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传输路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68117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传输路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多个无线通信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并涉及用 于控制多条无线传输路径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被标准化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的分组交换域中,UMTS承载服务(PDP (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 被指定为承载服务模型。"PDP上下文"指示与在UMTS网络中传输使 用者IP分组时所使用的逻辑路径配置的设置有关的信息。移动终端
(UE)的地址被称为PDP地址。为了访问IP网络,UE使用由一个 或更多个GGSN (网关GPRS支撑节点)分别分配的一个或更多个IP 地址之一,该一个或更多个GGSN中的每一个都是从移动通信网络到 外部IP网络的连接的节点。
由APN (接入点名称)对每一个GGSN进行识别。在UMTS中, 为每一个UE分配一个或更多个PDP地址(当配置PDP上下文时分配 给UE的IP地址),并且针对每一对PDP地址和APN,可以同时建立 多个PDP上下文。在设置多个PDP上下文的情况下,可将不同的GTP
(GPRS隧道协议)隧道与相应的PDP上下文相关联。为每一个GTP 隧道分配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用作其标识符,并且可基于该TEID 识别每一个UMTS承载。通过使用这些UMTS承载,UE可以连接至 外部IP网络(参加非专利文献1和2)。
同时,在被标准化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LTE (长期演进) &SAE (系统架构演进)中,像在UMTS中一样指定SAE承载服务, 并通过以相似的方式使用PDP上下文来建立逻辑路径配置。如今,正 在推进LTE&SAE的标准化,使得可以像在UMTS中一样,通过在 UE附着到移动通信系统时建立缺省承载,并在缺省承载建立后对请求进行响应以设置专用承载,来对多个承载进行逻辑设置。此外,正
在推进上述标准化,使得可以当在UMTS和LTE&SAE之间进行切换 时,交换与以上设置有关的信息(参见非专利文献3)。
此外,在UMTS和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允许到提供服务 的多个PDN的连接,基于多个服务域/外部IP网络(PDN)指定服务 模型。在该服务模型中,限定为了得到由PDN提供的服务,经由分 组数据网关(PDNGW)将UE连接到所述多个PDN,所述多个PDN 中的每一个都是对应PDN和移动网络之间的网关设备,并由相应的 PDNGW分配了不同的PDP地址(分配给UE的IP地址)(参见非专 利文献4和5)。 TS 24.008 Mobile radio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Core network protocols; Stage 3 TS 23.060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Service description;Stage 2 TR 23.882 3GPP 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SAE): Report on technical options and conclusions TS 23.401 3GPP 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GPRS enhancements for LTE access TS 23.402 3GPP 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non画3GPP accessesDisclosure of the Invention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仍需要包括将分别支持不同通信方法 (如第二代和第三代(2G和3G)无线通信方法、作为下一代通信方 法的超3G (S3G)以及第四代(4G)通信方法)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 包括在内的移动终端,并使得能够实现这些不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 切换。至于将哪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建立与承载相对应的无线传输 路径或用于允许在分别由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法建立的无线传输路径之间的切换时,上述非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技术允许基于对应的
TEID对每一个UMTS承载的识别,然而不非意在针对每一个承载做 出区分。此外,虽然上述非专利文献3到5需要使能UMTS和 SAE&LTE之间的切换,然而就目前而言没有提供解决方案。在提供 基于允许到多个PDN的连接的多个PDN服务的情况下,也没有解决 该切换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传输路径控 制方法,用于有效地解决上述各种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包括多 个无线接入网设备,每一个由多个无线网络子系统形成;移动终端, 包括支持到多个无线接入网的连接的无线通信设备;以及移动锚定设 备,将多个无线接入网设备彼此连接。该移动通信控制系统的特征在 于移动锚定设备具有对承载识别表进行管理的功能,承载识别表保 持被分配给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一地址和对应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标识符 间的关系。
向每一个IP承载分配IP地址,并且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作锚点 的移动锚定设备对移动终端的标识符、所述IP地址和标识无线接入装 置的标识符之间的关联进行管理。通过将已在切换源IP承载中使用的 IP地址分配给切换目的地IP承载,可以实现不同无线接入网之间的 切换。
向每一个IP承载分配承载上下文,并且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作锚 点的移动锚定设备对移动终端的标识符、所述承载上下文和标识无线 接入装置的标识符之间的关联进行管理。通过分配标识至少一个切换 源IP承载的信息(例如已在切换源IP承载中使用的承载上下文或被 分配给承载的IP地址、分配给切换目的地IP承载的IP地址),可以 实现不同无线接入网之间的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移动终端和移动性管理设备对承载识别 表进行管理,在该承载识别表中,将移动终端的标识符、被分配给移 动终端的IP地址、其无线通信接口的标识符彼此相关联,或在该承载识别表中,将移动终端的标识符、被分配给移动终端IP地址和承载上 下文、其无线通信接口的标识符彼此相关联。通过参考承载识别表, 移动性管理设备对建立在移动性管理设备和移动终端之间的IP承载
进行识别,并对关于无线接入网的IP承载映射进行管理。移动性管理 设备通过只根据请求更新移动性管理设备的标识符,来改变IP承载。
这使得可以在不改变移动终端上的应用中使用的IP地址的情况 下,进行不同类型的无线接入网之间的切换。
本发明包含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处理的程序,以及在其中存储有该 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控制方法中,对承载识别表进行管理,在承 载识别表中将移动终端的标识符、被分配给移动终端的IP地址、无线 通信设备的标识符彼此相关联,并通过促使移动性管理设备参考该表 来更新至少对切换源IP承载进行标识的信息(例如被分配给对应的无 线通信接口的承载上下文或被分配给该承载的IP地址),改变分组路 由。相应地,可以在不改变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的情况下,进行不同类 型的无线传输路径间的切换。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网络配置 示例。
图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二网络配置示例。
图1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三网络配置 示例。
图1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四网络配置 示例。
图1E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五网络配置 示例。
图2A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配置示例的功能框图。图2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RNS的配置示例的功能框图。
图2C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GWN的配置示例的功能框图。 图2D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HSS的配置示例的功能框图。 图2E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AR的配置示例的功能框图。 图2F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GW的配置示例的功能框图。 图3A是根据实施例之一的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附着时的操作 序列图。
图3B是根据实施例之一的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切换时的第一 操作序列图。
图3C是根据实施例之一的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切换时的第二 操作序列图。
