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发送接收装置和影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030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影像发送接收装置和影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影像发送接收装置和影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有EDTV-II(Wide Clear Vision)(例如参考非专利文献1)。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内容,“关于EDTV2,标准中暂且收录了使因宽屏化而丢失的扫描线数恢复到原来的483根的方式。其中之一为‘垂直分辨率的增强处理’。只需广播台发送该信号,并由内置有可接收该信号的装置的、支持EDTV2的电视接收该信号即可”。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T Frontier(日经商务周刊袖珍版DVD,1995/04/10号,58~60页)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随着影像内容的高清晰化和由视差图像构成的三维影像的普及,影像内容的数据量一直在增加。然而,由于传输带宽有限,如果影像的数据量增加,则需要根据传输通道相应地削减数据量而不是原样地传输影像内容。但是,削减影像内容的数据量存在引起图像质量劣化的可能。例如,在通过降低帧率来削减单位时间的数据量的方法中,由于帧之间的时间间隔拉长,因此运动的连续性丢失,导致图像质量劣化。此外,通过降低分辨率来削减每帧的数据量的方法则会产生因分辨率降低引起的图像质量劣化。

EDTV-II标准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即,广播台在现有的广播电波传输的影像信号上复用地发送增强信号,支持增强信号的电视进行补全处理(补充处理)。然而,由于在这种方法中增强信号需要由广播台生成,因此不一定能实现适合用户的收视环境的补全处理。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影像发送接收装置,可输出适合于用于观看高清晰影像的影像显示装置的影像信号。

对本申请公开的发明中有代表性者的概要简单说明如下。例如,本发明一技术方案的概要之特征为,根据输出对象的设备信息生成补全信号(补充信号),附加到数据量经过削减的影像信号上输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输出适合于影像显示装置的影像信号的影像发送接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影像发送接收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削减分辨率的情况下的接收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削减灰阶的情况下的接收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削减颜色信息的情况下的接收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输入的影像信号的图。

图6是表示缩放后的影像信号和补全信号的图。

图7是表示影像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8(a)是表示缩小和生成补全信号时的像素图像的图。

图8(b)是表示进行补全处理时的像素图像的图。

图9是表示传输时的长宽比不同的情况下的缩小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控制部的判定流程的图。

图11是表示影像显示装置的分辨率低的情况下的传输信号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影像发送接收装置的结构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适当地使用调谐部101、网络(N/W)接口部102、光学驱动器部103、记录部104、选择部105、解码部106、转换部107、信息附加部108、控制部109和输入输出部110来构成。

调谐部101利用同轴电缆连接用于接收广播电波的天线,对接收到的广播电波进行解调来生成影像内容。影像内容由利用MPEG2、H.264或H.265编码得到的影像信号和包含与影像相关的信息的元数据构成。

网络接口部102利用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等网络,对以包数据的形式分发的影像内容进行分析而生成影像内容。光学驱动器部103读取BD(Blu-ray(注册商标)Disc,蓝光光盘)等光学介质中记录的影像内容。

记录部104读取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或SSD(Solid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等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的影像内容。选择部105作为来自调谐部101、网络接口部102、光学驱动器部103、记录部104等各部的影像内容的接收部发挥作用,根据用户通过遥控器或按钮等给出的设定指示,从输入的影像内容中选择要输出的影像内容进行输出。

此外,用户的设定指示不限定于专用的遥控器等,在影像发送接收装置配备可连接Wi-Fi的无线通信部等的情况下,也可从同样连接于Wi-Fi的智能手机等经无线LAN路由器等接收通过应用等给出的指示,根据其进行影像内容的选择。

解码部106对影像内容进行解码,生成非压缩的影像信号。

转换部107对影像信号进行规定的转换处理。信息附加部108对影像信号附加补全信号。控制部109根据影像内容的信息和作为连接对象(连接目的地)的影像显示装置的信息,选择要输出的影像信号。

输入输出部110接收与所连接的影像显示装置相关的设备信息的输入,或者将控制部109选择的影像信号输出到通过HDMI(注册商标)线缆等连接的影像显示装置。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选择部105根据用户的输入来选择要输出到解码部106的影像内容是来自调谐部101、或来自网络接口部102、或来自光学驱动器部103或是来自记录部104。例如,在用户要收看地面数字广播的情况下选择从调谐部101输出的影像内容,在要收看IPTV的情况下选择从网络接口部102输出的影像内容,在要观看BD等光学介质中记录的电影的情况下选择从光学驱动器部103输出的影像内容,在要观看记录部104中预先录下的节目的情况下选择从记录部104输出的影像内容。

