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2049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两壳件相对滑动的滑动结构方面的技术,特别是涉及运用于滑盖式手机的滑动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两壳件需要相对滑动的场合中,如何使其中一壳件能够在另一壳件上长期维持稳定滑动是非常重要的。典型的例子是由一机体及一滑盖所组成的滑盖式手机,这种滑盖式手机的外壳架构基本上如图6所示,其包括一滑盖外壳91及一机体外壳90。该机体外壳90在组合一些内部按键及其它电路组件后即形成前述的机体。该滑盖外壳91在组合一些外部按键、显示器及其它电路组件后即形成前述的滑盖。比较特别的是,该滑盖外壳91还能在该机体外壳90上滑动至重合该机体外壳90的一第一位置及部分伸出该机体外壳90的一第二位置(如图中虚线所示)。
然而,基于滑动顺畅性的考虑,该滑盖外壳91与机体外壳90的滑动配合不能太紧密,因此,在该滑盖外壳91滑动至该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左右晃动及上下晃动的幅度都会很大。这不但会影响该滑盖外壳91推回该第一位置的顺畅性及平稳性,消费者购买欲也会因此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滑动结构,解决现有技术因滑动配合不太紧密而晃动幅度较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动结构,其特点在于,包括一第一滑动部,供连接一第一壳件及一第二壳件,并使该第二壳件能在该第一壳件上滑动;以及一第二滑动部,包括两滑槽,各形成于该第二壳件,并平行于该第二壳件的滑动方向;两滑块,以一前一后且相斜对的布局方式形成于该第一壳件,且每一滑块分别以可滑动的方式楔入相对应的滑槽。
上述的滑动结构,其特点在于,该第一滑动部包括两金属滑轨,平行且对称地固定于该第二壳件;两金属滑块,各以可滑动的方式楔入相对应的金属滑轨内;两金属连接块,平行且对称地固定于该第一壳件,且每一金属连接块各以螺合方式连接相对应的金属滑块。
上述的滑动结构,其特点在于,每一金属滑轨具有两个终端及两个假性卡扣部,每一假性卡扣部位于靠近每一终端的位置,用以在相对应的金属滑块滑到每一终端及滑离每一终端时提供一卡扣感。
上述的滑动结构,其特点在于,每一滑槽的最大滑动长度小于每一金属滑轨的最大滑动长度一个差值,该差值等于每一金属滑轨的假性卡扣部与每一金属滑轨的每一终端的最小距离。
上述的滑动结构,其特点在于,该两金属连接块于滑动方向上位于该两滑块之间。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滑动结构,其特点在于,包括一第一滑动部,供连接一第一壳件及一第二壳件,并使该第二壳件能在该第一壳件上滑动,该第一滑动部包括两金属滑轨,平行且对称地固定于该第二壳件;两金属滑块,各以可滑动的方式楔入相对应的金属滑轨内;两金属连接块,平行且对称地固定于该第一壳件,且每一金属连接块各以螺合方式连接相对应的金属滑块;以及一第二滑动部,包括两滑槽,各形成于该第二壳件,并平行于该第二壳件的滑动方向;两滑块,形成于该第一壳件,且每一滑块分别以可滑动的方式楔入相对应的滑槽;该每一金属滑轨具有两个终端及两个假性卡扣部,每一假性卡扣部位于靠近每一终端的位置,用以在相对应的金属滑块滑到每一终端及滑离每一终端时提供一卡扣感,该每一滑槽的最大滑动长度小于每一金属滑轨的最大滑动长度一个差值,该差值等于每一金属滑轨的假性卡扣部与每一金属滑轨的每一终端的最小距离。
上述的滑动结构,其特点在于,该两滑块,以一前一后且相斜对的布局方式形成于该第一壳件。
上述的滑动结构,其特点在于,该两金属连接块于滑动方向上位于该两滑块之间。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再提供了一种滑动结构,其特点在于,包括一第一滑动部,供连接一第一壳件及一第二壳件,并使该第二壳件能在该第一壳件上滑动,该第一滑动部包括两金属滑轨,平行且对称地固定于该第二壳件;两金属滑块,各以可滑动的方式楔入相对应的金属滑轨内;两金属连接块,平行且对称地固定于该第一壳件,且每一金属连接块各以螺合方式连接相对应的金属滑块;以及一第二滑动部,包括两滑槽,各形成于该第二壳件,并平行于该第二壳件的滑动方向;两滑块,形成于该第一壳件,且每一滑块分别以可滑动的方式楔入相对应的滑槽;该两金属连接块于滑动方向上位于该两滑块之间。
上述的滑动结构,其特点在于,每一金属滑轨具有两个终端及两个假性卡扣部,每一假性卡扣部位于靠近每一终端的位置,用以在相对应的金属滑块滑到每一终端及滑离每一终端时提供一卡扣感。
