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率放大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434969阅读:来源:国知局
平稳输出增益的第一平稳增益信号;
[0095]可变衰减器103,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平稳增益信号进行衰减处理,输出经调整衰减量的平稳增益信号;
[0096]功率放大器104,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经调整衰减量的平稳增益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处理,输出所述驱动信号。
[0097]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放大器自身的噪声也会对造成信号的干扰,在选择低噪声放大器时,通常选用噪声系数越趋于I的低噪声放大器;所述均衡器具体可以为反馈均衡器(DFE)、最大似然(ML)符号检测器或最大似然序列估计均衡器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用。为了使放大信号的公功率能实现驱动下行Ku频段行波管20工作的目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在可变衰减器后端接入了两个功率放大器,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也可以仅使用一个功率放大器,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中不作限制。
[0098]为了提供固态放大器及下行Ku频段行波管工作所需的电压,所述功率放大装置还包括有电源模块30,请参考图3,电源模块30具体分为三个部分:行波管电源子模块301,固态放大器电源子模块302及控制保护子模块303,具体的:
[0099]行波管电源子模块301,与下行Ku频段行波管20相连,用于向下行Ku频段行波管20提供使下行Ku频段行波管20处于工作状态所需的多路高压电压;
[0100]固态放大器电源子模块302,与固态放大器10相连,用于向固态放大器10提供使固态放大器10处于所述工作状态的所需的低压电压。
[0101]控制保护子模块303,分别与行波管电源子模块301及固态放大器电源子模块302相连,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下行Ku频段行波管的当前工作状态。
[0102]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行波管电源子模块301具体包括:
[0103]功率变换器,用于将接收到的115V的低频交流电进行变频处理,输出一高频直流电;
[0104]高压变压器,用于对所述高频直流电进行变压处理,输出一高频高压直流电;
[0105]高压滤波器,用于对所述高频高压直流电进行滤波处理,输出所述多路高压电压。
[0106]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固态放大器电源子模块302具体包括:
[0107]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115V的低频交流电进行功率补偿处理,输出一低压低频驱动信号;
[0108]辅助电源,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低频低压驱动信号后,产生所述所需的低压电压。
[0109]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控制保护子模块303具体包括:
[0110]逻辑电路,用于生成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一调整信号;
[0111]调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调整信号,并对所述第一高压电压进行调整,进而控制所述当前工作状态。
[011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电源模块的入口端还设置有EMI滤波器,用来滤除接收到的115V交流电中的高频干扰信号,输出一 115V的低频交流电,然后,115V的低频交流电一路进入行波管电源子模块301,另一路进入固态放大器电源子模块302。进入到行波管电源子模块301中的低频交流电通过功率变换器及高压变压器,将低频交流电变换为高频高压电压,高频高压电压经高压滤波器后输出行波管的螺旋线电压、两路收集极电压;进入到固态放大器电源子模块302的低频交流电首先通过功率校正电路对其进行功率补偿,输出一低压低频驱动信号,将所述低压低频驱动信号发送至辅助电源,辅助电源在所述低压低频驱动信号的驱动下,产生固态放大器电压或电路中其他集成模块所需的低频低压电压,以及通过灯丝与调制器偏置单元产生灯丝电压和聚焦极电压。控制保护子模块303则通过逻辑电路和调制器对行波管及固态放大器进行监测和保护,逻辑电路接收到包括高压开断命令、高压指示命令、故障指示命令等监控信号后,通过及时切断高压,对行波管进行保护。
[0113]功率放大器的两个主要热源分别是下行Ku频段行波管及电源,为了实现高效散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分别设置了行波管液冷散热模块及电源液冷散热模块,行波管液冷散热模块,与下行Ku频段行波管20贴合设置,用于将下行Ku频段行波管20处于工作状态时产生的第一热量传导至所述功率放大装置外;电源液冷散热模块,具体包括行波管电源液冷散热子模块及固态放大器电源液冷散热子模块,其中,行波管电源液冷散热子模块与行波管电源子模块301贴合设置,用于将行波管电源子模块301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产生的第二热量传导至所述功率放大装置外,固态放大器电源液冷散热子模块与固态放大器电源子模块302贴合设置,用于将固态放大器电源子模块302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产生的第三热量传导至所述功率放大器装置外。