图3D是根据实施例之一的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切换时的第三 操作序列图。
图3D是根据实施例之一的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切换时的第四 操作序列图。
图3F是根据实施例之一的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切换时的第五 操作序列图。
图3G是根据实施例之一的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附着时的另一 操作序列图。
图3H是示出了当从RNS la切换至RNS 2a时经由RNS 1产生切 换触发的时候,根据实施例之一的由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构成设备执行 的操作的序列图。
图4A示出了附着时承载标识符表的配置示例。
图4B示出了怎样更新承载标识符表的第一示例。
图4C示出了怎样更新承载标识符表的第二示例。
图4D示出附着时承载标识符表的示例。
图4E示出了怎样更新承载标识符表的示例。
图4F示出了怎样更新承载标识符表的示例。
图4G示出了切换时承载标识符表的示例。
图4H示出了切换时承载标识符表的示例。图5A示出了附着时IP承载设置的示例。
图5B示出了在第一和第三切换序列示例中,怎样改变IP承载设 置的示例。
图5C示出了在第二和第四切换序列示例中,怎样改变IP承载设
置的示例。
图5D示出了附着时承载设置的示例。
图5E示出了在切换序列中,怎样改变IP承载设置的示例。
图5F示出了在第二和第四切换序列示例中,怎样改变IP承载设 置(改变前的IP承载设置)的示例。
图5G示出了在第二和第四切换序列示例中,怎样改变IP承载设 置(改变后的IP承载设置)的示例。
图5G示出了在第二和第四切换序列示例中,怎样改变IP承载设 置(改变后的IP承载设置)的另一示例。
符号说明
A 移动通信系统l, 1 第一无线接入网,la……RNS1A,
3……第二无线接入网,5 核心网,7 移动终端,11……RNC,
15和17......基站,31......互联网,33......GWN,以及35......HSS。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首先,参考图1A和1B,给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 的网络配置示例的描述。如图1A所示,在移动通信系统A中,将UMTS 功能架构分成两部分无线接入网(l和3)以及核心网5。
将所请求的通信所需的无线资源(以特定的传输带宽为代表)分 配给无线接入网1和3中的每一个,通过这样将使用者信息在移动终 端7和核心网5之间传输。由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法具有不同的无线 接入网,在第一无线接入网1中使用的无线通信方法与在第二无线接 入网3中使用的无线通信方法不同。第一无线接入网1和第三无线接 入网3分别由多个无线网络子系统(RNS)组成。特别地,第一无线接入网1由RNS1A到RNS ln组成,而第二无线接入网1由RNS 2A 到RNS 2m组成。
此外,每一个RNS由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11和多个基站15 到17组成。无线网络控制器11不仅执行无线协议控制(如无线资源 控制、无线链路控制和媒体访问控制),还执行管理(如通过控制基站 15和基站17来分配无线信道)。虽然在该配置示例中由一个RNC和 多个基站组成,然而可替代地可以通过将RNC和基站的功能集成在 一个设备中来配置RNS。换言之,只要基于一个或多个用作核心网和 UE之间的连结并控制无线网络的设备,RNS可具有任何配置。此处, 重要的是在UE和GWN之间建立IP承载。
此外,虽然在图1A所示的示例中,系统只包括两个无线接入网 1和3,但依照移动终端7所支持的无线通信方法,该系统可包括两个 或更多无线接入网。图1B示出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另一个网络配置示 例,在该系统中无线接入网2a中的每一个RNS具有不同的配置。在 图1B中,无线接入网2a中的RNS分别是接入路由器(AR) AR2A 到AR2m,由符号3b示出。
在核心网上,基于来自使用者的服务请求,将使用者信息(如, 语音和分组数据)在无线接入网1和无线接入网3之间,或者在无线 接入网1或无线接入网3和互联网之间进行传输,互联网是外部网络。 通过包括移动锚定设备(GWN 33)和订户服务器(HSS) 35对核心 网5进行配置,移动锚定设备(GWN 33)将无线通信网1和无线通 信网3之一与作为外部IP网的互联网31进行连接,用户服务器(HSS) 35管理相应的移动终端7的订户和位置。
移动终端7具有分别支持第一无线接入网1和第二无线接入网3 的无线通信方法的不同的无线通信装置。移动终端7分别经由这些无 线通信装置的通信接口 (IF)被连接到无线接入网1和无线接入网3。 应该注意到,虽然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终端7被配置为可连接到两个 无线接入网1和3,然而移动终端7可具有两个或多个分别支持不同 无线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
此外,可通过无线接入网1和无线接入网3中的任意一个将移动
15终端7连接到核心网5,并且还可通过核心网5中的GWN 33将移动 终端7连接到外部IP网络31。
取决于其支持的无线通信方法,无线接入网l和无线接入网3具 有不同的可连接区域。相应地,当使用者移动时,用于连接的可用无 线接入网发生改变。相应地,为了向使用者连续提供服务,在无线接 入网之间对通信进行切换。此外,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法具有不同的传 输质量,如传输速率。相应地,当用于连接的可用无线接入网改变时, 可对通信进行切换,以改变将要使用的无线接入网络,从而满足使用 者的偏好。
该实施例使用了这样的网络配置,在其中将无线接入网l和无线 接入网3的每一个直接连接到GWN33。然而,可替代地使用分级配 置,其中在无线接入网和GWN33之间提供对每一个无线接入网中的 所有RNS进行控制的设备。特别地,可在GWN33和RNSla至RNS ln之间的点处以及GWN 33和RNS 2a至2m之间的点处分别提供这 样的设备。
此外,该实施例使用将GWN33直接连接到外部IP网络31的配 置。然而,可替代地使用分级配置,其中可提供管理多个移动锚定设 备的设备作为去往外部IP网络31的网关。接下来,将参考图2A,给 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配置示例的描述。如图2A所示,移动 终端7是移动通信终端,包括无线通信IF 7a、通信控制器7b、 IP 通信控制器7c和承载识别表7d。
无线通信IF 7a被用于移动终端7通过无线连接与对应的无线接 入网中基站15和基站17的任意一个进行的通信,并进而与核心网5 中的无线接入网和GWN33中的RNC 11进行的通信。
通信控制器7b控制经由无线通信IF 7a与无线接入网中的基站和 RNC进行的、使用无线协议的通信,并因而实现移动终端7与无线接 入网1和无线接入网3中任意一个的连接。通信控制器7b还执行对移 动终端7的位置注册、注册到移动通信网络1和移动通信网络3中的 任意一个等的控制。此外,基于从通信控制器7b接收到的信息,通信 控制器7b确定是否可将无线通信IF 7a连接到对应的无线接入网。IP通信控制器7c通过由通信控制器7b建立的传输路径发送和接
收IP地址配置和IP分组,还产生和管理描述由GWN 33分配的IP地 址以及无线通信IF 7a间关系的承载识别表。通过参考承载识别表,IP 通信控制器7c确定移动终端7当前将哪一个分配给对应无线通信IF 7a的IP承载用于通信。
接下来,参考图2B给出对根据该实施例的RNS la (将la用作 代表性示例)的功能配置的描述。如图2B所示,RNSla是无线接入 网系统,包括UEIF功能lla、 GWNIF功能llb、无线网络控制功 能llc和无线通信控制功能lld。图2B示意性地示出了 RNS la的功 能块,其中,通过RNC或其中的每一个基站或者RNC及其中的每一 个基站来实现每一个功能。
UEIF功能lla被用于通过无线连接的、UE7和无线接入网的内 部之间的通信。在UEIF功能lla中,由基站17控制关于物理层中无 线连接的功能,而UTRAN中的RNC 11实现无线协议功能,如无线 资源控制、无线链路控制和媒体访问控制。
用于与GWN 33进行通信的GWN IF功能lib起通信IF的作用, 通信IF接收来自GWN 33的RNS控制消息、向UE7传输该控制消息 并从UE 7向GWN 33传输通信数据。
为了允许基站之一经由无线电波将信息发送到UE 7或从UE 7接 收信息,无线通信控制功能llo执行物理层中的控制,如复用、信道 编码、扩频以及调制。
无线网络控制功能lld管理无线接入网中的通信控制并实现无线 协议功能,如无线资源控制、无线链路控制以及媒体访问控制。此外, 无线网络控制功能lld还通过控制基站15和基站17来管理无线信道 分配。同时,无线网络控制功能11d提供IF功能以连接到GWN33, 并且为了提供UE 7和GWN 33之间的承载服务,控制RNS la和GWN 33之间的通信。
接下来,参考图2C给出对根据该实施例的GWN配置示例的描 述。如图2C所述,GWN33包括RNSIF部分33a、网络IF33b、移 动性控制器33c、通信控制器33d、 IP控制器33e和承载识别表33f。RNS IF33a被用于与在无线接入网中包括RNC的RNS进行通信, 还被用于经由RNS la与UE7进行的通信。
通信控制器33d执行下列操作控制使用其自身协议的、经由RNS IF与无线接入网中的RNC进行的通信;注册其信息经由RNS发送的 UE 7;认证该UE7的使用者;为了选择将哪一个RNS用于与UE 7 进行的通信,重新部署分组传输路由;控制来自UE 7的通信消息; 以及控制与RNS的通信消息交换。
移动性控制器33c提供对UE 7的位置进行跟踪的位置管理功 能;当UE7接收来话时用于寻呼UE7的寻呼功能;更新UE 7的位 置的功能;以及通过与通信控制器协同工作实现的切换功能。
IP控制器33e提供用于提供通信服务的会话管理功能;对GWN 33和UE 7之间的承载进行设置的功能;对在通过承载提供的承载服 务中传输的分组进行寻路和传输的功能;以及连接至外部IP网络的功 能。此外,IP控制器33e还通过使用对分配给UE7的IP地址和无线 通信IF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的承载识别表,来控制UE 7所包括的多 个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切换。特别地,IP控制器33e管理承载识别表, 以标识UE 7当前将哪一个被分配给相应无线通信IF的IP承载用于通 信,并建立和更新承载识别表中相应无线通信IF的标识符,以建立和 更新GWN 33和UE 7之间的分组传输路由。
连接外部IP网络和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的网络IF 33b允许UE 7经 由GWN 33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
