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发送方法

文档序号:788838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发送时的调度(scheduling),例如涉及发送对延迟敏感的流型数据时的发送调度。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必须要在同一区域内向多个用户提供服务。为此,必须要为各个用户分配不同的无线资源(频率、时间或是扩散码),以避免干扰。另外,在处理可变比率的业务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有效利用无线资源,要实施向需要的用户动态分配无线资源的调度。
一般而言,调度处理是按无线帧(radio frame)周期来实施的。现在,来说明2种典型的调度的算法。
在循环类型中,向所有用户顺序提供无线资源分配的机会,如果有需要就分配无线资源。这是容易实现的方法。
在线路品质反映型中,向无线线路品质良好的用户优先提供分配的机会,如果有要求就分配资源。由于向无线线路品质优良的用户优先地进行分配的机会是轮流的,因此,作为系统整体,能够实现高的无线资源利用效率。
今后,我们希望增加实时动画、语音等流型数据的传输。该流型数据对延迟敏感,这样,如果通过由于调度而等待发送,从而向数据分组提供容许值以上的延迟,则在接收端不能正常再现。
因此,在特开平8-288952中,提出了优先输出属于容许延迟时间短的品质级别的数据分组。该已有技术尽管不是以移动通信系统为对象,但是,由于其目的相同,因此作为已有技术。
图20是用于说明第1已有技术(特开平8-288952)的发送装置的结构之结构图。
在图中,2004是分组分离部,2005是分组存储部,2006是调度部,2007是分组复用部。
以下,将就操作进行说明。
在分组分离部2004中,判断输入分组的品质级别,将分组分离到与其品质级别对应的分组存储部。作为品质级别,主要采用容许延迟时间。
分组存储部2005,为每个品质级别存储分组。
在调度部2006内,实施优先从容许延迟时间短的品质级别之分组存储部取出分组的调度。
分组复用部2007,利用来自调度部2006的指示,从分组存储部2005中取出分组,并对其进行多路复用,之后,输出分组。
另一方面,在移动通信中,由于利用了无线电,因此,线路品质变得不稳定,在接收端存在不能正确接收分组的情况。为了解决该问题,经常要使用以下的再传输控制功能对于不能正确接收的分组,向发送端请求再次发送,并在发送端再次发送该分组。
但是,如果多次执行再发送,则在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数据分组之前,必然会花费时间。该时间如果是容许延迟时间以上,则例如即便能在接收端正确执行接收,也不能利用该分组,其结果,浪费了无线资源。
因此,在特开平10-56480中,就超过容许的延迟时间的情况,提议结束再传输。
图21是用于说明第2已有技术(特开平10-56480)的发送装置的结构之结构图。
在图中,2108是再传输控制部、2110是容许延迟时间超过监视部。2104-2107与图20所示的相同。
接下来,将就操作进行说明。
再传输控制部2108,如果接收到来自接收转制的再传输请求,则将其传送到产生对应的再传输分组的分组存储部。
容许延迟时间超过监视部2110,监视分组存储部内的各个分组,检索被存储超过容许延迟时间的分组,如果存在这样的分组,则向分组存储部指示废弃该分组。
其他部分的操作与图20相同。
由此,由于不发送无用的分组,因此,具有不浪费无线资源的效果。
但是,在这些已有技术中,存在下述问题。
第1个缺点是对于分组的废弃没有公平性。
在第1个已有技术中,由于“容许延迟时间”短的级别必然要优先于“容许延迟时间”长的级别,因此,在收敛状态下,会引起从“容许延迟时间”长的级别中废弃分组。但是,在“容许延迟时间”长的应用中,由于对于分组的废弃的坚固性不大,因此,第1已有技术所述的方法缺少公平性。
在持有不同的“容许延迟时间”请求的多个级别中,在“容许延迟时间”之外的方面,应当是公平的,因此,分组废弃的概率也应当是军等的。或者,应当按照其他的优先度来规定分组废弃的概率。
第2个缺陷是由于发生了再传送,因此容许延迟时间内的传输没有完毕的可能性很高。
在第二个已有技术中,对于超过“容许延迟时间”的分组,通过不传输而是在发送端将其废弃,从而谋求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但是,在没有超过“容许延迟时间”期间,不执行积极完成传输的处理。因此,在接收装置中,不能解决在“容许延迟时间”内不能接收分组的问题。
这样,在已有技术中,存在必须于“容许延迟时间”内完成传输的流型业务的操作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已有技术的缺点。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数据传输装置,用于执行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数据存储部,可存储一个以上的处于待发送状态的待发送数据;数据指定部,用于对每个数据存储部,从存储的待发送数据中选择出特定的发送等待数据,作为发送候补数据,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指定发送完毕时刻,求出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的差,并基于每个发送候补数据的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的差,而将特定的发送候补数据指定为发送对象;以及数据发送部,用于执行由所述数据指定部指定为发送对象的发送候补数据的发送。
所述数据指定部将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的差最小的发送候补数据指定为发送对象。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对所接收到的来自于其他装置的数据执行数据传输时,所述数据指定部对于各发送候补数据,获取其接收时刻和容许延迟时间,并使获取的接收时刻加上容许延迟时间,以相加后所得到的值为各发送候补数据的发送完毕时刻。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还具有再发送控制部,用于接收针对从所述数据发送部发送的数据之再发送请求,并对存储了有再发送请求的再发送请求数据之数据存储部,指示再发送请求数据的产生;各数据存储部,在由所述再发送控制部指示生成再发送请求数据之情况下,产生指示生成的再发送请求数据,并存储所产生的再发送请求数据,所述数据指定部,为每个数据存储部分判断有无存储再发送请求数据,对于没有存储再发送请求数据之数据存储部,从所存储的待发送数据中选择出特定的待发送数据,作为发送候补数据,对于存储了至少一个以上之再发送请求数据的数据存储部,从所存储的再发送请求数据中选择出特定的再发送请求数据,作为发送候补数据。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还具有一个发送完毕时刻存储部,对于作为待发送数据的发送候补数据而言,在由所述数据指定部指定了其第一发送完毕时刻之情况下,发送完毕时刻存储部,与成为对象之发送候补数据相关联地存储所指定的第一发送完毕时刻;所述数据指定部,在将任何一个再发送数据选为发送候补数据之情况下,从所述发送完毕时刻存储部中获取与所选发送候补数据相关的发送完毕时刻,并以所获取的发送完毕时刻作为所选的发送候补数据之发送完毕时刻。