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链路聚合控制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7314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链路聚合控制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网络技术,特别有关于一种链路聚合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背景由于技术的成熟和产品的廉价,当前以太网设备在接入与城域网(汇聚 网)中占绝对主导位置。以太网带宽越来越大,百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都 逐渐投入实际应用。然而相对传输网的带宽而言,单条以太网链路的带宽仍 然有限,当数据在城域网汇聚后进入到传输网(一般是光传输网如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智能光网络AS0N)中时,必须在城域网边缘设备与传输网 边缘设备之间进行链路汇聚形成聚合链路,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无阻塞的有 序传输。随着以太网4支术的发展,将数据从城域以太网中向传输网中汇聚,是通 过聚合以太网边缘设备与传输网(如GMPLS/A0SN网络、SDH/SONET/MSTP网络) 边缘设备如MSTP之间的以太网链路来实现。当前,以太网链路的聚合是通过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 IEEE的802. 3ad 规范)控制。在网络规划的时候,就在以太城域网边缘设备与传输网边缘设 备之间通过静态配置LACP协议来建立聚合链路,在边缘设备上静态指定哪 些链路聚合在一起,将指定的若干以太网链路汇聚成一个单一的具备更大带 宽的数据通道。在以太网网设备上配置链路聚合之后,LACP数据单元就会周 期性地在以太网设备之间交换每个设备上用以聚合的链路对应的端口信息。 LACP会通知以太网设备在聚合中配置的端口作为聚合链路的一个适配器来 考虑。现在结合

图1的网络结构对现有技术进行具体介绍,如图所示,来自城 域网的数据在以太城域网络边缘节点El、 E2汇聚,然后这些数据将由传输 网边缘节点Cl和C2通过传输网传输。假设其中以太网链路最大带宽为1G 比特/秒,传输网链路为10G比特/秒,El、 E2间传输的数据需要的带宽为 4G比特/秒。为保证数据有序且无拥塞地由以太城域网边缘节点传输到传输 网边缘节点,在以太网边缘节点和传输网边缘节点之间需要通过以太网链路 聚合来提供单一更大带宽的传输通道。于是,在图中需要在C1和C2上静态 指定将El与Cl之间将至少4条带宽为1G比特/秒的以太网物理链路汇聚 成一条带宽为4G比特/秒的逻辑数据通道链路,以及在E2与C2之间将至少 4条带宽为1G比特/秒的以太网链路汇聚成一条带宽为4G比特/秒的链路。然而,经过发明人的深入研究,发现现有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静态规划 配置的方法,而在现在越来越多的动态数据传输需要动态带宽,它无法提供 对链路聚合动态控制的能力,也无法解决数据承载带宽的不一致性引起的数 据拥塞问题。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链路聚合控制方法及装置,可用于对以太网链路进行动 态控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链路聚合控制方法,用于进行以太网链路聚合,该 方法包4舌检测宿端承载链路的可用承载带宽,判断其是否足以承载待传输的数 据,若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判断该宿端可用的可聚合以太网链路是否能满 足待传输数据的需要,若能够满足,则通知该宿端进行链路聚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链路聚合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业 务宿端的承栽链路的可用承载带宽是否足以承载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判断 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当检测结果是宿端的承载链路不 足以承载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时,判断所述宿端是否有足够可用的可聚合链 路;链路聚合模块,用于接收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当该判断模块的判断结 果是宿端有足够可用的可聚合链路时,通告宿端进行链路聚合。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对链路聚合状况进行动态控制,同时可以解决 数据承栽带宽的不一致性? I起的数据拥塞问题。附圉说明图l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应用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图2本发明聚合链路方法实施例示意图;图3是应用本发明链路聚合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图4是应用本发明链路聚合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图5是应用本发明链路聚合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图6是应用本发明链路聚合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所示,El、 E2是汇聚网(例如城域以太网)的边缘节点,Cl、 C2 是交换网边缘节点。