接下来,参考图2D给出对根据该实施例的订户服务器(HSS) 的配置示例的描述。如图2D所述,HSS35包括位置管理单元35a,-订户管理单元35b和GWN IF 35c。
位置管理单元35a管理由对应的UE 7发送的、关于该UE 7的位 置信息。基于该位置信息,HSS35保持对使用者的位置区域的跟踪。
作为使用者预订信息时,订户管理单元35b在其中存储关于每一 个使用者的识别信息以及关于使用者使用的移动通信服务的预订信 息。使用者识别信息包括IMSI (国际移动订户标识)和MSISDN (MS 国际PSTN/ISDN号)。服务订户信息包括UE7连接到的外部IP网络、UE7的IP地址、和使用者的预订合同中指定的QoS参数值。通 过参考位置管理单元管理的、关于该使用者的位置信息,HSS 35向 UE 7连接到的GWN 35传输该使用者预订信息,并且GWN 35使用 使用者预订信息对服务访问进行管理。
接下来,参考图2E给出对根据该实施例的接入路由器(AR)的 功能配置的描述。如图2E所示,AR 3b是无线接入网系统,包括-UEIF功能31a、 GWNIF功能31b、无线网络控制功能31d和无线通 信控制功能31c。 UE IF功能31a被用于UE 7和无线接入网的内部之 间的、通过无线连接的通信。用于与GWM33进行通信的GWN IF功 能31b起向GWN33传输与到GWN33的路径有关的控制消息以及来 自UE7的通信数据的通信IF的作用。
为了允许AR经由无线电波将信息发送到UE 7或从UE 7接收信 息,无线通信控制功能31c对物理层中的无线连接执行控制,如复用、 信道编码、扩频以及调制。
无线网络控制功能31d管理无线接入网中的通信控制并实现无线 协议功能,如无线资源控制、无线链路控制以及媒体访问控制。同时, 为了提供UE 7和GWN 33之间的承载服务,无线网络控制功能31d 提供连接至GWN 33的IF功能,并控制AR和GWN 33之间的通信。
应该注意到,由于取决于移动通信系统规范,可在移动通信网络 .中使用不同的系统配置以实现前述功能,移动通信网的系统配置不限 于以上所述。
图3A是示出了当UE 7附着到(将其自身注册在)移动通信系统 时,构成设备执行的操作的序列图。图3B和3C分别都是示出了例如 在从RNS la切换到RNS2a时,当经由RNS 1产生切换触发时,构成 设备执行的操作的序列图。图3D和3E分别是示出了当经由RNS 2 产生切换触发时,设备执行的操作的序列图。图5A到5C是分别基于 这些操作序列设置的、UE和GWN之间的IP承载设置的示例。 (附着示例1)
首先,给出当UE 7附着到移动通信系统时所执行的操作顺序的 描述。UE7包括分别实现到RNS (1) 1和RNS (2) 3的连接的通信设备。应该注意到,由于当UE7同时附着到RNS (1) 1和RNS (2) 3两者时所执行的操作序列与当UE 7顺序地附着到RNS( 1 )1和RNS (2) 3时所执行的操作序列相同,因此可以使用单个操作序列图而不 管附着次序,即不管UE 7是同时附着到两个RNS还是首先附着到任 意一个RNS,来示出分别针对RNS (1) 1和RNS (2) 3的操作序列。 相应地,如图3A所示,分别将单个操作序列图用于示出分别针对RNS (1) la和RNS (2) lb的操作序列。
在该实施例中,将UE 7通过使用RNS (1) la和RNS (2) lb 在两种不同的无线接入网1和3中操作的情况作为示例。然而,即使 当UE 7可附着到两个或更多的不同无线接入网时,也可以以相似的 过程实现无线接入网之间的切换。
首先,在开机后,UE 7搜索当前可用于通过对应的无线通信IF 进行连接的网络(S101的一部分)。在该实施例中,对应的RNS (1) la和RNS (2) lb的无线接入网5都可用于连接。在寻找到可用的无 线接入网5时(S101的一部分),UE7通过相应的RNS发送GWN 33 附着请求(S102),每一个GWN 33附着请求都包括如UE标识符 (UE-ID)和附着类型等信息单元。
然后,GWN33将UE7注册到HSS35上,执行使用者和每一个 网络之间的相互认证,并将GWN33注册到HSS35上(S103)。在标 识GWN 33的注册时,HSS 35向GWN 33传输针对缺省IP承载的订 户信息(S104),该订户信息包括经认证的服务预订信息和计费信息。 然后,基于包括该订户信息和从UE 7接收到的使用者偏好在内的信 息,GWN33确定将被分配给UE7的IP地址,并在同时更新承载标 识符表的相应部分(S105)。
此外,基于这样分配的IP地址,GWN33建立使用者数据将在其 上进行传输的IP承载,并将缺省策略、计费规则等添加至IP承载 (S106)。在该实施例中,GWN33开始建立IP承载,然而,IP承载 的建立可由UE7和GWN33的任意一个来启动。
一旦建立了缺省IP承载,GWN 33就向RNS 1/2 (la或lb)提 供QoS (服务质量)信息(S107),如缺省IP承载所允许的最大传输
20率。基于该信息,RNS la或RNS lb控制其中的无线资源(S108)。
同时,GWN33向UE7发送允许UE7附着到移动接入网络的消 息,以及包括所分配的IP地址的信息和用于标识UE 7的暂时性标识 符,如TMSI (临时移动订户标识)或P-TMSI (分组临时移动订户标 识)(S109)。 UE 7在其自身中设置所分配的IP地址,并产生由UE 标识符(UE-ID)和所支持的无线通信IF的接口标识符(IF-ID)组成 的地址设置表(SllO)。
使用允许对UE 7进行唯一识别的标识符,如分配给移动终端设 备的IMSI、 MSISDN或IMEI (国际移动台设备标识)作为UE-ID。 同时,IF-ID需要是将无线通信IF与另一个无线通信IF区别开的标识 符,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移动通信网络中暂时分配的订户标识符(如 TMSI或P-TMSI)作为IF-ID。于此使用标识无线通信IF的标识符作 为IF-ID,然而可替代使用对无线通信IF连接到的无线接入网进行标 识的标识符。再次可替代地,在不同的供应商运营不同的无线接入网 的情况下,可使用将供应商和另一个供应商区别开的标识符,如公共 移动通信网标识符(PLMN-ID)。更特别地,无线接入网络标识符还 可涉及在UE 7和基站之一之间的通信、基站和RNS之间的通信和 RNC和GWN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标识符。
UE 7向GWN 33发送包括因此产生的承载标识符表的网络附着 完成消息(Slll)。作为响应,GWN33将包括在接收到的消息中的承 载标识符信息注册为承载标识符表(S112)。图4A和5A分别示出了 承载标识符表和地址设置表的示例以及IP承载设置的示例,其中, IF-IDl、 IF-ID2、 IP地址1和IP地址2分别表示允许到RNS (1) la 和RNS (2) lb的连接的IF-ID,以及其中分配的IP地址。 (切换示例1)
接下来,将参见图3B和图5B,给出在经由RNS (1) la的数据 通信期间,在由UE7经由RNSU) la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触发的 从RNS (1) la到RNS (2) lb的切换时,所执行的操作序列的示例 的描述。在该示例中,在包括RNS (1) la的无线接入网(1) la和 包括RNS (2) lb的无线接入网2的每一个中只使用单个承载,亦即只是缺省承载。
最初,在UE7和GWN33之间建立经由RNS (O la的IP承载, 并且UE 7通过该IP承载使用通信服务(S201)。在此假定由于诸如 与用户的移动相随的无线环境改变等因素使得RNS (2) lb的无线接 入网可用于连接,或造成RNS (O la的无线质量的退化,使用者或 UE7自发地确定进行从RNS (1) la的无线接入网到RNS (2) lb的 无线接入网的切换(S202)。然后,经由RNS (1) la, UE 7向GWN 33发送切换请求,包括其UE-ID以及允许到切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网 的连接的无线通信装置的IF-ID (S203)。作为响应,GWN33通过参 考接收到的切换请求消息,选择将在切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网3中使用 的RNS(2Mb(S204),并向RNS(2)lb发送切换准备请求消息(S205)。 UE7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S203)包括将RNS (2) lb指定为切换目 的地的信息,如与RNS (2) lb相对应的无线通信IF的接口标识符、 RNS (2) lb的无线接入网标识符、或直接标识RNS (2) lb的信息。
在此,在该实施例中,使用者或UE7自发地确定进行切换(S202)。 然而,替代地,RNS 1可基于UE7给出的与UE7的环境周围的无线 条件改变有关的信息,确定进行切换,并且可向GWN33发送切换请 求(S203)。
被指定为切换目的地的RNS (2) lb保证承载资源(S206),承 载资源包括被分配给UE 7的无线接入网(2) 3中的无线资源。在完 成切换准备时,RNS(2)lb向GWN33发送切换准备完成消息(S207)。
在接收到该切换准备完成消息时,GWN 33向RNS (1) la发送 切换指示,并经由RNS (1) la向UE7发送切换指示(S208)。在发 送切换指示后,GWN33更新承载识别表中的IF-ID2的IP地址条 目(从IP地址2到IP地址1 ); UE 7和GWN 33之间的分组传输路由 信息;以及关于在无线接入网中建立的IP承载的信息(S209)。图4B 和图5B分别示出了怎样更新与RNS (2) lb中使用的IP承载有关的
信息的示例以及怎样改变IP承载设置的示例。
同时,在接收到切换指示时,RNS O) la开始经由GWN33向 RNS (2) lb传输发往UE 7的通信数据(S210)。根据对RNS (1)
22la的设置,为了避免数据丢失,RNS (1) la还可同时从其自身向UE 7传输通信数据。替代地,RNS (1) la可直接向RNS (2) lb传输通 信数据,即不经由GWN33。此外,切换指示可包括与RNS2相对应 的无线通信IF的接口标识符,或RNS 2的无线接入网标识符。
在RNS (2) lb和UE 7之间的无线承载建立(S211)时,RNS (2) lb向GWN33发送指示切换处理完成的切换完成消息(S212)。 该切换完成后,GWN33释放切换源无线接入网中的资源(S213)。因 此,建立了经由RNS (2) lb的IP承载,使得可能使用该IP承载提 供数据通信服务(S214)。此外,在建立IP承载的同时,UE以类似 的方式更新地址设置表来更新承载识别表。只要更新不干扰切换,可 在任何时刻更新承载识别表和地址设置表。
在该实施例中已经给出了从RNS (1) la到RNS (2) lb的切换 时所执行的操作序列的描述。然而,使用相似的操作序列,可以实现 针对任何切换的切换处理,如从RNS (2) lb到RNS (1) la的切换, 或到另一个无线接入网的切换。此外,可使用与切换源无线接入网和 切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网的类型无关的操作序列来实现切换处理。
此外,只要切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系统使用单个IP承载,便可使用 相似的操作序列来实现切换处理,即使切换源使用多个IP承载也是如 此。
(切换示例2)