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在对于所接收到的来自其他装置的数据,执行数据发送时,所述数据指定部,针对各发送候补数据,获取其接收时刻和容许延迟时间,将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所规定的系数乘以容许延迟时间,之后,将利用乘法得到的值加上接收时刻,之后,将利用加法所得到的值作为各发送候补数据之发送完毕时刻。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在针对所接收的来自其他装置的数据执行数据传输时,所述数据发送装置还具有一个发送完毕时刻存储部,对于作为待发送数据的发送候补数据而言,在由所述数据指定部指定了其第一发送完毕时刻之情况下,发送完毕时刻存储部,与成为对象之发送候补数据相关联地存储所指定的第一发送完毕时刻;所述数据指定部,为每个数据存储部判断有无存储再发送请求数据,对于没有存储再发送请求数据之数据存储部而言,从所存储的待发送数据中选择出特定的待发送数据,作为发送侯选数据;对于存储了至少一个以上的再发送请求数据之数据存储部而言,从所存储的再发送请求数据中选择出特定的再发送请求数据,作为发送候补数据;对于作为待发送请求数据之发送候补数据,获取各发送候补数据的接收时刻和容许延迟时间,之后,将所获取的接收时刻和容许延迟时间相加,将相加所得到的值作为各发送候补数据的第一发送完毕时刻,并将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所规定的系数乘以容许延迟时间,之后,在相乘所得到的值上加上接收时刻,并将相加后所得到的值作为各发送候补数据的第二发送完毕时刻;对于作为再发送请求数据之发送候补数据,获取各发送候补数据的各个再发送请求的接收时刻,并从所述发送完毕时刻存储部获取与各发送候补数据相关的第一发送完毕时刻,之后,将获取的第一发送完毕时刻减去再发送请求的接收时刻,之后,将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所规定的系数乘以利用减法所得到的值,并在乘法运算所得到的值上加上再发送请求的接收时刻,之后,将加法运算所得到的值指定为第二发送完毕时刻;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求取第二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并基于每个发送候补数据的第二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而将特定的发送候补数据指定为发送对象。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还包含系数值决定部,用于根据发送发送候补数据之通信线路的通信线路品质,而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决定所述系数值。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还具有系数值决定部,用于根据成为发送候补数据的目的地之移动通信装置的移动速度,而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决定所述系数值。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还包含系数决定部,用于根据成为发送候补数据之移动通信装置之设置地点的地理条件,而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决定所述系数值。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在对所接收的来自于其他装置的数据执行数据发送时,所述数据发送装置还包含发送完毕时刻存储部,对于作为待发送数据的发送候补数据,在由所述数据指定部指定了每次试发送的发送完毕时刻之情况下,相关于成为对象之发送候补数据来存储每个所指定的试发送之发送完毕时刻;所述数据指定部,为每个数据存储部判断是否存储有再发送请求数据,对于没有存储再发送请求数据之数据存储部而言,从所存储的待发送数据中选择出特定的待发送数据,作为发送侯选数据;对于存储了至少一个以上的再发送请求数据之数据存储部而言,从所存储的再发送请求数据中选择出特定的再发送请求数据,作为发送候补数据;对于作为待发送请求数据之发送候补数据,就各发送候补数据而言,基于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规定的试发送次数,来指定每次试发送的发送完毕时刻,并求出针对所指定的发送完毕时刻中的第一次的试发送之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对于作为再发送请求数据之发送候补数据,就各发送候补数据而言,判断下一个试发送实施次数,并从所述发送完毕时刻存储部中获取与下一个试发送实施次数相对应的发送完毕时刻,之后,求出获取的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以及基于每个发送候补数据的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而将规定的发送候补数据指定为发送对象。
所述数据指定部设发送完毕时刻相互间的间隔为等间隔,据此来指定每个试发送的发送完毕时刻。
所述数据指定部以后面的试发送其发送完毕时刻相互间的间隔变窄的方式,来指定每个试发送的发送完毕时刻。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在对于所接收的来自其他装置的数据执行数据发送时,所述数据指定部,获取各发送候补数据的接收时刻和容许延迟时间,判断各发送候补数据的试发送实施次数,并基于接收时刻、容许延迟时刻以及试发送实施次数,来指定各发送候补数据的发送完毕时刻。
根据本发明的数据发送方法,是用于执行数据发送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含以下两个步骤数据指定步骤,用于从处于待发送状态中的多个待发送数据中,选择出至少二个以上的待发送数据作为发送候补数据,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指定发送完毕时刻,并求出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并基于每个发送候补数据的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将特定的发送候补数据指定为发送对象;以及数据发送步骤,用于执行将由所述数据指定步骤指定为发送对象的发送候补数据的发送。
所述数据指定步骤中,将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最小的发送候补数据指定为发送对象。
所述数据发送方法在对于利用其他通信方法接收到的数据执行数据发送时,所述数据指定步骤,获取各发送候补数据的接收时刻和容许延迟时间,将所获取的接收时刻和容许延迟时间相加,并将利用加法所得到的值设为各发送候补数据的发送完毕时刻。
