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摄体像调整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34704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被摄体像调整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摄体像调整装置以及摄像装置,尤其,涉及进行应用于各种模式的焦点调整和亮度调整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以及具有应用于各种模式的焦点调整功能和亮度调整功能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数字式照相机等摄像装置中,为了使得在成像面上形成最适被摄体像,进行例如自动调整焦点的自动调焦(auto-focusing,以下简记为“AF”)。一般,在数字式照相机中,使用称为CCDAF(CCD auto-focusing)的自动调焦方法。这种方法具体如下一边使得焦点状态从无限远移动到摄影近距离,一边对从CCD得到的图像信号内的高频成份(以下称为“评价值”)进行取样,将评价值最大的点作为对焦位置。
调焦驱动必须以比根据镜头F值、焦距、CCD像素间距所定的焦点深度细的分辨率使镜头系统或CCD停止(否则,在某位置在后点输出一脉冲,就成为前点,发生不聚焦状态)。一般,大多设为调焦马达一脉冲使镜头系统或CCD移动焦点深度的二分之一左右。当然,更细的话在性能上没有问题,但从驱动时间角度看是不利的,所以,以下以调焦马达一脉冲=焦点深度的二分之一作为前提。
这时,在某F值、焦距、CCD像素间距下,调焦马达的驱动脉冲数按图10,11所示计算。例如,若希望覆盖从无限远到30cm,在远距离状态(telephotographingcondition,以下简记为“Tele”),驱动调焦马达100脉冲左右,该100脉冲成为上述的“全扫描宽”。即,在该全扫描宽内,以适当的粗间隔对评价值进行取样,结果决定对焦位置(不一定每一脉冲都要取样评价值,可以按3-4脉冲取评价值,以后进行内插运算)。当然,AF时间长度对全扫描宽度有很大影响。
CCD像素间距越细,F值越亮,焦距越长(望远),最近距离越近,该全扫描宽越宽,在近年的数字式照相机中,存在AF时间增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常实行的是设置近距离摄影模式(macro mode,以下简记为“宏观模式”)。
例如,在设有设计为无限远~最接近30cm的镜头系统的照相机中,选择通常模式时,可摄影范围为无限远~60cm,而选择宏观模式时,可摄影范围为60cm~30cm。这样,无论在通常模式还是在宏观模式,全扫描宽减少到50脉冲程度,AF时间进一步缩短。
在以往照相机中,通常模式与宏观模式的选择是通过半按下操作,通过模式选择开关进行的,上述模式选择开关与用于指示AF的释放按钮(release button)不同,另外设置,例如刻度盘式等。即,摄影者进行模式选择开关的选择操作,选择通常模式后,若半按下释放按钮,实行通常模式下的AF。另一方面,选择宏观模式后,若半按下释放按钮,实行宏观模式下的AF。
但是,若是以往的模式选择方法,接近摄影时,操作释放按钮前,需要操作模式选择开关,选择宏观模式,非常麻烦。尤其,当对好动的小孩摄影时,必须随机进行近距离摄影或通常距离摄影等场合,非常麻烦。
在近年的数字式照相机中,出现了设有通过模式操作可数厘米近距离摄影的宏观模式的照相机,在这种照相机上若应用上述方法,设有二种宏观模式(例如,30cm~60cm可摄影的通常宏观模式,以及1cm~30cm可摄影的超级宏观模式),选择操作更麻烦,存在所谓逃失快门机会的问题。
近年,不仅上述通常模式及宏观模式,还设有各种摄影模式,例如,根据释放按钮的半按下操作,只进行一次AF的单AF模式,释放按钮在半按下状态期间反复实行AF的连续AF模式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被摄体像调整装置,以及使用该被摄体像调整装置的摄像装置,能在成像面上形成迅速反映摄影者意图的最适被摄体像。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被摄体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复数调整操作装置,与复数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对应分别设置,进行调整操作,给与用于调整被摄体像的指示;被摄体像调整机构,在与进行调整操作的调整操作装置对应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中,调整成像在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复数调整操作装置与复数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对应分别设置,进行调整操作,给与用于调整被摄体像的指示。在与进行调整操作的调整操作装置对应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中,被摄体像调整机构调整成像在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成像为最适被摄体像。
因此,通过与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对应设置复数个调整操作装置,摄影者仅仅选择复数调整操作装置之一,进行调整操作,能进行在所选择模式下的被摄体像的调整。即,调整操作兼模式选择操作,摄影者可以不必分别进行调整操作和模式选择操作。
本发明所述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被摄体像调整机构设有焦点调整装置,控制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驱动用于将被摄体像成像在成像面上的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上述成像面沿光轴方向移动,在与进行调整操作的上述调整操作装置对应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中,调整成像在上述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的焦点状态。