接下来,参见图3C和图5C,给出在经由RNS (1) la的数据通 信期间,在由UE7经由RNS(1) la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触发的从 RNS (1) la到RNS (2) lb的切换时,所执行的操作序列的另一示 例的描述。在该实施例中,在无线接入网(1) l和无线接入网(2) 3 的每一个中使用两个IP承载,即缺省承载和第二承载。应该注意到, 虽然在该实施例中是两个,然而在每一个无线接入网中使用的IP承载 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更多。
由于与在每一个无线接入网中只使用缺省承载的操作序列中的 等效步骤大致相同,将不对步骤S301到S306进行详细描述。然而, 应该注意到,在该实施例中,除将RNS (2) lb指定为切换目的地的信息(如对应于RNS (2) lb的无线通信IF的接口标识符、RNS (2) lb的无线接入网标识符或直接标识RNS (2) lb的信息)夕卜,UE 7 发送的切换请求(S303)还包括标识切换目的地承载的信息(在该实 施例中,是标识切换目的地IP承载的IP地址)。此外,在该实施例中, 使用者或UE7自发地确定进行切换(S302)。然而,替代地,RNS(l) la可基于UE 7给出的与UE 7的环境周围的无线条件改变有关的信 息,确定进行切换,并且可向GWN33发送切换请求(S303)。
在RNS (2) lb保证无线接入网(2) 3中的承载资源后(S306), 在RAN (2) lb和UE7之间建立无线承载(S307)。作为响应,RNS (2) lb向GWN33发送切换准备完成消息(S308)。
在接收到切换准备完成消息时,GWN33经由RNS (2) lb向最 新建立的第二承载分配IP地址,并同时更新承载识别表中的信息 (S309)。此外,GWN 33基于该最新分配的IP地址,对第二承载上 的IP设置进行配置(S310和S311)。
在确定建立经由RNS (2) lb的第二IP承载时(S312), GWN 33 向RNS (1) la发送切换指示并经由RNS (1) la向UE 7发送切换指 示(S313)。在发送切换指示后,GWN33更新承载识别表中与第二 IP承载相对应的IF-ID 2的IP地址条目(从IP地址4到IP地址2); UE7和GWN 33之间的分组传输路由信息;以及关于在无线接入网中 建立的IP承载的信息(S314)。图4C和5C的每一个示出了对怎样更 新与RNS (2) lb中最新建立的第二IP承载有关的信息的示例。
在此,在RNS(2) lb中,在该实施例中被设置为与缺省IP承载 的IP地址不同的第二 IP承载的初始IP地址(地址4),可被替代地设 置为与缺省IP承载的IP地址相同的IP地址(地址3)。
在该实施例中,已经给出了切换目的地第二 IP承载的IP地址首 先被设置为初始IP地址(地址4),然后被更新为切换源IP承载的IP 地址(地址2)的过程。然而,可从一开始将切换目的地IP地址(地 址2)设置为切换源IP地址(地址2)。
同时,在接收到切换指示时,RNS (1) la开始经由GWN33向 RNS (2) lb传输发往UE 7的通信数据(S315)。取决于RNS (1)la上的设置,为了避免数据丢失,RAN (1) la还可同时从其自身向 UE7传输通信数据。替代地,RNS (1) la可直接向RNS (2) lb传 输通信数据,即不经由GWN33。此外,切换指示可包括与RNS2 相对应的无线通信IF的接口标识符或RNS 2的无线接入网标识符; 以及标识切换目的地承载的信息(在该实施例中,标识切换目的地IP 承载的IP地址)。
当数据传输开始时,RNS (2) lb向GWN 33发送指示切换处理 完成的切换完成消息(S316)。切换完成后,GWN33释放切换源无线 接入网中的资源(S317)。因此,建立了经由RNS (2) lb的IP承载, 使得可以使用该IP承载提供数据通信服务(S31S)。此外,在建立IP 承载时,UE以类似于更新承载识别表的方式来更新地址设置表。只 要更新不干扰切换,就可在任何时候更新承载识别表和地址设置表。
在上文,该实施例中,己经给出了在从RNS (1) la到RNS (2) lb的切换时所执行的操作序列的描述。然而,使用相似的操作序列, 可以实现针对任何切换的切换处理,如从RNS (2) lb到RNS (1) la的切换,或到另一个无线接入网的切换。此外,可使用与切换源无 线接入网和切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网的类型无关的操作序列来实现切换 处理。
此外,只要切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系统使用多个IP承载,便可使用 相似的操作序列来实现切换处理,即使切换源使用单个IP承载也是如 此。
(切换示例3)
接下来,参见图3D,给出在经由RNS (1) la的数据通信期间, 在由UE 7经由RNS (2) lb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触发的从RNS (1 ) la到RNS (2) lb的切换时,所执行的操作序列的示例的描述。在该 示例中,在包括RNS (1) la的无线接入网(1) 1和包括RNS (2) lb的无线接入网2 (3)的每一个中只使用单个承载,亦即只是缺省承 载。
最初,在UE7和GWN33之间建立经由RNS (1) la的IP承载, 并且UE 7通过该IP承载使用通信服务(S401)。在此假定由于诸如与用户的移动相随的无线环境改变等因素使得RNS (2) lb的无线接
入网可用于连接,或造成RNS (1) la的无线质量的退化,使用者或 UE7自发地确定进行从RNS (1) la的无线接入网到RNS (2) lb的 无线接入网的切换(S402)。
在此,在该实施例中,使用者或UE7自发地确定进行切换(S402)。 然而,替代地,RNS (1) lb可基于UE7给出的与UE7的环境周围 的无线条件改变有关的信息,确定进行切换,并且可向GWN33发送 切换请求(S403)。然后,经由RNS (2) lb, UE 7向GWN 33发送 切换请求,包括其UE-ID以及允许到切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网的连接 的无线通信装置的IF-ID (S403)。通过参考接收到的切换请求消息, RNS (2) lb保证承载资源,该承载资源包括无线接入网(2) 3中的 被分配给UE 7的无线资源(S404)。因此,建立了 RNS (2) lb和 UE7之间的无线承载(S405),并在UE 7和GWN 33之间建立经由 RNS (2) lb的IP承载(S406)。作为响应,GWN33向RNS (1) la 发送切换指示,并经由RNS (1) la向UE7发送切换指示(S407)。 在发送切换指示后,GWN33更新承载识别表中的IF-ID2的IP地 址条目(从IP地址2到IP地址1 ); UE 7和GWN 33之间的分组传输 路由信息;以及关于在无线接入网中建立的IP承载的信息(S40S)。 图4B和5B的每一个示出对与RNS (2) lb中使用的IP承载有关的 信息,怎样进行更新的示例。
同时,在接收到切换指示时,RNS (1) la开始经由GWN33向 RNS (2) lb传输发往UE 7的通信数据(S409)。取决于RNS (1) la上的设置,为了避免数据丢失,RAN(l) la还可同时从其自身向 UE7传输通信数据。替代地,RNS (1) la可直接向RNS (2) lb传 输通信数据,即不经由GWN33。此外,切换指示可包括与RNS (2) lb相对应的无线通信的接口标识符,或RNS (2) lb的无线接入 网标识符。
在开始向RNS (2) lb传输通信数据时,RNS (2) lb向GWN 33 发送指示切换处理完成的切换完成消息(S410)。该切换完成后,GWN 33释放切换源无线接入网中的资源(S411)。因此,建立了经由RNS
26(2Mb的IP承载,使得可以使用该IP承载提供数据通信服务(S412)。
此外,在建立IP承载时,UE以类似于更新承载识别表的方式来
更新地址设置表。只要更新不干扰切换,就可在任何时候更新承载识 别表和地址设置表。
在该实施例中给出了从RNS (1) la到RNS (2) lb的切换时所 执行的操作序列的描述。然而,使用相似的操作序列,可以实现针对 任何切换的切换处理,如从RNS (2) lb到RNS (1) la的切换,或 到另一个无线接入网的切换。此外,可使用与切换源无线接入网和切 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网的类型无关的操作序列来实现切换处理。
此外,只要切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系统使用单个IP承载,便可使用 相似的操作序列实现切换处理,即使切换源使用多个IP承载也是如 此。
(切换示例4)
接下来,参见图3E,给出在经由RNS (1) la的数据通信期间, 在由UE 7经由RNS (2) lb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触发的从RNS (1) la到RNS (2) lb的切换时,所执行的操作序列的另一示例的描述。 在该实施例中,在无线接入网(1) 1和无线接入网(2) 3的每一个中 使用两个IP承载,即缺省承载和第二承载。应该注意到,虽然在该实 施例中是两个,然而在每一个无线接入网中使用的IP承载的数量可以 是两个或更多个。
从S501到S503的歩骤与在每一个无线接入网中只使用缺省承载 的操作序列中的等效步骤大致相同。然而,应该注意到,在该实施例 中,除将RNS (1) la指定为切换源的信息(如与RNS (2) lb相对 应的无线通信IF的接口标识符或RNS (2) lb的无线接入网标识符) 外,UE7发送的切换请求(S503)还包括标识切换目的地承载的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是标识切换目的地IP承载的IP地址)。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使用者或UE7自发地确定进行切换(S502)。 然而,替代地,RNS (1) la可基于UE 7给出的与UE 7的环境周围 的无线条件改变有关的信息,确定进行切换,并且可向GWN33发送 切换请求(S503)。在接收到切换请求时,GWN33向RNS (2) lb发送承载请求消息以保证针对第二IP承载的资源(S504)。在接收承载
请求消息时,RNS (2) lb保证RNS (2) lb中的第二 IP承载所需的 承载资源(S505),并建立UE 7和RNS(2)lb之间的无线承载(S506)。
GWN33经由RNS (2) lb向最新建立的第二承载分配IP地址, 并同时更新承载识别表中的信息(S507)。此外,基于该最新分配的 IP地址,GWN33对第二承载上的IP设置进行配置(S508和S509)。
在确定建立了经由RNS (2) lb的第二IP承载时(S510), GWN 33向RNS (1) la发送切换请求(S511),并向RNS (2) lb发送切 换指示并经由RNS(2) lb向UE7发送切换指示(S512)。此后,GWN 33更新承载识别表中与第二 IP承载相对应的IF-ID 2的IP地址条 目(从IP地址4到IP地址2); UE 7和GWN 33之间的分组传输路由 信息;以及关于在无线接入网中建立的IP承载的信息(S513)。图4C 和5C的每一个示出怎样更新与RNS (2) lb中最新建立的第二IP承 载有关的信息的示例。