所述数据指定部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指定发送完毕时刻,求出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将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比规定阈值小的发送候补数据指定为发送对象,并基于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以外的其他标准,来决定是否将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比规定阈值大的发送候补数据指定为发送对象。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对多个移动通信装置执行数据发送,所述数据发送装置还具有数据接收状态信息接收部,用于接收来自于各个移动通信装置的、有关各个移动通信装置的数据接收状态的信息;所述数据指定部,在存在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比规定阈值大的发送候补数据的情况下,基于有关所接收到的来自各个移动通信装置的数据接收状态的信息,来分析各移动通信装置的数据接收状态,并根据分析结果,来决定是否将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比规定阈值大的发送候补数据设定为发送对象。
所述多个数据存储部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多个移动通信装置中的任意一个相对应,所述数据指定部,在存在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比规定阈值大的发送候补数据的情况下,为每个数据存储部分析与各个数据存储部对应的移动通信装置的数据接收状态,并将对应的移动通信装置中之数据接收状态良好的数据存储部内所存储之待发送数据,优先指定为发送对象。


图1是根据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发送装置之结构图。
图2是显示实施例1的调度部的操作之流程图。
图3是显示实施例1的操作概要之说明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显示实施例2的调度部的操作之流程图。
图6图示了实施例2中所使用的传输完毕期限存储表。
图7是显示实施例2的操作概要的说明图。
图8是显示实施例3的调度部的操作之流程图。
图9是显示实施例3的操作概要的第1说明图。
图10是显示实施例3的操作概要的第2说明图。
图11是显示实施例3的操作概要的第3说明图。
图12是用于决定实施例3的系数K之流程图。
图13是显示实施例4的调度部的操作之流程图。
图14图示了实施例4中所使用的传输完毕期限存储表。
图15是显示实施例4的操作概要的第1说明图。
图16是显示实施例4的操作概要的第2说明图。
图17是显示实施例5的调度部的操作之流程图。
图18是以方框来表现实施例5中所用算式之图。
图19是显示实施例5的操作概要之说明图。
图20是根据第1已有例子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发送装置之结构图。
图21是根据第2已有例子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发送装置之结构图。
图22是根据实施例6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23是显示实施例6的调度部的操作之流程图。
图24是显示实施例6的调度部的操作之流程图。
图25是显示实施例6的操作概要之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以下,将说明根据该发明的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构成根据该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
在图1中,101是传输块收取部,102是请求发生时刻赋予部,104是传输块分离部,105是传输块存储部,106是调度部,107是传输块多路复用部,109是无线传输部。
接下来,说明各部的操作。
传输块收取部101收取(接收)来自外部(其他装置)的传输块。
请求发生时刻赋予部102将收取的各传输块到达本发送装置的到达时刻(接收时刻)赋予为请求发生时刻。
传输块分离部104将传输块分离为各接收装置或各连接(connection)。
传输块存储部105用于存储传输块。在各传输块存储部内,对于每个接收装置或每个连接,传输块是按照达到顺序而被存储的。传输块存储部105是数据存储部的一个例子。另外,传输块存储部105中存储的传输块相当于待发送数据。
调度部106根据来自传输块存储部105的信息、提供给每个用户的容许延迟时间信息、以及当前时刻信息,来指定发送对象的传输块以及分配给该传输块的无线资源(频率、时间、扩散码等)。调度部106是数据指定部的一个例子。
传输块多路复用107从传输块存储部105中取出由调度部106指定为发送对象的传输块,对其进行多路复用。
无线传输部109在实施了调制、放大等处理后,从天线输出传输块。传输块多路复用部107和无线传输部109相组合相当于数据发送部的一个例子。
图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调度部的操作之流程图。本流程图假定是按照无线帧周期等周期来启动的。
接下来,参照图2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例的调度部的操作。
在每个传输块存储部内,获取还没有分配无线资源的、处于待发送状态之传输块中的、最旧的传输块的请求发生时刻,这种获取是根据附加在有关传输块内的信息而进行的(S204)。各传输块存储部内最旧的传输块,相当于发送候补数据。
调度部将容许延迟时间加到各传输块存储部内每个最旧的传输块的请求发生时刻上,求出传输完毕期限(发送完毕时刻)(S205)。所谓该传输完毕期限,显示了该传输块结束传输的目标期限。
在检查了所有的传输块存储部之后,将具有与当前时刻之差最小的传输完毕期限之传输块指定为发送对象(S210)。所谓差小,就是由于相应的传输完毕期限迫近,而必须要优先进行传输。
为所选择的传输块分配无线资源(S211)。
判断是否剩余由无线资源(S212)。
在没有剩余无线资源的情况下,对传输块多路复用部通知分配结果(S213),之后,结束调度处理。
在剩余有无线资源的情况下,再次重复执行调度处理。
图3是说明根据实施例1的调度部的操作概要。
在图3中,对于用户A、用户B以及用户C,显示了传输块分别到达,并确定这些时间的情况。
设用户A的“容许延迟时间(用户A)”比用户B的“容许延迟时间(用户B)”要大。
传输块1和传输块2的2个传输块,分别到达了用户A、B。
假定与传输块2的“请求发生时刻(传输块2)”相比,传输块1的“请求发生时刻(传输块1)”要比它早。
如上所述,就传输块1而言,在请求发生时刻(传输块1)上加上容许延迟时间,就传输块2而言,在请求发生时刻(传输块2)上加上容许延迟时间(用户B),并按照图3的方式来求出各个传输块的传输完毕期限。
当前时刻与各个传输完毕期限之差是到传输完毕期限为止的宽限期,根据宽限期短的传输块来优先分配无线资源。
这里,由于传输块2的宽限期短,因此,传输块2被安排为优先于传输块1进行传输。
另一方面,传输块2和朝向用户C的传输块3,由于尽管其请求发生时刻不同但其宽限期相同,因此,能够公平地被调度。
如上述说明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是根据作为传输完毕期限和当前时刻之差的“宽限期”来确定优先度,并执行调度,因此,对于“宽限期”还充分大的传输块,没有必要为其分配无线资源,而能够将由此产生的无线资源的富裕部分优先分配给“宽限期”小的传输块。