根据本发明,驱动装置驱动用于将被摄体像成像在成像面上的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或者驱动上述成像面沿光轴方向移动。控制驱动装置,在与进行调整操作的上述调整操作装置对应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中,焦点调整装置调整成像在上述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的焦点状态。
因此,通过与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对应设置复数个调整操作装置,摄影者仅仅选择复数调整操作装置之一,进行调整操作,能进行在所选择模式下的被摄体像的焦点调整。即,指示焦点调整的调整操作兼模式选择操作,摄影者可以不必分别进行调整操作和模式选择操作。
本发明所述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被摄体像调整机构设有照射判断装置,判断是否照射上述被摄体;亮度调整装置,上述照射判断装置判断为照射时,控制限制射入到用于使被摄体像成像在成像面上的光学系统的光量的光圈装置,在与进行调整操作的上述调整操作装置对应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中,调整成像在上述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的亮度。
根据本发明,照射判断装置判断是否照射被摄体。光圈装置限制射入到用于使被摄体像成像在成像面上的光学系统的光量。照射判断装置判断为照射时,控制光圈装置,在与进行调整操作的上述调整操作装置对应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中,亮度调整装置调整成像在上述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的亮度。
因此,通过与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对应设置复数个调整操作装置,摄影者仅仅选择复数调整操作装置之一,进行调整操作,能在所选择模式下进行被摄体像的亮度调整。即,指示亮度调整的调整操作兼模式选择操作,摄影者可以不必分别进行调整操作和模式选择操作。
本发明所述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有摄像操作装置,进行摄像操作,给与对上述成像在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指示;上述调整操作进行后,且上述摄像操作进行前,若操作上述已进行调整操作的调整操作装置以外的其他调整操作装置,上述焦点调整装置在与上述复数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不同的第二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下,调整成像在上述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的焦点状态。
根据本发明,摄像操作装置进行摄像操作,给与对上述成像在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指示。上述调整操作进行后,且上述摄像操作进行前,若操作上述进行调整操作的调整操作装置以外的其他调整操作装置,焦点调整装置在与上述复数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不同的第二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下,调整被摄体像的焦点状态。因此,通过将其他调整操作装置用作进行切换操作的装置,用于切换成其他模式,没有必要另外再设置用于进行切换操作的操作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使被摄体像成像在成像面上的光学系统;对成像在上述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摄像机构;复数调整操作装置,与复数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对应分别设置,进行调整操作,给与用于调整被摄体像的指示;被摄体像调整机构,在与进行调整操作的调整操作装置对应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中,调整成像在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使得最适被摄体成像。
根据本发明,通过与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对应设置复数个调整操作装置,摄影者仅仅选择复数调整操作装置之一,进行调整操作,能进行被摄体像的调整。即,调整操作兼模式选择操作。摄影者可以不必分别进行调整操作和模式选择操作。
本发明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复数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与上述到达被摄体的距离相对应分别设置;上述复数的调整操作装置位于收纳上述摄像机构及上述被摄体像调整机构的壳体上面,从设有上述光学系统开口部的侧面向着与该侧面相对着的侧面顺序设置,并将与越接近距离的被摄体摄像用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对应的调整操作装置配置在靠近上述相对侧面侧。