解码部106对选择部105选择的影像内容中包含的已编码的影像信号进行解码,生成非压缩影像信号。

转换部107对解码部106生成的非压缩影像信号进行分辨率降低或灰阶削减等转换处理,以将其控制在传输带宽内。关于转换处理的方法,基于预先获得的设备信息掌握所连接的影像显示装置支持的方法,据此进行选择。例如,针对以高分辨率收看有运动的3D影像内容的情况进行说明。输入内容具有3840×2160(以下称为4K2K)的分辨率,分别以60Hz帧率显示左眼用和右眼用的视差图像。并且,影像显示装置具有以120Hz显示4K2K分辨率的功能。

另一方面,连接影像发送接收装置与影像显示装置的传输通路如HDMI 2.0中所标准化的那样,能够以最大帧率60Hz传输分辨率4K2K的影像作为基带(Base Band)的影像信号。这种情况下,由于传输通路构成瓶颈,无法原样观看输入内容,因此必须将数据量削减至1/2。

作为削减数据量的方法,有降低帧率的方法和降低分辨率的方法,但如果对本次的输入内容使帧率为1/2,则单眼的帧率为30Hz,在体育节目等运动激烈的影像的情况下,存在运动卡顿、感觉不自然的情况。另一方面,分辨率即使为1/2也在Full HD(全高清)(1920×1080)以上,因此通过在显示侧进行合适的缩放处理,能够以高分辨率观看运动顺畅的影像。

因此,通过将分辨率在垂直方向上缩小为1/2,来将转换后的影像信号转换成分辨率3840×1080的120Hz的可传输的数据量的影像信号。此外,如上所述,在进行转换处理前预先获取影像显示装置支持的转换处理的方法。影像显示装置的信息例如通过基于HDMI等进行设备间通信来获取。

并且,可将连接过一次的影像显示装置的设备信息记录在存储器等中,在再次连接到同一影像显示装置时立刻从存储器等中读取详细的设备信息。

信息附加部108在影像信号上附加补全信号(补充信号),该补全信号用于通过利用差分信息等基于转换部107转换后的影像信号进行补全来生成显示影像。预先通过HDMI的设备间通信掌握与作为连接对象的影像显示装置的补全处理相关的信息,为了影像显示装置进行补全处理,预测从基带的影像信号进行规定的放大处理而生成的影像信号的像素值,基于预测的像素值与经转换部107转换前的非压缩影像信号的像素值的差分值生成补全信号。

在通过HDMI输出的情况下,作为基带信号发送转换后的影像数据,在信息帧(Infoframe)中附加补全信号。在附加的数据大小较大的情况下,先进行影像显示装置支持的压缩处理削减数据量,然后再附加。

在影像显示装置进行补全处理的情况下,在对基带的影像信号进行规定的放大处理后,通过进行补全处理而将补全信号补回,从而能够复原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的输入影像内容。

控制部109根据图10所示的选择流程选择输出信号。

在S1001中,与所连接的影像显示装置进行设备间通信,获取包含与补全功能相关的信息在内的连接对象设备信息,进入S1002。在S1002中,基于获取到的设备信息,从分辨率、帧率或基于缩放功能的缩放显示等方面,判定影像显示装置是否支持解码部106所生成的非压缩影像信号。在S1002的结果为支持的情况下进入S1004,在不支持的情况下进入S1003。

在S1003中,向用户通知输入影像无法在影像显示装置上显示。在S1004中,判定在将解码部106所生成的非压缩影像信号原样传输的情况下是否超出输入输出部110的后端的传输带宽。在S1004中超过的情况下进入S1005,如果未超过则进入S1008。

在S1005中,判定所连接的影像显示装置是否支持使用由信息附加部108附加的补全信号进行补全处理的补全功能。在S1005中支持补全功能且补全功能为ON的情况下进入S1006,在不支持补全功能或补全功能为OFF的情况下进入S1007。

在S1006中,选择由信息附加部108附加了所生成的补全信号的转换后的影像信号作为要由输入输出部110输出的影像信号。在S1007中,选择由转换部107生成的转换后的影像信号作为要由输入输出部110输出的影像信号。在S1008中,选择由解码部106生成的非压缩影像信号作为要由输入输出部110输出的影像信号。

