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终端用合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6838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终端用合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终端用合叶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可以防止产品的变形及破损,提高可靠性,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有助于实现小型化的便携终端用合叶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是显示以往便携终端结构的斜视图,图2是显示以往便携终端的合叶装置结构的截面图,图3是展开显示图2的合叶装置凸轮轮廓的展开图。
如图1至图3所示,以往便携终端由机身部10和翻盖部20构成,其中,翻盖部20结合于机身部10部并可相对转动,可以折叠于机身部10上,关闭和打开机身部10的内侧面。
为此,在上述机身部10的上端部形成有间隔一定距离的一对机身合叶部11,在上述翻盖部20的下端部形成有可结合于各机身合叶部11之间并转动的翻盖合叶部21。
在上述机身部10的内部,容纳着用于执行各种控制的印刷电路板(图中未标出),在其内侧面上带有用于传输用户语音的送话部13和用于输入信息的键区12,键区12带有多个键。在上述机身部10的背面,结合着电池14,电池可以取下。
在上述翻盖部20的内侧面上,安装着用于输出影像信息的液晶显示面板22,在翻盖部20的内侧面上端部带有用于传递来自对方的语音的受话部23。
而且,在上述机身合叶部11的一侧和与之对应的翻盖合叶部21的内部,分别容纳结合着合叶套筒30的一端,合叶套筒30用于支撑机身合叶部11与翻盖合叶部21,使之可以相对转动,在上述机身合叶部11另一侧和与之对应的翻盖合叶部21内部分别容纳结合着合叶装置40的一部分,合叶装置40使上述两部分可以有弹性地相对运动。
上述合叶装置40大致由结合于机身合叶部11的固定凸轮41、结合于翻盖合叶部21的可动凸轮42构成,在上述可动凸轮42上形成有凸轮轮廓42a,凸轮轮廓42a沿转动轴线方向具有高度差。在上述固定凸轮41上形成有接触凸起部41a,可沿可动凸轮42的凸轮轮廓42a接触。
同时,上述可动凸轮42容纳于翻盖合叶部21内部容纳结合的壳体43内部,并可沿其长度方向相对移动,在上述壳体43的内部安装着弹簧44,弹簧44提供弹力,使可动凸轮42与固定凸轮41可弹性接触。
利用这种构成,当相对于机身部10打开翻盖部20时,初期,因可动凸轮42的旋转,弹簧44被压缩,积聚弹力,翻盖部20打开至接触凸起部41a越过凸轮轮廓42a临界点(翻盖部20相对于机身部10的打开角度大约30°处)的既定位置后,弹簧44还原,可动凸轮42在该还原力作用下旋转,翻盖部20可以自动打开至150°。
可是,就以往合叶装置40而言,只有当翻盖部20相对于机身部10打开至150°的情况下才工作,因此,在翻盖部20相对于机身部10打开150°的状态下,如果跌落终端或向翻盖部20打开至150°以上的方向施加外力,则发生合叶装置40变形及破损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终端用合叶装置,可以防止产品变形及破损,提高可靠性,并能够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有助于小型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针对包括机身部、可相对于上述机身部转动结合的翻盖部的便携终端,本发明的特征是包括如下几部分固定凸轮,固定安装于上述机身部和翻盖部中的某一侧;可动凸轮,安装于上述机身部和翻盖部中的另一侧,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相对移动,在与上述固定凸轮的相互作用下,可使上述翻盖部开闭;弹簧,提供弹力,使上述可动凸轮可弹性接触上述固定凸轮。而且在上述固定凸轮和可动凸轮的相互接触面中的至少某一侧上形成有由如下几个区间构成的凸轮轮廓第1区间,上述翻盖部最初打开时,上述弹簧压缩,同时上述可动凸轮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旋转;第2区间,上述弹簧保持压缩状态,上述可动凸轮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旋转或静止;第3区间,压缩的上述弹簧恢复,同时,上述可动凸轮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旋转后,上述可动凸轮保持静止;第4区间,在上述第3区间之后,当向上述翻盖部打开的方向施加外力时,上述弹簧被压缩的同时,上述可动凸轮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旋转,当解除外力时,被压缩的上述弹簧恢复,同时上述可动凸轮向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打开时的相反方向旋转,使上述可动凸轮可回到静止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在上述第1区间至第3区间,上述翻盖部相对于上述机身部的打开角度为0°~150°,在上述第4区间,上述翻盖部相对于上述机身部的打开角度是151°~18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便携终端用合叶装置具有可以防止产品变形及破损,提高可靠性,提高消费者满意率,有助于实现小型化的效果。