由此,可以公平地处理对延迟敏感的流型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尽管是将到达各传输块的到达时刻作为“请求发生时刻”,但是,在位于数据流上流的装置中,在将分组分成传输块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分组到达位于该上流的装置之时刻,作为各传输块的“请求发生时刻”。
由于说明调度部的操作的流程图仅仅说明了最简单的操作例子,因此,通过采用其他实现部而可实现更高速的操作。例如,可以考虑按照传输完毕期限的顺序,而预先对所有传输块存储部内的传输块进行排列等手段。
实施例2图4是构成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之发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中,403是序列号赋予部。405是传输块存储部。408是再发送控制部。
其他部分都与实施1的图1中所示的相同。
接下来,对序列号赋予部403、传输块存储部405以及再发送控制部408的操作进行说明。
序列号赋予部403,赋予各传输块一个序列号。
再发送控制部408,在接收了含有序列号的再发送请求信息后,对于存储了作为再发送对象的传输块后的传输块存储部,指示产生对应的传输块的再发送用传输块(再发送请求数据)。
传输块存储部405,在接受了所述指示后,产生了再发送用传输块。
其他操作与实施例1所示的相同。
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调度部的操作之流程图。
图6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在调度部中使用的传输完毕期限存储表。
该传输完毕期限存储表可以由调度部106来管理,也可以由调度部106以外的其他装置来管理。管理该传输完毕期限存储表的装置相当于发送完毕时刻存储部。
接下来,参照图5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例的调度部的操作。
为每个传输块存储部,检测有无再发送传输块(S502)。
如果没有再发送块,接下来就检查是否有新的传输块(S503)。
如果也没有新的传输块,则跳过该传输块存储部。
如果有新的传输块,则从其中还没有分配无线资源的传输块中选出最旧的传输块,并从该传输块内附加的信息中获取其请求发生时刻(S504)。
将该请求发生时刻加上容许延迟时间,求出传输完毕期限,并将其与序列号一起存储(S505)。所谓该传输完毕期限,显示了该传输块结束传输之目标期限。存储是在图6所示的传输完毕期限存储表内实施的。
另一方面,如果有再发送用传输块,则从其中还没有分配无线资源的传输块中选择出最旧的再发送用传输块(S507)。
根据选择的再发送用传输块的序列号,来求出传输完毕期限存储表内存储的传输完毕期限,并将其设定为再发送用传输块的传输完毕期限(S508)。
以后都与实施例1相同。
图7是一张说明图,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2的调度部的操作。
在图7中显示了这样一种情况对某一个用户而言,传输块到达,对其进行调度,并将其发送出去,但由于产生了错误而执行再发送。
在试发送(第1次)中产生错误,从接收装置收取再发送请求。在发送装置中,产生了相对应的再发送传输块,但是,设该再发送用传输块的传输完毕期限就是存储在传输完毕期限存储表内之传输完毕期限。设当前时刻和该传输完毕期限之差为宽限期,按照宽限期最小的传输块来优先分配无线资源。
如上述说明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即便在与再发送控制部相组合的情况下,由于利用了作为传输完毕期限和当前时刻之差之“宽限期”来确定优先度,从而进行调度,因此,对于“宽限期”还充分大的传输块不必分配无线资源,而能够将利用其所产生的无线资源的富裕部分,优先分配给“宽限期”小的传输块。
由此,可以公平处理对延迟敏感的流型数据。
实施例3根据本发明的发送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2的图4相同。
接下来,将就其操作进行说明。
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调度部的操作之流程图。
在图8中,首先,为每个传输块存储部检查有无再发送用传输块(S802)。
如果没有再发送用传输块,接下来,检查是否有新的传输块(S803)。
如果也没有新的传输块,则该传输块存储部执行调度。
如果有新的传输块,则从其中还没有分配无线资源的传输块中选出最旧的传输块,并从该传输块内附加的信息中获取其请求发生时刻(S804)。
将该请求发生时刻加上容许延迟时间,求出传输完毕期限,并将其与序列号一起存储(S805)。所谓该传输完毕期限,显示了该传输块结束传输之目标期限。该最终传输完毕期限相当于第一发送完毕时刻。存储是在图6所示的传输完毕期限存储表中实施的。
将容许延迟时间与系数K(0<K<1)的乘积与请求发生时刻相加后的值,设定为传输完毕期限(S806)。该传输完毕期限相当于第二发送完毕时刻。
另一方面,如果存在再发送用传输块,则从其中还没有分配无线资源的传输块中选出最旧的再发送用传输块(S807)。
根据所选出的再发送用传输块的序列号,来求出传输完毕期限存储表内存储的传输完毕期限,并将请求发生时刻(再发送请求达到时刻)与求出的最终传输完毕期限之差乘以系数K(0<K<1)后的值,加上请求发生时刻(再发送请求达到时刻),将相加后所得到的值设定为传输完毕期限(S808)。
以后都与实施例2的情况相同。
图9显示了各时间和时刻的关系。
用于调度的优先度指标,能够按照以下方式来求出。
最终传输完毕期限=传输块到达时刻+容许延迟时间请求发生时刻=新的传输块到达时刻 或者再发送请求到达时刻传输完毕期限=(最终传输完毕期限-请求发生时刻)×系数+请求发生时刻宽限期=传输完毕期限-当前时刻优先度指标=宽限期为了使得一个传输块正确传输到接收端,必须要进行一次或多次试发送。试发送的次数依赖于无线电路的品质等。
如图10所示,我们考虑各个传输块分别同时刻到达被规定了相同的容许延迟时间的2个用户A和B的情况。但是,为了将一个传输块正确传输到接收端其所需的试发送次数,被设定为用户B的比用户A的少。
这些传输块由于具有相同的传输完毕期限,因此,如果根据实施例2所示的调度,则能被平等地处理。但是,由于试发送次数不同,传输结束时就变为用户A晚了。在该时刻晚于传输完毕结束时刻的情况下,则用户A的传输块就会浪费。这样,即便提供的条件相同,也会由于试发送次数不同而导致结果不平等。
因此,如图11所示,通过对试发送次数多的用户,能够以一边使试发送间的间隔为窄时间一边实施多次试发送的方式来执行,从而实现的用户间的公平。
系数K(0<K<1)具有以下特征。
如果系数K小,则试发送的间隔变短,能够使到达传输完毕时的时间早。反式,如果系数K大,则试发送的间隔变长,使到达传输完毕时的时间晚。
一般来说,如果无线线路品质良好,则为了传输一个传输块所需的再发送次数变少,反之,如果无线线路品质恶劣,则所需的再发送次数变多。因此,如果无线线路品质变好,则系数值K变大,反之,如果无线线路品质变差,则系数K变小,如果是这样,则能够得到适当的系数K。图12中显示了决定系数值K的操作之流程图。
一般而言,如果移动站的移动速度缓慢,则无线电路变得稳定,反之,如果移动站的移动速度非常快,则无线电路变得不稳定,则需要的再发送次数变多。由此,能够按照移动站的移动速度来得到适当的系数K。
一般来说,如果移动站周围的地理复杂度低,则无线电路变得稳定,为了传输一个传输块所需的再发送次数变少,反之,如果移动站周围的地理复杂度高,则无线电路变得不稳定,所需的再发送次数变多。由此,能够根据移动站周围的地理复杂度(地理条件)来得到适当的系数K。