输入输出部110将控制部109所选择的影像信号按照HDMI等常见的标准输出到作为连接对象的影像显示装置。

所连接的影像显示装置在不支持补全功能的情况下,将基带传输来的影像信号适当缩放后显示,在支持补全功能的情况下,基于基带传输来的影像信号和补全信号进行补全处理并显示。

此外,针对影像显示装置的分辨率比输入影像小的情况,利用图5和图11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解码部106根据输入的影像内容生成的影像信号的一个例子的图。横轴T表示时间,表示每1/120秒传输1帧影像的4K2K的120Hz影像。此外,影像的内容表示由左眼用和右眼用的视差图像构成的3D影像,每隔1帧交替地发送数据。

图11表示向具有Full HD分辨率的影像显示装置传输图5中说明的3D影像的例子。与图5同样地横轴T表示时间,虚线框表示4K2K分辨率的帧,实线框表示由虚线框所示的帧缩小到Full HD分辨率的帧。

输入影像为图5所示的4K2K的3D影像,影像显示装置能够在Full HD的分辨率下最多支持120Hz的帧率,传输通路能够以最大帧率60Hz传输HDMI 2.0标准的4K2K影像。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输入影像,通过传输如图11所示的实线框的帧那样由图5的输入影像经转换部107缩小得到的影像信号,即使在分辨率低的影像显示装置中也能够进行显示。并且,由于纵横都分别缩小1/2因此数据量也变成1/4,可控制在传输通路的传输带宽内。

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在支持补全处理的影像显示装置中,能够在维持帧率、不增加传输带宽的情况下显示高清晰度且运动顺畅的影像。此外,即使在不能进行补全处理的现有的影像显示装置中也能够显示影像。

[影像显示装置的结构例]

接着,针对支持补全功能的影像显示装置700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用于显示附加了补全信号的影像信号的影像显示装置700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7中,影像显示装置700适当地使用输入部701、转换部702、解码部703、补全部704、控制部705和显示部706而构成。

输入部701接收从通过HDMI线缆等连接的设备发送来的输入信号,将其分离为基带的非压缩影像信号和元数据后输出。转换部702对非压缩影像信号进行后述的转换处理。解码部703从元数据中提取补全信号。并在补全信号被压缩的情况下进行解压处理。

补全部704基于解码部703所输出的补全信号,对转换部702所输出的影像信号进行补全处理,生成高清晰度的影像信号。控制部705根据输入信号的信息和显示部706的功能切换各部的动作。显示部706为液晶面板或等离子体面板等显示设备,用于显示影像信号。

接着,针对本实施例的影像显示装置700的动作进行说明。

输入部701将从所连接的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图1)发送来的信号分离为非压缩影像信号和元数据后输出。转换部702在显示部706能够显示比输入部701输出的非压缩影像信号更高清晰度的影像的情况下,对非压缩影像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或灰阶附加(灰阶增强)处理等,以便能够在显示部706上显示。

例如,如上述转换部107中所述,虽然分辨率为3840×1080但宽高比为16:9的情况下,以垂直方向成为2倍的方式进行放大处理,转换成4K2K影像。放大处理可单纯地使每行重复,也可通过将连续两行的平均值作为插值行(补全行)插入来实现。

当然,通过这些方法,影像的像素数虽然变成两倍,但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图1)的输入影像并未能够复原。

解码部703复原由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图1)附加到输入影像信号上的补全信号。如上述信息附加部108所述,补全信号被附加到HDMI的信息帧上,在数据大小较大的情况下存在在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图1)中被压缩的情况。在被压缩的情况下实施解压处理,生成补全信号。

补全部704基于解码部703生成的补全信号对转换部702生成的影像信号进行补全处理来生成显示图像。在进行补全处理时,通过在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生成补全信号前利用设备间通信预先告知要在转换部702中进行的放大处理的处理方法,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能够预测放大后的像素值。

因此,通过先将要在转换部702中生成的影像信号与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的输入影像信号的每个像素的差分值作为补全信号,并以将补全信号补回经转换部702放大后的影像信号的方式进行补全处理,影像显示装置700能够复原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接收到的高清晰度输入影像。

控制部705进行控制以使控制部705和显示部706之外的各部进行上述一系列的补全处理。此外,在采用不使用补全功能的设定的情况下,切换各部的动作以原样地显示由输入部701输出的非压缩影像信号。

不使用补全功能的设定指的是例如低耗电模式或游戏模式。在低耗电模式下,通过不进行补全处理并停止关联的电路的电力供给,能够抑制影像显示装置700的耗电。在游戏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不进行补全处理,以直通输出来显示影像,能够降低影像的显示延迟,因此提高了用户使用游戏机时的响应性能。