图1是显示以往便携终端结构的斜视图。
图2是显示以往便携终端的合叶装置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展开显示图2所示合叶装置凸轮轮廓的展开图。
图4是显示带有本发明合叶装置的便携终端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便携终端的合叶装置结构的截面图。
图6是展开显示本发明的合叶装置凸轮轮廓的展开图。
<附图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
110机身部;111机身合叶部;120翻盖部;121翻盖合叶部;
141固定凸轮;141a接触凸起部;142可动凸轮;142a凸轮轮廓;T1第1区间; T2第2区间;T3第3区间; T4第4区间。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显示带有本发明合叶装置的便携终端的结构的斜视图,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便携终端的合叶装置结构的截面图,图6是展开显示本发明的合叶装置凸轮轮廓的展开图。
不过,在说明本发明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本发明的要旨,省略了对众所周知的功能或构成的具体说明。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便携终端用合叶装置包括如下几部分固定凸轮141,它固定安装于上述机身部110和翻盖部120中的某一侧;可动凸轮142,它安装于上述机身部110和翻盖部120中的另一侧,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141相对移动,在与上述固定凸轮141的相互作用下,可使上述翻盖部120开闭;弹簧144,它提供弹力,使上述可动凸轮142可弹性接触上述固定凸轮141。而且在上述固定凸轮141和可动凸轮142的相互接触面中的至少某一侧上形成有由如下几个区间构成的凸轮轮廓142a第1区间T1,上述翻盖部120最初打开时,上述弹簧144压缩,同时上述可动凸轮142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141旋转;第2区间T2,上述弹簧144保持压缩状态,上述可动凸轮142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141旋转或静止;第3区间T3,压缩的上述弹簧144恢复,同时,上述可动凸轮142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141旋转后,上述可动凸轮142保持静止;第4区间T4,在上述第3区间T3之后,当向上述翻盖部120打开的方向施加外力时,上述弹簧144被压缩的同时,上述可动凸轮142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141旋转,当解除外力时,被压缩的上述弹簧144恢复,同时上述可动凸轮142向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141打开时的相反方向旋转,使上述可动凸轮142可回到静止位置。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即,在上述机身部110上安装固定凸轮141,在上述翻盖部120上安装可动凸轮142,上面提到的凸轮轮廓142a形成于可动凸轮142上。
在上述机身部110的上端部间隔既定距离形成有一对机身合叶部111,在上述翻盖部120下端部形成有翻盖合叶部121,翻盖合叶部121可结合于各机身合叶部111之间并转动。
在上述机身部110内部容纳着用于执行各种控制的印刷电路板(图中未标出),在上述机身部110的内侧面上,带有用于传输用户语音的送话部113和用于输入信息的键区112,键区112带有多个键。在上述机身部110的背面结合着电池114,电池114可以取下。
在上述翻盖部120的内侧面上安装着用于输出影像信息的液晶显示面板122,在翻盖部120的内侧面上端部带有用于传递来自对方的语音的受话部123。
而且,在上述机身合叶部111一侧及与其对应的翻盖合叶部121的内部分别容纳结合着合叶套筒(图中未标出)的一部分,合叶套筒用于支撑上述机身合叶部111与翻盖合叶部121,使之可以相对转动。在上述翻盖合叶部121另一侧及与其对应的机身合叶部111的内部分别容纳结合着可动凸轮142与固定凸轮141。
在上述可动凸轮142中形成有由第1区间T1至第4区间T4构成的凸轮轮廓142a,在上述固定凸轮141中形成有接触凸起部141a,接触凸起部141a可沿可动凸轮142的凸轮轮廓142a接触。
同时,上述可动凸轮142容纳于翻盖合叶部121内部容纳结合的壳体143内部,并可沿其长度方向相对移动,在上述壳体143的内部安装着弹簧144,弹簧144提供弹力,使可动凸轮142与固定凸轮141可以弹性接触。
构成上述凸轮轮廓142a的第1区间T1沿翻盖部120打开方向向上倾斜既定角度形成,使高度可以逐渐增加。在该区间,当翻盖部120相对于机身部110最初打开时,在弹簧144被压缩的同时,可动凸轮142相对于固定凸轮141旋转。
上述第2区间T2是所谓的自由静止区间,沿翻盖部120打开方向,高度固定。在该区间,弹簧144保持压缩状态,可动凸轮142可以相对于固定凸轮141旋转或静止。
即,在第2区间T2,翻盖部120不仅可以保持其打开状态,而且可以沿开闭方向有选择地转动。
上述第3区间T3向下倾斜形成,沿翻盖部120打开方向,高度逐渐减小。在该区间,被压缩的弹簧144还原,与此同时,可动凸轮142在相对于固定凸轮141旋转一定角度后,可动凸轮142可以静止。
