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862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无线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进行D2D(Device to Device,装置对装置)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以及该无线通信系统所使用的基站和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对移动通信方式的标准化进行研究。例如,对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等高速无线通信方式按照3GPP进行标准化。并且,在3GPP Release12中,作为新的无线通信方式之一推进了D2D通信的标准化。另外,D2D通信是LTE的扩展规格之一,有时被称为LTE Device to Device Proximity Services(近距离服务)。

在D2D通信中,终端装置能够在不经由基站的情况下直接地与其他的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因此,在D2D通信中,期待延迟较少的通信。并且,即使是在基站的电波不容易到达的区域(或者,不存在基站的区域)中也能够进行D2D通信,因此D2D通信有利于小区范围的扩大。此外,由于在无法使用基站的状況(例如,在产生大地震时)下也能够进行D2D通信,因此D2D通信还可以有利于用户的安全性的提高。另外,为了进行D2D通信而设定在终端装置间的通信链路有时被称为D2D链路。

D2D通信是通过使用蜂窝通信系统而实现的。即,D2D通信使用蜂窝通信系统的资源。这里,在设定多个D2D链路的情况下,能够对于多个D2D链路分配相同的资源(例如,频率)。因此,在D2D通信中实现较高的频谱效率,将贵重的资源有效地分配给用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4/050557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Overview of 3GPP Release 12 V0.1.2(2014/03)21.8 Study on LTE Device to Device Proximity Services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在D2D通信中,能够对于多个D2D链路分配相同的资源。因此,在对于相互接近的D2D链路分配相同的资源时,有可能在这些D2D链路间产生干扰。

但是,D2D通信是新的技术,在3GPP中关于D2D链路间的干扰未充分考虑。即,未决定抑制D2D链路间的干扰的方法。另外,该问题不限于3GPP Release12所记载的D2D通信,在能够在终端装置间直接地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会产生。

本发明的1个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支持D2D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抑制D2D链路间的干扰的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1个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多个终端装置,它们支持D2D(device to device)通信;以及基站,其对所述多个终端装置进行控制。经由第一D2D链路与第二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一终端装置接收从经由第二D2D链路与第四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第三终端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三终端装置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将从所述第三终端装置接收到的所述第三终端装置的识别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所述基站对所述第一D2D链路的资源或者所述第二D2D链路的资源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第一D2D链路的资源与所述第二D2D链路的资源彼此不同。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方式,在支持D2D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抑制D2D链路间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D2D链路间的干扰模型的图。

图3是对于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的检测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对于基站对D2D通信的资源分配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D2D通信的资源分配的顺序的图。

图6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基站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D2D通信的资源分配的顺序的图。

图9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一例。

图1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发送功率控制的顺序的图。

图11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基站的结构的一例。

图12示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包含基站1和多个终端装置2(2a~2j)。

在该实施例中,基站1是eNB(evolved Node B:演进节点B)。eNB是在LTE中使用的基站。由此,基站1对LTE的蜂窝通信进行管理和控制。即,基站1能够接收从终端装置发送的蜂窝通信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并进行处理。并且,基站1能够将蜂窝通信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发送给终端装置。

并且,基站1对终端装置间的D2D通信进行管理和控制。即,基站1对在小区内设定的D2D链路进行管理。例如,基站1对分配给各D2D链路的资源进行管理。具体而言,基站1能够对于各D2D链路分配物理资源块(PRB)。物理资源块例如通过频率资源来实现。并且,在D2D通信按照时分复用传送信号的情况下,基站1也可以对于各D2D链路分配时隙。

终端装置(DUE:D2D User Equipment,D2D用户设备)2支持蜂窝通信和D2D通信。即,终端装置2能够经由基站1与其他的终端装置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且,终端装置2能够不经由基站1而经由D2D链路与其他的终端装置2直接地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另外,利用蜂窝通信或者D2D通信所传送的数据并没有特别限定,包含声音数据、图像数据、动态图像数据、文本数据等。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终端装置2a与终端装置2b之间设定有D2D链路Lab。并且,在终端装置2c与终端装置2d之间设定有D2D链路Lcd。此外,在终端装置2i与终端装置2j之间设定有D2D链路Lij。另外,终端装置2g经由基站1与其他的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1能够根据来自终端装置2的D2D通信的请求而对于D2D链路分配资源。例如,基站1能够对于终端装置2a与终端装置2b之间的D2D通信(即,D2D链路Lab)赋予1个子波段频率。