上述的滑动结构,其特点在于,该每一滑槽的最大滑动长度小于每一金属滑轨的最大滑动长度一个差值,该差值等于每一金属滑轨的假性卡扣部与每一金属滑轨的每一终端的最小距离。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两滑块与两滑槽配合形成的两个呈现一前一后且斜向相对布局的支撑点,以使第二壳件无论滑动到哪个位置,都不易被上下或左右摇动。由于实施例中采用金属配件,金属具有较耐磨、耐用之特性,因此,由塑料制成的该第一、二壳件两者相对滑动的顺畅性就能够长期保持。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发明的金属滑轨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二滑动部的配置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二壳件动作时的俯视图;图5是本发明第一、二壳件动作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是公知滑盖式手机的动作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第一壳件2第二壳件40金属滑轨41金属滑块 50滑槽501头段 502尾段500止晃块51滑块90机体外壳 91滑盖外壳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4中所揭示的内容,为本发明应用于滑盖式手机上的一个例子,且为求简便,图中仅指出该滑盖式手机与滑动功能有关的结构,此一结构包括有一第一壳件1、一第二壳件2及一滑动结构。该第一壳件1为该滑盖式手机的机体外壳的一部份。该第二壳件2为该滑盖式手机的滑盖外壳的一部份。而该滑动结构则包括一第一滑动部及一第二滑动部。该第一滑动部包括两条金属滑轨40、两块金属滑块41、及两块金属连接块42。该第二滑动部包括两滑槽50及两滑块51。
如图1所示,该两金属滑轨40平行且对称地嵌固在该第二壳件2的一面,该两金属连接块42是平行且相对称地嵌固在该第一壳件1上,且每一金属滑轨40内各自以可滑动的方式分别楔入一块金属滑块41,此一金属滑块41在图2中可以较清楚地看到。此外,该图1中也指出该两滑块51是形成在该第一壳件1,并且是呈现一前一后且斜相对的布局。
在图2中,更清楚地指出每一金属滑块41可以在相对应的金属滑轨40内从一终端A滑动至另一终端B,且每一金属滑轨40具有两个假性卡扣部44分别位在靠近该终端A及终端B的位置。在该金属滑块41滑到该终端A或终端B之时,相对应的假性卡扣部44会卡住该金属滑块41,且在卡住的过程中操作者会感受到“叩”一声这种卡扣感。相反地,在该金属滑块41被操作者稍用力地滑离该终端A或终端B之时,相对应的假性卡扣部44也会提供前述的卡扣感给操作者。
由于该第二壳件2对应该两金属滑轨40的处各贯穿有一道具备对应长度的长孔43,因此,每一金属滑块41可以通过数根螺丝45而螺接至该第一壳件1上相对应的金属连接块42。这表示,该第二壳件2可通过“该金属连接块42螺接该金属滑块41”及“该金属滑块41可在该金属滑轨40内滑动”这两层关系,而能够在该第一壳件1上滑动。更重要的是,由于构成该第一滑动部的两金属滑轨40、两金属滑块41、及两金属连接块42都是用金属材质制成而具有较耐磨、耐用的特性,这使得由塑料制成的该第一壳件1及第二壳件2能够因此达到长期顺畅滑动的目的。
在图3中,显示在该第二壳件2重合于该第一壳件1之时,从该第一、二壳件两者接触面之间横切过去的情形。在此情形下,刚好可以显示出该第二壳件2的另一面,也刚好切到该两滑块51。其中,可明显看到该两滑槽50各形成于该第二壳件2上,每一滑槽50各具有底面,并平行于该第二壳件2的滑动方向,或者说平行于该两金属滑轨40。此外,每一滑槽50各具有一头段501及一尾段502。而每一滑块51各自以可滑动的方式楔入相对应的滑槽50的头段501内。
在图4、图5中,显示该第二壳件2部份滑离该第一壳件1的情形。由于该两滑块51是形成一前一后且斜相对的布局,两滑块51于滑槽50中左右晃动的范围小于金属滑块41在金属滑轨40中左右晃动的范围,因此,不论该第一壳件1与该第二壳件2的相对位置是合起或如图4所示的该第二壳件2已经伸出该第一壳件1一段距离,其左右晃动范围均可有效地被限制而不容易晃动。
再者,由图5可以看出,借由位置在金属连接块42前的滑块51及位置在金属连接块42后的滑块51的支撑,该第二壳件2相对于该第一壳件1被向下及向上扳动时,其可扳动的范围也会被限制。这表示,即使该第二壳件2已经伸出该第一壳件1一段距离,该第二壳件2也不容易因为上下摇动而产生晃动。
请再参阅图2,由于金属组装及加工技术会有一定程度的误差,所以,该金属滑块41滑到达该金属滑轨40的终端A或终端B之后,常常可以些微地后退,换句话说,该金属滑块41经常会在每一假性卡扣部44与相对应的终端A或终端B之间作前后晃动。因此,最好控制每一滑槽50的最大滑动长度小于每一金属滑轨40的最大滑动长度一个差值,此一差值约等于每一金属滑轨40的假性卡扣部44与每一金属滑轨40的每一终端A或终端B的最小距离。在图3中,每一滑槽50的头段501及尾段502上分别各凸设有一适当长度的止晃块500,此一止晃块500长度即等于前述的差值,如此,就可以使该滑槽50的最大滑动长度会略小于该金属滑轨40的最大滑动长度,达到提早挡住该金属滑块41,以使该金属滑块41不会再前后晃动的目的。