如果根据本实施例,则利用由某个预定的系数值求出比率,来分割从传输块的到达时刻或者是再发送请求的到达时刻到最终传输完毕期限为止的期间,将利用分割所得到的时刻作为与该请求对应的传输完毕期限,其系数值可以随着每个用户而改变。
因此,通过使提供给试发送次数多的用户之系数值变小,就能够优先于其他用户来传输传输分组。通过使当地设定系数值,能够使到达传输完毕时所需的时间近似相同,在被指定了相同的“容许延迟时间”之用户间得到了平等。又,通过按照无线线路品质、移动站的移动速度或者移动站周围的地理复杂度来得到系数值,能够对具有相同的“容许延迟时间”之用户保持公平性。
由于是根据作为传输完毕期限和当前时刻之差的“宽限期”来确定优先度并执行调度,因此,对于“宽限期”还充分大的传输块,没有必要为其分配无线资源,而能够将由此产生的无线资源的富裕部分优先分配给“宽限期”小的传输块。
由此,可以公平地处理对延迟敏感的流型数据。
实施例4以下,将就实施例4的发送装置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之结构与实施2的图4相同。
接下来,将说明其操作。
图1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调度部的操作之流程图。
图1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由调度部所使用的传输完毕期限存储表。
在图13中,首先,为每个传输块存储部检查有无再发送传输块(S1302)。
如果没有再发送传输块,接下来,检查是否有新的传输块(S1303)。
如果也没有新的传输块,则该传输块存储部执行调度。
如果有新的传输块,则从其中还没有分配无线资源的传输块中选出最旧的传输块,并从该传输块内附加的信息中获取其请求发生时刻(S1304)。
将该请求发生时刻加上容许延迟时间,求出最终传输完毕期限(S1305)。所谓该最终传输完毕期限,显示了该传输块结束传输之目标期限。
在到达最终传输完毕期限之前的时间内,预先决定并存储各试发送的传输完毕期限(S1306)。存储是在图14所示的传输完毕期限存储表内实施的。
另一方面,如果存在再发送用传输块,则从其中还没有分配无线资源的传输块中选出最旧的再发送用传输块(S1307)。
求出所选的再发送用块的序列号,还求出所选的再发送用传输块的下一次试发送的实施次数,根据序列号和下一次试发送实施次数,来求取传输完毕期限存储表内存储的传输完毕期限中的、相应的传输完毕期限,并将其设定为再发送用传输块的传输完毕期限(S1308)。
以后与实施例3的情况相同。
即,对于新的传输块而言,求出每个试发送的传输完毕期限中的第一次传输完毕期限与当前时刻之差,对于再发送用传输块而言,求出从传输完毕期限存储表获取到的传输完毕期限与当前时刻之差,并将与当前时刻之差最小的传输块指定为发送对象。
图15是一张说明图,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4的调度部的操作。这里,利用预想的试发送次数,来等分到达传输块到达时所得到的最终传输完毕期限之前的时间,并将如此等分所得到的定时设定为各试发送的传输完毕期限。
图16是一张说明图,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4的调度部的其他操作。这里,利用预定的试发送次数,以间隔逐渐变窄的方式来分割到达传输块到达时所得到的最终传输完毕期限之前的时间,并将该分割所得到的定时设定为各试发送的传输完毕期限。一般而言,利用第1次试发送来完成其传输块的传输的概率最高,随着试发送次数的增加其概率降低。因此,利用这里所示的分布,使得压迫其他用户的传输块的传输之可能性降低。
这里,“预想的试发送次数”既可以是由再发送部规定的最大再发送次数,也可以是利用无线线路品质等概率地求出的。
根据本发明,在新传输块到达时刻,预先决定各试发送的“发送完毕期限”。
因此,没有必要为了产生再发送用块而求出传输完毕期限。
由于是根据作为传输完毕期限和当前时刻之差的“宽限期”来确定优先度并执行调度,因此,对于“宽限期”还充分大的传输块,没有必要为其分配无线资源,而能够将由此产生的无线资源的富裕部分优先分配给“宽限期”小的传输块。
由此,可以公平地处理对延迟敏感的流型数据。
实施例5
以下,将就实施例5的发送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2中的图4相同。
接下来说明其操作。
图17是一张流程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调度部的操作。
在图17中,首先为每个传输块存储部判断是否有再发送用传输块(S1702)。
如果也不存在新的传输块,则该传输块存储部执行调度。
如果存在新的传输块,则从其中还没有分配无线资源的传输块中选出最旧的传输块,并从该传输块内附加的信息中获取其请求发生时刻(S1704)。
根据传输块的到达时刻与容许延迟时间,利用算式求出传输完毕期限(S1705)。
另一方面,如果存在再发送用传输块,则从其中还没有分配无线资源的传输块中选出最旧的再发送用传输块(S1707)。
根据传输块的到达时刻、容许延迟时间以及试发送实施次数,利用算式来求出传输完毕期限(S1708)。
以后与实施例4的情况相同。
作为算式,例如使用了以下所示的算式。
y=(-ax+1)×Tau+Tarrivala系数(0<a<1)Tarrival传输块到达时刻Tau容许延迟时间x试发送实施次数y传输完毕期限在图18中显示了曲线化的上述算式。我们知道,如图18所示,随着试发送次数变多,就会接近Tarrival+Tau即最终传输完毕期限。
使用上述算式,结果如图19所示,能够为每个试发送,逐次计算出传输完毕期限。
根据本实施例,每当新传输块到达时,或每当发生再发送传输块时,就利用算式来求出该传输块的传输完毕期限。
因此,没有必要存储各试发送的传输完毕期限。
由于是根据作为传输完毕期限和当前时刻之差的“宽限期”来确定优先度并执行调度,因此,对于“宽限期”还充分大的传输块,没有必要为其分配无线资源,而能够将由此产生的无线资源的富裕部分优先分配给“宽限期”小的传输块。
由此,可以公平地处理对延迟敏感的流型数据。
实施例6以下,将就实施例6的发送装置进行说明。
图2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6的构成无线通信系统之发送装置的结构图。
在图22中,2201是无线线路品质接收部。
其他部分与实施例2的图4内所示的相同。
接下来,将说明无线线路品质接收部2201的操作。
无线线路品质接收部2201,接收在各移动站(移动通信装置)内收集、发送的无线线路品质信息,计算并存储各移动站的“瞬时线路品质”和“平均线路品质”,根据需要而向调度部提供其信息。这里,所谓线路品质,意味着各移动站和发送装置之间的无线电路的线路品质,线路品质越好,则移动站中的数据接收状态就变得越好。
无线线路品质接收部2201,相当于数据接收状态信息接收部的例子。
图23和图24是一张流程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6的调度部106的操作。
在图23中,步骤S501-S510与图5中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调度部106在步骤S510中选择了传输完毕期限和当前时刻之差最小的传输块后,将传输完毕期限与当前时刻之“差”与规定的“阈值”相比较(S2301),在“阈值”大的情况下,转到将无线资源分配给该传输块的处理(S511)。
在步骤S2301中“差”大情况下,转到图24中所记载的流程图。
在图24中,调度部106计算利用无线线路品质接收部2201提供的各移动站的“瞬时线路品质”与“平均线路品质”之比(对每个移动站执行数据接收状态的分析),以属于“比值”大的移动站之传输块存储部为对象,来执行以下处理(S2401)。如果“比值”大,就会显示出该值越大则移动站的数据接收状态就越良好。