根据本发明,复数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与到达被摄体的距离相对应分别设置。上述复数的调整操作装置位于收纳摄像机构及被摄体像调整机构的收纳壳体上面,从设有光学系统开口部的侧面向着与该侧面相对着的侧面顺序设置,并将与越接近距离的被摄体摄像用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对应的调整操作装置配置在越靠近上述相对侧面侧。
摄影时,在与设有光学系统开口部的侧面相对着的侧面有摄影者。因此,通过上述结构,越接近摄影者侧的调整操作装置与越接近距离的被摄体摄像用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对应,摄影者感觉上容易记忆“被摄体近时使用近的调整操作装置”。
下面说明本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和摄像装置,通过与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对应设置复数个调整操作装置,摄影者仅仅选择复数调整操作装置之一,进行调整操作,能进行在所选择模式下的被摄体像的调整。即,调整操作兼模式选择操作,摄影者可以不必分别进行调整操作和模式选择操作,所得到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和摄像装置能将迅速反映摄影者意图的最适被摄体像成像在成像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通过与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对应设置复数个调整操作装置,摄影者仅仅选择复数调整操作装置之一,进行调整操作,能进行在所选择模式下的被摄体像的焦点调整。即,指示焦点调整的调整操作兼模式选择操作,摄影者可以不必分别进行调整操作和模式选择操作,所得到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能将迅速反映摄影者意图的最适被摄体像成像在成像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通过与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对应设置复数个调整操作装置,摄影者仅仅选择复数调整操作装置之一,进行调整操作,能进行在所选择模式下的被摄体像的亮度调整。即,指示亮度调整的调整操作兼模式选择操作,摄影者可以不必分别进行调整操作和模式选择操作,所得到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能将迅速反映摄影者意图的最适被摄体像成像在成像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通过将其他调整操作装置用作进行切换操作的装置,用于切换成其他模式,没有必要另外再设置用于进行切换操作的操作装置,所得到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操作简单,成本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越接近摄影者侧的调整操作装置与越接近距离的被摄体摄像用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对应,摄影者感觉上容易记忆“被摄体近时使用近的调整操作装置”,能得到调整操作时能避免混乱的摄像装置。


图1为装有本发明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的作为摄像装置的数字式照相机一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2为图1所示数字式照相机外观图一例。
图3为构成图1的数字式照相机的CPU10a的第一实施例中处理顺序流程图。
图4为构成图1的数字式照相机的CPU10a的第一实施例中处理顺序流程图。
图5为图1所示数字式照相机外观图一例。
图6为构成图1的数字式照相机的CPU10a的第二实施例中处理顺序流程图。
图7为构成图1的数字式照相机的CPU10a的第二实施例中处理顺序流程图。
图8为构成图1的数字式照相机的CPU10a的第四实施例中处理顺序流程图。
图9为构成图1的数字式照相机的CPU10a的第四实施例中处理顺序流程图。
图10为镜头驱动量和摄影距离关系图。
图11为镜头驱动量和摄影距离关系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例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第一实施例,图1为装有本发明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的作为摄像装置的数字式照相机一实施例的方框图。
如该图所示,被摄体光先射入光学系统1。光学系统1设有通过在光轴方向进退调节被摄体像焦点的调焦镜头组1a,通过在光轴方向进退放大或缩小被摄体像的连续变焦距镜头组1b,与调焦镜头组1a及连续变焦距镜头组1b一起使被摄体像成像在后述摄像面上的成像镜头组1c。
另外,在调焦镜头组1a及连续变焦距镜头组1b之间配置光圈2(与权项中的光圈装置相当),通过该光圈2,限制射入调焦镜头组1a的光量。通过调焦驱动部3(与权项中的驱动装置相当),驱动调焦镜头组1a,通过变焦驱动部4,驱动连续变焦距镜头组1b,通过光圈驱动部5驱动光圈2。
透过上述光学系统1的被摄体光通过低通滤波器6除去高频成份,射入摄像元件7(与权项中的摄像机构相当)。摄像元件7包括将进行光电变换的复数像素配列成二次矩阵的摄像面(与权项中的成像面相当),通过射入被摄体光,将成像在摄像面上的被摄体像变换成电信号,作为图像数据输出。
从摄像元件7输出的图像数据,通过A/D变换器8变换成数字值后,输出到图像处理部9。在图像处理部9,进行图像数据的压缩/伸长处理及分辨率的变更等的图像处理后,输出到系统控制器10。
系统控制器10用于控制数字式照相机整体,内藏根据程序进行各种运算处理的CPU10a,存储CPU实行的程序等的读取专用存储器ROM10b,以及读取写入自如的存储器RAM10c,上述RAM10c包括在CPU10a的各种处理过程中利用的工作区以及存储各种数据的数据存储区等。它们通过没有图示的母线相互连接。
