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机系统、多主机系统与机柜的组合及多主机系统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937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主机系统、多主机系统与机柜的组合及多主机系统机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主机系统、多主机系统的机箱以及该多主机系统与机柜的组 合,特别是涉及一种由多台可单独运作的计算机主机容置在一机箱而形成的多主机系统以 及该机箱,以及该设置有多台计算机主机的多主机系统与机柜的组合。
背景技术
如本申请同一申请人在美国专利案US7,242,589号所公开的计算机主机,或例如 AopenminiPC系列或其他尺寸规格相当的计算机主机,由于其机壳实际尺寸仅约如便当盒 的尺寸大小,相比较于一般桌上型的计算机主机,由于体积明显减少许多且方便携带,故 对于有空间限制的使用者而言,确实可较符合其使用需求。
再者, 一般规模较小的公司或商家虽然有电子信息集中管控的需求,但由于其作业需 求量并不大,仅需多台计算机串联即可满足其需求量,并不需要设置服务器机房,然而, 多台计算机主机虽然可在软件上达到集中控制及管理,但硬件方面,就较容易产生无法集
中管理以及空间上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发明人遂思及,若能提供一种机箱,使其可供多台如前述的计算 机主机设置而形成一多主机系统,则在硬件及空间方面,便可达到有效的管理,再者,该 多主机系统可独立设置使用,亦可多台设置成如服务器机房的体系结构。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供设置多台可独立运作的计算机主机而 形成一多主机系统的机箱。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前述的多主机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则是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多台如前述的多主机系统设置在机柜 而形成的组合。
于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主机系统包含一机箱以及多台均可独立运作的计算机主机,每 一台计算机主机包括一电源供应器、 一主机外壳以及设置在主机外壳内的一主机板、 一中 央处理器以及一储存组件,这些计算机主机的主机外壳排列设置于该机箱内。
6每一台计算机主机在单独设置的情况下,通上电源即可独立运作,故将这些计算机主 机集中设置在机箱内时,每一台计算机主机均可个别独立运作或串联形成多任务运作,故 通过将这些计算机主机设置在机箱内,可达到这些计算机主机在硬件上及空间上的集中管 理,且一台或多台多主机系统亦可设置在一机柜而形成如服务器机房的体系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多主机系统的机箱可供多台均可独立运作的计算机主机设置于内,该机 箱包含可相结合的一机箱体以及一机箱盖,该机箱体包括一底板、连接该底板的一前板、 一后板与二侧板,且该后板设有至少一可供电线穿伸通过的出线孔。该一机箱盖用以结合 于该机箱体,该机箱盖包括一顶板以及连接该顶板的二外侧板,当该机箱盖结合于该机箱 体,该两外侧板分别间隔于该两侧板,每一侧板与外侧板之间界定出一通道可供电线通过 并且由该出线孔穿伸出该后板。
本实用新型的多主机系统的机箱可供多台可独立运作的计算机主机排列设置于内,该 多主机系统的机箱包含一机箱体及一机箱盖。该机箱体包括一底板以及连接该底板的一前 板、 一后板,这些计算机主机可供邻近该前板排列设置。这些收纳座设置于该底板并且邻 近该后板,这些收纳座用以容置这些计算机主机的变压器。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主机系统,所述多主机系统包括 一机箱;以及多 台计算机主机,每一计算机主机包括一电源供应器、 一主机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外壳 内的一主机板、 一中央处理单元、 一储存组件,所述这些计算机主机的主机外壳排列设置 于所述机箱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主机系统,所述多主机系统包括 一机箱,所述机箱包括用 以相结合的一机箱体及一机箱盖,所述机箱体包括一底板、 一后板以及二侧板,所述后板 设有至少一出线孔,所述机箱盖包括二外侧板,当所述机箱盖结合于所述机箱体,所述两 外侧板分别间隔于所述机箱体的两侧板外侧,每一外侧板与侧板之间可供电线通过并且由 所述出线孔伸出所述机箱外;以及多台计算机主机,每一计算机主机包括一电源供应器、 一主机外壳、设置于所述主机外壳内的一主机板、 一中央处理单元、 一储存组件,所述这 些主机外壳排列设置于所述机箱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主机系统与机柜的组合,所述多主机系统与机柜的组合包 括 一机柜;以及至少一多主机系统,设置于所述机柜。