将无线资源分配给该传输块存储部内的传输块(S2402)。
校验在无线资源内是否有剩余(S2403)。
如果有剩余,则以属于第二大“比值”的移动站之传输块存储部为对象,重复执行处理(S2404)。
如果没有剩余,则将分配结果通知给传输块多路复用部(S2405)。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调度部106对每个移动站进行数据接收状态的分析,以属于与数据接收状态良好的移动站相对应之传输块存储部的传输块优先,来分配无线资源。
图25是一张说明图,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6的调度部的操作。
显示了在“当前时刻”中,存在应当执行调度的“传输块1-4”的情况。设传输块1-4分别被存储在不同的传输块存储部内。
将容许延迟时间加到各个请求发生时刻后就得到“传输完毕期限”,“当前时刻”和“传输完毕期限”之差变为“宽限期”。
对于“传输完毕期限”位于“当前时刻+阈值”之前(图23的步骤S2301中的YES)的、即宽限期少的“传输块”而言,利用实施例1-5的方法来执行调度。即,给与用户A和用户B的相应的传输块1和传输块2,优先将无线资源分配给传输块1,接着,才会将无线资源分配给传输块2。
另一方面,对于“传输完毕期限”位于“当前时刻+阈值”后(图23的步骤S2301中的No)的、即具有宽限期的“传输块”而言,由于没有必要严格遵守根据宽限期的优先度,因此,基于不同的算法来执行调度。
例如,以利用各用户(各移动站)的“平均线路品质”,对由各用户(各移动站)报告的“瞬时线路品质”进行标准化后的“标准化线路品质”作为优先度,来执行调度。
在图25中,将用户C和用户D的“标准化线路品质”进行比较后,由于用户C的“标准化线路品质”高(用户C的数据接收状态较好),因此,如果无线资源有剩余,则将无线资源优先分配给用户C的传输块3。接下来,才将无线资源分配给用户D的传输块4。
这里,使用“标准化线路品质”的调度算法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也可以根据其他算法来执行调度。
如以上说明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作为传输完毕期限和当前时刻之差的“宽限期”小于“阈值”的用户,由于利用其“宽限期”来确定优先度,并以此来执行调度,因此,对于“宽限期”还不充分大的传输块,没有必要为其分配无线资源,而能够将由此所产生的无线资源的富裕部分优先分配给“宽限期”小的传输块。
对于“宽限期”大于“阈值”之用户,例如由于是基于“标准化线路品质”来执行调度,因此,能够将无线资源优先分配给此时线路品质状态良好的用户,从而能够提高容量。
由此,在可以公平处理对延迟敏感的流型数据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容量。
在以上的实施例1-6中,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实施例1-6所示的内容也可以应用于有线通信系统的发送装置。
在以上实施例1-6中,是就作为按照本发明之数据发送装置的例子之发送装置进行的说明,但是按照实施例1-6所示的操作顺序,也能够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数据发送方法。
这里,将重申实施例1-6所示的发送装置的以下特征。
实施例1所示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就各传输块求出其传输完毕期限之功能;以及根据传输完毕期限和当前时刻之差小的传输块,对其优先进行发送之功能。
实施例1所示的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将传输块的到达时刻加上容许延迟时间,来求出各传输块的传输完毕期限之功能。
实施例2所示的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就在接收端不能正确接收的传输块,向发送端发出再发送请求之功能;在收取了来自接收端的再发送请求后,产生再发送用传输块之功能;对新到达的传输块,求出有关该传输块的第一次试发送之传输完毕期限的功能;求出有关该传输块的第二次以后的试发送的传输完毕期限之功能;以及根据传输完毕期限和当前时刻之差小的传输块,来优先对其进行发送之功能。
实施例2所示的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根据传输块的到达时刻和容许延迟时间来求取第一次试发送的传输完毕期限之功能;以及使第二次以后的试发送的传输完毕期限与第一次试发送的传输完毕期限相同之功能。
实施例3所示的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根据该传输块的到达时刻和容许延迟时间,来求取新到达的传输块的最终传输完毕期限之功能;将容许延迟时间乘以系数所得到的值加上达到时刻,来求出第一次试发送的传输完毕期限之功能;以及将从发送端收取再发送请求之时刻与最终传输完毕期限之差,乘以与前述相同之系数所得到的值,再加上收取再发送请求时刻,从而,求出第二次以后的试发送之传输完毕期限的功能。
实施例3中所示的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为各用户设定不同系数的功能。
实施例3所示的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按照各用户的无线线路品质来决定系数的功能。
实施例3所示的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根据用户的移动速度来决定系数的功能。
实施例3所示的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来决定系数的功能。
实施例4和5所示的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根据传输块的到达时刻、容许延迟时间、试发送实施次数,来求出第一次和第二次以后的试发送之传输完毕期限之功能。
实施例6所示的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容许延迟时间大于预先指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根据其他的调度来分配无线资源的功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根据本发明,由于是基于作为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的宽限期,来从发送候补数据中指定发送对象的,因此,能够按照宽限期小的发送候补数据优先进行发送,由此,能够谋求发送候补数据间的公平,即便发送候补数据是对延迟敏感的流型数据,也能够不产生延迟而执行适当的发送。
根据本发明,在包含再发送请求数据的情况下,由于即便对于再发送请求数据,也会求出作为其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之宽限期,并基于宽限期来指定发送对象,因此,即便含有再发送请求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按照宽限期小的发送候补数据来优先对其进行发送。由此,能够谋求发送候补数据间的公平,从而,即便发送候补数据是对延迟敏感的流型数据,也能够不产生延迟而执行适当的发送。