此时,基站1能够对于多个D2D链路分配相同的资源。即,资源由多个D2D链路进行“再利用(reuse)”。因此,在D2D通信中,实现较高的频谱效率,将贵重的资源有效地分配给用户。

但是,当对于相互接近的多个D2D链路分配相同的资源时,有可能在这些D2D链路间产生干扰。例如,由于终端装置2a~2d处于相互接近的位置,因此D2D链路Lab和D2D链路Lcd相互接近。在该情况下,如果对于D2D链路Lab和D2D链路Lcd分配相同的资源,则有可能在这2个D2D链路间产生干扰。

图2示出D2D链路间的干扰模型。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终端装置2a经由D2D链路Lab向终端装置2b发送数据,终端装置2c经由D2D链路Lcd向终端装置2d发送数据。并且,对于D2D链路Lab和D2D链路Lcd分配相同的资源(例如,相同的频率)。并且,假设终端装置2a的发送信号对于经由D2D链路Lcd传送的信号带来影响。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2a是“加害者(aggressor)”。并且,终端装置2c、2d是“被害者(victim)”。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对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或者,D2D链路)进行检测。并且,当对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进行检测时,基站1变更用于D2D通信的资源分配。作为一例,变更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间的D2D链路的资源。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对分配给D2D链路Lcd的资源进行变更,使得D2D链路Lab的资源和D2D链路Lcd的资源彼此不同。但是,也可以取代基站1对分配给D2D链路Lcd的资源进行变更,而对分配给D2D链路Lab的资源进行控制。

图3是对于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的检测进行说明的图。在该例中,在终端装置2c与终端装置2d之间已经设定了D2D链路Lcd。并且,终端装置2a请求开始向终端装置2b发送数据的D2D通信。

在该情况下,如图3的(a)所示,终端装置2a对发现信号进行广播。发现信号用于将生成了发现信号的终端装置的存在通知给向其他的终端装置。因此,发现信号传送包含发现信号的发送源终端装置的识别信息在内的消息。例如,从终端装置2a发送的发现信号传送“终端ID:2a”。另外,发现信号的顺序例如基于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和/或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主同步信号)/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二次同步信号)。并且,发现信号的消息例如使用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传送。

通过位于终端装置2a的附近的终端装置来接收从终端装置2a发送的发现信号。在该例中,终端装置2b~2d分别接收从终端装置2a发送的发现信号。其结果为,终端装置2b~2d分别对终端装置2a的存在进行检测。

如图3的(b)所示,终端装置2b~2d也分别发送发现信号。此时,各发现信号包含发现信号的发送源终端装置的识别信息。即,从终端装置2b发送的发现信号传送“终端ID:2b”。从终端装置2c发送的发现信号传送“终端ID:2c”。从终端装置2d发送的发现信号传送“终端ID:2d”。并且,终端装置2a接收这3个发现信号。

这里,作为终端装置2a,终端装置2b是D2D通信的发送对象。因此,在以下的记载中,假设在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的检索中不考虑终端装置2b。

终端装置2a在接收到发现信号时,也可以将该发现信号的发送源终端装置判定为“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例如,在终端装置2a接收到从终端装置2c、2d发送的发现信号时,从终端装置2a发送的信号应该到达终端装置2c、2d。即,当终端装置2a开始进行D2D通信时,从终端装置2a向终端装置2b发送的数据信号对于终端装置2c、2d成为干扰信号。因此,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2a也可以将终端装置2c、2d分别判定为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

但是,在该实施例中,终端装置2a根据各发现信号的接收功率而分别对有可能从终端装置2a带给终端装置2c、2d的干扰功率进行计算。并且,终端装置2a通过对该干扰功率和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而分别判定终端装置2c、2d是否是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在以下的记载中,对于判定终端装置2c是否是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的步骤进行说明。

终端装置2a对从终端装置2c发送的发现信号的接收功率Pr(c)进行检测。并且,终端装置2a根据该接收功率Pr(c)对终端装置2a、2c间的路径损耗PL(a,c)进行计算。路径损耗PL(a,c)通过下述式子(1)进行计算。