每一多主机系统包括一机箱;以 及多台计算机主机,每一计算机主机包括一电源供应器、 一主机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计算 机主机外壳内的一主机板、 一中央处理单元、 一储存组件,所述这些主机外壳排列设置于 所述机箱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主机系统的机箱,所述多主机系统的机箱可供多台可独立运 作的计算机主机排列设置于内,所述多主机系统的机箱包括 一机箱体,包括一底板以及连接所述底板的一前板、 一后板,所述这些计算机主机可供邻近所述前板排列设置;以及 多个收纳座,设置于所述底板并且邻近所述后板,所述这些收纳座用以容置所述这些计算 机主机的变压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主机系统的机箱,所述多主机系统的机箱可供多台可独立运 作的计算机主机排列设置于内,所述多主机系统的机箱包括 一机箱体,包括一底板、连 接所述底板的一前板、 一后板与二侧板,且所述后板设有至少一可供电线穿伸通过的出线 孔;以及一机箱盖,用以结合于所述机箱体,所述机箱盖包括一顶板以及连接所述顶板的 二外侧板,当所述机箱盖结合于所述机箱体,所述两外侧板分别间隔于所述两侧板,每一 侧板与外侧板之间界定出一通道可供电线通过并且由所述出线孔穿伸出所述后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机箱的设置,使多个台均可独立运作的计算机主机的主机外壳可供集 中设置在机箱内而形成一台多主机系统,且该多主机系统还可单独使用或以多台的方式设 置于一机柜而形成如服务器机房的体系结构,藉此满足特定族群的使用需求,在数据需求 量尚不需要设置服务器机房的情况下,仍可利用计算机主机建构出如服务器机房的体系结 构,进而达到不论是在硬件或空间上的有效管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主机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多台设置于一机柜的示意图; 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活动门板盖合于前板的立体图; 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机箱体设置多台计算机主机的俯视图; 图6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收纳座的立体图; 图7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理线组件的立体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主机系统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机箱体与扩展模块的分解图; 图9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机箱体与扩展模块的组合图;以及 图IO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机箱
10.................多主机系统
100...............机柜
11..................机箱体
U'................机箱体
111................底板
112................前板
U2a..............前板开口
122................外侧板
123................通道
13..................收纳座
131................容置部
131a..............容置空间
132................理线部
132a..............凸出件
14a、 Mb...........理线组件113................后板
113a..............出线孔
113b..............后板开口
114................侧板
115................活动门板
116................间隔件
12.................机箱盖
121...............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15..................把手
20a................电线
20b................电线
21..................计算机主机
211................控制面板
22..................变压器
23..................风扇
24..................扩展模块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二个较 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 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多主机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机箱1以及多台 均可独立运作的计算机主机21,每一台计算机主机21包括一电源供应器、 一主机外壳以 及设置在主机外壳内的一主机板(图未示)、 一中央处理器(图未示)、 一例如硬盘的储存 组件(图未示),这些计算机主机21的主机外壳排列设置在机箱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 指的计算机主机21可为Aopen Mini PC系列的计算机主机或其他尺寸规格相当的计算机 主机,电源供应器为独立于主机外壳之外的变压器22 (见图4)。