在本发明中,在发送候补数据是待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利用由某个系数值求出的比率,对从发送候补数据的接收时刻开始到第一发送完毕时刻为止的期间进行分割,而在发送候补数据是再发送请求数据的情况下,利用由某个系数值求出的比率,对从再发送请求的接收时刻开始到第一发送完毕时刻为止的期间进行分割。并将分割所得到的时刻作为第二发送完毕时刻,基于第二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从发送候补数据中指定出发送对象。该系数值可以随发送候补数据而不同。由此,通过适当设置每个发送候补数据的系数值,从而能够在发送候补数据期间逼近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能够得到发送候补数据间的公平。
根据本发明,由于是基于通信线路品质、移动通信装置的移动速度或者是移动通信装置的配置地点的地理条件,来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决定系数值,因此,能够得到发送候补数据间的公平。
根据本发明,由于对于作为待发送数据的发送候补数据,指定每个试发送的发送完毕时刻,并存储每个指定的试发送的发送完毕个时刻,因此,对于再发送请求数据,能够应用同所存储的发送完毕时刻中的试发送实施次数相对应的发送完毕时刻,从而没有必要为每个再发送请求数据的发生求取发送完毕时刻。
根据本发明,由于即便对于作为待发送数据的发送候补数据以及作为再发送请求数据的发送候补数据中的任何一个,每次都可基于接收时刻、容许延迟时间以及试发送实施次数来求取发送完毕时刻,因此,即便在包含再发送请求数据的情况下,也不存储发送完毕时刻,从而能够得到发送候补数据间的公平。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据发送装置,用于执行数据发送,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数据存储部,分别可存储一个以上的处于待发送状态的待发送数据;数据指定部,用于为每个数据存储部,从所存储的待发送数据中选出特定的待发送数据作为发送候补数据,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指定发送完毕时刻,求出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并根据每个发送候补数据的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的差,而将特定的发送候补数据指定为发送对象;以及数据发送部,用于发送由所述数据指定部指定为发送对象的发送候补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指定部将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的差最小的发送候补数据指定为发送对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从其他装置接收的数据执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所述数据指定部对于各发送候补数据,获取其接收时刻和容许延迟时间,并使获取的接收时刻与容许延迟时间相加,将相加后所得到的值作为各发送候补数据的发送完毕时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再发送控制部,用于接收对从所述数据发送部发送的数据的再发送请求,并向存储具有再发送请求的再发送请求数据的数据存储部指示再发送请求数据的生成;各数据存储部在所述再发送控制部指示生成再发送请求数据的情况下,生成指示生成的再发送请求数据,并存储所生成的再发送请求数据,所述数据指定部判断每个数据存储部有无存储再发送请求数据,对于没有存储再发送请求数据的数据存储部,从所存储的待发送数据中选择特定的待发送数据作为发送候补数据,对于存储了至少一个以上的再发送请求数据的数据存储部,从所存储的再发送请求数据中选择特定的再发送请求数据作为发送候补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还具有一个发送完毕时刻存储部,对于作为待发送数据的发送候补数据而言,在所述数据指定部指定了发送完毕时刻的情况下,与成为对象的发送候补数据相关联地存储所指定的发送完毕时刻;在将任何一个再发送请求数据选为发送候补数据的情况下,所述数据指定部从所述发送完毕时刻存储部中获取与所选的发送候补数据相关联的发送完毕时刻,并以所获取的发送完毕时刻作为所选的发送候补数据的发送完毕时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从其他装置接收的数据执行数据发送的情况下,所述数据指定部,获取各发送候补数据的接收时刻和容许延迟时间,将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所规定的系数乘以容许延迟时间,将相乘得到的值与接收时刻相加,并将相加得到的值作为各发送候补数据的发送完毕时刻。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所接收的来自其他装置的数据执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所述数据发送装置还具有发送完毕时刻存储部,对于作为待发送数据的发送候补数据而言,在所述数据指定部指定了其第一发送完毕时刻的情况下,发送完毕时刻存储部与成为对象的发送候补数据相关联地存储所指定的第一发送完毕时刻;所述数据指定部判断每个数据存储部有无存储再发送请求数据,对于没有存储再发送请求数据的数据存储部而言,从所存储的待发送数据中选择特定的待发送数据作为发送侯补数据;对于存储了至少一个以上的再发送请求数据的数据存储部而言,从所存储的再发送请求数据中选择特定的再发送请求数据作为发送候补数据;对于作为待发送请求数据的发送候补数据,获取各发送候补数据的接收时刻和容许延迟时间,并将所获取的接收时刻和容许延迟时间相加,将相加所得到的值作为各发送候补数据的第一发送完毕时刻,将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所规定的系数乘以容许延迟时间,并将相乘所得到的值与接收时刻相加,将相加后所得到的值作为各发送候补数据的第二发送完毕时刻;对于作为再发送请求数据的发送候补数据,获取各发送候补数据的各个再发送请求的接收时刻,并从所述发送完毕时刻存储部获取与各发送候补数据相关联的第一发送完毕时刻,从所获取的第一发送完毕时刻中减去再发送请求的接收时刻,将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所规定的系数与上述相减所得到的值相乘,将相乘所得到的值与再发送请求的接收时刻相加,并将相加后得到的值指定为第二发送完毕时刻;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求取第二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并根据每个发送候补数据的第二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将特定的发送候补数据指定为发送对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系数值决定部,用于根据发送发送候补数据的通信线路的通信线路品质,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决定所述系数值。