在此,在RNS(2) lb中,在该实施例中被设置为与缺省IP承载 的IP地址不同的第二 IP承载的初始IP地址(地址4),可被替代地设 置为与缺省IP承载的IP地址相同的IP地址(地址3)。
此外,该实施例使用了切换目的地第二 IP承载的IP地址首先被 设置为初始IP地址(地址4),然后被更新为切换源IP承载的IP地址 (地址2)的过程。然而,可从一开始将切换目的地IP地址(地址2) 设置为切换源IP地址(地址2)。
同时,在接收到切换请求时,RNS (1) la开始经由GWN 33向 RNS (2) lb传输地址指向UE7的通信数据(S514)。取决于RNS (1) la上的设置,为了避免数据丢失,RAN(l) la还可同时从其向UE7 传输通信数据。替代地,RNS (1) la可直接向RNS (2) lb传输通 信数据,即不经由GWN33。此外,切换指示可包括与RNS2相对 应的无线通信IF的接口标识符或RNS 2的无线接入网标识符;以及 标识切换目的地承载的信息(在该实施例中,标识切换目的地IP承载 的IP地址)。
在数据传输开始时,RNS (2) lb向GWN 33发送指示切换处理完成的切换完成消息(S515)。切换完成后,GWN33释放切换源无线 接入网中的资源(S516)。因此,建立了经由RNS (2) lb的IP承载, 使得可以使用该IP承载来提供数据通信服务(S517)。此外,在建立 IP承载时,UE以类似于更新承载识别表的方式更新地址设置表。只 要更新不干扰切换,可在任何时候更新承载识别表和地址设置表。
在该实施例中已经给出了从RNS (1) la到RNS (2) lb的切换 时所执行的操作序列的描述。然而,使用相似的操作序列,可以实现 针对任何切换的切换处理,如从RNS (2) la到RNS (1) lb的切换, 或到另一个无线接入网的切换。此外,可使用与切换源无线接入网和 切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网的类型无关的操作序列来实现切换处理。
此外,只要切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系统使用多个IP承载,便可使用 相似的操作序列来实现切换处理,即使切换源使用单个IP承载也是如 此。
(附着示例2)
接下来,参见图3A,给出将承载上下文用作标识IP承载的标识 符的示例的描述。
首先,利用图3A,给出当UE7附着到移动通信系统时所执行的 操作序列的描述。从S101到S104的步骤与针对附着执行的前述操作 序列中的等效步骤大致相同。GWN33基于包括以上订户信息和从UE 7接收到的使用者偏好在内的信息,确定将被分配给UE 7的IP地址 和包括对IP承载进行标识的承载标识符在内的承载上下文,并在同时 更新承载标识符表的相应部分(S105)。在UMTS中,将PDP地址、 隧道端点标识符和PDP上下文分别用作将被分配给UE 7的IP地址、 承载标识符和承载上下文。
此外,GWN33基于这样分配的IP地址和承载上下文,建立使用 者数据将在其上进行传输的IP承载,并将缺省策略、计费规则等添加 到IP承载(S106)。 一旦建立了缺省IP承载,GWN33就向RNS 1/2 (la或lb)提供QoS (服务质量)信息(S107),如该缺省IP承载所 允许的最大传输率。基于该信息,RNSla或RNSlb控制其中的无线 资源(S108)。同时,GWN33向UE7发送允许UE7附着到移动接入网络的消 息(S109)。附着允许消息包括将被分配给UE 7的IP地址;包括 至少一个对承载进行标识的标识符在内的承载上下文;以及用于标识
无线通信装置或无线接入系统的标识符。UE 7在自身中设置所分配的 IP地址,并产生由UE标识符和承载上下文以及无线接入网标识符组 成的地址设置表(SllO)。
在该实施例中,使得可对UE 7进行唯一标识的标识符,如被分 配给移动终端设备的IMSI、MSISDN或IMEI(国际移动台设备标识), 被用作UE-ID。同时,在移动通信网中暂时分配的用户标识符(如TMSI 或P-TMSI)被用作IF-ID。在每一个无线接入网中具有对自身进行标 识的RAN-ID的情况下,可将RAN-ID用作其标识符。进一步可替代 地,在不同的供应商运营不同的无线接入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 PLMN-ID,该PLMN-ID是将供应商与另一个供应商区别开的标识符。
UE 7向GWN 33发送包括因此产生的承载标识符表的网络附着 完成消息(Slll)。作为响应,GWN33将包括在接收到的消息中的承 载标识符信息注册为承载标识符表(S112)。图4D和5D分别示出了 承载标识符表和地址设置表的示例以及IP承载设置的示例,其中 RAN-ID和RAN-ID2表示分别指示RNS (1) la和RNS (2) lb的 无线接入网标识符,IP地址A和IP地址B的每一个表示RNS (1) la和RNS (2) lb中分配的IP地址,承载上下文l、承载上下文2、 承载上下文3和承载上下文4每一个表示RNS (1) la和RNS (2) lb中分配的承载上下文,并且在每一个无线接入网中建立两个IP承 载。在此,在该示例中,每一个无线接入网中建立的IP承载的个数是 2,然而在UE7附着其上时,每一个无线接入网只需要包括一个或更 多个已建立的IP承载。此外,在该示例中,UE7包括两个无线通信 IF,然而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无线通信IF,并且不是必须将所有的无 线通信IF都附着到相应的无线接入网。 (切换示例5)
接下来,参见图3F和图5E,给出在经由RNS (1) la的数据通 信期间,在由UE7经由RNS (1) la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触发的从RNS (1) la到RNS (2) lb的切换时,所执行的操作序列的另一示 例的描述。
最初,在UE7和GWN33之间建立经由RNS(1) la的IP承载, 并且UE 7通过该IP承载使用通信服务(S501)。在此,假定确定将 由图5E中的承载上下文2所指示的IP承载从RNS (1) la的无线接 入网切换到RNS (2) lb的无线接入网(S602)。由于诸如与使用者的 移动相随的无线环境的改变等因素使得RNS (2) lb的无线接入网可 用于连接,或导致RNS (1) la的无线质量退化,因此可由RNS (1) la基于UE 7所给出的、与UE 7环境周围的无线条件改变有关的信息 做出该确定,或由使用者或UE7自发地做出该确定。然后,经由RNS
(1) la, UE 7或RNS (1) la向GWN 33发送切换请求,包括针 对切换源IP承载的承载上下文2以及RAN-ID2 (S603), RAN-ID2 是切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网的标识符。虽然在该实施例中包括 RAN-ID2,但切换请求只需要包括与RAN-ID2相对应的标识符或用于 标识至少切换源承载的信息。作为响应,通过参考接收到的切换请求 消息,GWN 33选择在切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网3中使用的RNS (2) lb (S604),并向RNS (2) lb发送切换准备请求消息(S605)。
被指定为切换目的地的RNS (2) lb保证承载资源(S606),该 承载资源包括无线接入网(2) 3中被分配给UE7的无线资源。
在RNS (2) lb保证无线接入网(2) 3中的承载资源后(S606), 在RAN(2) lb和UE7之间建立了无线承载(S607)。作为响应,RNS
(2) lb向GWN33发送切换准备完成消息(S608)。 在接收到切换准备完成消息时,GWN33经由RNS (2) lb向最
新建立的第二承载分配承载上下文4,并同时更新承载识别表中的信 息(S609)。此外,基于该最新分配的承载上下文4, GWN33对第二 承载上的IP设置进行配置(S610和S611)。
在确定建立了经由RNS (2) lb的第二IP承载时(S612), GWN 33向RNS (1) la发送切换指示并经由RNS (1) la向UE 7发送切 换指示(S613)。切换指示包括与切换源IP承载的承载上下文2有关 的信息以及与切换目的地IP承载的承载上下文4有关的信息。在发送
31切换指示后,GWN 33更新承载识别表中与第二 IP承载相对应的
RAN-ID2的承载上下文条目(从承载上下文4到承载上下文2); UE 7 和GWN33之间的分组传输路由信息;以及关于在无线接入网中建立 的IP承载的信息(S614)。图4E和5E的每一个示出了怎样更新与 RNS (2) lb中最新建立的第二IP承载有关的信息的示例。
在此,在该实施例中,已经给出了切换目的地第二IP承载的承载 上下文首先被设置为初始承载上下文(承载上下文4),然后被更新为 切换源IP承载的承载上下文(承载上下文2)的过程。然而,可从一 开始将切换目的地承载上下文(承载上下文2)设置为切换源承载上 下文(承载上下文2)。
同时,在接收到切换指示时,RNS (1) la开始经由GWN33向 RNS (2) lb传输发往UE 7的通信数据(S615)。取决于RNS (1) la上的设置,为了避免数据丢失,RANO) la还可同时从其自身向 UE7传输通信数据。替代地,RNS O) la可直接向RNS (2) lb传 输通信数据,即不经由GWN33。
在数据传输开始时,RNS (2) lb向GWN 33发送指示切换处理 完成的切换完成消息(S616)。切换完成后,GWN33释放切换源无线 接入网中的资源(S617)。因此,建立了经由RNS(2) lb的IP承载, 使得可以使用该IP承载来提供数据通信服务(S618)。此外,在建立 IP承载时,UE以类似于更新承载识别表的方式来更新地址设置表。 只要更新不干扰切换,可在任何时候更新承载识别表和地址设置表。
在上文,在该实施例中,已经给出了在从RNS(l) la到RNS(2) lb的切换时所执行的操作序列的描述。然而,使用相似的操作序列, 可以实现针对任何切换的切换处理,如从RNS (2) lb到RNS (1) la的切换,或到另一个无线接入网的切换。此外,可使用与切换源无 线接入网和切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网的类型无关的操作序列来实现切换 处理。
应该注意到,虽然在该实施例中是两个,但在每一个无线接入网 中使用的IP承载的数目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 (实施例2)接下来,参考图1C,给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 不同网络配置示例的描述。图1C到1E示出了移动通信系统的不同网
络配置示例,所述移动通信网络配备了每一个都连接GWN和外部IP 网络31之一的网关设备34。如图1C所示,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移动通 信系统C中,将UMTS功能架构分成三部分无线接入网(l和3)、 访问核心网5和归属核心网5a。