该多主机系统IO可供单独使用或以一台或多台的方式设置于机柜100,机柜100可以 是普遍供服务器设置的机柜。
参阅图2、图4、图5,机箱l包括一机箱体ll、 一机箱盖12、多个收纳座13、多个 理线组件14a、 14b以及二把手15。机箱体ll包括一底板lll、前后设置在底板lll的一 前板112与一后板113、 二侧板U4以及一设置在前板112的活动门板115。底板111邻近 前板112的区域设有多个在左右方向上相间隔的间隔件116,每两间隔件116之间可供设 置一台计算机主机21,在本实施例中,间隔件116为设置在底板111上的凸柱,但其也可 以是呈片状或其他结构等等,用以在底板111上预先区隔出多个可供安装计算机主机21 的区域。前板112设有一前板开口 112a (见图2),这些计算机主机21安装在机箱体11 内时,其设有电源开关及其他扩展插槽的控制面板211可朝前而藉由前板112的前板开口 112a外露。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门板115是枢设在前板112而可相对于前板112往前掀开而使前 板开口 112a以及这些计算机主机21的控制面板211外露,以便于使用者可前板开口 112a控制每一台计算机主机21,或如图3所示,将活动门板115盖合在前板112 而遮蔽前板开口 112a以及这些计算机主机21的控制面板211。活动门板115设置在前板 112的方式并不以枢接为限,且较佳地,活动门板115也可以是网板状,有助于机箱l的 散热。
参阅图4、图6,这些收纳座13排列设置在底板111介于两侧板114之间的区域并且 邻近后板U3,在本实施例中,收纳座13可供容置计算机主机21的变压器22,每一个收 纳座13具有一容置部131及一理线部132,容置部131大致呈一前、后前板开口的盒状结 构,该盒状结构界定出一前、后端开放的容置空间131a,可供一颗变压器22容纳在容置 空间131a内,理线部132包括设置在容置部131上的多个凸出件132a,可供变压器22 过长的电线20a绕这些凸出件132a的外围缠绕。
参阅图4、图5,两片侧板114相间隔设置在底板111两侧并且邻近后板113,这些理 线组件14a部份设置在底板111上介于这些计算机主机21与这些收纳座13之间的区域, 而另一部分的理线组件14b则是分别设置在机箱体11两侧板114的外侧面,配合参阅图7, 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理线组件14a、 14b大致是呈一固设在底板111的扣环结构,但其结 构并不以此为限。
机箱盖12具有一顶板121以及连接顶板121的二外侧板122,当机箱盖12结合在机 箱体11时,顶板121间隔于底板111上方,两外侧板122分别间隔于机箱体11的两侧板 114外,每一侧板114与外侧板122之间界定出一通道123,且在本实施例中,机箱体11 的后板113对应两侧的通道123处分别设有多个出线孔113a,当这些计算机主机21设置 在机箱体11时,则与这些计算机主机21连接的电线20b可藉由位于这些计算机主机21 与收纳座13之间的理线组件14a以及位于侧板114外侧面的理线组件14b导引,通过通 道123并且由后板113的出线孔113a伸出后板113外,因此,这些理线组件14a、 14b除 具有集中电线20b使其不至于在机箱l内交缠之外,配合出线孔113a,也具有将电线20b 导引出机箱l外的作用。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理线组件14a、 14b以及出线孔113a的位置并不以本实施例 所公开的为限,其可视计算机主机21的排列设置而有所变化,此外,计算机主机21的排 列方式也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其主要是可藉机箱1而集中设置,再者,在集中设置于机箱 1内的情况下,亦可方便使用者由机箱1外个别地控制每一台计算机主机21。
在本实施例中,该多主机系统IO还包含多个设置在机箱体11后板113的风扇23,藉 由将风扇23设置在这些计算机主机21的后方,有利于风扇23可直接将计算机主机21所 产生的热能往后抽出机箱l夕卜。
两把手15分别设置在前板112两侧,可供使用者方便地搬移整个机箱1或多主机系 统10。
10参阅图8~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多主机系统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 的不同之处在于,后板113设置有一后板开口 113b而可供例如影音播放控制盒再配合影 音切换模块(switch)的扩展模块24、 25嵌入而设置在机箱体ll'内,藉此配合这些计算 机主机21而作为影音控制系统,当然,扩展模块24、 25并不以上述为限,也可以是可进 行网络控制、安全控制等等其他模块组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机箱的设置,使多个台均可独立运作的计算机主机的主机 外壳可供集中设置在机箱内而形成一台多主机系统,且该多主机系统还可单独使用或以多 台的方式设置于一机柜而形成如服务器机房的体系结构,藉此满足特定族群的使用需求, 在数据需求量尚不需要设置服务器机房的情况下,仍可利用计算机主机建构出如服务器机 房的体系结构,进而达到不论是在硬件或空间上的有效管理。