PL(a,c)=Pr(c)-P0···(1)

P0表示发现信号的发送功率。另外,设发现信号的发送功率在无线通信系统内的所有终端装置中是相同的,作为各终端装置2是已知的。或者,也可以利用发现信号自身或者其他的信号从发现信号的发送源(这里为终端装置2c)向发现信号的发送对象(这里为终端装置2a)通知表示发现信号的发送功率的信息。或者,也可以由基站对于终端装置指示发现信号的发送功率,其指示值从基站报知给各终端。

接着,终端装置2a根据终端装置2a、2c间的路径损耗PL(a,c)对有可能从终端装置2a带给终端装置2c的干扰功率Pi(a,c)进行计算。干扰功率Pi(a,c)通过下述式子(2)进行计算。

Pi(a,c)=Pt(a,b)-PL(a,c)···(2)

Pt(a,b)表示利用D2D通信从终端装置2a将数据信号发送给终端装置2b时的发送功率。Pt(a,b)例如也可以是在D2D通信中容许的最大发送功率。并且,在D2D通信的发送功率根据TPC(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发送功率控制)而决定时,也可以在上述式子(2)中使用TPC的初始值。此外,当在开始进行D2D通信之前在终端装置间对发送功率进行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上述式子(2)中使用像那样决定的发送功率。在任意的情况下,作为终端装置2a,终端装置2a的发送功率是已知的。

另外,终端装置2a在利用D2D通信将数据信号发送给终端装置2b之前,对上述的干扰功率进行计算。即,终端装置2a对于在利用D2D通信将数据信号发送给终端装置2b时终端装置2c要从该数据信号接受的干扰功率进行计算。因此,通过终端装置2a计算的干扰功率是“有可能的干扰功率(possible interference power)”。但是,在以下的记载中,有时将“有可能的干扰功率”简称为干扰功率。

终端装置2a对该干扰功率Pi(a,c)和规定的阈值θ进行比较。并且,在干扰功率Pi(a,c)比阈值θ大时,判定为终端装置2c是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另一方面,在干扰功率Pi(a,c)为阈值θ以下时,判定为终端装置2c不是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

同样,终端装置2a根据终端装置2a、2d间的路径损耗PL(a,d)对有可能从终端装置2a带给终端装置2d的干扰功率Pi(a,d)进行计算。终端装置2a通过对该干扰功率Pi(a,d)和阈值θ进行比较,而判定终端装置2d是否是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

干扰功率的阈值例如通过模拟或者事先的实验等而预先决定。在该情况下,对于多个终端装置2所属的D2D通信组决定1个阈值。例如也可以对于图1所示的终端装置2a~2j设定相同的阈值。并且,基站1也可以利用例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向各终端装置2通知阈值。

也可以按照每个终端装置动态地决定阈值。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2对从其他的终端装置发送的信号(例如,发现信号、同步信号等)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测定。向基站1通知测定结果。于是,基站1根据该测定结果对用于检索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的阈值进行计算。并且,基站1使用例如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而在该终端装置2中设定阈值。根据该序列,按照每个终端装置设定优选的阈值。

此外,阈值例如也可以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容许的信号对干扰比(SIR: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的最差分对应地决定。这里,在固定D2D通信的发送功率时,例如根据D2D通信的发送功率和能够容许的信号对干扰比对阈值进行计算。并且,在按照每个D2D链路动态地控制D2D通信的发送功率时,也可以根据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统计上频度最高的发送功率和能够容许的信号对干扰比而对阈值进行计算。另外,D2D通信的数据错误率取决于D2D链路的信号对干扰比。因此,实质上也可以与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容许的数据错误率的最差分对应地决定阈值。

终端装置2a在像上述那样对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进行检测时,将该终端装置的识别信息发送给基站1。例如,在图3的(b)所示的例子中,假设有可能从终端装置2a带给终端装置2c的干扰功率Pi(a,c)和有可能从终端装置2a带给终端装置2d的干扰功率Pi(a,d)均比阈值θ大。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2a将终端装置2c的识别信息“终端ID:2c”和终端装置2d的识别信息“终端ID:2d”发送给基站1。此时,终端装置2a例如利用PUSCH将终端装置的识别信息发送给基站1。另外,在以下的记载中,有时将从终端装置2向基站1发送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的识别信息的情况称为“被害者通知”。