此外,在从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通过设备间通信询问是否支持补全功能的情况下,发送输出分辨率和补全方法等与补全功能相关的信息。显示部706显示补全部704所输出的影像信号。

通过采用以上结构,用户能够观看对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生成的影像进行补全处理而复原得到的高清晰度影像。

[转换部和信息附加部(分辨率)]

接着,针对为了控制在传输带宽内而进行了分辨率转换的情况下的转换部107和信息附加部108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转换部107和信息附加部108的详细结构例的图。在图2中,转换部107包括按像素进行分辨率缩小处理的缩小部201,信息附加部108适当地使用差分生成部202、压缩部203和附加部204构成,其中差分生成部202对经转换部107进行转换处理前后的影像信号进行比较而生成差分信息,压缩部203进行压缩处理而生成数据量经削减的压缩信号,附加部204将压缩信号附加到影像信号上。

利用图5、图6、图8(a)对它们的动作进行说明。

关于图5,其表示如上所述的分辨率为4K2K的3D影像,且单眼用的视差图像的帧率为60Hz。缩小部201(图2)对图5所示的输入影像进行垂直1/2缩小处理,以使其可控制在传输带宽内。针对缩小处理的转换式,利用图8(a)进行说明。

图8(a)是表示对4×4的输入图像I进行垂直1/2缩小处理得到4×2的缩小图像S的转换例的图。Pi00~Pi33分别表示构成4×4的输入图像I的像素,Po00~Po13表示构成4×2的缩小图像S的像素。此外,H00~H13表示用于附加到缩小图像S上的补全信号H。

图中的各像素的数字对应像素的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用于进行垂直1/2缩小处理生成缩小图像S的像素Po00的转换式在式1中表示。

(式1)Po00=(Pi00+Pi10)/2

同样地,用于生成缩小图像S的像素Po10的转换式在式2中表示。

(式2)Po10=(Pi20+Pi30)/2

通过如上述式1、式2所示地,按每两行将偶数行与奇数行的平均值作为缩小后的像素来进行缩小处理。并且在水平方向也进行同样的转换。通过对所有帧进行这种的画面整体的缩小处理来生成缩小影像信号。通过进行如上的缩小处理,能够在抑制不自然的锯齿的同时生成缩小影像信号。

为了在图像显示装置700(图7)中进行补全处理,差分生成部202生成图8(a)所示的补全信号H。补全信号H00的生成式在式3中表示。

(式3)H00=(Pi00-Pi10)/2

对其它的坐标也按每两行基于偶数行与奇数行的垂直位置相同的像素以同样的生成式来生成补全信号。为了削减差分生成部202生成的补全信号的数据量,压缩部203进行压缩处理生成压缩补全信号。

如式3所示,差分信息为空间上距离近的像素的差分值。一般的影像的情况下,由于邻近像素彼此具有相关性,差分值偏向绝对值小的值。因此,通过使用哈夫曼编码等利用字符出现频率的统计性偏倚的压缩算法,能够实现高压缩效率。

为了在缩小部201生成的缩小影像信号上附加压缩部203生成的压缩补全信号,附加部204将压缩补全信号附加在缩小影像信号的元数据中。

通过进行如上所述的缩小处理和差分生成处理,信息附加部108(图1)生成输出影像信号。

图6是表示信息附加部108(图1)生成的输出影像信号的一个例子的图,相对于图5说明的输入影像表示输出影像。横轴T与图5同样地表示时间。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表示缩小部生成的垂直1/2缩小影像的一帧。此外,补全信号表示由附加部作为元数据附加的压缩补全信号。

图6中表示将压缩补全信号嵌入影像的消隐期间的元数据中,对于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以3D影像的传输方式之一的“TOP-and-BOTTOM(上下)”方式传输输出影像信号。由于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都通过垂直1/2缩小处理使垂直分辨率变为一半,所以无需进行分辨率转换即可采用“TOP-and-BOTTOM”方式,使用已有的传输方式来传输附加了补全信号的影像信号。

接着,针对影像显示装置700(图7)中进行补全处理的情况下的补全处理,利用图8(b)进行说明。

图8(b)表示影像显示装置基于使用图8(a)说明的4×2缩小图像S和补全信号H进行补全的方法。Po00~Po13表示输入部701输出的4×2缩小图像S的像素,H00~H13表示解码部703输出的补全信号H,Pc00~Pc33表示补全部生成的补全处理后的4×4显示图像D的像素。另外,转换图像T表示转换部702的输出信号。