上述调焦驱动部3,变焦驱动部4,光圈驱动部5,包括用于存储从图像处理部9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等的存储器群11,包括显示上述图像数据的液晶显示器和用于报知调焦是否成功的AFLED等的显示部12都与上述系统控制器10相接续。系统控制器10控制上述与其接续的各部分。
另外,数字式照相机设有两个释放按钮A,B,摄影者通过进行半按下操作,给与被摄体像调整指示,通过进行全按下操作,给与被摄体像摄影指示。释放按钮A与用于摄影远距离被摄体的通常模式(与权项中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当)相对应设置,释放按钮B与用于摄影近距离被摄体的宏观模式(与权项中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当)相对应设置。如上所述可知,释放按钮A和B与权项中的调整操作装置及摄像操作装置相当。上述半按下操作与权项中的调整操作相当,上述全按下操作与权项中的摄像操作相当。
数字式照相机设有半按下检知开关13a,13b,全按下检知开关14a,14b,若实行半按下释放按钮A,半按下检知开关13a就接通,若实行半按下释放按钮B,半按下检知开关13b就接通,若实行全按下释放按钮A,全按下检知开关14a就接通,若实行全按下释放按钮B,全按下检知开关14b就接通,上述半按下检知开关13a,13b,全按下检知开关14a,14b与上述系统控制器10相接续。
数字式照相机设有计测被摄体亮度的闪光灯受光部15,产生照射被摄体的光的闪光灯发光部16,以及闪光灯控制部17(与权项中的照射判断装置相当),上述闪光灯控制部17根据上述被摄体亮度判断是否照射被摄体,根据该判断结果控制闪光灯发光部16的发光。上述闪光灯控制部17将上述判断结果向上述系统控制器10输出。
上述构成的数字式照相机的外观如图2所示。
上述释放按钮A和B位于收纳上述各部分1~17的收纳壳体的上面F1,从设有光学系统1的开口部的侧面向着作为相对面的对侧面的F2顺序设置,并且,与宏观模式对应设置的释放按钮B位于上述对侧面F2侧。另外,在上面F1还设有变焦按钮2,通过按下操作,给与放大/缩小被摄体像的指示。标号12a是用于显示摄像图像或菜单画面的液晶显示器。
在侧面F2还设有模式刻度盘D及取景器18等,上述模式刻度盘D给与切换模式指示,能将数字式照相机模式切换成用于进行被摄体摄像的摄像模式,用于将所摄图像数据表示在液晶显示器12a上的再生模式,用于将所摄图像数据转送到个人计算机等的转送模式等。另外,在侧面F3设有插入口19,可将存储所摄图像数据的存储媒体插入该插入口19,或从插入口19取下该存储媒体。
下面参照表示CPU10a的处理顺序的图3和图4的流程图说明上述数字式照相机的动作。
通过操作接通没有图示的电源按钮,CPU10a开始动作,在没有图示的初始步骤,进行形成在系统控制器10内的RAM10c的各种区域的初始设定。
此后,CPU10a在步骤S1及S15,等待释放按钮A及B中某个被按下。半按下检知开关13a接通(步骤S1的“是”),检知释放按钮A被半按下,则CPU10a判断为选择了通常模式,进入步骤S2。
在步骤S2,CPU10a控制调焦驱动部3,使调焦镜头组1a移动,在60cm~无限远范围扫描焦点,同时,取入评价值,判断是否有能看作合焦点的峰值(步骤S3)。
判断为存在合焦点的场合(步骤S3的“是”),CPU10a使调焦镜头组1a移动到合焦位置(步骤S4)后,使显示部12内的AFLED点亮(步骤S5)。另一方面,判断为无合焦点的场合(步骤S3的“否”),使调焦镜头组1a移动(步骤S6),使得焦点成为特定距离(在此,设为2.5m),为了向摄影者告知AF不能顺利进行即所谓AFNG,使得显示部12内的AFLED闪烁(步骤S7)。
在此所述“特定距离”一般是指叫做“常焦点”的距离,设想被摄体存在可能性比较高的距离决定。在上述步骤S2~S4及S6,CPU10a起着权项中的焦点调整装置作用。
此后,CPU10a实施AF以外的摄影准备动作(步骤S8),等待释放按钮A全按下(步骤S10)。在此,半按下检知开关13a断开(步骤S9的“否”),可以判断释放按钮A的半按下操作被解除场合,CPU10a再次回到步骤S1的待机状态。全按下检知开关14a接通(步骤S10的“是”),检知释放按钮A的全按下操作,CPU10a根据来自闪光灯控制部17的判断结果,判断是否使闪光灯发光部16发光进行闪光灯摄影(步骤S11)。
不用闪光灯摄影场合(步骤S11的“否”),通过光圈驱动部5驱动光圈2,设定计算而得的光圈值(步骤S12)。另一方面,用闪光灯摄影场合(步骤S11的“是”),通过光圈驱动部5驱动光圈2,将光圈设定为开放(步骤S13)。在上述步骤S11~S13中,CPU10a起着权项中的亮度调整装置作用。
此后,CPU10a移到摄影动作,控制用于驱动摄像元件7的没有图示的摄像元件驱动部,取入被摄体像的图像数据(步骤S14)。摄影结束后,回到步骤S1的待机状态。该场合的闪光灯摄影是指被摄体的明亮度不够场合,不管被摄体明亮度如何,强制发光模式场合,光圈值被设定在适当处。
另一方面,若半按下检知开关13b接通(步骤S15的“是”),检知到释放按钮B的半按下操作,CPU10a判断为选择宏观模式,进入步骤S16。在步骤S16中,CPU10a控制调焦驱动部3,使得调焦镜头组1a移动,在30cm~80cm范围扫描焦点,同时取入评价值。
以后,从步骤S17~S24,与检知释放按钮A的半按下操作时动作即步骤S3~S10相同。在上述步骤S16~S18及S20中,CPU10a起着权项中的焦点调整装置作用。
但是,检知释放按钮B的半按下操作时,由于摄影者识别是近距离被摄体,在没找到合焦点场合的处理(步骤S20)中,使得调焦镜头组1a不是移动到检知释放按钮A的半按下操作时的“常焦点”位置(2.5m),而是移动到近距离(在此为0.7m)的位置。
进而,检知释放按钮B的全按下操作后的动作也与释放按钮A时多少有点不同。即CPU10a判断是否闪光灯摄影(步骤S25),不是闪光灯摄影场合(步骤S25的“否”),设定合适的光圈值(步骤S26),是闪光灯摄影场合(步骤S25的“是”),设定小光圈值(步骤S27)。设定小光圈值理由在以后描述。并且,设定光圈2的值后,进入步骤S14。在上述步骤S25~S27中,CPU10a起着权项中的亮度调整装置作用。
