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系统以及图像显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8636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图像显示系统以及图像显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在描绘与指示体的轨迹相对应的线的显示系统中指定所描绘的线的属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所谓的交互式投影机、触控设备(touch device)中,一般将在一定的时间内描绘的多条线或者以单一笔画描绘的线作为单一的对象而进行管理。已经描绘的对象的颜色等属性能够在之后进行变更。然而,为了在之后变更对象的属性,需要执行如下步骤:首先选择成为对象的目标物,然后指定想要变更的属性。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为了使变更对象的属性的操作高效化而根据用户的操作历史对工具栏的内容进行变更。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42459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已知有排列多台投影机而使得大的图像显示的显示系统。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却并未设想使用多台投影机。

对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在具有第1投影机以及第2投影机的显示系统中,当由一个指示体描绘在时间上或空间上连续、且从所述第1区域跨越至所述第2区域的轨迹时,能够根据在第1区域所描绘的线的属性而容易地决定与该轨迹相对应地在第2区域描绘的线的属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系统具有第1投影机和第2投影机,所述第1投影机具有:第1投影单元,向第1区域投影图像;第1存储单元,存储第1属性,所述第1属性是与指示体的轨迹相对应地描绘线时的该线的属性;以及第1控制单元,使所述第1投影单元投影所述第1区域中的与所述指示体的轨迹相对应的、以所述第1属性描绘出的线的图像,所述第2投影机具有:第2投影单元,向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1区域不同的第2区域投影图像;第2存储单元,存储第2属性,所述第2属性是与所述指示体的轨迹相对应地描绘线时的该线的属性;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第1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所述第1属性;以及第2控制单元,使所述第2投影单元投影所述第2区域中的与所述指示体的轨迹相对应的、以所述第1属性或者所述第2属性描绘出的线的图像,在利用所述指示体描绘出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连续且从所述第1区域跨越至所述第2区域的轨迹的情况下,所述第2控制单元使所述第2投影单元投影所述第2区域中的与所述指示体的轨迹相对应的、以所述获取单元所获取的所述第1属性描绘出的线的图像。根据上述构成,当描绘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连续、且从第1投影机投影图像的第1区域跨越至第2投影机投影图像的第2区域的线时,并不以存储于第2投影机的第2属性而是以存储于第1投影机的第1属性对线进行描绘,因此,能够降低该线的属性在中途发生变化而会描绘出违反用户的意图的线的可能性。

可以形成为:在利用所述指示体描绘出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连续、且从所述第1区域跨越至所述第2区域的轨迹的情况下,所述第2控制单元使所述第2投影单元投影用于使用户选择由所述第2投影单元投影的图像中的线的属性的图像对象,所述第2控制单元使所述第2投影单元投影以借助所述图像对象选择出的属性描绘出的线的图像。由此,在所描绘的线的属性违反用户的意图的情况下,容易变更线的属性。

所述图像对象可以包括用于选择所述第2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属性的选择项。由此,在所描绘的线的属性违反用户的意图的情况下,容易变更线的属性。

可以形成为:在利用一个指示体描绘出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连续、且从所述第1区域跨越至所述第2区域的轨迹的情况下,所述第2控制单元使所述第2投影单元投影包括所述第2区域中的与指示体的轨迹相对应的以所述第2属性描绘出的线、以及用于将该线的属性变更为所述第1属性的图像对象的图像,在针对所述图像对象输入了将所述线的属性变更为所述第1属性的指示的情况下,所述第2控制单元使所述第2投影单元投影变更为所述第1属性后的线的图像。由此,在所描绘的线的属性违反用户的意图的情况下,容易变更线的属性。