输入部701根据输入信号生成缩小图像S和压缩补全信号作为非压缩影像信号。转换部702如图中的转换图像T所示地基于缩小图像S按每行进行重复,生成4×4的图像。

解码部703对压缩补全信号进行解码处理,生成图中的补全信号H。补全部704对转换图像T基于补全信号H进行补全处理,生成显示图像D。利用式4和式5说明补全处理。

(式4)Pcmn=Pomn+Hmn(m为偶数,n为任意整数)

(式5)Pcmn=Pomn-Hmn(m为奇数,n为任意整数)

式4是用于生成构成显示图像D的偶数行的像素的补全式。

同样地,式5是用于生成构成显示图像D的奇数行的像素的补全式。

通过进行这种处理,能够复原图8(a)的输入图像I所具有的像素。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能够显示维持帧率不变的运动顺畅的影像,且分辨率也能够复原。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垂直方向上减小(削减)分辨率的方式进行了说明,而水平方向上减小的方式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此外,对于分辨率的削减方式以缩小至1/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以任意倍率进行缩小处理的情况下,例如可利用以重心位置的比例为基准来生成像素的线性插值进行缩小图像的生成,以与存在于离显示像素的重心最近的位置的缩小图像的像素的差分值作为补全信号,在补全处理中也以重心位置为基准进行补全处理,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此外,补全信号的生成可不针对画面整体,而是限定于一部分。

图9表示传输宽高比不同的影像的情况下的补全信号生成范围。输入图像表示输入到解码部106的宽高比21:9的超宽(Ultra-Wide)影像的一帧。传输图像表示从输入输出部110输出到传输通路的影像信号的一帧。此外,区域A表示中央11:9的范围,区域B表示输入图像的区域A之外的范围,区域C表示传输图像的区域A之外的范围。

针对这样的输入图像,转换部107对区域B进行水平1/2缩小处理生成传输图像的区域C。对输入图像的区域A不进行转换处理,原样地作为传输图像的区域A使用。通过进行以上的处理,生成仅左右的一部分被缩小的16:9的传输图像。将这样的传输图像构成的影像信号作为输出信号的基带影像信号。

差分生成部202根据区域B生成补全信号。压缩部203之后的处理如上所述地动作,将压缩补全信号附加到影像信号上。在影像显示装置中,通过对区域C进行补全处理可显示21:9影像。

在传输影像信号时,传输通路的工作频率根据像素数而改变。因此,在宽高比相比传输通路中通常传输的影像存在变化的情况下,传输通路中使用的线缆等必须要变更成支持工作频率的线缆。因此,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能够在不改变传输通路的前提下传输不同宽高比的影像。

此外,补全信号不一定在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中生成,例如可在广播台中作为影像内容的元数据预先附加,也可得到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2

[转换部和信息附加部(灰阶)]

在本实施例2中,作为实施例1所示的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的变形例,针对为了将影像信号的数据量控制在传输带宽内而削减信号的量化比特数的情况下的转换部107-2和信息附加部108-2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具有与实施例1所示的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不同的结构的转换部107-2和信息附加部108-2的结构例的图。此外,本实施例2的影像发送接收装置的图3所示部分之外的结构虽然未图示,但与图1为相同结构,援用实施例1的记载而省略其记载,主要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转换部107-2包括按每个像素删除信号的低比特位的LSB(Least Significant Bit,最低有效位)删除部301,信息附加部108-2适当地使用按每个像素删除信号的高比特位的MSB(Most Significant Bit,最高有效位)删除部302、进行压缩处理而生成数据量经削减的压缩信号的压缩部303和在影像信号上附加压缩信号的附加部304而构成。

LSB删除部301对解码部106(图1)输出的非压缩影像信号按每个像素删除低位的比特信息。删除的比特数不限于1比特,而是以使得最终输出的影像信号的数据量可控制在传输带宽内来决定。

例如,在输入影像由每像素12比特的数据构成,影像信号的数据量为传输带宽的1.5倍左右的情况下,通过删除低位4比特而生成由高位8比特构成的影像信号,影像信号的数据量为2/3倍,可控制在传输带宽内。

MSB删除部302通过删除被LSB删除部301删除的部分之外的信息来生成补全信号。上面的例子中,由于LSB删除部301删除了低位4比特,因此将高位8比特低位4比特作为补全信号。LSB删除部301和MSB删除部302的处理为了使说明清晰明了而以分开处理的方式进行说明,但优选一次性地进行这些处理。即,通过将传输输入影像的各比特的信号线根据高位8比特部分和低位4比特部分加以分离并改变连线对象,能够实现同样的处理。