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系数值决定部,用于根据成为发送候补数据的目的地的移动通信装置的移动速度,来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决定所述系数值。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系数决定部,用于根据成为发送候补数据的目的地的移动通信装置的设置地点的地理条件,来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决定所述系数值。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所接收的来自于其他装置的数据执行数据发送的情况下,所述数据发送装置还包含发送完毕时刻存储部,对于作为待发送数据的发送候补数据,在所述数据指定部指定了每次试发送的发送完毕时刻的情况下,与成为对象的发送候补数据相关联地存储每个所指定的试发送的发送完毕时刻;所述数据指定部判断每个数据存储部是否存储有再发送请求数据,对于没有存储再发送请求数据的数据存储部而言,从所存储的待发送数据中选择特定的待发送数据作为发送侯选数据;对于存储了至少一个以上的再发送请求数据的数据存储部而言,从所存储的再发送请求数据中选择特定的再发送请求数据作为发送候补数据;对于作为待发送请求数据的发送候补数据,就各发送候补数据而言,根据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规定的试发送次数,来指定每次试发送的发送完毕时刻,并求出所指定的发送完毕时刻中对应于第一次试发送的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对于作为再发送请求数据的发送候补数据,就各发送候补数据而言,判断下一次试发送的实施次数,从所述发送完毕时刻存储部中获取与下一次试发送的实施次数相对应的发送完毕时刻,并求出所获取的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以及根据每个发送候补数据的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而将特定的发送候补数据指定为发送对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指定部将发送完毕时刻相互间的间隔设为等间隔地指定每个试发送的发送完毕时刻。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指定部以后面的试发送的发送完毕时刻相互间的间隔变窄的方式来指定每个试发送的发送完毕时刻。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所接收的来自其他装置的数据执行数据发送的情况下,所述数据指定部获取各发送候补数据的接收时刻和容许延迟时间,判断各发送候补数据的试发送实施次数,并基于接收时刻、容许延迟时刻以及试发送实施次数,来指定各发送候补数据的发送完毕时刻。
15.一种用于执行数据发送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数据指定步骤,用于从处于待发送状态下的多个待发送数据中,选择出至少二个以上的待发送数据作为发送候补数据,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指定发送完毕时刻,求出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并基于每个发送候补数据的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将特定的发送候补数据指定为发送对象;以及数据发送步骤,用于发送通过所述数据指定步骤指定为发送对象的发送候补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指定步骤中,将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最小的发送候补数据指定为发送对象。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利用其他通信方法接收到的数据执行数据发送时,在所述数据指定步骤中,获取各发送候补数据的接收时刻和容许延迟时间,将所获取的接收时刻和容许延迟时间相加,并将相加后得到的值设为各发送候补数据的发送完毕时刻。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指定部为每个发送候补数据指定发送完毕时刻,求出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将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比规定阈值小的发送候补数据指定为发送对象,并基于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以外的其他标准,来决定是否将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比规定阈值大的发送候补数据指定为发送对象。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多个移动通信装置执行数据发送的情况下,所述数据发送装置还具有数据接收状态信息接收部,用于接收来自于各个移动通信装置的、有关各个移动通信装置的数据接收状态的信息;所述数据指定部在存在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比规定阈值大的发送候补数据的情况下,基于有关所接收到的来自各个移动通信装置的数据接收状态的信息,来分析各移动通信装置的数据接收状态,并根据分析结果,来决定是否将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比规定阈值大的发送候补数据设定为发送对象。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数据存储部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多个移动通信装置中的任意一个相对应的情况下,所述数据指定部在存在发送完毕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差比规定阈值大的发送候补数据的情况下,为每个数据存储部分析与各个数据存储部对应的移动通信装置的数据接收状态,并将对应的移动通信装置的数据接收状态良好的、数据存储部内所存储的待发送数据优先指定为发送对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发送方法,其中传输块收取部101收取传输块;请求发生时刻赋予部102将传输块的到达时间作为请求发生时刻而提供给传输块;传输块分离部104将传输块存储在多个传输块存储部105的任意一个内;调度部106根据在多个传输块存储部105的每一个中之最旧的传输块的请求发生时刻和容许延迟时间,来求出各传输块的传输完毕期限;并以传输完毕期限和当前时刻之差最小的传输块为发送对象,来分配无线资源;利用传输块多路复用部107和无线传输部109来执行发送。
文档编号H04L12/56GK1640095SQ0380510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8日
发明者藤江良一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