现实中,假设节点El和Cl之间已经聚合了 4个1G比 特/秒带宽的以太网络链路以提供4G比特/秒的带宽,而在节点C2和E2之 间仅聚合了 3个1G比特/秒带宽的以太网络链路以提供3G比特/秒的带宽。显然,在现有技术中,当在E1、 E2间建立连接用以传输4G比特/秒的 数据时,数据就会在节点C2处发生拥塞。因为现有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静 态规划配置的方法,在动态数据传输导致的动态带宽需求面前,它无法提供 在动态数据中的控制链路聚合的能力,也就无法通过保持数据承载带宽一致 性以解决流量拥塞的问题。现有技术还可能导致本地传输网边缘节点与汇聚网边缘节点之间的以 太网链路聚合能力与在远端不一致,从而引起端到端的有带宽保证的数据连 接无法建立。如图1网络结构,如果此时节点El和Cl之间可以聚合2个1G
比特/秒带宽的以太网络链路,而对应的节点C2和E2之间不能再聚合任何 独立的以太网链路,那么如果试图从节点El向节点E2建立一条预留带宽为 2G比特/秒的数据连接,在节点C2上的信令处理会因为无法预留足够的带宽 而失败,这样的信令失败会无谓的耗费宝贵的网络资源和系统资源,同时在 一定程度上造成带宽的浪费。而其根本原因是在连接的入口节点流量工程选 路的时候无法了解边缘节点的聚合能力,并据此进行处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图1中数据传输路径的源端和宿端均为传输网的边 缘节点,聚合链路为传输网边缘节点与汇聚网边缘节点之间的链路。然而实 际上,当所述的源端、宿端部分或者全部不是边缘节点,而是交换网内部的 节点时,也同样会出现上述的问题。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为方便说明,实施例中 中数据传输路径的源端和宿端均为传输网的边缘节点,聚合链路为传输网边 缘节点与汇聚网边缘节点之间的链路。然而实际上,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传 输网内部,来提供以太网链路的动态聚合功能,例如当传输路径上跨越一个 或多个中间节点的两个节点使用以太网链路作为数据链路,且该数据链路支 持以太网链路聚合功能,应用本发明可以使得途经这两个节点的业务在一条 无拥塞的路径上传送,由于处理方式与下面的实施例基本相似,所述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轻易推导得出其它情况的实施方式,所以以下 不再赘述。此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除了本发明实施例提到的传输网的链 路聚合,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将传输网替换成接入网、汇聚网等其它网 络,对其以太网聚合链路带宽进行动态配置,由于实现方法与本发明相同, 为描述筒便,对这些情况在以下实施例中也不再额外进行描述。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聚合控制方法,可以根据传输数据的 需要,聚:合接入网边纟彖i殳备与传输网(如GMPLS/A0SN网纟各、SDH/S0NET/MSTP
网络)边缘设备(如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之间的以太网链路,或者传输网 内部设备之间的以太网链路,应用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请参看图2,本 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链路聚合控制方法包括首先进行步骤Sll,当有数据要在传输网中传输,需要建立传输路径时, 检测待建立的传输路径的宿端(即出口节点)C2与汇聚网(本实施例中该汇 聚网是城域以太网)边缘节点E2之间的以太网承载链路,判断其带宽是否 足以承栽需要传输的数据,如果宿端C2与E2间的链路(宿端链路可能是单 个链路,也可能是聚合链路)可用带宽足以承载数据,则结束流程,否则进 行步骤S12。本实施例中,具体判断方式是判断宿端链路的带宽是否小于 需要传输的数据需求的带宽,如杲小于则说明该宿端链路可用带宽不足以承 载待传输的数据。该步骤S12中,对宿端C2可以被聚合的以太网链路的可用带宽进行判 断,判断宿端C2是否有足够可用带宽用于承载待传输的数据,本实施例中, 判断方法是系统初始化以及各链发生改变时,宿端泛洪其最大物理带宽、 已预留带宽及可预留带宽信息,源端根据收到的宿端最大物理代理及可预留 带宽,判断宿端可用带宽是否不小于待传输数据的带宽,如果判断结果为是, 则进行步骤S14,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进行步骤S13。该步骤S13中,按照预先配置的告警策略,发出告警信息,提示宿端C2 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因此该传输路径无法正常建立。该步骤S14中,通告宿端进行链路聚合,宿端收到通告信息后,建立宿 端C2与汇聚网边缘节点E2之间的聚合链路,聚合后的链路带宽不小于待传 输数据需求的带宽。其中,在本实施例的该步骤S13中,在宿端E2 可聚合以太网链路可 用带宽不足以承载数据的情况下,配置的策略是发出告警信息。在其它实施 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策略,例如重新选路;重新细分数据,调整传输路
