步的,固定柱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4,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11、轻触开关17、蜂鸣器18、第一气缸19、真空发生器22、第二气缸28、风扇30和电热丝32均与控制面板4电性连接,实现了整体的正常运行。
28.具体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在进行使用时,打开控制面板4,通过万向轮2将整体移动至所需工作地点,在进行工作时,将电路板放置在固定箱12内部,将覆膜放置在传送带主体10表面,通过第二电机11运转,通过输出端转动带动了主动转动辊转动,实现了对覆膜的正常输送,第一电机5正常运转,通过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转动带动横板6开始转动,当吸附组件7转动至固定箱12上方时,通过第一气缸19运转,通过输出端运动带动了第一连接板20向底部运动,直至两个缓冲块27接触到固定箱12的顶部,使得滑动杆25均滑入滑槽24内部,使得第二弹簧26均受力开始变形,实现了对设备的缓冲防护作用,在真空发生器22的作用下,真空吸盘23及时对底部的电路板进行吸附,当吸附组件7转回至传送带主体10上方时,实现将电路板放置在覆膜表面,方便后续进行辅助固定操作,实现了自主化运作,第一电机5继续运转,通过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转动带动横板6开始转动,当贴合组件8转动至传送带主体10上方时,通过第二气缸28运转,通过输出端运动带动了第二连接板29向底部运动,直至两个缓冲块27接触到电路板的表面,使得滑动杆25均滑入滑槽24内部,使得第二弹簧26均受力开始变形,实现了对电路板的缓冲防护作用,风扇30与电热丝32均运转,通过出风口33及时将热量吹出辅助进行固定操作,提高了整体的固定效率,当处于固定箱12内部的电路板被吸附走之后,滑板14承受的重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减少,使得底部的第一弹簧13受力开始缓慢消失,缓慢进行复位运动,带动了滑板14延着两侧滑轨15向上方滑动,直至滑杆16触碰到轻触开关17,通过蜂鸣器18发出警示,提醒及时向固定箱12内部补充电路板,减少了人工频繁进行维护和检查,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通过控温箱34对固定箱12内部放置的电路板进行温度调控。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