根据本实施例,若半按下释放按钮A,进行通常模式下的焦点调整,光圈调整,若半按下释放按钮B,进行宏观模式下的焦点调整,光圈调整。这样,通过分别设置与各模式对应的释放按钮,摄影者只须选择两个释放按钮A和B之一,进行半按下操作,就能在所选择模式下进行被摄体像的焦点调整,光圈调整。即,由于半按下操作兼有模式选择操作,所以,不需要分别进行模式选择操作和半按下操作,能迅速地使得反映摄影者意图的最适被摄体像成像在摄像元件7内的摄像面上。
根据本实施例,如图2所示,复数释放按钮A和B并列配置在照相机上面F1上,可在握持状态下,用手指头选择某释放按钮。再有,上述释放按钮A和B从设有光学系统1开口部的侧面向着相对侧面F2方向排列,按压光学系统1侧(被摄体侧)的释放按钮A,自动选择与远方对应的摄影距离,按压相对侧面F2侧(摄影者侧)的释放按钮B,自动选择与近距离对应的摄影距离。因此,摄影者从感觉上很容易记忆“接近时按压靠近按钮”,能避免摄影时混乱。
根据本实施例,相对各模式,可调整焦点的距离范围不同。这样,AF扫描宽度小,能实现AF高速化。
根据本实施例,相对各模式,AFNG时处理不同,更能反映摄影者意图。具体地说,AFNG时设定的被摄体距离在宏观模式用释放按钮设定为比通常模式用释放按钮距离近,万一场合,能将焦点设定在更接近摄影者意图的地方,能大幅度降低发生模糊图像的概率。
根据本实施例,在摄影者希望近距离摄影场合的闪光灯摄影中,将光圈设定在小光圈,能防止近距离摄影时闪光灯光量过强,导致不良图像。在一般数字式照相机中,大多使用自动闪光灯控制,在自动闪光灯控制中,用传感器检测闪光灯反射光,达到最适曝光量时停止闪光灯发光,被摄体过近场合,需要瞬时停止发光,控制非常难。这种被摄体近场合,预先缩小光圈,能延长发光时间,控制容易。
也有不根据模式不同改变光圈,而是单纯地根据对焦位置改变光圈的方法,镜头的焦点距离短(广角镜头)场合,由于CCDAF结果所得的被摄体距离精度粗,最好根据模式进行区别。
在本实施例中,将可摄影范围设为30cm~无限远,在通常模式下为60cm~无限远,在宏观模式下为30cm~80cm,这不过是一例,也可以是例如分为30cm~1m,80cm~无限远,使得频繁使用的远距离摄影时(释放按钮B)的扫描宽度相对小,实现AF高速化。
另外,关于在通常模式下的扫描范围与宏观模式下的扫描范围是否设置重叠部分,为了AF高速化,希望尽可能使扫描宽度小,因此,希望避免重叠。但是,若设定30cm~60cm,60cm~无限远,在60cm左右时,按哪个按钮呢,摄影者难以判断。为了使用方便,最好设置某种程度的重复范围(按哪个按钮都能对焦的范围)。
如上所述,各摄影范围全域扫描,但也可以采用以往方法之一的“不全域扫描,判定峰值”的方法。这种场合,除了本发明的只扫描特定范围的优点外,还具有一发现明显的峰值就中止扫描的以往技术的优点,能实现更高速AF。
AFNG时的焦点距离也不过是一例,根据照相机状况,可以考虑各种焦点距离。
图5那样的纵型照相机也可以适用本发明,由图中可知,由于上面部宽度狭,若前后方向排列释放按钮,按钮小,操作较困难。
第二实施例下面,说明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数字式照相机构成与上述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相同,详细说明省略。
以下,参照图6,图7所示CPU10a处理顺序的流程图,说明第二实施例的数字式照相机的动作。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动作的步骤用同一符号表示,重点说明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步骤S31以后)。
若半按下检知开关13a接通(步骤S1的“是”),检知释放按钮A半按下操作,CPU10a控制调焦驱动部3,使调焦镜头组1a移动,在可对焦的距离范围全域扫描焦点(步骤S31)。但是,在步骤S31,CPU10a为了提高向远距离被摄体的对焦速度,从远距离侧(无限远)向近距离侧(30cm)实行扫描。这时,发现峰值场合(步骤S32的“是”,且步骤S3的“是”),驱动调焦镜头到该位置,没有发现明确峰值,扫描结束场合(步骤S33的“是”,且步骤S3的“是”),驱动调焦镜头到全域评价值中合焦位置可能性最高的位置(步骤S4)在上述“检测峰值”中,并不是发现极值场合,马上判断为峰值,而是需要再根据例如被摄体的反差处于所定值以上,或峰值的高度为所定值以上,或使用高频成份评价值和较低频成份评价值两种类,严格判断该位置是否真是合焦位置。若该判定不严格,会频繁发生聚焦在搞错的极值处,即所谓“假对焦”,作为照相机的质量低下。
为此,对于不易判断的极值,不得不判断为峰值,这种场合,待全域扫描结束后,比较峰值位置,决定对焦在何处。全域扫描后也没有检知明确极值场合(步骤S3的“否”),在步骤S6,S7,实行AFNG处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上述步骤S31~S33,S4,S6中,CPU10a起着权项中的焦点调整装置作用。
此后,驱动调焦镜头组1a到合焦位置(步骤S4)后,判断摄影距离是否处于远距离侧(S34)。操作释放按钮A表示摄影者考虑是远距离的被摄体,实际合焦位置为近距离场合,可以认为是某些原因导致假对焦在近距离侧。
于是,对焦位置是近距离场合(步骤S34的“否”),通过AFLED长闪烁,使摄影者知道摄影者所希望的与实际对焦位置不同(S35)。这里所谓“长闪烁”是指比较长的时间(1~2秒左右)LED点亮,再短时间熄灭,如此反复动作,与步骤S5的“点亮”,S7的“闪烁”(反复比较短时间点亮,熄灭)能明确区别。上述摄影者意图与实际对焦位置不同并不意味着肯定是对焦位置错了,所以,步骤S35仅以警告为目的,步骤S35以后动作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另一方面,若半按下检知开关13b接通(步骤S15的“是”),检知到释放按钮B的半按下操作,CPU10a在可对焦范围全域扫描焦点。但是,在步骤S36中,为提高向近距离被摄体的对焦速度,与步骤S31相反,从近距离侧(30cm)向远距离侧(无限远)实行扫描。结果,发现峰值场合(步骤S37的“是”,且S17的“是”),驱动调焦镜头到全域评价值中合焦位置可能性最高的位置(步骤S18)。在上述步骤S36-S38,S17,S18及S20中,CPU10a起着权项中的焦点调整装置作用。