基站1从终端装置2a接收被害者通知。于是,基站1根据该被害者通知对D2D通信的资源分配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对D2D通信的资源分配进行控制,使得加害者终端装置(这里为被害者通知的发送源终端装置)的D2D通信的资源与被害者终端装置的D2D通信的资源彼此不同。在图3的(b)所示的例子中,基站1从终端装置2a接收被害者通知“终端ID:2c、2d”。在该情况下,基站1对D2D通信的资源分配进行控制,使得终端装置2a的D2D通信的资源与终端装置2c、2d间的D2D通信的资源(即,D2D链路Lcd的资源)彼此不同。

另外,也可以在从终端装置2a接收到被害者通知时,基站1判定加害者终端装置的D2D通信的资源与被害者终端装置的D2D通信的资源是否相同。在该情况下,在加害者终端装置的D2D通信的资源与被害者终端装置的D2D通信的资源不相同时,基站1不变更D2D通信的资源分配。

图4是对于基站1对D2D通信的资源分配进行说明的图。另外,如图4所示,基站1具有D2D链路管理表3和加害者/被害者列表4。

在D2D链路管理表3中登记有在基站1的控制下设定的D2D链路。另外,D2D对表示D2D链路的发送源终端装置和发送对象终端装置。并且,在D2D链路管理表3中还记录有分配给各D2D链路的资源。

根据从终端装置2接收的被害者通知而制成加害者/被害者列表4。加害者终端装置表示被害者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2。被害者终端装置表示通过被害者通知来通知的终端装置2。

基站1根据D2D链路管理表3和加害者/被害者列表4对D2D通信的资源分配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基站1确定向加害者终端装置的D2D通信分配的资源和向被害者终端装置的D2D通信分配的资源。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向终端装置(加害者)2a的D2D通信分配频率f1。并且,也向终端装置(被害者)2c、2d的D2D通信分配频率f1。在该情况下,基站1对D2D通信的资源分配进行控制,使得向加害者终端装置的D2D通信分配的资源和向被害者终端装置的D2D通信分配的资源彼此不同。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终端装置(被害者)2c、2d间的D2D通信的频率从f1变更到f2。

图5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D2D通信的资源分配的顺序。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3的(b)所示,假设从终端装置2b、2c、2d分别发送发现信号。

终端装置2a接收从终端装置2b、2c、2d分别发送的发现信号。于是,终端装置2a在S1中将各发现信号的发送源终端装置2的识别信息记录在规定的存储区域中。并且,终端装置2a根据各发现信号的接收功率对各终端装置2b、2c、2d与本装置(即,终端装置2a)之间的路径损耗进行计算。

在S2中,终端装置2a确定D2D对。即,终端装置2a确定D2D通信的发送对象的终端装置(这里为终端装置2b)。并且,终端装置2a决定用于利用D2D通信将数据发送给所确定的发送对象的发送功率。此时,终端装置2a也可以使用预先指定的初始值作为用于利用D2D通信发送数据的发送功率。或者,终端装置2a也可以根据从终端装置2b接收的信号(例如,发现信号)的接收功率等而决定用于利用D2D通信发送数据的发送功率。

另外,虽然在图5中未图示,但终端装置2a也可以向基站1通知在S2中确定的D2D对。并且,也可以在终端装置2a决定了终端装置2a、2b间的D2D通信的资源时,终端装置2a将所决定的资源通知给基站1。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基站1决定了终端装置2a、2b间的D2D通信的资源时,基站1将所决定的资源通知给终端装置2a(和2b)。

在S3中,终端装置2a对于各发现信号的发送源终端装置(这里为终端装置2b、2c、2d)分别对干扰功率进行计算。其中,对于在S2中作为D2D对而确定的终端装置(这里为终端装置2b),也可以不计算干扰功率。另外,像上述那样根据终端装置2a的发送功率和在S1中计算出的路径损耗对干扰功率进行计算。

在S4中,终端装置2a对于终端装置2c、2d分别对在S3中计算出的干扰功率和阈值θ进行比较。并且,终端装置2a根据比较结果而分别判定各终端装置2c、2d是否是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然后,终端装置2a将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的识别信息通知给基站1。在该实施例中,终端装置2c、2d的识别信息作为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被通知给基站1。