惟以上所述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应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 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 同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多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主机系统包括一机箱;以及多台计算机主机,每一计算机主机包括一电源供应器、一主机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外壳内的一主机板、一中央处理单元、一储存组件,所述这些计算机主机的主机外壳排列设置于所述机箱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计算机主机的电源供应器 为独立于所述主机外壳外的变压器,所述机箱包括一机箱体以及多个设置于所述机箱体内 而用以容置所述这些变压器的收纳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体包括一底板、 一前 板及一后板,所述前板设有一前板开口,每一计算机主机的主机外壳具有一控制面板,所 述这些主机外壳邻近所述前板设置而使其控制面板藉所述前板开口外露,所述这些电源供 应器邻近所述后板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收纳座邻近所述后板 设置,每一收纳座包括一容置部及一理线部,所述容置部用以容置所述电源供应器,所述 理线部可供电线缠绕。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体还包括二侧板,所 述机箱还包括一用以结合于所述机箱体的机箱盖,所述机箱盖具有两外侧板,当所述机箱 盖结合于所述机箱体,所述两外侧板分别间隔于所述机箱体的两侧板外侧,每一外侧板与 侧板之间界定出一可供电线通过的通道。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还包括多个分别设置 于所述两侧板外侧面的理线组件,所述后板设有至少一连通所述通道而可供电线穿伸通过 的出线孔。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还包括多个设置于所 述底板并介于所述这些计算机主机与所述这些收纳座之间的理线组件。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还包括一可供活动以 开放或遮蔽所述前板开口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前板的活动门板。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主机系统还包括一设置 于所述后板并且介于所述两侧板之间的风扇。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设有一后板开口可供 一扩展模块嵌入设置于所述机箱体。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板两侧的把手。
12. —种多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主机系统包括一机箱,所述机箱包括用以相结合的一机箱体及一机箱盖,所述机箱体包括一底板、 一后板以及二侧板,所述后板设有至少一出线孔,所述机箱盖包括二外侧板,当所述机箱 盖结合于所述机箱体,所述两外侧板分别间隔于所述机箱体的两侧板外侧,每一外侧板与 侧板之间可供电线通过并且由所述出线孔伸出所述机箱外;以及多台计算机主机,每一计算机主机包括一电源供应器、 一主机外壳、设置于所述主机 外壳内的一主机板、 一中央处理单元、 一储存组件,所述这些主机外壳排列设置于所述机 箱内。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主机系统还包括至少 一设置于所述后板并且介于所述两外侧板之间的风扇。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设有一后板开口可供一扩展模块嵌入而设置于所述机箱体并且介于所述两侧板之间。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 前板两侧的把手。
16. —种多主机系统与机柜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主机系统与机柜的组合包括 一机柜;以及至少一多主机系统,设置于所述机柜,每一多主机系统包括 一机箱;以及多台计算机主机,每一计算机主机包括一电源供应器、 一主机外壳以及设置于所 述计算机主机外壳内的一主机板、 一中央处理单元、 一储存组件,所述这些主机外壳排列 设置于所述机箱内。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主机系统与机柜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每一计算机主 机的电源供应器为独立于所述主机外壳外的变压器,所述机箱包括一机箱体以及多个设置 于所述机箱体内而用以容置所述这些变压器的收纳座。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主机系统与机柜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体包 括一底板、 一前板及一后板,所述前板设有一前板开口,每一计算机主机的主机外壳具有 一控制面板,所述这些主机外壳邻近所述前板设置而使其控制面板藉所述前板开口外露,所述这些电源供应器邻近所述后板设置。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主机系统与机柜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收纳 座邻近所述后板设置,每一收纳座包括一容置部及一理线部,所述容置部用以容置所述电 源供应器,所述理线部可供电线缠绕。