径与本地路径链路带宽保持与宿端以太网聚合链路可用带宽一致等。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如果步骤S12的判断结果为否,且待建立的传 输路径的源端Cl与以太城域网边缘节点El之间的,用于传输待传输数据的 链路是已经聚合的聚合链路,那么S13也可以是减少源端聚合链路聚合的 以太网链路的数目。这样可以避免源端不必要的带宽浪费,在这样的实施方 式中,可以由Cl发送通知消息给El, El收到该通知消息后减少待传输数据 的带宽。此外,也可以将告警与减少源端链路聚合的以太网数目结合起来。 同时,步骤S12中判断宿端可用带宽的方法可以有;[艮多种,例如也可以通过 发送请求给宿端,由宿端直接反馈其可以提供的可用带宽。下面以更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链路聚合控制方法及该方法用于标签 交换路径LSP的建立进行详细说明。第一实施例请参看图3,图3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时序示意图,其应用的网络 结构与图1相同城域以太网边缘设备E1和E2分别与AS0N的边缘设备C1 和C2通过多条以太网链路相连。从El到E2的数据首先到达El并在El处 汇聚,然后通过直连的以太网链路传输到AS0N的边缘节点C1,在AS0N网络 内通过建立有连接的路径将数据送达边缘节点C2, C1与C2直接连接,或者 Cl与C2间有至少一个AS0N的中间节点P,然后通过C2与E2间的以太网链 路,将数据传输到城域以太网边缘设备E2。本实施例中,传输网中各节点会在系统初始化以及各链路(包括汇聚形 成的逻辑链路)发生改变时通过泛洪发布信息,通过此种方式,边缘节点C1、 C2获得彼此的相关信息并储存形成流量工程数据库,就可以了解到彼此的带 宽资源,是否可以汇聚到一起,以及汇聚后的效果等信息。这些属性信息有 部分是原有的流量工程信息,另外有一部分是扩展的信息,本实施例中将其 统称为流量工程信息,包括例如最大物理带宽、已预留带宽、可预留带宽、 最大传输单元MTU、工作才莫式单工还是双工、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是否支 持并启用LACP、 LACP的工作^t式是自动配置或者手动配置等。这些信息可 以例如在现在已有的发布流量工程信息的基础上发布。为传输El到E2的数据,城域以太网需要建立跨越AS0N网络的从Cl到 C2的GMPLS LSP,这里记祸LSP-1。首先,El发送携带有带宽预留请求的信令到AS0N网络边缘节点C1,本 实施例中,该信令是RSVP-TE Path信令,用以触发C1发起建立另外一条GMPLS LSP (此处记做LSP-2 ) , LSP-2用以为建立LSP-1提供传输服务。Cl发送的 RSVP-TE Path信令将在选择的路径上被逐跳处理后传输直至到达边缘节点 C2,然后C2基于信令中带宽预留需求和流量工程数据库,检查C2与E2之 间的可预留链路带宽,如果C2与E2间的可预留链路带宽能满足业务需要, 则C2就通过RSVP-TE Resv信令沿着Cl发送RSVP-TE Path信令的反方向预 留带宽并分配标签直接建立LSP-2;如果C2与E2之间的以太网链路可预留 带宽不足以承栽待传输数据,但是可通过汇聚C2与E2之间的以太网链路得 到所需要的可预留带宽,则通知C2进行链路聚合,C2就通过LACP(IEEE 802. 3ad)协议汇聚与E2之间的以太网链路,使得聚合后的C2与E2间带宽 满足数据传输的需要。如果通过本发明实施例链路汇聚成功,C2就通过RSVP-TE Resv信令沿 着来自Cl的路径在AS0N网络内反方向预留带宽并分配标签来建立LSP-2; 如果汇聚失败,或者C2与E2之间即便通过汇聚也不能提供所需的预留带宽, 就依据预先配置的策略进行处理,比如向网管告警等。LSP-2建立成功后,Cl将通过LSP-2透传来自El的RSVP-TE Path信令 给C2,用以建立LSP-1, C2在本地处理后将其传输给E2, E2进行处理后沿 着来自El的路径反方向预留带宽并发布标签来建立LSP-1。 LSP-1建立成功 后即可正常传输E1到E2间的数据。
第二实施例请参看图4,图4是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时序示意图,其应用的网络 结构与图1相同城域以太网边缘设备El和E2分别与GMPLS控制下的AS0N 网络的边缘设备Cl和C2通过多条以太网链路直接相连。需要通过El到E2 的数据首先到达E1并在E1出汇聚,然后通过直连的以太网链路传输到ASON 的边缘节点Cl,这些数据在AS0N内通过有连接的路径到达边缘节点C2, Cl、 C2直接连接,或者其间有至少一个AS0N的中间节点,最后通过直连的以太 网链路传输到城域以太网边缘设备E2。本实施例的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传输网中各节点会在系统初始化以 及各链路(包括汇聚形成的逻辑链路)发生改变时通过泛洪发布信息,通过此 种方式,边缘节点Cl、 C2获得彼此的相关信息并储存,形成流量工程数据 库,就可以了解到彼此的带宽资源,是否可以汇聚到一起,以及汇聚后的效 果等信息。本实施例中这些属性信息包括例如最大物理带宽、已预留带宽、 可预留带宽、最大传输单元MTU、工作模式单工还是双工、虛拟局域网Vlan 标识、是否支持并启用LACP、 LACP的工作模式是自动配置或者手动配置等。 这些信息可以例如在现在已有的发布流量工程信息的基础上发布。本实施例中,为了在E1、 E2间传输数据,需要建立从Cl到C2的GMPLS LSP,为便于区分,把这个GMPLSLSP记做LSP-1,以便在二者之间传输数据。 首先,El发送携带有带宽预留需求信息的信令到AS0N网络边缘节点C1,本 实施例中该信令为RSVP-TE Path信令,Cl基于信令中带宽预留需求和同步 的流量工程数据库检查C2与E2之间的可预留带宽状况如果足以承载待传 输数据,则直接建立Cl与C2间的LSP-2路径,其建立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 如果虽然不足以承载数据,但是可通过汇聚C2与E2之间的以太网链路来提 供需要的可预留带宽,则Cl发送一个跨越多点的直达消息通知C2,本实施
