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0638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型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 及传声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影音数码产品以及语音通讯产品,已经越来越 多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很多电子产品中都要用到传声器,现代传声器技术的发展,使得 单指向驻极体传声器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但是传统单指向驻极体传声器大多采用钢网 结构,因而结构比较复杂,而且生产效率也比较低。个别最新的单指向类传声器,通过在内 部设置阻尼单元也可以实现单指向,但是由于受产品内部阻尼单元的限制,微型化批量生 产时容易出现对档较散,也即灵敏度集中性差的问题。综上所述;现有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不适合微型化,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微型单指向驻极 体电容式传声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一种微型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包括电路板单元、能量转换单元、外壳和 阻尼单元;所述能量转换单元与电路板单元电连接,且被封闭在电路板单元与外壳之间; 所述外壳具有入声孔;所述电路板单元包括电路板,设置在电路板内侧的管芯和其它电子 元件,以及设置在电路板外侧的信号输出端;所述阻尼元件设置在外壳外侧,且覆盖住所述 入声孔。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阻尼单元包括阻尼元件,所述阻尼元件固定设置在外壳 的入声孔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阻尼元件为无纺布、绢布、调音纸中的一种。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阻尼单元还包括自粘胶,所述阻尼元件通过自 粘胶粘贴在外壳上。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阻尼单元为圆形,且所述自粘胶为圆环形;所述 阻尼单元的边缘通过自粘胶粘帖在外壳入声孔的周围。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通孔。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能量转换单元包括背极、振膜、垫片、膜环和导电环,所 述振膜和背极通过垫片隔开形成电容,且背极通过所述导电环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膜环 设置在振膜与外壳底部之间,所述背极上开设有平衡孔。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平衡孔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能量转换单元还包括腔体;所述腔体设置在导电 环与背极的外围;腔体位于外壳内,而导电环与背极位于腔体内。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信号输出端可以是引脚或者焊盘。[00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在外壳底部的入声孔处设置了阻尼单元,因此可以在背极上下表面形成压 差,进而实现单指向。此种结构相比现有采用钢网结构的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其结 构更加简单,而且大批生产时可采用模具整版组装,加工工艺和组装工序也更加简单,因而 生产效率较高,制造成本更低。相比在传声器内部设置阻尼单元实现的单指向的传声器,由 于将阻尼单元设置在外壳更容易实现微型化。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微型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的剖切结 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中阻尼单元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的一种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如图1所示,除了如一般 的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那样包括电路板单元1、能量转换单元2和外壳3之外,还包括阻尼 单元4。所述电路板单元1用于对能量转换单元2转换出的电信号进行基本的放大等处 理,然后输出给后续的客户端电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电路板单元1包括电路板10,还包括 设置在电路板10上的管芯11、其它电子元件12 (比如电阻、电容等)和信号输出端13。所述外壳3在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为一桶形结构,包括底部、侧壁,以及位于侧壁开 口处的卷边。所述电路板10借助于所述卷边,固定设置于外壳3开口处,从而与外壳3形 成一大致封闭的空间,将能量转换单元2封闭于其内。通常管芯11和其它电子元件12均位于电路板10的内侧,而信号输出端13则设 置在电路板10的外侧。信号输出端13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焊盘,也可以是引脚等,主要用 于与客户端电路连接,将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的输出信号传递给客户端电路。所述能量转换单元2用于将振动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输出给电路板单元1进行 初步处理。能量转换单元2设置在外壳3内,且被紧压在电路板10与外壳3的底部之间。 能量转换单元2主要包括背极21、振膜22、垫片23、膜环24、导电环25和腔体26。所述背极21和振膜22之间采用垫片23隔开,使两者保持一定距离,从而构成电 容。且背极21上还开设有平衡孔211,用于在振膜22振动时平衡背极21上下两侧的气压。 平衡孔211可以置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膜环24设置在振膜22与外壳3的底部之间,用于使振膜22与外壳3底部保 持一定距离,从而方便振膜22振动。膜环24可以采用金属环。所述导电环25设置在而背极21与电路板10之间,用于将背极21上产生的电信 号传导给电路板10。为了使导电性能良好,导电环25通常采用铜环。为了方便装配,以及方便导电环25的定位,所述腔体26被设置在导电环25与背 极21的外围。腔体26位于外壳3内,而导电环25与背极21位于圆筒形的腔体26内。