基站1从终端装置2a接收被害者通知。于是,基站1在S5中根据该被害者通知对D2D通信的资源分配进行控制。S5的处理的一例像参照图4进行说明的那样。即,基站1对D2D通信的资源分配进行控制,以使得终端装置2a、2b间的D2D通信的资源与终端装置2c、2d间的D2D通信的资源彼此不同。在该例中,如图4所示,基站1对终端装置2c、2d间的D2D通信的资源进行变更(例如,将频率从f1变更到f2)。

在该情况下,基站1向终端装置2c、2d发送表示新的资源分配的资源分配指示。基站1能够利用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或者PDCCH向终端装置2发送资源分配指示。于是,终端装置2c、2d之后按照资源分配指示所指定的资源进行D2D通信。即,终端装置2c、2d将D2D通信的频率从f1变更到f2。

另一方面,终端装置2a按照先决定的资源在与终端装置2b之间开始进行D2D通信。此时,终端装置2a、2b间的D2D通信的资源与终端装置2c、2d间的D2D通信的资源彼此不同。由此,从终端装置2a发送的D2D通信的信号对于终端装置2c、2d间的D2D通信不成为干扰信号。即,在支持D2D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抑制D2D链路间的干扰。

图6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终端装置2的结构的一例。终端装置2像上述那样支持蜂窝通信和D2D通信。另外,终端装置2也可以具有图6中未示出的其他的功能。

为了支持蜂窝通信,终端装置2具有:通信量处理部11、信道编码器12、IFFT电路13、CP附加部14、RF发送器15、RF接收器16以及信道解调器17。

通信量处理部11生成利用蜂窝通信进行发送的通信量。另外,在从后述的被害者ID生成器29被赋予了被害者ID时,通信量处理部11将该被害者ID设定在通信量内。信道编码器12对从通信量处理部11输出的通信量进行编码。IFFT电路13对于信道编码器12的输出信号执行逆高速傅立叶转换而生成时域信号。CP附加部14对于从IFFT电路13输出的时域信号附加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并且,RF发送器15经由天线而发送蜂窝信号。

RF接收器16接收从基站1发送的蜂窝信号。并且,信道解调器17对接收蜂窝信号进行解调。从基站1发送给终端装置2的蜂窝信号例如是PDSCH信号和PDCCH信号。另外,在使用PDSCH从基站1发送资源分配指示时,信道解调器17从PDSCH提取资源分配指示而传递给后述的D2D调度器21。在该情况下,准静态地进行资源分配。并且,在使用PDCCH从基站1发送资源分配指示时,信道解调器17从PDCCH提取资源分配指示而传递给D2D调度器21。在该情况下,动态地进行资源分配。

为了支持D2D通信,终端装置2具有:D2D调度器21、D2D数据生成器22、发现信号生成器23、RF发送器24、RF接收器25、数据信号解调器26、发现信号检测器27、干扰功率计算器28以及被害者ID生成器29。

D2D调度器21能够从无线通信系统提供的资源或者预先准备的资源中决定用于D2D通信的资源。例如,在通过D2D调度器21决定用于D2D通信的频率时,终端装置2按照该频率进行D2D通信。并且,D2D调度器21也可以根据从基站1接收的资源分配指示而对终端装置2的D2D通信进行控制。例如,在通过资源分配指示来指定D2D通信的频率时,D2D调度器21对D2D数据生成器22和/或RF发送器24进行控制,使得按照指定的频率发送D2D信号。除此之外,D2D调度器21也可以对RF接收器25和/或数据信号解调器26进行控制,使得按照指定的频率接收D2D信号。

D2D数据生成器22根据来自D2D调度器21的控制而生成D2D通信的发送数据。发现信号生成器23生成上述发现信号。发现信号传送本装置的识别信息。并且,发现信号例如是使用PUSCH而发送的。RF发送器24经由天线发送D2D信号(包含D2D数据信号、发现信号)。

