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延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31298阅读:8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延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延时器。
在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工业控制中,经常采用正反转控制或星角转换控制技术,其共同特点都是采用两个接触器对电动机的换向和绕组换接实施控制,一般接触器的换接瞬间——即两个接触器不同时通电的时间仅为20毫秒左右,如果分断电流较大、电弧熄灭时间较长,就很容易造成电源短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历来都是采用添加中间继电器的方法延长接触时间间隔,这就使得控制线路接线复杂,安装面积较大,成本也较为昂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延时器,它可以在上述场合及许多控制电路中代替继电器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图1中虚线框内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原理图。
如图1所示在输入端由四个二极管V1、V2、V3、V4组成全波整流电路(或由一个全波整流块代替),输入电压正端E点与可控硅V5阳极、降压电阻R2一端、保护电阻R1一端相连,降压电阻R2的另一端D点与延时电阻R3一端、稳压管V7负端及滤波电容C1一端相连,输入电压负端O点与滤波电容C1另一端,延时电容C2一端、储能电容C3一端、可控硅阴极、保护电阻R1另一端及稳压管V7正端相连接,一双向二极管V6一端接于延时电阻R3与延时电容C2之间,双向二极管V6另一端与储能电容C3另一端及可控硅V5控制极相连。
本实用新型电路原件设于印刷线路板上,线路板装设于壳体中,内部用环氧树脂浇固,接线端子和冷压端子引出。
本实用新型电路中各元件参数选择范围如下V1-V4600-1000V,1A;V5400-600V,1-3A;V620-35V;V730-100V;R151-330K;R251-330K;R31M-3.3M;C10.02-1M/63V;C20.047-1M/63V;C30.22-1M/16V。
其中降压电阻R2的阻值选择可高达330K,这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常规知识所难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输入端旋加电压后,经过继电器线圈J,在全波整流桥直流端出现直流电压UEO,UEO经降压电阻R2,被稳压管V7稳压为UDO,UDO经延时电阻R3给储能电容C3充电,储能电容C3充电电压达到双向二极管V6击穿电压后,脉冲电流经V6到达可控硅V5控制极,于是V5被触发导通,使E、O两点短路,从而使继电器线圈J通电吸合。
线圈J通电延时间由延时电阻R3及延时电容C2决定,延时时间可在30-1000ms之间调整(包括继电器吸合时间),一般调至40-80ms即可。延时精度高于10%,被控电器线圈电压可为大约
110V-
220V,其它电压要求时可重新设计参数。
本实用新型稳压管V7处于小电流工作状态(小于一毫安),所以被控负载在可控硅没有导通之前,其漏电电流小于2毫安。
权利要求1.一种微型延时器,其特征是在壳体内设有印刷线路板,印刷线路板上的具体电路结构为在输入端由四个二极管组成全波整流电路,输入电压正端与可控硅阳极、降低电阻一端、保护电阻一端相连,降低电阻的另一端与延时电阻一端、稳压管负端及滤波电容一端相连,输入电压负端与滤波电容另一端、延时电容一端、储能电容一端,可控硅阴极、保护电阻另一端及稳压管正端相连,一双向二极管一端接于延时电阻与延时电容之间,双向二极管的另一端与储能电容另一端及可控硅控制极相连,接线端子及冷压端子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延时器,其特征是所述印刷线路板用环氧树脂浇固于壳体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延时器,具体系在壳体内设有印刷线路板,印刷线路板上的具体电路结构为在输入端由四个二极管组成全波整流电路,输入电压正端与可控硅阳极、降低电阻一端、保护电阻一端相连,降低电阻的另一端与延时电阻一端、稳压管负端及滤波电容一端相连,输入电压负端与滤波电容另一端、延时电容一端、储能电容一端,可控硅阴极、保护电阻另一端及稳压管正端相连,一双向二极管一端接于延时电阻与延时电容之间,双向二极管的另一端与储能电容另一端及可控硅控制极相连,接线端子及冷压端子引出。
文档编号H03K17/292GK2149063SQ9322766
公开日1993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23日
发明者杜肇铮 申请人:杜肇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