压缩部303和附加部304进行与图2中说明的压缩部203和附加部204相同的处理,基于MSB删除部302生成的补全信号来生成压缩补全信号,生成附加了压缩补全信号后的输出影像信号。影像显示装置在进行补全处理时,通过以基带的影像信号为高位比特,以补全信号为低位比特,能够复原影像。

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能够在不增加传输带宽的前提下观看灰阶不连续性不易被察觉的影像。

实施例3

[转换部和信息附加部(颜色)]

在实施例2中,作为实施例1所示的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的另一变形例,针对为了将影像信号的数据量控制在传输带宽内而削减像素具有的颜色信息的情况下的转换部107-3和信息附加部108-3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具有与实施例1所示的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0不同的结构的转换部107-3和信息附加部108-3的结构例的图。此外,本实施例3的影像发送接收装置的图4所示部分之外的结构虽然未图示,但与图1为相同结构,援用实施例1的记载而省略其记载,主要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转换部107-3包括削减每个像素的颜色信息的颜色削减部401,信息附加部108-3适当地使用生成每个像素的差分颜色信息的差分颜色生成部402、进行压缩处理而生成数据量经削减的压缩信号的压缩部403和在影像信号上附加压缩信号的附加部404而构成。

颜色削减部401对解码部106(图1)输出的非压缩影像信号削减每个像素的颜色信息。输入到颜色削减部401的非压缩影像信号在亮度/色差信号的结构为对于每个亮度信号具有一个色差信号的4:4:4形式的情况下,通过在颜色削减部40中进行转换以成为每水平两个像素具有一个色差信号的4:2:2形式,从而削减色差信号。转换后的色差信号根据水平的两个像素的色差信号的平均值生成。转换后色差信号的生成式由式6表示。

(式6)Comn=(Cimn+Cim(n+1))/2

下标m为任意整数表示的垂直坐标,下标n为2的倍数表示的水平坐标,输入影像的色差信号表示为Ci,转换后的输出信号表示为Co。

差分颜色生成部402基于解码部106输出的非压缩影像信号生成差分颜色信息,用于在影像显示装置中对经颜色削减部转换后的影像信号进行补全。在上述的颜色削减部401从4:4:4形式转换到4:2:2形式的例子的情况下,差分颜色信息根据水平的两个像素的色差信号的差分值生成。差分信息的生成式由式7表示。

(式7)Hmn=(Cimn-Cim(n+1))/2

下标m为任意整数表示的垂直坐标,下标n为2的倍数表示的水平坐标,输入影像的色差信号表示为Ci,补全信号表示为H。

压缩部403和附加部404进行与图2中说明的压缩部203和附加部204相同的处理,基于颜色削减部401生成的补全信号生成压缩补全信号,进而生成附加了压缩补全信号的输出影像信号。

在影像显示装置中进行补全处理时,在水平位置为偶数的情况下加上补全信号,奇数的情况下减去补全信号。水平位置为偶数的情况下的补全式由式(8)表示,奇数的情况下的补全式由式9表示。

(式8)Ccmn=Comn+Hmn

(式9)Ccm(n+1)=Comn-Hmn

下标m为任意整数表示的垂直坐标,下标n为2的倍数表示的水平坐标,输入影像的色差信号表示为Co,补全信号表示为H,显示影像的输出信号表示为Cc。

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能够在不增加传输带宽的前提下观看色深较高的影像。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包含了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了对本发明简单易懂地说明而进行的详细说明,并非限定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的结构。此外,可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替换成其它实施例的结构,或者可在某实施例中添加其它实施例的结构。

例如,在各实施例中影像发送接收装置和影像显示装置可为一体,或者也可为光学驱动器部或记录部等一部分结构位于影像发送接收装置外部的变形例。另外,针对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替换。

此外,上述的结构,其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由硬件构成,也可以以通过处理器执行程序的方式来构成。并且,控制连线和信息连线表示说明中所需的部分,并不限定产品中表现出所有的控制连线和信息连线。实际上可以认为几乎全部的结构互相连接。

附图标记说明

100……影像发送接收装置,101……调谐部,102……网络(N/W)接口部,103……光学驱动器部,104……记录部,105……选择部,106……解码部,107……转换部,108……信息附加部,109……控制部,110……输入输出部,701……输入部,702……转换部,703……解码部,704……补全部,705……控制部,706……显示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