将所请求的通信所需的无线资源(以特定的传输带宽为代表)分 配给无线接入网1和3中的每一个。通过无线接入网1和无线接入网 3中的一个以及访问核心网5的GWN 33,在移动终端7和归属核心 网5a中的HSS 35或GW1 34-1到GWn 34-n中的GW 34之间传输订 户信息。分别将GW1 34-1到GWn 34-n连接到不同的互联网31-1到 31-n。由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法具有不同的无线接入网,在第一无线 接入网1中使用的无线通信方法与在第二无线接入网3中使用的无线 通信方法不同。第一无线接入网1和第二无线接入网3的每一个由多 个无线网络子系统(RNS)组成。特别地,第一无线接入网1由RNS 1A到RNS nA组成,而第二无线接入网1由RNS 2A1到RNS 2An组 成。图1D和1E的每一个示出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另一网络配置示例, 其中无线接入网2中的每一个RNS具有不同的配置。在图1D和图1E 中,无线接入网(2) 3a中的RNS分别是接入路由器(AR) AR2A到 AR2m (3b)。图1D示出了将无线接入网(2)3a中的AR 3b连接到 访问核心网5中的GWN33的示例,而图1E示出了将无线接入网(2) 3a中的AR3b分别连接到归属核心网5中的GWN 34-1到GWN 34-n 的示例。
接下来,参考图2F给出根据该实施例的GW34的配置示例的描 述。如图2F所述,GW34包括GWNIF34a、连接控制器34c和网 络IF 34b 。
GWN IF 34a是连接GW 34和GWN 33的IF,而作为将相对应的 互联网31和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相连接的IF的网络IF 34b允许UE 7 经由GWN 33与互联网31进行通信。
连接控制器34c管理订户信息,如计费信息、服务质量信息和服务预订状态。此外,连接控制器34c基于订户信息,执行用于计费目 的的数据捕获和计数,并控制服务质量(QoS)。GWN经由GWN IF 34a 发送订户信息。应该注意到,替代地,可以由GWN以外的任何设备 获得订户信息。
移动终端、RNSla (将la用作代表性的示例)、GWN、订户服务 器(HSS)的配置示例分别与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大致相同。
应该注意到,取决于移动通信系统的规范,实现这些构成设备的 移动通信网络的系统配置可以有所不同,并因而不限于以上配置。 (附着示例3)
图3G是示出了当UE7附着到(将其自身注册在)移动通信系统 时,构成设备执行的操作的序列图。图3H是示出了例如在从RANla 切换到RNS2a时,当经由RNS 1产生切换触发时,构成设备执行的 操作的序列图。图5F和5H分别是基于这些操作序列设置的、UE和 GWN之间的IP承载设置的示例。在该实施例的示例中,经由RNS1 产生切换触发。然而,替代地,可经由RNS2或经由无论哪一个无线 接入网系统产生切换触发。
首先,给出当UE 7附着到移动通信系统时所执行的操作序列的 描述。UE7包括分别支持到RNS (1) 1禾QRNS (2) 3的连接的通信 装置。应该注意到,由于当UE7同时附着到RNS (1) 1和RNS(2) 3两者时所执行的操作序列与当UE 7顺序地附着到RNSO)l和RNS (2) 3时所执行的操作序列相同,因此可以使用单个操作序列图而不 管附着次序,亦即不管UE 7是同时附着到两个RNS还是首先附着到 任意一个RNS,示出分别针对RNS (1) 1和RNS (2) 3的操作序列。 相应地,如图3G所示,将单个操作序列图用于示出分别针对RNS(l) la和RNS (2) lb的操作序列。
在该实施例中,将UE 7通过使用RNS ()la和RNS (2) lb 在两种不同的无线接入网1和3中进行操作的情况作为示例。然而, 即使当UE 7可附着到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无线接入网时,也可以以 相似的过程实现无线接入网之间的切换。
首先,在开机时,UE 7搜索当前可用于通过对应的无线通信IF
34进行连接的网络(S701的一部分)。在该实施例中,对应的RNS (1)
la和RNS (2) lb的无线接入网5都可用于连接。在寻找到可用的无 线接入网1和3时(S701的一部分),UE7通过相应的RNS发送GWN 33附着请求(S702),每一个GWN 33附着请求都包括如UE标识符 (UE-ID)和附着类型等信息单元。虽然在该示例中发送包括以上信 息的附着请求,但此外附着请求可包括与缺省IP承载有关的信息(如 UE 7的IP地址)、指定目的地GW的标识符、以及将被分配给无线IF 的地址。
然后,GWN33将UE7注册到HSS35上,执行使用者和每一个 网络之间的相互认证,并将GWN33注册到HSS35上(S703)。在标 识GWN 33的注册时,HSS 35向GWN 33传输针对缺省IP承载的订 户信息(S704),该订户信息包括经认证的服务预订信息和计费信息。 然后,基于包括该订户信息和从UE 7接收到的使用者偏好在内的信 息,GWN 33确定用于连接到PDN之一的GWN 33、将被分配给UE 7 的IP地址、以及将被分配给无线IF的承载上下文,并在同时更新承 载标识符表的相应部分(S705)。虽然在该示例中基于HSS35发送的 用户偏好进行确定,然而,替代地,可基于管理移动网络的供应商的 策略对GW34进行确定,或在一些情况下,可根据将被提供的服务对 GW 34进行确定。因而,在此不对用于确定GW 34的方法进行特别 限定。此外,取决于供应商的运营,可以直到通信开始,才对GW34 进行确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先前在GWN33和UE7之间建立 并分配了承载上下文的暂时性承载,可在通信开始时建立到GW 34 的连接。
此外,GWN 33基于这样分配的IP地址和承载上下文建立IP承 载,使用者数据通过该IP承载在UE 7和GW 34之间传输。然后, GW34基于HSS 35经由GWN33发送的 信息,将缺省策略、计费规 则等添加到IP承载(S706)。在该实施例中,GWN33开始建立IP承 载,然而,IP承载的建立可由UE7和GWN33中的任意一个发起。 替代地,可如下执行通信首先,当UE 7附着到移动通信系统时, 在UE7和GWN33之间建立缺省IP承载;然后,响应于对任意PDN31的连接请求,建立到对应的GW 34的IP承载,并向UE7分配对
应的IP地址。
一旦建立了缺省IP承载,GWN 33就向RNS 1/2(la或lb)提 供QoS (服务质量)信息,如该缺省IP承载所允许的最大传输率。基 于该信息,RNS la或RNS lb控制其中的无线资源。
同时,GWN33向UE7发送允许UE7附着到移动接入网络的消 息,以及包括所分配的IP地址和承载上下文在内的信息以及用于标识 UE7的暂时性标识符,如TMSI (临时移动订户标识)或P-TMSI (分 组临时移动订户标识)(S707)。 UE 7在其自身中设置所分配的IP地 址和承载上下文,并产生由UE标识符(UE-ID)和所支持的无线通 信IF的接口标识符(IF-ID)组成的地址设置表(S708)。
在该实施例中,假设将与前述实施例中相同的标识符用于标识 UE7和无线通信IF,给出描述。
UE 7向GWN 33发送包括因此产生的承载标识符表在内的网络 附着完成消息(S709)。作为响应,GWN33将包括在接收到的消息中 的承载标识符信息注册为承载标识符表(S710)。图4F和5F分别示 出了承载标识符表和地址设置表的示例以及IP承载设置的示例,其 中,地址A和地址B分别表示用于连接至GW1和GW2的IP地址, IF-ID1和IF-ID2分别表示允许到移动接入网的RNS (1) la和RNS (2) lb的连接的IF-ID,并且承载上下文ll、承载上下文21、承载 上下文12和承载上下文22每一个表示在其中分配的承载上下文。在 此,每一个承载上下文只需要是对经由对应的无线接入网建立的、UE 7和GWN 35之间的连接进行指示的标识符,例如指示UE 7和GWN 35之间的隧道的隧道标识符。在UMTS中,分别将PDP地址、隧道 端点标识符和PDP上下文用作将要分配给UE 7的IP地址、承载标识 符和承载上下文。 (切换示例6)
接下来,参见图3H、 5F和图5C,给出在经由RNS (1) la的数 据通信期间,在由UE7经由RNS (1) la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触发 的从RNS (1) la到RNS (2) lb的切换时,所执行的操作序列的另
36一示例的描述。在该实施例中,在无线接入网(1)1和无线接入网(2) 3的每一个中使用两个IP承载,即缺省承载和第二承载。应该注意到, 虽然在该实施例中是两个,然而在每一个无线接入网中使用的IP承载 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
最初,在UE7和GWN33之间建立经由RNS (1) la的IP承载, 并且UE 7通过该IP承载使用通信服务(S801)。在此,假定确定将 由图5F中的承载上下文11和承载上下文21所指示的IP承载从RNS
(1) la的无线接入网切换到RNS (2) lb的无线接入网(S802)。由 于诸如与使用者的移动相随的无线环境的改变等使得RNS (2) lb的 无线接入网可用于连接,或导致RNS (1) la的无线质量退化,因此 可由RNS (1) la基于UE7所给出的、与UE 7环境周围的无线条件 改变有关的信息做出该确定,或由使用者或UE7自发地做出该确定。 然后,经由RNS (1) la, UE7向GWN33发送切换请求,包括其 UE-ID以及允许到切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网的连接的无线通信装置的 IF-ID (S803)。在这种情况下,UE7可发送标识无线接入网的标识符 或对用于切换源承载的承载上下文进行标识的信息,而不发送无线通 信装置的IF-ID。 UE 7需要至少发送标识切换源IP承载的信息和标识 切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网的信息。作为响应,通过参考接收到的切换请 求消息,GWN33选择在切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网3中使用的RNS (2) lb (S804),并向RNS (2) lb发送切换准备请求消息(S805)。
被指定为切换目的地的RNS (2) lb保证承载资源(S806),该 承载资源包括无线接入网(2)3中被分配至UE 7的无线资源。在RNS
(2) lb保证无线接入网(2)3中的承载资源后(S806),在RAN(2) lb和UE 7之间建立无线承载(S807)。作为响应,RNS (2) lb向 GWN33发送切换准备完成消息(S808)。
在接收到切换准备完成消息时,GWN33经由RNS (2) lb向最 新建立的第二承载分配承载上下文22,并同时更新承载识别表中的信 息(S809)。此外,基于该最新分配的承载上下文22, GWN 33对第 二承载上的IP设置进行配置(S810和S811)。
在确定建立了经由RNS (2) lb的第二IP承载时(S812), GWN33向RNS (1) la切换指示并经由RNS (1) la向UE 7发送切换指 示(S813)。在发送切换指示后,GWN33更新承载识别表中与第二 IP承载相对应的IF-ID2的IP地址条目(从承载上下文22到承载上下 文21); UE7和GWN33之间的分组传输路由信息;以及关于在无线 接入网中建立的IP承载的信息(S814)。图4G和5G的每一个示出了 怎样更新与RNS(2)lb中最新建立的第二 IP承载有关的信息的示例。