当从显示所述图像对象起经过了预定的时间时,所述第2控制单元可以使所述第2投影单元投影消去了该图像对象的图像。由此,能够省略使得所显示的图像对象消失的操作。

可以形成为:在利用所述第2投影单元投影以所述获取单元所获取的属性描绘出的线的图像之后,利用所述一个指示体在所述第2区域中描绘出与所述轨迹不连续的其它轨迹的情况下,所述第2控制单元可以使所述第2投影单元投影所述第2区域中的与该一个指示体的轨迹相对应的、以所述第2属性描绘出的线的图像。由此,能够降低对违反用户的意图的线进行描绘的可能性。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显示方法是具有第1投影机和第2投影机的图像显示系统中的图像显示方法,包括:所述第1投影机向第1区域投影图像的步骤;所述第1投影机将作为与指示体的轨迹相对应地描绘线时的该线的属性的第1属性存储在第1存储单元中的步骤;所述第1投影机对所述第1区域中的与指示体的轨迹相对应的、以所述第1属性描绘出的线的图像进行投影的步骤;所述第2投影机向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1区域不同的第2区域投影图像的步骤;所述第2投影机将作为与所述指示体的轨迹相对应地描绘线时的该线的属性的第2属性存储在第2存储单元中的步骤;所述第2投影机对所述第2区域中的与所述指示体的轨迹相对应的、以所述第2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属性描绘出的线的图像进行投影的步骤;所述第2投影机获取所述第1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所述第1属性的步骤;以及在利用所述指示体描绘出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连续、且从所述第1区域跨越至所述第2区域的轨迹的情况下,对所述第2区域中的与所述指示体的轨迹相对应的、以所获取的所述第1属性描绘出的线的图像进行投影的步骤。根据上述构成,在描绘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连续、且从第1投影机投影图像的第1区域跨越至第2投影机投影图像的第2区域的线的情况下,并不以存储于第2投影机的第2属性而是以存储于第1投影机的第1属性对线进行描绘,因此能够降低该线的属性在中途发生变化而会描绘出违反用户的意图的线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系统1的概要的图。

图2是举例示出相关技术所涉及的显示系统的问题点的图。

图3是举例示出显示系统1的功能构成的图。

图4是举例示出第1投影机10的硬件构成的图。

图5是举例示出第1投影机10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6是举例示出与指示体30的轨迹相对应地描绘的线的图。

图7是示出第2投影机20的例1所涉及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第2投影机20的例1所涉及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9是举例示出例1中与指示体30的轨迹相对应地描绘的线的图。

图10是举例示出显示有弹出菜单M1的画面的图。

图11是示出第2投影机20的例2所涉及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第2投影机20的例2所涉及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3是举例示出步骤S312中投影的画面的图。

图14是示出显示系统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构成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显示系统;10…第1投影机;11…第1投影单元;12…第1控制单元;13…第1检测单元;14…第1存储单元;15…第1控制单元;20…第2投影机;21…第2投影单元;22…第2控制单元;23…第2检测单元;24…第2存储单元;25…第2控制单元;26…判断单元;27…获取单元;30…指示体;100…CPU;101…ROM;102…RAM;104…IF部;105…图像处理电路;106…投影单元;107…操作面板;108…照相机;200…CPU;201…ROM;202…RAM;204…IF部;205…图像处理电路;206…投影单元;207…操作面板;208…照相机。

具体实施方式

1.概要

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系统1的概要的图。显示系统1包括2台投影机(第1投影机10及第2投影机20)。第1投影机10向投影面中的区域A投影图像,第2投影机20向投影面中的区域B投影图像。在该例子中,区域A与区域B相邻。此外,区域A与区域B只要至少一部分不同即可,可以是一部分重叠,也可以隔开间隔地配置。

在该例子中,第1投影机10及第2投影机20均为所谓的交互式投影机。即,第1投影机10及第2投影机20具有如下功能:对投影面上的指示体30的位置进行检测,并描绘与检测到的位置的轨迹(以下简称为“指示体的轨迹”)相对应的线。

图2是举例示出相关技术所涉及的显示系统的问题点的图。现在考虑使用指示体30从区域A内的点P1至区域B内的点P2描绘1条线的例子。针对每个投影机设定与指示体的轨迹相对应地描绘的线的属性,例如颜色、粗细及线型(实线、虚线、点划线等)。例如,当在第1投影机10中将线型设定为实线、且在第2投影机20中将线型设定为虚线时,无论用户是否意欲描绘出从区域A至区域B连续的1条线,在区域A中都以实线对线进行描绘,在区域B中都以虚线对线进行描绘。

