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2693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可将耳机、话筒和数字相机镜头与手机本体分离的便携式手机。
背景技术
目前,消费者使用手机通常将其贴近人体头部的耳部和口部使用,而手机是通过电磁波传送与接收讯号,电磁波的辐射对人体有害。为防止手机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软联线连接的分立式的外接话筒和耳机装置,联线一端插在手机上,将微型话筒和耳机置在头部的耳部和口部,即可通话,如此可使人体头部远离手机,但是,该种装置与手机分离为两体,使用时临时插接,联线易缠绕,携带起来不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一种将耳机和话筒与手机连为一体,但在接听电话时,该耳机和话筒可与手机本体分离的便携式手机,如中国专利第98203357.5号,请参照图1,该专利揭示的便携式手机,包括一手机30、可与本体31分离的话筒32和耳机33、可抽拉联线38和弹簧卷轮机构,话筒32和耳机33分别装置在刚性杆管34两端,刚性杆管34通过可抽拉联线38与装在手机机壳内的弹簧卷轮机构相连,在手机本体机壳侧面设置一与刚性杆34相吻合的凹槽36,以使在不接听电话时,刚性杆管34卡入该凹槽36内。这种技术方案的便携式手机,虽可达到避免了手机的电磁辐射对人脑造成的潜在危害,然而,此这种便携式手机的耳机33和话筒32是固持在一刚性杆管34中,而现今手机越来越趋向小型化、微型化,固持有耳机33和话筒32的刚性杆管34由于要固持在手机侧面上,则导致该刚性杆管34不够长,无法使耳机33与话筒32之间的长度达到人的耳部与口部的距离,接听电话时,要么无法听电话,要么无法对着话筒讲话使对方听清声音。另外,该种结构的便携式手机,接听电话时,必须用手从凹槽取出固持有耳机和话筒的刚性杆管;挂断电话时,必须人为的将该刚性杆管插入凹槽中,这种接听电话、挂断电话都要人为的取与插,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方便。另外,使用者为了保护手机,通常会将手机套装在手机袋中,这种技术方案的手机装在手机袋中,特别是若手机袋为直立式时,在接听电话时,必须将手机从手机袋中取出,才能抽出刚性杆管以进行通话,以及挂断电话时,先将手机的刚性杆管插入手机上的凹槽,再放入手机袋中,同样给使用者带来操作不便。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具适合人体耳部与口部设计的耳机/话筒的便携式手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在能与小型化便携式手机相配,且具适合人体耳部与口部设计的耳机/话筒的便携式手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便携式手机。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手机,其包括手机本体、分离部件、传输线和一卷式弹簧。该分离部件与手机本体耦合时位于手机本体上。该卷式弹簧设置在手机本体内,传输线从手机本体内部延伸出,其一端连接该卷式弹簧,另一端机械和电性连接该分离部件至手机本体。分离部件包括耳机模组、麦克风模组和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连接该耳机模组与麦克风模组,使二者可分开与闭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是,该翻转机构为一齿轮组件,其包括二完全相同的齿轮,分别设置在耳机模组与麦克风模组上,该二齿轮可以向反方向翻转,从而带动耳机模组与麦克风模组的分离与闭合。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手机,由于耳机模组和麦克风模组是独立的机构,当二者从分离部件中分开时,拉长了耳机与麦克风间的距离,达至人体头部中耳部到口部的距离要求。另外,分离部件中的耳机模组与麦克风模组是通过一翻转机构连接,达成二者的分开与闭合。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翻转机构为齿轮组件,当接听电话需要打开该耳机模组与麦克风模组时,麦克风模组受其自身的重力下落,拉动其上的齿轮翻转,该齿轮带动耳机模组上的齿轮同时翻转,通过由二齿轮的翻转,耳机模组与麦克风模组达成分离,即可接听电话。同理,当挂断电话需要闭合该耳机模组与麦克风模组时,放松耳机模组使其受自身的重力下落,或对麦克风模组稍提供一支撑力,推动其上的齿轮翻转,通过由二齿轮的翻转,耳机模组与麦克风模组达成闭合,同时,随着卷式弹簧回复卷动传输线回到手机本体内,将分离部件自动拉回到手机本体上,而无需人为的复位,达到操作方便。

