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9385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于滑盖式电子装置中的 滑动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电子装置发展,愈来愈重视人机界面的设置,如移动电话、笔记型计 算机、掌上型游戏机、个人数字助理...等电子装置,为使可设置界面的表面增 加,所以衍生出折叠式或滑盖式的电子装置。其中,滑盖式电子装置具有较高 贵的质感,但机构上也相形较为复杂。
目前虽然移动电话已大量的采用滑盖型式,然早期技术于滑动时,几乎完 全靠手推动,操作的手感不佳。后来所发展的机型有较佳的末端主动滑动设计, 即推送到行程末端时会被弹性推送,以改善推动时手感不佳的问题。
为使滑动的手感良好,有滑动结构相关技术因应而生,请参阅图1,图1
为现有技术滑动结构2第一例的示意图。现有第一例两金属部件4、 6通过弹 性体来辅助推送,以产生良好的滑动手感。因为此弹性体为二个单圈线圈簧8, 所以所产生的行程较短,且单圈式的线圈簧8容易弹性疲乏,于商品利用上有 其缺点。
请参阅图2,图2为现有技术滑动结构2a第二例的示意图。第二例同样 是通过弹性体来辅助推送两金属部件4a、 6a,此弹性体具有多个叠合的弹性 线圈簧8a。弹性线圈簧8a有较强固的结构以及弹性恢复力,弹性恢复力的变 化梯度也较和缓,而易于控制理想的弹性恢复力。但是,多个弹性圈叠合在一 起,除了弹性线圈簧8a整体行程依然较短之外,叠合所造成的厚度,也不利 于产品的轻薄化设计。
为增加整体弹性形变的行程,请参阅图3,图3为现有技术滑动结构2b 第三例的示意图。该案同样是两金属部件4b、 6b,并也通过弹性体来辅助推 送,所不同的是弹性体为左、右对称的波浪状弹性线圈簧8b。此法虽然行程较大,但是在两金属部件4b、 6b互相滑动时,波浪状弹性线圈簧8b左、右对 称弯弧的方式,所产生整体的弹性恢复力效果不彰,并不实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于电子装置中的滑动结 构,以改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利用于电子装置中,能产生相互滑动效果的 滑动结构,使二滑动件于相对滑动时具有更良好的操作手感,且具有理想的弹 性恢复力与移动行程,进一步,所设计的线圈簧更具有较佳的操作耐受能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于如移动电话的电子装置中的滑动结构。该滑动 结构包含一第一滑动件、 一第二滑动件、以及一线圈簧。
该第二滑动件活动结合于该第一滑动件,使该第二滑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 相对滑动。该第一滑动件与该第二滑动件间形成一间隙,该线圈簧设至于该间 隙中。
该线圈簧整体为弧形,包含二末端,该二末端的一末端固定于该第一滑动 件,该二末端的另一末端固定于该第二滑动件。该线圈簧于该二末端间的弧形 内侧并延伸有多个同向旋转且依序并列的弹性圈,进一步,于该线圈簧中段的 弹性圈为多个叠合缠绕的圈形。
其中,当该第一滑动件与该第二滑动件相对滑动至一第一位置时,该线圈 簧形变以产生一弹性恢复力;后续,该弹性恢复力会推送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 部件相对滑动至一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是指行程的中段,第二位置是指行 程的两端。
因此,由本实用新型的滑动结构,用于如移动电话的电子装置中,可产生 机体相互滑动的效果,利用中段叠合缠绕多圈形的弹性圈,产生有梯度的弹性 恢复力,能使整体具有滑动时更良好与特殊的操作手感,并具有较长的移动行 程,进一步,所设计的线圈簧更具有较佳的操作耐受能力。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


5图1为现有技术滑动结构第一例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滑动结构第二例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滑动结构第三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利用滑动结构的滑盖式移动电话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动结构于其中一个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线圈簧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滑动结构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滑动结构于其中另一个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滑动结构正面剖示的断面示意图;以及
图io为本实用新型线圈簧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20移动电话 22上盖
24下盖 30滑动结构
32第一滑动件 34第二滑动件
80末端 86第一位置 88b第二 60导轨 62滑动部
3602、 3602a、 3602b弹性圈
38铆接件 88a第二位置 90间隙
64塑料导轨型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阅图4,图4本实用新型利用滑动结构的滑盖式移动电话20的示意 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于滑盖形式电子装置中的滑动结构,电子装置例 如是移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掌上型游戏机、个人数字助理...等。图例为移 动电话20的电子装置,具有上盖22以及下盖24,上盖22与下盖24通过滑 动结构加以结合,并利用滑动结构使上盖22与下盖24相对滑动。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动结构30于其中一个第二位置88a的 示意图。滑动结构30包含一第一滑动件32、 一第二滑动件34、以及一线圈簧36。
第一滑动件32固定结合于上盖22,第二滑动件34固定结合于下盖24。 第二滑动件34活动结合于第一滑动件32,使第一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34 能相对滑动,进而使上盖22与下盖24也能相对滑动。
配合图5进一步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线圈簧36的示意图。线圈 簧36包含二末端80,该二末端80的一末端80固定于第一滑动件32,该二末 端80的另一末端80固定于第二滑动件34。以图例而言具有二线圈簧36,滑 动结构30的第一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34分别具有铆接件38,线圈簧36 的二末端80分别缠绕于二个不同铆接件38的轴心,以固定于第一滑动件32 以及第二滑动件34上。
线圈簧36整体为弧形,并由如钢丝的弹性线体圈绕而成,包含二末端80。 线圈簧36圈绕的方法,于该二末端80间的弧形内侧延伸有多个同向旋转且依 序并列的弹性圈3602,其中于线圈簧36中段,以中间位置为佳,具有多个圈 形叠合缠绕的弹性圈3602a,而两侧分布等数的依序并列的单圈形的弹性圈 3602b,如此,以中间多个圈形缠绕叠合的弹性圈3602为最大的弹性恢复力的 供应源,而向两侧弹性恢复力渐弱,形成一种弹性恢复力能梯度分布的线圈簧 36,不仅耐用,更有绝佳的手感。图中多个圈形叠合在一起,实务上为减少厚 度,可以以螺旋向内收敛或向外扩张的方式以避免叠合过厚。