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与一般驻极体电容式式传声器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增设了一个阻尼单元4。所述阻尼单元4设置在外壳3的底部,覆盖住外壳3 底部的入声孔31。此外,电路板10上开设有通孔101,从而在背极21上下表面产生压差, 从而可以实现单指向。阻尼单元4的 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作为阻尼元件的一片无纺布41,以及一片 将所述无纺布41粘贴在背极上表面的自粘胶42,且使无纺布41遮盖住所述外壳3上的入 声孔31。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无纺布41为圆形,以及所述自粘胶42为圆环形,且自粘 胶42将圆形无纺布41的边缘粘接在入声孔31的四周,且使得无纺布41与入声孔31尽可 能同心。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阻尼单元4的无纺布41还可以采用绢布或调音纸替换。而且 作为阻尼元件的无纺布41或者绢布、调音纸还可以同时起到防尘的作用。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一种微型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由于在外壳3底部的入 声孔31处设置了阻尼单元4,且在电路板10上开设有通孔101,因此可以在背极21上下表 面形成压差,进而实现单指向。此种结构相比现有采用钢网结构的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 声器,其结构更加简单,而且大批生产时可采用模具整版组装,加工工艺和组装工序也更加 简单,因而生产效率较高,制造成本更低。相比在传声器内部设置阻尼单元4实现的单指向 的传声器,由于将阻尼单元4设置在外壳3更容易实现微型化。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 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 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微型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包括电路板单元、能量转换单元和外壳;所 述能量转换单元与电路板单元电连接,且被封闭在电路板单元与外壳之间;所述外壳具有 入声孔;所述电路板单元包括电路板,设置在电路板内侧的管芯和其它电子元件,以及设置 在电路板外侧的信号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还包括阻尼单元,所述 阻尼元件设置在外壳外侧,且覆盖住所述入声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 单元包括阻尼元件,所述阻尼元件固定设置在外壳的入声孔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型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 元件为无纺布、绢布、调音纸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型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 单元还包括自粘胶,所述阻尼元件通过自粘胶粘贴在外壳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型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 单元为圆形,且所述自粘胶为圆环形;所述阻尼单元的边缘通过自粘胶粘帖在外壳入声孔 的周围。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微型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其特征 在于,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通孔。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微型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其特征 在于,所述能量转换单元包括背极、振膜、垫片、膜环和导电环,所述振膜和背极通过垫片 隔开形成电容,且背极通过所述导电环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膜环设置在振膜与外壳底部 之间,所述背极上开设有平衡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微型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 孔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9.如权利要求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微型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能量转换单元还包括腔体;所述腔体设置在导电环与背极的外围;腔体位于外壳 内,而导电环与背极位于腔体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微型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其特征 在于,所述信号输出端可以是引脚或者焊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告了一种微型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包括电路板单元、能量转换单元、外壳和阻尼单元;能量转换单元与电路板单元电连接,且被封闭在电路板单元与外壳之间;外壳具有入声孔所述阻尼元件设置在外壳外侧的入声孔处。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微型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由于在外壳底部的入声孔处设置阻尼单元,实现单指向。相比现有采用钢网结构的单指向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其结构更加简单,而且大批生产时可采用模具整版组装,加工工艺和组装工序也更加简单,因而生产效率较高,制造成本更低。相比在传声器内部设置阻尼单元实现的单指向的传声器,由于将阻尼单元设置在外壳更容易实现微型化。
文档编号H04R19/01GK201839433SQ201020609638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5日
发明者罗旭辉, 邱邢兵, 陈桂英 申请人:东莞勤增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