在此,在该实施例中,给出了切换目的地第二IP承载的承载上下 文首先被设置为初始承载上下文(承载上下文22),然后被更新为切 换源IP承载的承载上下文(承载上下文12)的过程。然而,可从一 开始将切换目的地承载上下文(承载上下文22)设置为切换源承载上 下文(承载上下文12)。
此外,虽然在该示例中己对切换一些IP承载进行了描述,然而可 基于与图4H和图5H所示大致相同的操作序列,同时对所有的IP承 载进行切换。
同时,在接收到切换指示时,RNS (1) la开始经由GWN33向 RNS (2) lb传输发往UE 7的通信数据(S815)。取决于RNS (1) la上的设置,为了避免数据丢失,RAN(l) la还可同时从其自身向 UE7传输通信数据。替代地,RNS (1) la可直接向RNS (2) lb传 输通信数据,即不经由GWN33。
在数据传输开始时,RNS (2) lb向GWN 33发送指示切换处理 完成的切换完成消息(S816)。切换完成后,GWN33释放切换源无线 接入网中的资源(S817)。因此,建立了经由RNS (2) lb的IP承载, 使得可以使用该IP承载提供数据通信服务(S818)。此外,在建立IP 承载时,UE以类似于更新承载识别表的方式来更新地址设置表。只 要更新不干扰切换,可在任何时候更新承载识别表和地址设置表。
在上文,在该实施例中给出了在从RNS (1) la到RNS (2) lb 的切换时所执行的操作序列的描述。然而,使用相似的操作序列,可 以实现针对任何切换的切换处理,如从RNS (2) lb到RNS (1) la 的切换,或到另一个无线接入网的切换。此外,可使用与切换源无线 接入网和切换目的地无线接入网的类型无关的操作序列来实现切换处
38理。
应该注意到,虽然在该实施例中是两个,但在每一个无线接入网 中使用的IP承载的数目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
每一个前述的切换实施例都被描述为由UE触发的操作序列。然 而,通过增加对已发起切换请求的RNS属于哪一个无线接入网进行确 定的步骤,也可以基于前述的操作序列来实现由任何RNS触发的、无 线接入网之间的切换。
应该注意到,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GWN33被描述为单个设备, 替代地,可使用如下的一种系统配置,在该系统配置中,在GWN33 的功能中,只有连接至外部IP网络的功能由置于GWN 33和外部网 络之间的另 一 分离的设备来实现。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已经给出了对一次切换单个IP承载的示 例情况所进行的描述。如果有多个承载,可同时将该多个承载的一些 或全部进行切换。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通信控制系统,被配置为包括移动终端,包括支持到多个无线接入网的连接的无线通信装置;以及移动锚定设备,将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网彼此连接,所述移动通信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锚定设备具有对与所述无线接入网中每一个无线接入网相关联的一个或更多个承载进行管理的功能,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承载属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移动锚定设备之间建立的承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移动锚定设备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IP地址相关联的一个或更多个 承载进行管理。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由 被分配给所述移动终端的相应的IP地址对所述承载的每一个进行标 识。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由 在所述无线接入网和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管理的IP地址间的流对所述 承载的每一个进行标识。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锚定设备通过参考承载识别表,来确定到所述 移动终端的路由地址,在所述承载识别表中,将所述承载与所述移动 接入网相关联。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移动锚定设备同时向配备于所述移动终端中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分 配具有不同上下文的承载。
7、 根据权利要求5和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锚定设备向配备于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多个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分配具有相同上下文的承载。
8、 根据权利要求5到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分别支持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无线通信方 法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 二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在确定到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路由地址时,所述移动锚定设 备通过参考所述承载识别表,向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分配已被分配 给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中使用的承载的上下文。
9、 根据权利要求5到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分别支持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无线通信方 法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在确定到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路由地址时,所述移动锚定设 备通过参考所述承载识别表,向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分配从被分配 给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多个承载上下文中选择的承载上下文。
10、 根据权利要求5到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在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之间进 行切换的请求,所述无线锚定设备通过参考所述承载识别表确定到所 述移动终端的所述路由地址。
11、 根据权利要求5到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之一发送的、在所述无线通信 网络之间进行切换的请求,所述无线锚定设备通过参考所述承载识别 表确定到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路由地址。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无线接入网之间进行切换的请求至少包括对所述切换中涉 及的承载进行标识的信息。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无线接入网之间进行切换的请求至少包括对所述切换中涉 及的无线接入网进行标识的信息。
14、 根据权利要求5到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锚定设备对与前述移动终端相关联的前述承载 识别表分别进行管理。
15、 根据权利要求5到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锚定设备管理的所述承载识别表中,所述移 动终端管理用于所述移动终端自身的承载识别表。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由被分配给所述相应移动终端的终端标识符对所述承载识别表的每一 个进行标识。
17、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移动终端将其自身注册在所述移动通信控制系统中时被分配 给所述相应的移动终端的IP地址,并基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装置各自 的标识符,产生每一个承载识别表。
18、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标识符是分配给订户的暂时性标识符。
19、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中所连接的一个无线接入网设备进行的通 信相关的环境变化时,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移动锚定设备发送在所述 无线接入网之间进行切换的请求。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经由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中作为切换源的一个无线接入网设备,所述 移动终端进行控制,以改变所述路由地址。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经由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中作为切换目的地的一个无线接入网设备, 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控制,以改变所述路由地址。
22、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经由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中不将被用于改变所述路由地址的一个无线 接入网设备,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控制,以改变所述路由地址。
23、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的通信相关的环境变化时,所述无线接 入网设备中的一个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移动锚定设备发送在所述无线接入网之间进行切换的请求。