这样,在描绘出与用户的意图相反的属性的线的情况下,用户需要在对线进行描绘之后变更其属性。为此,用户例如需要按照如下步骤来实施:首先借助用于属性变更的UI选择成为对象的线,接下来选择欲变更的项目(例如从颜色、粗细以及线型的选择项中选择线型),进而选择属性的值(例如,从实线、虚线以及点划线的选择项中选择实线)。这种操作对于用户而言较为繁琐。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在对跨越2个投影机的显示区域的连续的线进行描绘的情况下容易使利用2个投影机而描绘的线的属性一致的技术。

2.构成

图3是举例示出显示系统1的功能构成的图。第1投影机10具有第1投影单元11、第1检测单元12、第1描绘单元13、第1存储单元14以及第1控制单元15。第1投影单元11向第1区域(图1中的区域A)投影图像。第1检测单元12对第1区域中的指示体的位置进行检测。第1描绘单元13对与利用第1检测单元12检测到的位置的轨迹相对应的线进行描绘。第1存储单元14存储第1描绘单元13对线进行描绘时的线的属性(第1属性的一例)。第1控制单元15使第1投影单元11对利用第1描绘单元13而描绘的线的图像进行投影。

第2投影机20具有第2投影单元21、第2检测单元22、第2描绘单元23、第2存储单元24、第2控制单元25、判断单元26以及获取单元27。第2投影单元21向第2区域(图1中的区域B)投影图像。第2检测单元22对第2区域中的指示体的位置进行检测。第2描绘单元23对与利用第2检测单元22而检测到的位置的轨迹相应的线进行描绘。第2存储单元24存储第2描绘单元23对线进行描绘时的线的属性(第2属性的一例)。第2控制单元25使第2投影单元21对利用第2描绘单元23而描绘的线的图像进行投影。当在第2区域中检测到指示体的轨迹时,判断单元26判断该轨迹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是否与投影至第1区域的图像的线连续。获取单元27获取第1存储单元14中所存储的属性。当判断为在第2区域检测到的轨迹与投影至第1区域的图像的线连续时,第2描绘单元23以通过获取单元27获取的属性、即与投影至第1区域的线共同的属性对第2区域中的与指示体的轨迹相应的线进行描绘。第2控制单元25使第2投影单元21对该线的图像进行投影。

图4是举例示出第1投影机10及第2投影机20的硬件构成的图。第1投影机10具有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100、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101、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102、IF部104、图像处理电路105、投影单元106、操作面板107以及照相机108。

CPU100是对第1投影机10的各部分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ROM101是对各种程序及数据进行存储的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RAM102是对数据进行存储的易失性的存储装置,并作为CPU100执行处理时的工作区域而发挥功能。

IF部104是介入与外部装置之间的信号或数据的授受的接口。IF部104包括用于与外部装置之间进行信号或数据的授受的端子(例如,VGA端子、USB端子、有线LAN接口、S端子、RCA端子、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注册商标)端子、麦克风端子等)以及无线LAN接口。除了影像输入端子之外,这些端子还可以包括影像输出端子。IF部104可以从不同的多个影像供给装置接受影像信号的输入。

图像处理电路105对输入的影像信号(以下称为“输入影像信号”)实施预定的图像处理(例如尺寸变更、梯形修正等)。

投影单元106根据被实施了图像处理的影像信号而向屏幕或壁面等投影面投影图像。投影单元106具有光源、光调制器以及光学系统(均省略图示)。光源包括高压水银灯、卤素灯或者金属卤化物灯等灯、或者LED(Light Emitting Diode)或激光二极管等固体光源、以及它们的驱动电路。光调制器是根据影像信号而对从光源照射的光进行调制的装置,例如具有液晶面板或者DMD(Digital Mirror Device)、以及它们的驱动电路。此外,液晶面板可以是透射式以及反射式中的任意方式。光学系统由将利用光调制器调制后的光向屏幕投影的元件等构成,例如具有反射镜、透镜以及棱镜。可以针对每种颜色成分而设置光源及光调制器。

操作面板107是供用户对投影机10输入指示而使用的输入装置,例如包括键盘(keypad)、按钮或者触屏。

照相机108是用于确定指示体30的位置的照相机。在该例子中,指示体30在笔尖具有发光体(例如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压力传感器以及控制电路(均省略图示)。若由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笔尖与物体(投影面等)接触,则控制电路使发光体以预定的发光模式发光。照相机108是红外线照相机,对投影面的图像进行拍摄。CPU100根据照相机108所拍摄的图像而确定指示体30的位置以及对应的事件。