从上述例子的说明,任何熟习相关技术领域的人员都可以得到足够的技术教导,并从而了解到任何具备滑盖的手持电子装置,例如滑盖式手机,都可以借由本发明而使其滑盖能够长期顺畅且平稳地滑动,且即使在滑盖已伸出最长距离的状态下,也不容易被前后、左右及上下摇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是依本发明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改,都被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滑动部,供连接一第一壳件及一第二壳件,并使该第二壳件能在该第一壳件上滑动;以及一第二滑动部,包括两滑槽,各形成于该第二壳件,并平行于该第二壳件的滑动方向;两滑块,以一前一后且相斜对的布局方式形成于该第一壳件,且每一滑块分别以可滑动的方式楔入相对应的滑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部包括两金属滑轨,平行且对称地固定于该第二壳件;两金属滑块,各以可滑动的方式楔入相对应的金属滑轨内;两金属连接块,平行且对称地固定于该第一壳件,且每一金属连接块各以螺合方式连接相对应的金属滑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金属滑轨具有两个终端及两个假性卡扣部,每一假性卡扣部位于靠近每一终端的位置,用以在相对应的金属滑块滑到每一终端及滑离每一终端时提供一卡扣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滑槽的最大滑动长度小于每一金属滑轨的最大滑动长度一个差值,该差值等于每一金属滑轨的假性卡扣部与每一金属滑轨的每一终端的最小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两金属连接块于滑动方向上位于该两滑块之间。
6.一种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滑动部,供连接一第一壳件及一第二壳件,并使该第二壳件能在该第一壳件上滑动,该第一滑动部包括两金属滑轨,平行且对称地固定于该第二壳件;两金属滑块,各以可滑动的方式楔入相对应的金属滑轨内;两金属连接块,平行且对称地固定于该第一壳件,且每一金属连接块各以螺合方式连接相对应的金属滑块;以及一第二滑动部,包括两滑槽,各形成于该第二壳件,并平行于该第二壳件的滑动方向;两滑块,形成于该第一壳件,且每一滑块分别以可滑动的方式楔入相对应的滑槽;该每一金属滑轨具有两个终端及两个假性卡扣部,每一假性卡扣部位于靠近每一终端的位置,用以在相对应的金属滑块滑到每一终端及滑离每一终端时提供一卡扣感,该每一滑槽的最大滑动长度小于每一金属滑轨的最大滑动长度一个差值,该差值等于每一金属滑轨的假性卡扣部与每一金属滑轨的每一终端的最小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两滑块,以一前一后且相斜对的布局方式形成于该第一壳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两金属连接块于滑动方向上位于该两滑块之间。
9.一种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滑动部,供连接一第一壳件及一第二壳件,并使该第二壳件能在该第一壳件上滑动,该第一滑动部包括两金属滑轨,平行且对称地固定于该第二壳件;两金属滑块,各以可滑动的方式楔入相对应的金属滑轨内;两金属连接块,平行且对称地固定于该第一壳件,且每一金属连接块各以螺合方式连接相对应的金属滑块;以及一第二滑动部,包括两滑槽,各形成于该第二壳件,并平行于该第二壳件的滑动方向;两滑块,形成于该第一壳件,且每一滑块分别以可滑动的方式楔入相对应的滑槽;该两金属连接块于滑动方向上位于该两滑块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金属滑轨具有两个终端及两个假性卡扣部,每一假性卡扣部位于靠近每一终端的位置,用以在相对应的金属滑块滑到每一终端及滑离每一终端时提供一卡扣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每一滑槽的最大滑动长度小于每一金属滑轨的最大滑动长度一个差值,该差值等于每一金属滑轨的假性卡扣部与每一金属滑轨的每一终端的最小距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动结构,包括一第一滑动部及一第二滑动部,该第一滑动部供连接一第一壳件及一第二壳件,并使该第二壳件能在该第一壳件上滑动;该第二滑动部包括两滑槽及两滑块,该两滑槽形成于该第二壳件;而该两滑块一前一后且斜相对地形成于该第一壳件上,且各自以可滑动的方式楔入相对应的滑槽中。如此,本发明可通过该两滑块与两滑槽配合形成的两个呈现一前一后且斜向相对布局的支撑点,以使该第二壳件无论滑动到哪个位置,都不易被上下或左右摇动。
文档编号H04M1/02GK1893792SQ20051008294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7日
发明者林鸿志, 郑顺帆 申请人:集嘉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