2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被配置为包括移动终端,包括对支持到多个无线接入网的连接的无线通信装置;移动锚定设备,将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网彼此连接;以及 网关设备,连接到提供服务的分组数据网络, 所述移动通信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锚定设备具有对与 所述无线接入网中每一个无线接入网相关联的一个或更多个承载和用 于连接至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的地址进行管理的功能,所述一个或更多 个承载属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移动锚定设备之间建立的承载。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锚定设备对前述承载识别表分别进行管理,前述承载识别表 与用于连接至前述分组数据网络的地址相关联。
26、 一种移动通信控制系统,被配置为包括多个无线接入网设备,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网设备中的每一个 无线接入网设备由多个无线网络子系统形成;移动终端,包括支持到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连接的无线通 信装置;以及移动锚定设备,将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网设备彼此连接, 所述移动通信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锚定设备具有对承载识别表进行管理的功能,所述承载 识别表保持被分配给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第一地址和对应的无线通信 装置的标识符间的关系,以及所述移动锚定设备通过参考所述承载识别表,向切换目的地IP 承载分配已经在切换源IP承载中使用的IP地址。
27、 一种锚定设备,用于移动通信控制系统中,所述移动通信控 制系统被配置为包括多个无线接入网设备,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网设备中的每一个 无线接入网设备由多个无线网络子系统形成;移动终端,包括支持到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连接的无线通信装置;并且所述移动锚定设备将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网设备彼此连接, 所述锚定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对承载识别表进行管理的功能, 所述承载识别表保持被分配给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第一地址和对应的 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符间的关系。
28、 一种移动终端,用于移动通信控制系统中,所述移动通信控制系统被配置为包括多个无线接入网设备,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网设备中的每一个 无线接入网设备由多个无线网络子系统形成;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支持到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连接的无线通信装置;以及移动锚定设备,将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网彼此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的特征在于,在检测到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中所连接 的一个无线接入网设备进行的通信相关的环境变化时,所述移动终端 向所述移动锚定设备发送在所述无线接入网中进行切换的请求。
29、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设备,用于移动通信控制系统中,所述移动通信控制系统被配置为包括多个无线接入网设备,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网设备中的每一个无线接入网设备由多个无线网络子系统形成;移动终端,包括支持到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连接的无线通 信装置;以及移动锚定设备,将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网设备彼此连接, 所述无线网络接入设备的特征在于,在检测到与所述移动终端进 行的通信相关的环境变化时,向所述移动锚定设备发送在所述无线接 入网中进行切换的请求。
30、 一种移动通信控制方法,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 信控制系统,所述移动通信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参 考所述承载识别表,使所述移动锚定设备确定到所述移动终端的路由 地址。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确定到配备于所述移动终端中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 的路由地址时,通过参考所述承载识别表,向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 分配已经被分配给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一地址。
32、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在确定到配备于所述移动终端中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 的路由地址时,通过参考所述承载识别表,向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 分配从被分配给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多个地址中选择的地址。
33、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在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之间 进行切换的请求,通过参考所述承载识别表来确定到所述移动终端的 所述路由地址。
34、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移动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中的一个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在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之间进行切换的请求,通过参考所述承载 识别表来确定到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路由地址。
35、 一种移动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产生并保持承载识别表,在所述承载识别表中,将移动终端的标 识符与被分配给所述移动终端的IP地址和无线通信接口的标识符相关联;并且通过促使移动性管理设备进行以下操作来切换IP承载通过参考所述承载识别表,对在所述移动性管理设备和所述 移动终端之间建立的IP承载进行标识,管理关于无线传输路径的IP承载映射,以及 只根据请求,更新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所述标识符。
36、 一种移动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产生并保持承载识别表,在所述承载识别表中,将移动终端的标 识符与被分配给所述移动终端的IP地址和无线通信接口的标识符相关联;以及通过参考所述承载识别表,向切换目的地IP承载分配己经在切换 源IP承载中使用的IP地址。
37、 一种移动通信控制系统,被配置为包括移动终端,包括支持到多个无线接入网的连接的无线通信装置;移动锚定设备,将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网彼此连接;以及 网关设备,连接到提供服务的分组数据网络, 所述移动通信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锚定设备具有对与 所述无线接入网中每一个无线接入网相关联的一个或更多个承载和用 于连接至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的地址进行管理的功能,所述一个或更多 个承载属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移动锚定设备之间建立的承载。
38、 一种程序,用于促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30至37中任 意一项所述的一个或更多个步骤。
39、 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中存储有根据权利要求38所 述的程序。
全文摘要
向每一个IP承载分配IP地址,并且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作锚点的移动锚定设备(GWN)33对移动终端7的标识符、所述IP地址和标识无线接入装置的标识符之间的关联进行管理。通过将已在切换源IP承载中使用的IP地址分配给切换目的地IP承载,实现不同无线接入网1和3之间的切换。相应地,有可能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用于实现在由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法分别建立的无线传输路径间的切换。
文档编号H04W80/00GK101606403SQ20078005139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5日
发明者山田升平, 熊井久雄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