图1是现有技术便携式手机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手机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手机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手机中的分离部件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手机中电缆穿过齿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手机10,其包括手机本体11、分离部件12、传输线13和卷式弹簧20。该分离部件12与手机本体耦合时位于手机本体11上,本实施例中,分离部件12位于手机本体11的顶面,当分离部件12与手机本体11耦合时,手机10的整体外观不变,便于使用者携带。该卷式弹簧20设置在手机本体11内,该传输线13从手机本体11内部延伸出,至少包括三根电缆,其一端连接该卷式弹簧20,另一端机械和电性连接该分离部件12至手机本体11。当分离部件12离开手机本体11带动传输线13拉伸时,该卷式弹簧20因传输线13对其的拉伸而压缩产生拉回的力,所以,当对分离部件12松手时,卷式弹簧20通过该拉回的力回复,将传输线13拉回手机本体11内,从而带动分离部件12回复到手机本体11上。
请同时请参阅图4和图5,该分离部件12大致呈一长方形,也可根据手机本体11的顶面形状而设置成与其相对应的形状,分离部件12包括一耳机模组121、一麦克风模组122和一数字相机镜头模组123。该耳机模组121与麦克风模组122是通过一翻转机构相连接,该翻转机构可以使得二者方便开合,本实施例中的翻转机构为一齿轮组件,其包括反向翻转的第一齿轮141和第二齿轮142,第一齿轮141和第二齿轮142分别设置在耳机模组121和麦克风模组122上。
本实施例中的齿轮组件进一步包括一框架143,其包括对称的左、右侧壁1431、1432、对称的上、下壁和一前壁1435,该五壁围成一具开口的方形体,该开口正好部分容纳放置所述的耳机模组121和麦克风模组122。所述的上、下壁长度均小于左、右侧壁1431、1432的长度,从而产生一缺口(未标号),在左、右侧壁1431、1432上超出上、下壁端处相对应处各设置二通孔1437、1438,在框架143的开口端上设置一档杆(图未示),该档杆连接左、右侧壁1431、1432、且位于左、右侧壁1431、1432的中间处,将容纳在框架142内的耳机模组121和麦克风模组122从中间隔开。框架142的前壁1435具有一定的厚度,其上开设有一贯穿前壁1435的通孔1436,用以容纳放置所述的数字相机镜头模组123。在框架143的下壁上开设一贯穿下壁的开口(未标号),用以穿插所述的传输线13,以使该传输线13中各电缆分别与其相对应的耳机模组121、麦克风模组122和数字相机镜头模组123相电性连接。
该耳机模组121大致为一长方体,其宽度大致与框架143的开口宽度大小相当,其包括一端密封、另一端为开口或具通孔的细长中空杆管1211、一耳机1212和一耳机电缆(未标号)。该耳机电缆从手机本体11内延伸而出连接至该耳机1212,以达成该耳机的接听电话的电性功能。该耳机1212固持在杆管1211靠近密封端处,外露出一耳塞1213,以使使用者在接听电话时,通过该耳塞1213插入耳朵内从而免于用手握持该分离部件12。杆管1211具有一定的刚性和韧性,在杆管1211开口端上的二相对左、右侧壁上各设置一凸起的圆柱1214,用以配合框架142的左、右侧壁1431、1432上其一对通孔1437,所述的圆柱1214是与该杆管1211一体形成。在杆管1211容纳在框架内的端部上设置所述的第一齿轮141,该齿轮141的宽度与杆管1211的宽度相当,其两端分别连接至杆管1211的上、下侧壁端部。在齿轮141的中心纵向开设一缝隙1411,以使所述的耳机电缆穿过该缝隙1411和杆管1211的开口或通孔电性连接耳机1212。
该麦克风模组122的形状大小与耳机模组121的相当,其包括一端密封、另一端为开口或具通孔的细长中空杆管1221、一麦克风1222和一麦克风电缆(未标号)。该麦克风电缆从手机本体11内延伸而出连接至该麦克风1222,以达成该麦克风1222的声音传输的电性功能。该麦克风1222固持在杆管1221靠近密封端内。所述的杆管1221的结构与杆管1211的结构相似,其区别在于于杆管1221与耳机模组121的耳塞1213相对应位置处开设一缺口1223,当耳机模组121与麦克风模组122耦合时,用以放置耳机模组121上的耳塞1213。杆管1221与齿轮142相配合的方式与杆管1211与齿轮141的配合方式相同,所述的齿轮142的结构与齿轮141的结构完全相同,即齿轮142亦包括一缝隙(未标号)用以使麦克风电缆穿过该缝隙和杆管1221的开口或通孔电性连接麦克风1222。