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主机系统与机柜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体还 包括二侧板,所述机箱还包括一用以结合于所述机箱体的机箱盖,所述机箱盖具有两外侧 板,当所述机箱盖结合于所述机箱体,所述两外侧板分别间隔于所述机箱体的两侧板外侧, 每一外侧板与侧板之间界定出一可供电线通过的通道。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多主机系统与机柜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还包 括一可供活动以开放或遮蔽所述前板开口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前板的活动门板。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多主机系统与机柜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主机系 统与机柜的组合共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机柜的多主机系统。
23. —种多主机系统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主机系统的机箱可供多台可独立运 作的计算机主机排列设置于内,所述多主机系统的机箱包括一机箱体,包括一底板以及连接所述底板的一前板、 一后板,所述这些计算机主机可 供邻近所述前板排列设置;以及多个收纳座,设置于所述底板并且邻近所述后板,所述这些收纳座用以容置所述这些 计算机主机的变压器。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多主机系统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每一收纳座包括一容 置部及一理线部,所述容置部界定出一容置空间以供容置所述变压器,所述理线部可供与 所述变压器连接的电线缠绕。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主机系统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大致呈一 前后开口的盒状构造,所述盒状构造界定出一容置空间以供容置所述变压器,所述理线部 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部上的多个凸出件,可供电线绕所述这些凸出件的外围缠绕。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多主机系统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体还包括连 接于所述底板的二侧板,所述后板设有一后板开口可供一扩展模块嵌入设置于所述机箱体 并且介于所述两侧板之间。
27. —种多主机系统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主机系统的机箱可供多台可独立运 作的计算机主机排列设置于内,所述多主机系统的机箱包括一机箱体,包括一底板、连接所述底板的一前板、 一后板与二侧板,且所述后板设有至少一可供电线穿伸通过的出线孔;以及一机箱盖,用以结合于所述机箱体,所述机箱盖包括一顶板以及连接所述顶板的二外 侧板,当所述机箱盖结合于所述机箱体,所述两外侧板分别间隔于所述两侧板,每一侧板 与外侧板之间界定出一通道可供电线通过并且由所述出线孔穿伸出所述后板。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多主机系统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主机系统的机 箱还包括多个理线组件,所述这些理线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侧板外侧面而用以导引电 线。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多主机系统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设有一后板 开口可供一扩展模块嵌入设置于所述机箱体并且介于所述两侧板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多主机系统、多主机系统与机柜的组合及多主机系统机箱。具体地,一种多主机系统,包含一机箱以及多个台计算机主机,每一台计算机主机包括一电源供应器、一主机外壳以及设置在主机外壳内的一主机板、一中央处理器以及一储存组件,通过使这些计算机主机的主机外壳排列设置在机箱内,以达到这些计算机主机在硬件上及空间上的集中管理,且多个台多主机系统亦可设置在一机柜而形成如服务器机房的体系结构。藉此,本实用新型满足特定族群的使用需求,在数据需求量尚不需要设置服务器机房的情况下,仍可利用计算机主机建构出如服务器机房的体系结构,进而达到不论是在硬件或空间上的有效管理。
文档编号H05K5/00GK201322895SQ20082018021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8日
发明者林德安, 王信雄, 蔡温喜, 郑胜雄 申请人:建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