例中,该消息例如是RSVP-TE Notify消息,C2收到该消息后即可通过LACP 汇聚与E2之间的以太网链路,以满足待传输数据的需要。如果通过本发明链路汇聚方法,C2与E2间的链路汇聚成功。则Cl可 发起建立LSP-2的请求,Cl发送RSVP-TE Path信令在选择的路径上逐跳处 理直至到达边缘节点C2, C2就通过RSVP-TE Resv信令沿着来自Cl的路径 在AS0N网络内反方向预留带宽并分配标签来建立LSP-2。如果汇聚失败,或 C2与E2之间即便通过汇聚也不能提供所需的预留带宽,就依据预先配置的 策略进行处理,比如向网管告警。LSP-2建立成功后,El通过LSP-2发送RSVP-TE Path信令,Cl透传该 信令到C2, C2本地处理后将其传输给E2, E2进行处理后沿着来自El的路 径反方向预留带宽,并发布标签建立LSP-1。第三实施例请参时序示意图请参看图6,本实施例所应用的网络结构与第一、第二 实施例大致相同,所不同之处是本实施例增设了资源控制器RC。其应用的网 络结构请参看图5:城域以太网边缘设备E1和E2分别与GMPLS控制下的AS0N 网络的边缘设备Cl和C2通过多条以太网链路直接相连。从El到E2的数据 首先到达El并在El出汇聚,然后通过直连的以太网链路传输到AS0N的边 缘节点Cl,这些数据在AS0N内通过有连接的路径到达边缘节点C2, Cl与 C2间可能有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P,然后通过直连的以太网链路传输到城域 以太网边缘设备E2,并且C1、 C2均与资源控制器RC相连。本实施例中,Cl、 C2会在系统初始化以及各链路(包括汇聚形成的逻辑 链路)发生改变时向资源控制器发布以太网链路聚合属性信息。本实施例中这些属性信息包括例如最大物理带宽、已预留带宽、可预留带宽、最大传 输单元MTU、工作模式单工还是双工、虛拟局域网Vlan标识、是否支持并启
用LACP、 LACP的工作^f莫式是自动配置或者手动配置等。这些信息可以例如 在现在已有的发布流量工程信息的^5出上发布,资源控制器储存这些信息形 成流量工程数据库。本实施例中,城域以太网为建立跨越ASON网络的从Cl到C2的GMPLS LSP(这里记做LSP-1), El首先发送携带有带宽预留需求的信令到ASON网 络边缘节点Cl,本实施例中该信令为RSVP-TE Path信令,Cl通过SNMP协 议向资源控制器RC发出查询请求,资源控制器RC通过带宽预留需求和流量 工程数据库,查询指定路径上C2与E2之间的可预留带宽是否足以承载待传 输数据,如果不足以承载待传输数据但是可通过汇聚C2与E2之间的以太网 链路来4C供需要的可预留带宽,Cl就通过资源控制器RC通知C2, C2使用 LACP协议汇聚与E2之间以太网链路,以满足E1、 E2间待传输数据的需要。如果通过本发明链路汇聚方法,C2与E2间的链路汇聚成功。则Cl发 起建立LSP-2的请求,Cl发送RSVP-TE Path信令在选择的路径上逐跳处理 直至到达边缘节点C2, C2就通过RSVP-TE Resv信令沿着来自Cl的路径在 ASON网络内反方向预留带宽并分配标签来建立LSP-2。如果汇聚失败或C2 与E2之间即便通过汇聚也不能提供所需的预留带宽,就依据预先配置的策 略进行异常处理,比如向网管告警。LSP-2建立成功后,El通过LSP-2发送RSVP-TE Path信令,Cl透传该 信令到C2, C2本地处理后将其传输给E2, E2进行处理后沿着来自El的路 径反方向预留带宽,并发布标签建立起LSP-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链路聚合控制装置,用于进行以太网链路聚合,以 便建立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路径,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检测模块、判 断模块以及链路聚合模块。该装置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也可以集成于待 建立传输路径的源端。其中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业务宿端的承载链路的可用承载带宽是否足以承载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判断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宿端是否有足够可用的可聚合链路;链路聚合模块,用于接收判断模块的判 断结杲,当该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杲是宿端有足够可用的可聚合链路时,通告 宿端进行链路聚合。另外,该装置可进一步包括链路减少模块,用于当该判断模块的判断 结果是宿端没有足够可用的可聚合链路时,减少待建立的传输路径的源端承 载链路聚合的以太网链路。此外,该装置还可进一步包括告警模块,用于当该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 是宿端没有足够可用的可聚合链路时,发出警告信息通告异常情况。再者,该装置可进一步包括汇聚信息发布模块,用于发布宿端的汇聚信 息到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根据该汇聚信息检测业务宿端的带宽。