[0114]请参考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行波管液冷散热模块及电源液冷散热模块的整体结构图,其中,行波管液冷散热模块具体包括:
[0115]行波管冷板40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下行Ku频段行波管20贴合设置,所述行波管冷板内具有由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互不相通的三个封闭通道;
[0116]液冷输出端口 402,具有第三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三个封闭通道中的第一封闭通道的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端口相连;
[0117]第一导流块403,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行波管冷板401的第一端面形成第一容置空间,以使所述三个封闭通道中的第二封闭通道与所述三个封闭通道中的第三封闭通道经由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处于相通状态;
[0118]第二导流块404,具有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行波管冷板401的第二端面形成第二容置空间,以使所述第一封闭通道与所述第二封闭通道经由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处于所述相通状态。
[0119]行波管电源液冷散热子模块具体包括:
[0120]行波管电源冷板503,具有第四端、第五端及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与行波管电源子模块301贴合设置,行波管电源冷板503内具有由所述第四端延伸至所述第五端的互不相通的三个封闭通道;
[0121]第三导流块504,具有第五表面,所述第五表面与行波管电源冷板503的第四端面形成第三容置空间,以使所述三个封闭通道中的第四封闭通道与所述三个封闭通道中的第五封闭通道经由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处于所述相通状态;
[0122]第四导流块505,具有第六表面,所述第六表面与行波管电源冷板503的第五端面形成第四容置空间,以使所述第五封闭通道与所述三个封闭通道中的第六封闭通道经由所述第四容置空间处于所述相通状态。
[0123]固态放大器电源液冷散热子模块具体包括:
[0124]固态放大器电源冷板506,具有第六端、第七端及第七表面,所述第七表面与固态放大器电源子模块302贴合设置,固态放大器电源冷板506内具有由所述第六端延伸至所述第七端的互不相通的两个封闭通道;
[0125]液冷输入端口 507,具有第八端,所述第八端与所述两个封闭通道中的上封闭通道的位于所述第六端面的端口相连;
[0126]第五导流块508,具有第八表面,所述第八表面与固态放大器电源冷板506的第七端面形成第五容置空间,以使所述上封闭通道与所述两个封闭通道中的下封闭通道经由所述第五容置空间处于所述相通状态。
[0127]为了使行波管液冷散热模块及电源液冷散热模块形成一个连通的整体,在行波管液冷散热模块、行波管电源液冷散热子模块及固态放大器电源液冷散热子模块之间,还设置有:
[0128]液冷压缩机,分别与所述液冷输入端口及所述液冷输出端口相连,用于将所述第一热量、所述第二热量及所述第三热量传导至所述功率放大装置外;
[0129]第一导流管509,具有第九端及第十端,所述第九端与所述第三封闭通道中的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端口相连,所述第十端与所述第六封闭通道中的位于所述第四端面的端口相连;
[0130]第二导流管510,具有第十一端及第十二端,所述第十一端与所述下封闭通道的位于所述第六端面的端口相连,所述第十二端与所述第四封闭通道的位于所述第五端面的端口相连;
[0131]储液罐511,与第二导流块404相连,用于对行波管液冷散热模块及所述电源液冷散热模块中的液体压力进行分压调节。
[013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储液罐511也可以通过一导流管与第二导流块404相连,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别的方式将储液罐511与第二导流块404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行波管冷板401、行波管电源冷板503、固态放大器电源冷板506、5个导流块、两个导流管及2个连接端口形成一条液体流通通路。在工作时冷却液体的流动路线如下:液冷输入端口 507 —固态放大器电源冷板506的上封闭通道一第五导流块508 —固态放大器电源冷板506的下封闭通道一第二导流管510 —行波管电源冷板503的第四封闭通道一第三导流块504 —行波管电源冷板503的第五封闭通道一第四导流块505 —行波管电源冷板503的第六封闭通道一第一导流管509 —行波管冷板401的第三封闭通道一第一导流块403 —行波管冷板401的第二封闭通道一第二导流块404 —行波管冷板401的第一封闭通道一液冷输出端口 402,由液冷输出端口 402将液体输出到液冷压缩机中,再次进行循环,通过冷却液体的流动可以高效地将辅助电源、高压电源和行波管直接传导到对应的冷板上的热耗散带走,达到理想的冷却效果。储液罐511通过第二导流块404与所述液体流通通路构成通路,起到分流作用,避免在低温存储或工作中压力过大时将导流管胀裂。
[0133]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