当接听电话时,使用者拿起分离部件12中的耳机模组121,将耳塞1213挂在耳朵上,通过卷式弹簧20拉伸出传输线13,同时麦克风模组122通过由其自身的重力下垂,从而带动翻转机构(本实施例中的齿轮组件)中的齿轮141、142转动,同时麦克风模组122与耳机模组121通过其各圆柱与框架的通孔的摩擦作用旋转,当齿轮141、142转动到各自的端部时,该麦克风模组122与耳机模组121分别抵靠在框架的上、下壁,另外,框架的档杆抵挡该耳机模组121,防止其下落。当接听完电话后,使用者放松对分离部件的拉力,卷式弹簧通过自身的弹力将该分离部件12拉回到手机本体上,同时,麦克风模组122接触到手机本体,受到一向上的支撑力,使得麦克风模组122向后推其后端上的齿轮142,促使齿轮142翻转,从而带动另一齿轮141翻转,达成麦克风模组122与耳机模组121的闭合。
同理,使用者想要拍照时,只需用一手握持该麦克风模组122和耳机模组121,另一手握持手机本体11,提拉该分离部件12,通过手机本体11内的卷式弹簧20带动传输线13伸缩,以及利用传输线13的柔软特性,可以任意操作该照相机镜头,透过手机本体11上的显示屏观察,可以方便的拍摄到自己满意的景物。
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中便携式手机的分离部件中的麦克风模组和耳机模组间的翻转可直接通过其各自上的凸起圆柱配合框架上的通孔达成,而无需齿轮部件。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手机,其包括手机本体、分离部件、卷式弹簧和传输线,其中该分离部件包括耳机模组、麦克风模组,其与手机本体耦合时,位于手机本体上;卷式弹簧设置在手机本体内;传输线从手机本体内部延伸出,其一端连接该卷式弹簧,另一端机械和电性连接该分离部件至手机本体;其特征在于该分离部件进一步包括一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连接该耳机模组与麦克风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该翻转机构为一齿轮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该齿轮组件包括二结构相同的齿轮,分别固定在耳机模组与麦克风模组端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该二齿轮均开设一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该齿轮组件进一步包括一用以容纳分离部件的框架,该框架为由相对的左右壁、相对的上下壁和前壁构成的一具开口的方形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该耳机模组、麦克风模组设置有齿轮的端部均容纳在框架的开口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在该框架的开口端设置一将耳机模组与麦克风模组间隔开的档杆,所述的档杆连接在框架的左右壁,且位于开口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该耳机模组与麦克风模组各包括一用以放置耳机与麦克风的杆管和穿过该二杆管分别与耳机与麦克风电性连接的耳机电缆和麦克风电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在该框架的左右壁上各端处各开设二通孔,于该耳机模组与麦克风模组二杆管上各设置二相对、与框架左右壁上二通孔相配合的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手机,其特征在于该分离部件进一步包括一数字相机镜头模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手机,它包括手机本体、分离部件、传输线和一卷式弹簧。该分离部件位于手机本体上。该卷式弹簧设置在手机本体内,传输线从手机本体内部延伸出,其一端连接该卷式弹簧,另一端机械连接和电性连接该分离部件至手机本体。分离部件包括耳机模组、麦克风模组、数字相机镜头模组和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包括二完全相同的齿轮,分别固持在耳机模组与麦克风模组上,该二齿轮可以向相反方向翻转,从而带动耳机模组与麦克风模组的分离与闭合。采用这种耳机和麦克风与手机本体分离之技术方案,可避免手机电磁辐射对人脑之伤害,同时耳机模组和麦克风模组是独立的机构,当二者分开时,拉长了耳机与麦克风间的距离,达至人体头部中耳部到口部的距离要求。
文档编号H04M1/02GK2631141SQ0322627
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7日
发明者蔡明江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