此后的步骤S39,S40动作与上述S34,S35动作是出于相同考虑,这次摄影者意图是近距离摄影,而对焦位置为远距离侧,这种场合成为“长闪烁”。
本来,在调焦驱动系统那样的要求严格精度的机构驱动部,为了除去间隙影响,通常使用使得最终动作方向为同一方向的控制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31和S36中,扫描方向不同。因此,需要事先在照相机内存储向近距离扫描时检知峰值与向远距离扫描时检知峰值的差,进行补正。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对于通过释放按钮选择的各模式,AF扫描方向不同,能实现AF高速化。
再有,摄影者对摄影距离的意图与实际合焦位置不同场合,将该信息向摄影者显示,因此,能事前防止因假对焦引起焦点模糊。而且,通常用表示AF动作是否正常结束的AFLED实行上述表示,摄影者很容易识别。
第三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如步骤S31所示,选择通常模式时,从远距离(无限远)向着最接近距离(30cm)扫描焦点。但是,也可以例如在S31中,为了提高向远距离被摄体的对焦速度,不是从最接近距离,而是从中途距离(在此设为1m)向着远距离侧扫描焦点,发现峰值场合(步骤S32的“是”,且S3的“是”),驱动调焦镜头到该位置,直到无限远还没有发现明确峰值场合,使得调焦镜头系统回到最接近距离处(30cm),再从30cm-1m进行扫描。
在该第三实施例中,通过释放按钮A和B使扫描开始位置变化,扫描方向相同状态下,实现远距离高速AF和近距离高速AF。因此,没有必要进行如第二实施例那样的因扫描方向不同而进行的补正。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例中,各模式的AF扫描开始位置不同,能实现对摄影者判断距离的被摄体的AF高速化。
第四实施例上述实施例基本上是考虑AF高速化,但是,通过操作释放按钮A和B中某个,若摄影者意图的被摄体距离明确,能将其用于AF的高精度。例如,AF扫描结果,存在若干可能合焦点场合,能通过操作释放按钮,使远距离侧优先,或使近距离侧优先。
下面参照图8和图9的表示CPU10a处理顺序的流程图,说明这时的数字式照相机动作。涉及图3和图4的已说明过的动作标以同一符号,重复说明省略。
首先,不管按压释放按钮A和B中哪个,以同样的可对焦距离范围全域(30cm~无限远)扫描焦点(步骤S51,S54)。此后,判断有无合焦点(步骤S3或S17),有合焦点场合(步骤S3的“是”,或S17的“是”),判断“可能是合焦点的是一点还是若干点”(步骤S52,S55)。
能叫做合焦点的存在若干点场合(步骤S52的“是”,或S55的“是”),通过按压释放按钮A和B中某个,使远距离侧优先(步骤S53),或使近距离侧优先(步骤S56)。作为该“优先”内容,可以单纯采用将某程度以上的合焦点之中,选择最远或最近点的方法,但是,用以下方法能更现实地选择合焦位置将各点的AF评价值乘以根据距离加权不同的系数,选择其值为最大的点。在上述步骤S51-S56,S3,S4,S6,S17,S18,及S20中,CPU10a起着权项中的焦点调整装置作用。
如上所述,在第四实施例中,与所操作的释放按钮A和B对应的各模式,优先选择摄影距离不同,能将摄影者意欲的被摄体距离反映在合焦位置,能按摄影者意图摄影。进而,若将摄影者意图给与考虑距离的加权,能对按错释放按钮A和B场合进行补救。
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通过操作若干(主要为二个)释放按钮中某个,在照相机侧判断摄影者关于被摄体距离意图,使其有效地起作用,但是,也可以考虑,通过释放按钮判断摄影者意图。
首先,对若干释放按钮设为“高速AF模式”和“高精度AF模式”。如上所述,在CCDAF中,一般扫描摄影范围全域,但是,若使扫描间隔大,AF快。这种场合,漏掉的点通过内插运算求得,但在反差低的被摄体等中,有时精度不足。
因此,通过选择释放按钮改变扫描间隔,能切换“高速AF模式”和“高精度AF模式”。这样,摄影者能根据自己意图及被摄体状况,不进行模式变更状态下,能灵活运用高速AF和高精度AF,能得到更好地反映摄影者意图的图像。
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若干释放按钮设为“单AF模式”和“连续AF模式”。一般,在半按下释放按钮中,固定AF,AE,根据需要,在半按下状态下进行成帧设定,但在被摄体移动等场合,有时在半按下状态下实行AF连续,使其追随被摄体距离。这样,摄影者能根据自己意图及被摄体状况,不进行模式变更状态下,能灵活运用单AF和连续AF,能得到更好地反映摄影者意图的图像。
在此,说明“连续AF”方法(“单AF”与上述说明相同)。若AF不利用CCDAF,而是利用外部测距装置即所谓AF模块,则进行单纯连续测距,根据其结果移动到合焦位置,但是,CCDAF场合,采用摄像机使用的手法,每次AF动作费时间,每次动作摄影光学系统成为焦点不对的状态。
即,初次第一回或焦点非常模糊状态时实行与上述说明同等的CCDAF,一旦合焦后,在位置附近少量地移动镜头系统,取入评价值,保持合焦状态。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释放按钮数是二个,但并不局限于两个,三个或更多也能适用。例如,用释放按钮区别被摄体距离场合,可以分为远距离,中距离,近距离,也可以分为高速AF,高精度AF,连续AF。
最后,对通过复数释放按钮进行反映摄影者意图的焦点调整后作说明。即,所谓“在握持照相机状态下可操作的释放按钮为复数”是指在某一按钮处于半按状态下,能操作其他释放按钮。
于是,进行全按下操作,指示摄像前,操作半按状态按钮以外的释放按钮时,可以切换为与上述通常模式或宏观模式不同的其他模式。这样,可以将半按操作状态按钮以外的释放按钮作为操作装置使用,进行给与切换模式指示的切换操作,没有必要在释放按钮外另外设置进行切换操作的按钮,操作简单,能降低成本。
作为其他模式,如下面所例示。在此,说明设有三个释放按钮。