与指示体30相关的事件中例如有落笔(pen down)事件以及抬笔(pen up)事件。落笔事件是表示指示体30与显示面(在该例子中为屏幕或壁面)接触的事件。落笔事件包括表示指示体30所接触的位置的坐标。抬笔事件是表示到目前为止与显示面接触的指示体30从显示面脱离的事件。抬笔事件包括表示指示体30从显示面脱离的位置的坐标。

此外,照相机108能够拍摄比利用投影单元106投影的图像的有效像素区域大的范围(即画面外)。即,即使指示体30处于画面外(只要处于一定的范围内),投影机10也能够对指示体30的位置进行检测。

在该例子中,第2投影机20具有与第1投影机10共同的硬件构成。第2投影机20的硬件要素的附图标记在图4中记载于括弧内。

在第1投影机10中,投影单元106是第1投影单元11的一例。照相机108是第1检测单元12的一例。CPU100是第1描绘单元13以及第1控制单元15的一例。RAM102是第1存储单元14的一例。

在第2投影机20中,投影单元206是第2投影单元21的一例。照相机208是第2检测单元22的一例。CPU200是第2描绘单元23、第2控制单元25以及判断单元26的一例。RAM202是第2存储单元24的一例。IF部204是获取单元27的一例。

第1投影机10及第2投影机20以能够相互进行数据的授受的方式经由IF部104及IF部204而连接。在该例子中,第1投影机10及第2投影机20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直接连接。此外,第1投影机10及第2投影机20可以经由LAN或者互联网而连接。

3.工作

以下对显示系统1的几个工作例进行说明。在以下例子中,在第1投影机10及第2投影机20中存储对线进行描绘时所使用的属性值。属性值根据用户的指示而变更。即,若输入有用户的指示,则对存储的属性值进行改写。在以下例子中,作为线的属性,使用颜色、粗细及线型这3种属性。

3-1.线的描绘

图5是举例示出第1投影机10的工作的流程图。此处,首先对1台投影机中的线的描绘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0中,CPU100对发生落笔事件的情况进行检测。CPU100以预定的周期对利用照相机108拍摄的图像进行采样,并根据该图像检测落笔事件。

在步骤S110中,CPU100判断检测到的落笔事件是否构成新的图像对象(object)。将在空间上或者时间上连续的落笔事件判断为构成一系列的图像对象。具体而言,当自上次(最近一次的采样中)起连续地检测到落笔事件时,判断为该落笔事件与上次的落笔事件连续。虽然在上次的采样时并未检测到落笔事件,但是,在自上上次以前的采样时检测到抬笔事件起经过的时间为阈值以下、且当时的指示体30的位置与本次检测到的指示体30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也判断为该落笔事件与上次检测到的落笔事件连续。

在判断为检测到的落笔事件构成新的图像对象的情况下(S110:是),CPU100使处理移向步骤S120。在判断为检测到的落笔事件与上次检测到的落笔事件连续的情况下(S110:否),CPU100使处理移向步骤S130。

在步骤S120中,CPU100对新的图像对象(一系列落笔事件)赋予标识符(identifier)。

在步骤S130中,CPU100对发生落笔事件时的指示体30的坐标进行检测。CPU100根据采样所得的图像而对指示体30的坐标进行检测。

在步骤S140中,CPU100对指示体30的坐标进行存储。CPU100将表示指示体30的坐标以及检测到该坐标的时刻的数据与包括该坐标的图像对象的标识符一起存储于RAM102。以下,将表示指示体30的坐标及时刻的数据称为“描绘信息”。

在步骤S150中,CPU100对表示指示体30的轨迹的线(图像对象)进行描绘。此处所说的“对线进行描绘”是指生成用于表示线的图像的数据。CPU100根据存储于RAM102的一系列坐标而对线进行描绘。CPU100例如描绘从各坐标通过的线。CPU100将一系列落笔事件作为1条连续的线而进行描绘。RAM102中存储有指定被描绘的线的属性的数据。CPU100对依据该数据的属性的线进行描绘。

