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止口结构及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42140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止口结构及机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的机壳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止口结构及机壳。
【背景技术】
[0002]在数据通信类产品中,为防止产品外部机壳在装配时发生变形,因此采用止口和反止口的设计可有效的防止产品外壳的形变,现有技术中设计反止口结构时通常采用一条长筋条连接产品的上下壳体,但是这种长筋条结构在产品结构内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在产品内部结构很紧凑的情况下这种设计就不能被采用。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在止口固定壳体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较小的反止口结构及机壳。
[0004]—种反止口结构,应用于主要由下壳体和上壳体卡合形成的机壳,还包括,
[0005]至少一个止口,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用以限制所述下壳体自卡合位置向内脱离;
[0006]与所述止口数量对应的凹槽结构,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用以卡合对应的所述止口,以及限制所述止口自卡合位置脱离。
[0007]优选的,所述凹槽结构包括:
[0008]槽底,所述槽底由所述下壳体的水平突出部形成,用以承托对应的所述止口 ;
[0009]—对侧壁,所述一对侧壁由所述下壳体的一对垂直突出部形成,用以限制对应的所述止口由侧向脱离所述凹槽结构;
[0010]一内壁,形成于所述下壳体上;
[0011]—外壁,连接所述槽底及所述一对侧壁,用以限制对应的所述止口向内脱离所述凹槽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凹槽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由所述下壳体上的垂直突起形成,并连接所述槽底。
[0013]优选的,所述凹槽结构与所述下壳体一体成型。
[0014]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由所述侧壁向下延伸形成。
[0015]优选的,所述加强筋呈三角形。
[0016]优选的,所述止口朝向所述外壁的一面设置有倒角。
[0017]优选的,所述外壁朝向所述止口的一面设置有倒角。
[0018]还包括一种机壳,其中,包括上述的反止口结构。
[0019]优选的,还包括唇边,所述唇边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边缘,用以与所述上壳体的对应结构卡合。
[0020]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止口与凹槽结构的配合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卡合,不仅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使用筋条占用空间大不好实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反止口结构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反止口结构的实施例中,关于凹槽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反止口结构的另一视图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1、下壳体;2、上壳体;11、凹槽结构;21、止口 ;12、唇边;13、侧壁;14、内壁;15、外壁;16、槽底;17、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8]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种反止口结构。
[0029]—种反止口结构,如图1所示,应用于主要由下壳体1和上壳体2卡合形成的机壳,还包括,
[0030]至少一个止口 21,设置于上壳体2上,用以限制下壳体1自卡合位置向内脱离;
[0031]与止口 21数量对应的凹槽结构11,设置于下壳体1上,用以卡合对应的止口 21,以及限制止口 21自卡合位置脱离。
[0032]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上壳体2上的止口 21与设置在下壳体1上的凹槽结构11配合卡合,从而防止下壳体1自卡合位置向上壳体2内部脱离以及防止止口 21从卡合位置脱离。
[0033]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止口 21可设置多个,相应的可设置多个凹槽结构11,从而可在壳体较长的区段上均匀的形成防止壳体变形的结构。
[0034]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凹槽结构11包括:
[0035]槽底16,槽底16由下壳体1的水平突出部形成,用以承托对应的止口 21 ;
[0036]—对侧壁13,一对侧壁13由下壳体1的一对垂直突出部形成,用以限制对应的止口 21由侧向脱离凹槽结构11 ;
[0037]一内壁14,形成于下壳体1上;
[0038]—外壁15,连接槽底16及一对侧壁13,用以限制对应的止口 21向内脱离凹槽结构11。
[0039]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一对侧壁13与内壁14以及外壁15的配合,进一步的将止口 21限制在凹槽结构11内,防止止口 21侧向脱离以及止口由卡合位置向下壳体1内部脱离。
[0040]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凹槽结构11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17,加强筋17由下壳体1上的垂直突起形成,并连接槽底16。
[0041]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加强筋17由侧壁13向下延伸形成。
[0042]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加强筋17呈三角形。
[0043]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加强筋17可使凹槽结构11更加牢固的设置在下壳体1上,防止长期与上壳体2上的止口 21接触而导致凹槽结构11的变形。
[0044]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凹槽结构11与下壳体1 一体成型。
[0045]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止口 21朝向外壁15的一面设置有倒角。
[0046]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于止口 21朝向外壁15的一面设置倒角,可避免止口 21卡入凹槽结构11时对外壁15顶部造成磨损。
[0047]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外壁15朝向止口 21的一面设置有倒角。
[0048]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于外壁15朝向止口 21的一面设置倒角,可避免止口 21卡入凹槽结构11时对止口 21底部造成磨损。
[004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种机壳,其中,包括上述反止口结构。
[0050]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唇边12,唇边12设置在下壳体1的边缘,用以与上壳体2的对应结构卡合。
[0051]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将设置在上壳体2上的止口 21对应插入设置在下壳体1上的凹槽结构11中,通过止口 21与凹槽结构11的配合从而将上壳体2与下壳体1卡合,有效的克服了下壳体1自卡合位置向上壳体2内部脱离,以及止口 21从卡合位置向侧面脱离的问题。
[0052]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一种反止口结构,通过止口 21与凹槽结构11的配合将上壳体2与下壳体1卡合,不仅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使用筋条占用空间大不好实施的问题。
[00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反止口结构,应用于主要由下壳体(1)和上壳体(2)卡合形成的机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止口(21),设置于所述上壳体(2)上,用以限制所述下壳体(1)自卡合位置向内脱离; 与所述止口(21)数量对应的凹槽结构(11),设置于所述下壳体(1)上,用以卡合对应的所述止口(21),以及限制所述止口(21)自卡合位置脱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止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11)包括: 槽底(16),所述槽底由所述下壳体(1)的水平突出部形成,用以承托对应的所述止口(21); 一对侧壁(13),所述一对侧壁(13)由所述下壳体(1)的一对垂直突出部形成,用以限制对应的所述止口(21)由侧向脱离所述凹槽结构(11); 一内壁(14),形成于所述下壳体(1)上; 一外壁(15),连接所述槽底(16)及所述一对侧壁(13),用以限制对应的所述止口(21)向内脱离所述凹槽结构(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反止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11)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17),所述加强筋(17)由所述下壳体(1)上的垂直突起形成,并连接所述槽底(1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反止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11)与所述下壳体(1)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反止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7)由所述侧壁(13)向下延伸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反止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7)呈三角形。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反止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口朝向所述外壁(15)的一面设置有倒角。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反止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15)朝向所述止口(21)的一面设置有倒角。9.一种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反止口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唇边(12),所述唇边(12)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的边缘,用以与所述上壳体(2)的对应结构卡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止口结构及机壳,应用于主要由下壳体和上壳体卡合形成的机壳,还包括,至少一个止口,设置于上壳体上,用以限制下壳体自卡合位置向内脱离;与止口数量对应的凹槽结构,设置于下壳体上,用以卡合对应的止口,以及限制止口自卡合位置脱离。其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止口与凹槽结构的配合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卡合,不仅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使用筋条占用空间大不好实施的问题。
【IPC分类】H05K5/02
【公开号】CN205052018
【申请号】CN201520807606
【发明人】何李鹏
【申请人】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