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及其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66985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及其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戴式耳机、耳塞式耳机、入耳式耳机等耳机及其驱动单元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体积小成本低、可分频处理的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头戴式耳机、耳塞式耳机、入耳式耳机等耳机受体积重量等因素的限制,其内部空间仅能够安装一个喇叭驱动单元。但是,一个喇叭驱动单元的声音回放效果始终赶不上两个喇叭驱动单元的声音回放效果,因为两个喇叭驱动单元的频率可利用分频技术根据需要对声音进行分频处理,以获得回放效果更好的声音,而一个喇叭驱动单元的频率无法通过分频处理技术对声音进行分频处理。 因此,现有技术尚有待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可以更小的体积获得回放效果更好的声音。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耳机,可利用分频技术获得回放效果更好的声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包括振动膜、音圈、华司、磁环和U杯支架,所述音圈设置在所述振动膜上,所述磁环设置在所述U杯支架内部的U形底面上,所述华司设置在所述磁环之上,其中所述华司的顶面设置有从所述振动膜中间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环,所述振动膜被所述固定环分成第一振动膜和第二振动膜两部分,在所述华司和磁环端面的中心部位均设置有轴向贯穿的孔腔,所述孔腔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 T铁,所述音圈包括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一音圈的连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振动膜内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一音圈的自由端伸入所述T铁的外壁与所述华司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音圈的连接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振动膜内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二音圈的自由端伸入所述华司的外壁与所述U杯支架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二音圈同轴心设置。所述的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其中在所述U杯支架上对应所述第二振动膜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音圈之外。所述的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其中所述T铁的根部向下延伸并穿过所述U杯支架,所述T铁在其轴向截面上形成T字形轮廓。所述的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其中在所述U杯支架的底面上设置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分频电路,所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分别电性连接在所述分频电路的不同输出端上。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前罩、喇叭驱动单元和耳机后壳,所述耳机前罩与耳机后壳将所述喇叭驱动单元夹在其中,其中所述喇叭驱动单元设置为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
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耳机包括头戴式耳机、耳塞式耳机或入耳式耳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及其耳机,由于在磁环上开置有轴向贯穿的孔腔,并在该孔腔的内部空间中放置有T铁,T铁与磁环构成高音喇叭驱动单元,磁环与U杯支架构成中低音喇叭驱动单元,在一个喇叭驱动单元的体积和空间内实现了两个喇叭驱动单元,由此可利用分频技术根据需要对声音进行分频处理,进而以更小的体积获得回放效果更好的声音,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非常适合头戴式耳机、耳塞式耳机、入耳式耳机等受体积和重量等因素限制的耳机所采用。


图1是本发明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和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的轴向剖面示意图,该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包括振动膜110、音圈120、华司130、磁环140和U杯支架150,所述磁环140设置在所述U杯支架150内部U形底面的中心位置上,所述华司130叠置在所述磁环140之上,所述振动膜110的周边固定在所述U杯支架150的周边上,所述华司130的顶面设置有从所述振动膜110中间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环180,所述振动膜110被所述固定环180分成第一振动膜111和第二振动膜112两部分,所述第一振动膜111作为高音振动膜呈凸出的球顶状,所述第二振动膜112作为中低音振动膜呈两个凸出的环球顶状,在所述华司130以及磁环140端面的中心部位均设置有轴向贯穿的孔腔134,所述孔腔134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一 T铁160,所述音圈120对应两个这振动膜111和112也包括第一音圈121和第二音圈122两个一大一小的音圈,所述第一音圈121的连接端设置在球顶状第一振动膜111内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一音圈121的自由端伸入所述T铁160的外壁与所述华司130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音圈122的连接端设置在双环球顶状第二振动膜112内侧的表面上,且位于两个环球顶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音圈122的自由端伸入所述华司130的外壁与所述U杯支架150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音圈121与所述第二音圈122同轴心设置。在本发明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U杯支架150上与所述第二振动膜112相对应的位置处可设置有多个通孔152,且这些通孔152均位于所述第二音圈122之外,以进一步改善中低音声音回放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T铁160的根部可向下延伸并穿过所述U杯支架150,所述T铁160在其轴向截面上形成T字形轮廓,由此可以减轻所述U杯支架150对所述T铁160的磁路造成影响。进一步地,可在所述U杯支架150的底面上设置具有分频电路的线路板170,所述第一音圈121和第二音圈122分别电性连接在所述分频电路的不同输出端上,将具有分频电路的线路板170集成在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上,可减少采用该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的电子产品内部的宝贵空间,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基于上述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头戴式耳机、耳塞式耳机或入耳式耳机,包括耳机前罩、喇叭驱动单元和耳机后壳,所述耳机前罩与耳机后壳将所述喇叭驱动单元夹在其中,其中所述喇叭驱动单元可采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由此可以在相同体积的前提下利用分频技术获得回放效果更好的声音。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足以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而所有这些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后的技术方案,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包括振动膜、音圈、华司、磁环和U杯支架,所述音圈设置在所述振动膜上,所述磁环设置在所述U杯支架内部的U形底面上,所述华司设置在所述磁环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华司的顶面设置有从所述振动膜中间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环,所述振动膜被所述固定环分成第一振动膜和第二振动膜两部分,在所述华司和磁环端面的中心部位均设置有轴向贯穿的孔腔,所述孔腔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 T铁,所述音圈包括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一音圈的连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振动膜内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一音圈的自由端伸入所述T铁的外壁与所述华司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音圈的连接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振动膜内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二音圈的自由端伸入所述华司的外壁与所述U杯支架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二音圈同轴心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杯支架上对应所述第二振动膜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音圈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T铁的根部向下延伸并穿过所述U杯支架,所述T铁在其轴向截面上形成T字形轮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杯支架的底面上设置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分频电路,所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分别电性连接在所述分频电路的不同输出端上。
5.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前罩、喇叭驱动单元和耳机后壳,所述耳机前罩与耳机后壳将所述喇叭驱动单元夹在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驱动单元设置为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头戴式耳机、耳塞式耳机或入耳式耳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轴双喇叭驱动单元及其耳机,振动膜被设在华司上的固定环分成第一振动膜和第二振动膜,在华司和磁环上均设有轴向贯穿的孔腔,孔腔内设有T铁,第一音圈设在第一振动膜上,第二音圈设在第二振动膜上,第一音圈与第二音圈同轴心设置;由于在磁环上开置有轴向贯穿的孔腔,并在孔腔内部空间放有T铁,T铁与磁环构成高音喇叭驱动单元,磁环与U杯支架构成中低音喇叭驱动单元,一个喇叭驱动单元的体积内实现了两个喇叭驱动单元,由此可利用分频技术根据需要对声音进行分频处理,进而以更小的体积获得回放效果更好的声音,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非常适合头戴式耳机、耳塞式耳机、入耳式耳机等受体积和重量等因素限制的耳机。
文档编号H04R9/06GK103024639SQ20121049810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9日
发明者郁志曰 申请人:郁志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