RF接收器25接收从其他的终端装置2发送的D2D信号(包含D2D数据信号、发现信号)。数据信号解调器26对接收到的D2D数据信号进行解调而使D2D数据再现。

发现信号检测器27根据从其他的终端装置2发送的D2D信号检测发现信号。并且,发现信号检测器27从检测出的发现信号传送的消息中取得发现信号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的识别信息。干扰功率计算器28根据发现信号的接收功率而对有可能带给发现信号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的干扰功率进行计算。如上所述,该干扰功率是根据与发现信号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之间的路径损耗而计算出的。在计算出的干扰功率比上述阈值大时,被害者ID生成部29将发现信号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确定为“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并且,被害者ID生成部29所确定的终端装置的识别信息作为“被害者ID”被带给通信量处理部11。

这样,终端装置2当检测出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时,将该检测出的终端装置的ID发送给基站1。并且,终端装置2当从基站1接收资源分配指示时,根据该指示进行D2D通信。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基站1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7所示,基站1具有:RF接收器31、CP去除部32、FFT电路33、信道分离器34、数据信号解调器35、信道解码器36、被害者ID检测器37、控制信号解调器38、信道解码器39、D2D资源调度器40、PUSCH调度器41、控制信号生成器42、数据信号生成器43、IFFT电路44、CP附加部45、RF发送器46。另外,基站1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功能。

RF接收器31接收从终端装置2发送的蜂窝信号。CP去除部32从接收蜂窝信号去除循环前缀。FFT电路33对于接收信号执行高速傅立叶转换而生成频域信号。信道分离器34在频域中将接收信号分离成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

数据信号解调器35对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而使数据再现。信道解码器36对再现数据进行解码。被害者ID检测器37根据接收数据对被害者ID进行检测。该被害者ID由图6所示的被害者ID生成器29生成。即,该被害者ID对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进行识别。控制信号解调器38对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进行解调。信道解码器39对解调后的控制信号进行解码而使控制信息再现。

D2D资源调度器40具有图4所示的D2D链路管理表3和加害者/被害者列表4。并且,D2D资源调度器40执行图5的S5所示的资源分配。即,D2D资源调度器40根据从终端装置2通知的被害者ID而判定加害者的D2D通信的资源与被害者的D2D通信的资源是否相同。在加害者的D2D通信的资源与被害者的D2D通信的资源相同时,D2D资源调度器40对D2D通信的资源分配进行控制,使得加害者的D2D通信的资源与被害者的D2D通信的资源彼此不同。并且,D2D资源调度器40生成表示该新的资源分配的资源分配指示。

PUSCH调度器41使用通过信道解码器39而得到的控制信息,而生成对上行链路进行控制的控制信息。控制信号生成器42生成对PUSCH调度器41所生成的控制信息进行传送的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生成器43生成向终端装置2发送的数据信号。利用PDSCH将该数据信号向终端装置2传送。在通过D2D资源调度器40生成资源分配指示时,使用PDSCH或者PDCCH将资源分配指示发送给终端装置2。在使用PDSCH的情况下,资源分配指示由数据信号生成器43发送。并且,在使用PDCCH的情况下,资源分配指示由控制信号生成器42发送。

IFFT电路44对于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执行逆高速傅立叶转换而生成时域信号。CP附加部45对于从IFFT电路44输出的时域信号附加循环前缀。并且,RF发送器46经由天线发送蜂窝信号。

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当对能够成为D2D链路间的干扰的被害者的终端装置进行检测时,基站1对D2D通信的资源分配进行控制。因此,抑制D2D链路间的干扰。此时,期待在开始进行能够成为干扰的加害者的终端装置的D2D通信之前,抑制D2D链路间的干扰。

<第二实施方式>

存在希望在基站的小区范围外进行D2D通信的请求。并且,在因自然灾害等引起基站无法进行动作的环境中,D2D是有效的通信方式。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不存在基站的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用于抑制D2D链路间的干扰的D2D通信的资源分配。

图8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D2D通信的资源分配的顺序。另外,基站1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总之,与基站1无关地执行D2D通信的资源分配。

对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进行检测的方法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实质上相同。即,终端装置2a分别接收从各终端装置2b~2d发送的发现信号,根据各发现信号的接收功率而对有可能带给各终端装置2b~2d的干扰功率进行计算。并且,将干扰功率比阈值θ大的终端装置确定为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