首先,是利用“手动调焦”(以下简记为“MF”)。在通常数字式照相机中,大多在AF模式之外设有MF模式(与权项中的第二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当)。这是单纯的调焦模式,对于在CCDAF下难以对焦的被摄体,或摄影者有意偏离焦点位置等场合,将合焦位置偏离到摄影者意欲的方向。
当然,偏离焦点位置的方向有远距离方向和近距离方向两方向,需要两个按钮。但是,在现在的照相机上,用模式按钮等分离AF模式和MF模式,切换非常麻烦,一旦AF模式下合焦后,再在MF模式下偏离场合,处理非常困难。
根据本发明,通过半按压以外的两个按钮能实现MF,与以往技术相比,不需要切换,能很容易地实行MF。
进而,MF以外,还可以考虑以下的AF模式在AF扫描时存储复数合焦侯补位置,通过操作半按压以外的释放按钮,使得焦点位置偏离到该合焦侯补位置(与权项中的第二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当);或者通过操作半按压以外的释放按钮,从现在的焦点位置向远距离侧或近距离侧再扫描,新设定合焦位置(与权项中的第二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当)。
不管哪一种都不需要多余的切换动作,能将焦点偏离到摄影者意欲的方向。不管哪一种场合,三个排列着的按钮中,不操作的两个按钮中,若被摄体侧的按钮使焦点向远距离侧变化,摄影者侧的按钮使焦点向近距离侧变化,使用起来感觉很方便。
例如,半按下远距离用释放按钮场合,中距离用释放按钮使焦点向远距离侧变化,近距离用释放按钮使焦点向近距离侧变化。同样,半按下中距离用释放按钮场合,远距离用释放按钮使焦点向远距离侧变化,近距离用释放按钮使焦点向近距离侧变化;半按下近距离用释放按钮场合,远距离用释放按钮使焦点向远距离侧变化,中距离用释放按钮使焦点向近距离侧变化。
上面通过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范围,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形和应用。在此,对本发明要点总结如下(1)本发明涉及一种被摄体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复数调整操作装置,与复数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对应分别设置,进行调整操作,给与用于调整被摄体像的指示;焦点调整装置,控制驱动装置驱动上述被摄体像成像在成像面上的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上述成像面沿光轴方向移动,在与上述调整操作装置对应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检索合焦侯补位置,同时,当检索而得的合焦位置存在复数位置时,检知其中之一作为合焦位置,使上述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上述成像面移动到上述检知的合焦位置;摄像操作装置,进行摄像操作,给与对上述成像在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指示;上述调整操作进行后,且上述摄像操作进行前,若操作上述已进行调整操作的调整操作装置以外的其他调整操作装置,上述焦点调整装置就切换为第二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与该其他调整操作装置相对应,选择上述合焦侯补位置以外的一位置作为上述合焦点位置,使得上述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上述成像面移动到上述选择的合焦侯补位置。
(2)本发明还涉及另一种被摄体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复数调整操作装置,与复数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对应分别设置,进行调整操作,给与用于调整被摄体像的指示;焦点调整装置,控制驱动装置驱动上述被摄体像成像在成像面上的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上述成像面沿光轴方向移动,在与上述调整操作装置对应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检测合焦位置,使上述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上述成像面移动到上述检知的合焦位置;摄像操作装置,进行摄像操作,给与对上述成像在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指示;上述调整操作进行后,且上述摄像操作进行前,若操作上述已进行调整操作的调整操作装置以外的其他调整操作装置,上述焦点调整装置就切换为第二被摄体像调整模式,将上述合焦位置作为开始地点,沿与该其他调整操作装置相应的方向,检测新合焦位置。
(3)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使被摄体像成像在成像面上的光学系统;对成像在上述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摄像机构;记载在上述(1)中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上述调整操作装置设有三个;上述三个调整操作装置位于收纳上述摄像机构及上述被摄体像调整手段的壳体上面,从设有上述光学系统的面向着与该面相对的面排列着;在上述第二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中,上述其他调整操作装置中,操作设于光学系统侧的调整操作装置时,焦点调整装置选择从上述合焦位置向远距离侧的合焦侯补位置,操作设于上述对面侧的调整操作装置时,焦点调整装置选择从上述合焦位置向近距离侧的合焦侯补位置。