上述第4区间T4向上倾斜既定角度形成,沿翻盖部120打开方向,高度逐渐增加。在该区间,在第3区间T3之后,当向翻盖部120打开方向施加外力时,弹簧144被压缩,与此同时,可动凸轮142可相对于固定凸轮141旋转。相反,当撤消外力时,被压缩的弹簧144在还原的同时,使可动凸轮142可以回到静止位置,可动凸轮142可以与相对于固定凸轮141打开时相反地旋转。
同时,在上述第1区间T1至第4区间T4,翻盖部120相对于机身部110的打开角度为0°~180°,翻盖部120在第1区间T1至第3区间T3的打开角度为0°~150°,翻盖部120在第4区间T4的打开角度为151°~180°。
另外,翻盖部120在上述第1区间T1及第3区间T3的打开角度可以在30°左右。
下面说明打开上述翻盖部120时的合叶装置动作状态。
在翻盖部120折叠于机身部110上的初始位置,由于第1区间T1的倾斜度与弹簧144的弹力作用,如果不特意向翻盖部120施加外力,翻盖部120自己不会打开。
另一方面,当相对于机身部110打开翻盖部120时,在第1区间T1,弹簧144因可动凸轮142的旋转而被压缩,积聚弹力,翻盖部120打开至固定凸轮141的接触凸起部141a位于凸轮轮廓142a第2区间T2的既定位置后,弹簧144保持压缩状态,可动凸轮142可以相对于固定凸轮141自由地静止或旋转。
此后,翻盖部120的打开角度加大,接触凸起部141a如果越至第3区间T3,那么曾被压缩的弹簧144还原,在还原力作用下,可动凸轮142旋转,翻盖部120可自动打开至150°,在弹簧144还原完成后,在第3区间T3的倾斜度与弹簧144弹力作用下,只要不特意地向翻盖部120施加外力,翻盖部120不会自己关闭。
然后,在第3区间T3之后,如果向翻盖部120打开方向施加外力,接触凸起部141a越至第4区间T4,此时,弹簧144因可动凸轮142的旋转而被压缩,处于积聚弹力的状态,翻盖部120可以打开到180°。与此相反,如果撤消外力,在第4区间T4的倾斜度和弹簧144还原力作用下,可动凸轮142与打开时相反地旋转,可动凸轮142可以自动回到静止位置(翻盖部120打开角度为150°的位置)。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在翻盖部120相对于机身部110打开150°的状态下,当向翻盖部120打开方向施加外力时,翻盖部120可打开至180°,当施加于翻盖部120的外力被撤消时,翻盖部120可以自动回到150°打开状态,从而能够防止因突然冲击造成合叶装置变形及破损,而且能够提高使用上的便利。
另外,本发明还使凸轮轮廓142a的高度实现了最小化,可以使合叶装置实现小型化。
以上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有益实施例,但本发明的范围并非只限定于这些特定实施例,而是可以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终端用合叶装置,针对包括机身部、相对于上述机身部转动结合的翻盖部的便携终端,其特征是包括如下几部分固定凸轮,固定安装于上述机身部和翻盖部中的某一侧;可动凸轮,安装于上述机身部和翻盖部中的另一侧,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相对移动,在与上述固定凸轮的相互作用下,使上述翻盖部开闭;弹簧,提供弹力,使上述可动凸轮弹性接触上述固定凸轮;而且在上述固定凸轮和可动凸轮的相互接触面中的至少某一侧上形成有由如下几个区间构成的凸轮轮廓第1区间,上述翻盖部最初打开时,上述弹簧压缩,同时上述可动凸轮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旋转;第2区间,上述弹簧保持压缩状态,上述可动凸轮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旋转或静止;第3区间,压缩的上述弹簧恢复,同时,上述可动凸轮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旋转后,上述可动凸轮保持静止;第4区间,在上述第3区间之后,当向上述翻盖部打开的方向施加外力时,上述弹簧被压缩的同时,上述可动凸轮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旋转,当解除外力时,被压缩的上述弹簧恢复,同时上述可动凸轮向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打开时的相反方向旋转,使上述可动凸轮回到静止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终端用合叶装置,其特征是在上述第1区间至第3区间,上述翻盖部相对于上述机身部的打开角度为0°~150°,在上述第4区间,上述翻盖部相对于上述机身部的打开角度是151°~180°。
全文摘要
本发明针对有翻盖部的便携终端,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凸轮,安装于机身部和翻盖部中的某一侧;可动凸轮,安装于机身部和翻盖部中的另一侧,相对固定凸轮移动,使翻盖部开闭;弹簧,使可动凸轮弹性接触固定凸轮。在接触面中的至少某一侧上形成由如下几个区间构成的凸轮轮廓第1区间,翻盖部最初打开时,弹簧压缩,可动凸轮相对固定凸轮旋转;第2区间,弹簧保持压缩状态,可动凸轮相对固定凸轮旋转或静止;第3区间,弹簧恢复,可动凸轮相对固定凸轮旋转后,便保持静止;第4区间,当向翻盖部打开的方向加力时,弹簧被压缩的同时,可动凸轮相对固定凸轮旋转,当解除外力时,弹簧恢复,可动凸轮向相反方向旋转,并回到静止位置。本发明不仅防止产品的变形及破损,有助于合叶装置小型化。
文档编号H04B1/38GK1937643SQ200610127329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3日
发明者蔡韩锡 申请人: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