终端装置2a对资源分配控制信息进行广播。资源分配控制信息包含被害者ID和加害者资源信息。被害者ID对在S4中确定的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进行识别。并且,加害者资源信息表示执行S1~S4的终端装置2(这里为终端装置2a)在D2D通信中所使用的资源。

当从终端装置2a接收资源分配控制信息时,终端装置2对该资源分配控制信息所包含的被害者ID和本装置的ID(本地ID)进行比较。在以下的记载中,将根据资源分配控制信息中所包含的被害者ID而识别的终端装置称为“被害者终端装置”。

在接收到的被害者ID与本装置的ID一致时,被害者终端装置根据资源分配控制信息所包含的加害者资源信息而判定是否需要变更D2D通信的资源。即,在加害者资源信息所表示的资源与本装置所使用的资源相同时,被害者终端装置变更本装置所使用的资源。此时,被害者终端装置例如也可以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预先准备的多个无线频率中随机选择1个无线频率。在该情况下,被害者终端装置利用新选择的无线频率进行D2D通信。

例如,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假设终端装置2c、2d使用频率f1进行D2D通信。并且,假设终端装置2a对资源分配控制信息“被害者ID=2c、2b,加害者资源信息:频率f1”进行广播。在该情况下,在终端装置2c中,接收到的被害者ID与本装置的ID(即,终端装置2c的ID)一致,并且接收到的加害者资源信息所表示的频率与终端装置2c的频率一致。即,加害者的频率与被害者的频率一致。在终端装置2d中也相同。因此,终端装置2c、2d分别对用于D2D通信的频率进行变更。但是,也可以是,终端装置2c、2d的一方选择新的频率,并通知给另一方的终端装置。

图9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终端装置2的结构的一例。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被害者ID生成器29所生成的被害者ID在D2D调度器51中设定于资源分配控制信息内。资源分配控制信息像上述那样包含表示本装置在D2D通信所使用的资源的信息(加害者资源信息)。并且,资源分配控制信息经由RF发送器24利用D2D通信进行广播。

从其他的终端装置发送的资源分配控制信息由数据信号解调部26提取而传递给D2D调度器51。于是,D2D调度器51根据接收到的资源分配控制信息来判定是否变更D2D通信的资源。

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当对能够成为D2D链路间的干扰的被害者的终端装置进行检测时,能够不在基站1的控制下对D2D通信的资源分配进行控制。因此,即使是不存在基站1的区域或者基站1不进行动作的区域,也能够抑制D2D链路间的干扰。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当对能够成为D2D链路间的干扰的被害者的终端装置进行检测时,对D2D通信的资源分配进行控制。与此相对,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当对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进行检测时,对加害者终端装置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

图1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发送功率控制的顺序的图。另外,对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进行检测的方法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实质上相同。即,终端装置2a分别接收从各终端装置2b~2d发送的发现信号,根据各发现信号的接收功率对有可能带给各终端装置2b~2d的干扰功率进行计算。并且,将干扰功率比阈值θ大的终端装置确定为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

在该例中,在终端装置2a中,将终端装置2c、2d确定为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于是,终端装置2a将包含终端装置2c、2d的识别信息在内的被害者通知发送给基站1。

基站1从终端装置2a接收被害者通知。于是,基站1在S11中生成指示发送功率控制的执行的功率控制指示。该功率控制指示例如被发送给被害者通知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这里为终端装置2a)。即,向加害者终端装置发送功率控制指示。

当终端装置2a从基站1接收功率控制指示时,减小D2D通信的发送功率。此时,终端装置2a决定发送功率,使得有可能带给终端装置2c、2d的干扰功率比规定的阈值小。例如,在利用上述的式子(2)对干扰功率进行计算时,决定发送功率Pt以使得干扰功率Pi比阈值θ小。然后,终端装置2a利用新计算出的发送功率开始进行D2D通信。

另外,在从终端装置2a接收到被害者通知时,基站1也可以判定加害者终端装置的D2D通信的资源与被害者终端装置的D2D通信的资源是否相同。在该情况下,如果加害者终端装置的D2D通信的资源与被害者终端装置的D2D通信的资源不同,则基站1不需要生成功率控制指示。