请参阅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滑动结构30于第一位置86的示意图。当 外力推动上盖22,使第一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34相对滑动于一第一位置 86时,线圈簧36依弧形内縮方向形变且弹性圈3602也会縮小型变,以复合 产生一弹性恢复力。所述第一位置86为第一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34相互 滑动的行程的中段。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滑动结构30于其中另一个第二位置88b 的示意图。接续图7例再多推送一点行程之后,该弹性恢复力会使线圈簧36 的弧形体伸张形变,该弹性恢复力并会使弹性圈3602扩张形变,以推送第一 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34相对滑动至另一个第二位置88b。
反之,若是再反向推送第一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34相对滑动至第一位 置86,又会再产生该弹性恢复力;后续,再多推送一点行程,则该弹性恢复 力会迫使第一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34相对滑动至先前的第二位置88a,以产生滑动末端弹射的手感。所述第二位置88a、 88b为第一滑动件32与第二滑 动件34相互滑动的行程的二端末段。
补充说明,由图5以及图8中可见于第二位置88a、 88b时,该二线圈簧 36其中一线圈簧36的末端80以及所固定的铆接件38,会抵触该二线圈簧36 的另一线圈簧36的弧形本体;如此,不仅使第一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34 相对定位于第二位置88a、 88b,并且于止档碰撞时,因弹性体吸收冲击力, 而不会有过度的撞击而造成使用者不佳的感觉。
请参阅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滑动结构30正面剖示的断面示意图。由 断面图可见,第一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34间具有间隙90,线圈簧36设置 于间隙90中。
而第一滑动件32的相对边缘分别具有一导轨60,第二滑动件34的相对 边缘对应导轨60具有一滑动部62,滑动部62配合滑动于导轨60中,使第一 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34相对滑动。
其中,实务上第一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34以金属板冲压制成,而导轨 60中进一步可设置一塑料导轨型物64,滑动部62滑动于塑料导轨型物64中, 如此可使滑动更为稳定、精确、耐用。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簧36,还可有多种衍伸的实施例,请参阅图IO,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线圈簧36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线圈簧36的中段依然具 有一个多圈形叠合的弹性圈3602a,与前例所不同的是前例线圈簧36的弹性 圈3602a为向内收敛的叠合,图10例的弹性圈3602的多个圈形向外扩张的叠 合,叠合上皆不需占有太大的厚度,空间利用佳,图10例仍符合本案特征的 叙述,也能发挥前实施例中线圈簧36的功能。
因此,由本实用新型的滑动结构30,用于如移动电话20的电子装置中, 可产生机体相互滑动的效果,利用中段叠合缠绕多圈形的弹性圈3602,产生 有梯度的弹性恢复力,能使整体具有滑动时更良好与特殊的操作手感,并具有 较长的移动行程,进一步,所设计的线圈簧36更具有较佳的操作耐受能力。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 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 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结构包含一第一滑动件;一第二滑动件,该第二滑动件活动结合于该第一滑动件,使该第二滑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相对滑动;以及一线圈簧,该线圈簧整体为弧形,包含二末端,该二末端的一末端固定于该第一滑动件,该二末端的另一末端固定于该第二滑动件,该线圈簧于该二末端间的弧形内侧并延伸有多个同向旋转且依序并列的弹性圈,其中于该线圈簧中段具有多个圈形缠绕的弹性圈;其中,当该第一滑动件与该第二滑动件相对滑动至一第一位置时,该线圈簧形变以产生一弹性恢复力,该弹性恢复力会推送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相对滑动至一第二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件的相对 边缘分别具有一导轨,该第二滑动件的相对边缘对应该导轨具有一滑动部,该 滑动部配合滑动于该导轨中,使该第一滑动件与该第二滑动件相对滑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件与该第 二滑动件为以金属板冲压件,该导轨中迸一步设置一塑料导轨型物,该滑动部 滑动于该塑料导轨型物中。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结构的第一滑 动件与该第二滑动件分别具有一铆接件,该线圈簧的二末端分别缠绕于该二铆 接件的轴心,以固定于该第一滑动件以及该第二滑动件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位置为该第一 滑动件与该第二滑动件相互滑动的行程的中段,该第二位置为该第一滑动件与 该第二滑动件相互滑动的行程的二端末段。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件与该第 二滑动件之间具有间隙,该线圈簧设置于该间隙中。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结构具有二线 圈簧。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二位置时,该二线圈簧其中一线圈簧所固定的末端,抵触该二线圈簧的另一线圈簧,以使该 第一滑动件与该第二滑动件相对定位于该第二位置。
专利摘要一种滑动结构,可利用于如移动电话的电子装置中,以构成其所需的滑盖相关结构,滑动结构中的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相互活动结合并能相对滑动;于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间的间隙中设置一线圈簧,此线圈簧整体为弧形,该二末端间的弧形内侧并延伸具有多个同向旋转且依序并列的弹性圈,该二末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上,于线圈簧中段具有多个圈形缠绕叠合的弹性圈,其中当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相对滑动至第一位置时,线圈簧形变以产生弹性恢复力,后续弹性恢复力会推送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相对滑动至第二位置。
文档编号H05K5/03GK201315718SQ20082018037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6日
发明者洪进富 申请人:湘铧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