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 饰,例如将本发明应用与交换网外的其它网络,或者应用非AS0N网例如数 据网中,在数据网中建立的标签交换路径是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原、宿端 点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也可以是非边缘节点,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链路聚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检测宿端承载链路的可用承载带宽,判断其是否足以承载待传输的数据,若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判断该宿端可用的可聚合以太网链路是否能满足待传输数据的需要,若能够满足,则通知该宿端进行链路聚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聚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 包括若该宿端可用的可聚合以太网链路不能满足待传输数据的需要, 且源端的承载链路是聚合链路,则减少该源端聚合链路聚合的以太网链 路的数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聚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该宿端可用 的可聚合以太网链路不能满足待传输数据的需要,则源端发出告警信息。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聚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宿端 是否足以承栽待传输的数据的方法具体是所述宿端泛洪自身的汇聚信息,所述源端通过4矣收到的该宿端的汇聚信 息,根据该汇聚信息判断该宿端承载链路的带宽是否不小于业务数据需要的 带宽。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聚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宿端 是否足以承栽待传输的数据的方法具体是所述宿端向资源控制器发送自身的汇聚信息,该资源控制器接收到的该 宿端的汇聚信息后, 一艮据该汇聚信息判断该宿端承载链路的带宽是否不小于 业务数据需要的带宽。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链路聚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汇聚 信息包括工作模式信息、虛拟局域网VLAN标识信息、是否支持并启用 LACP 4言息以及LACP的工作才莫式信息。
7、 一种链路聚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业务宿端的承载链路的可用承载带宽是否足以承载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判断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当检测结果是宿端的承 载链路不足以承载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时,判断所述宿端是否有足够可用的 可聚合链路;链路聚合模块,用于接收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当该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是宿端有足够可用的可聚合链路时,通告宿端进行链路聚合。
8、 如申请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一步包括链路减少模块,用于当该判断模块的检测结果是宿端没有足够可用的可 聚合链路时,减少源端承载链路聚合的以太网链路。
9、 如申请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一步包括 告警模块,用于当该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是宿端没有足够可用的可聚合链路时,发出警告信息。
10、 如申请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集成于业务源端。
11、 如申请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一步包括汇聚 信息发布模块,用于发布宿端的汇聚信息到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根 据该汇聚信息检测业务宿端的带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链路聚合控制方法及装置,主要用于进行以太网链路聚合,在建立用于传输数据的传输路径时,检测待建立传输路径的宿端承载链路的可用承载带宽,判断其是否足以承载待传输的数据,若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判断该宿端可用的可聚合以太网链路是否能满足待传输数据的需要,若能够满足,则该宿端进行链路聚合。应用本发明可以提供在动态控制链路聚合的能力,并可以解决数据承载带宽的不一致性引起的数据拥塞问题。
文档编号H04L12/54GK101212455SQ20061015774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7日
发明者管红光, 董继雄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