在存在多个加害者终端装置时,也可以使基站1向其中的一个加害者终端装置发送功率控制指示。例如,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终端装置2a的发送信号对于终端装置2c、2d间的D2D链路作为干扰信号发挥作用。此时,终端装置2c的发送信号有时相对于终端装置2a、2b间的D2D链路作为干扰信号发挥作用。在该情况下,基站1从2个加害者终端装置2(即,终端装置2a、2c)分别接收被害者通知。对此,也可以使基站1仅向一方的终端装置2(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为终端装置2a)发送功率控制指示。但是,基站1也可以向所有的加害者终端装置发送功率控制指示。

也可以与上述的资源分配控制一同进行第三实施方式的发送功率控制。例如,也可以组合第一和第三实施方式。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基站1向加害者终端装置发送功率控制指示,并且向被害者终端装置发送资源分配指示。

图11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基站的结构的一例。如图11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站1具有功率控制判定部61。

功率控制判定部61根据从加害者终端装置接收的被害者ID而判定是否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即,功率控制判定部61检查加害者终端装置的D2D通信的资源与被害者终端装置的D2D通信的资源是否相同。并且,在加害者终端装置的D2D通信的资源与被害者终端装置的D2D通信的资源相同时,功率控制判定部61生成功率控制指示。该功率控制指示的发送对象是加害者终端装置。

使用PDSCH或者PDCCH将功率控制判定部61所生成的功率控制指示发送给终端装置2。在使用PDSCH的情况下,功率控制指示由数据信号生成器43发送。并且,在使用PDCCH的情况下,功率控制指示由控制信号生成器42发送。

图12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如图12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2具有功率控制部62。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2中,RF接收器16也接收从基站1发送的蜂窝信号。并且,信道解调器17对接收的蜂窝信号进行解调。这里,在使用PDSCH从基站1发送功率控制指示时,信道解调器17从PDSCH提取功率控制指示而传递给功率控制部62。并且,在使用PDCCH从基站1发送功率控制指示时,信道解调器17从PDCCH提取功率控制指示而传递给功率控制部62。

功率控制部62根据从基站1接收的功率控制指示而对D2D通信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此时,功率控制部62决定发送功率,以使得干扰功率计算器28所计算的干扰功率比阈值小。于是,D2D数据生成器22和RF发送器24按照功率控制部62所决定的发送功率来发送D2D数据。并且,发现信号生成器23和RF发送器24也可以按照功率控制部62所决定的发送功率来发送发现信号。

<变形例1>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终端装置2对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进行检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方式。例如,终端装置2也可以在检测到从其他的终端装置发送的发现信号时,将对发现信号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进行识别的信息和表示发现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接收功率信息发送给基站1。在该情况下,基站1根据接收功率信息对干扰功率进行计算。并且,基站1根据计算出的干扰功率而判定发现信号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是否是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另外,变形例1可以应用于第一或者第三实施方式。

<变形例2>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多个终端装置2也可以分组成2个以上的群组。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D2D通信仅在群组内容许。并且,在对能够成为被害者的终端装置进行检测的处理中,与干扰功率进行比较的阈值也可以按照每个群组分别决定。另外,变形例2可以应用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

<变形例3>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与干扰功率进行比较的阈值仅是1个。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方式。即,也可以使用多个阈值来进行资源分配的控制。

例如,相对于根据发现信号的接收功率而计算的干扰功率Pi,准备阈值θ1、θ2。这里,假设θ2比θ1大。并且,在干扰功率Pi为阈值θ1以下时,发现信号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的识别信息(以下,被害者ID)未被发送给基站1。在干扰功率Pi比阈值θ1大且在阈值θ2以下时,被害者ID和干扰电平信息“低”被发送给基站1。在干扰功率Pi比阈值θ2大时,被害者ID和干扰电平信息“高”被发送给基站1。

基站1在接收到干扰电平信息“高”时,与上述的实施例同样地执行D2D通信的资源分配的控制。与此相对,在接收到干扰电平信息“低”时,也可以使基站1只有在满足规定的条件时执行D2D通信的资源分配的控制。例如,也可以在未使用资源的量比规定的阈值多时进行D2D通信的资源分配的控制。或者,也可以在所设定的D2D链路的数量比规定的阈值少时进行D2D通信的资源分配的控制。此外,在基站1接收到干扰电平信息“高”时,也可以在加害者的D2D通信与被害者的D2D通信之间,使频率相互不同并且使时隙相互不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