(4)本发明还涉及另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使被摄体像成像在成像面上的光学系统;对成像在上述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摄像机构;记载在上述(1)中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上述调整操作装置设有三个;上述三个调整操作装置位于收纳上述摄像机构及上述被摄体像调整手段的壳体上面,从设有上述光学系统的面向着与该面相对的面排列着;在上述第二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中,上述其他调整操作装置中,操作设于光学系统侧的调整操作装置时,焦点调整装置将上述合焦位置作为开始点,从合焦位置向远距离侧方向检测新的合焦位置,操作设于上述对面侧的调整操作装置时,焦点调整装置将上述合焦位置作为开始点,从合焦位置向近距离侧方向检测新的合焦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被摄体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复数调整操作装置,与复数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对应分别设置,进行调整操作,给与用于调整被摄体像的指示;被摄体像调整机构,在与进行调整操作的调整操作装置对应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中,调整成像在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被摄体像调整机构设有焦点调整装置,控制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用于将被摄体像成像在成像面上的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上述成像面沿光轴方向移动,在与进行调整操作的上述调整操作装置对应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中,调整成像在上述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的焦点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被摄体像调整机构设有照射判断装置,判断是否照射上述被摄体;亮度调整装置,上述照射判断装置判断为照射时,控制限制射入到用于使被摄体像成像在成像面上的光学系统的光量的光圈装置,在与进行调整操作的上述调整操作装置对应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中,调整成像在上述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的亮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有摄像操作装置,进行摄像操作,给与对上述成像在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指示;上述调整操作进行后,且上述摄像操作进行前,若操作上述已进行调整操作的调整操作装置以外的其他调整操作装置,上述焦点调整装置在与上述复数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不同的第二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下,调整成像在上述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的焦点状态。
5.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使被摄体像成像在成像面上的光学系统;对成像在上述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摄像机构;复数调整操作装置,与复数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相对应分别设置,进行调整操作,给与用于调整被摄体像的指示;被摄体像调整机构,在与进行调整操作的调整操作装置对应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中,调整成像在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使得最适被摄体成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复数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与上述到达被摄体的距离相对应分别设置;上述复数的调整操作装置位于收纳上述摄像机构及上述被摄体像调整机构的壳体上面,从设有上述光学系统开口部的侧面向着与该侧面相对着的侧面顺序设置,并将与越接近距离的被摄体摄像用的被摄体像调整模式对应的调整操作装置配置在越靠近上述相对侧面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被摄体像调整装置以及摄像装置,尤其,涉及进行应用于各种模式的焦点调整和亮度调整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以及具有应用于各种模式的焦点调整功能和亮度调整功能的摄像装置。与复数的模式相对应分别设置复数的释放按钮A和B,进行半按下操作,给与用于调整被摄体像焦点的指示。调焦驱动部3使得调焦镜头组1a沿光轴方向移动。控制调焦驱动部3,在与进行半按下操作的释放按钮A或B对应的模式中,CPU10a调整成像在成像面上的被摄体像的焦点状态。所得到的被摄体像调整装置以及使用该被摄体像调整装置的摄像装置能将迅速反映摄影者意图的最适被摄体像成像在成像面上。
文档编号H04N5/235GK1419161SQ0214683
公开日2003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15日
发明者篠原纯一, 白石贤二, 北岛友也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