在步骤S160中,CPU100将投影单元106控制为对表示被描绘的线的图像进行投影。以预定的周期反复执行步骤S100~S160的处理。此外,对指示体30的坐标进行检测的周期、对线进行描绘的周期、以及对投影的图像进行更新的周期可以分别不同,而不是都相同。

图6是举例示出与指示体30的轨迹相对应地描绘的线的图。一系列的轨迹作为1条线L1而被描绘,在数据上,作为单独对象而被处理。

3-2.跨越区域A及区域B的线的描绘

接下来,对从区域A内的起点至区域B内的终点连续的线的描绘进行说明。区域A中的线的描绘、即第1投影机10的工作如图5中说明。以下以第2投影机20的工作为中心进行说明。第2投影机20的工作具有几种,因此按顺序对这些工作进行说明。

3-2-1.例1

图7是示出第2投影机20的例1所涉及的工作的流程图。此处,特别示出检测到落笔事件时的工作。

在步骤S200中,CPU200对发生落笔事件的情况进行检测。CPU200以预定的周期对利用照相机208拍摄到的图像进行采样,并根据该图像检测落笔事件。

在步骤S201中,CPU200判断检测到的落笔事件是否构成新的图像对象。在判断为检测到的落笔事件构成新的图像对象的情况下(S201:是),CPU200使处理移向步骤S202。在判断为检测到的落笔事件与上次检测到的落笔事件连续的情况下(S201:否),CPU100使处理移向步骤S203。

在步骤S202中,CPU200对新的图像对象(一系列落笔事件)赋予标识符。

在步骤S203中,CPU200对发生落笔事件时的指示体30的坐标进行检测。CPU200根据采样所得的图像对指示体30的坐标进行检测。

在步骤S204中,CPU200判断检测到落笔事件的位置是否处于区域B的端部附近。此处,端部附近是指例如区域B的端部(上端、下端、左端及右端)中的、距离其它投影机所存在的方向上的边的预定距离内的范围。在该例子中,由于第1投影机10存在于朝向投影面左边的方向上,因此端部附近是指距离区域B的左侧边的预定距离内的范围。表示与其它投影机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信息例如存储于ROM201。在判断为检测到落笔事件的位置处于区域B的端部附近的情况下(S204:是),CPU200使处理移向步骤S205。在判断为检测到落笔事件的位置未处于区域B的端部附近的情况下(S204:否),CPU200使处理移向步骤S210。

在步骤S205中,CPU200从第1投影机10获取描绘信息。具体而言,CPU200对第1投影机10要求描绘信息的发送。第1投影机10按照该要求而将描绘信息发送至第2投影机20。此处发送的描绘信息例如为与最近检测到的1点相关的描绘信息。

在步骤S206中,CPU200利用从第1投影机10获取的描绘信息而判断在第1投影机10中最后描绘的图像对象与第2投影机20中的新的图像对象是否连续。具体而言,CPU200对从第1投影机10获取的描绘信息(以下称为“第1描绘信息”)与步骤S203中检测到的描绘信息(以下称为“第2描绘信息”)进行对比,并判断两者是否满足预定条件。预定条件例如是指第1描绘信息所涉及的指示体30的坐标与第2描绘信息所涉及的指示体30的坐标之差小于阈值、且检测到这些坐标的时刻之差小于阈值这一条件。此处,坐标之差的阈值以及时刻之差的阈值分别为与足够小到可视作图像对象连续的程度的距离及时间相当的值。

在判断为第1投影机10中最后描绘的图像对象与第2投影机20中的新的图像对象连续的情况下(S206:是),CPU200使处理移向步骤S207。在判断为这些图像对象不连续的情况下(S206:否),CPU200使处理移向步骤S210。

在步骤S207中,CPU200启用标志。该标志为如下标志:若启用则表示在该时刻欲描绘的图像对象与利用第1投影机10描绘的图像对象连续,若关闭则表示不连续。更详细而言,RAM202中存在对该标志的数据进行存储的存储区域,CPU200通过对该存储区域的数据进行改写而切换标志的启用/关闭。

在步骤S208中,CPU200从第1投影机10获取与图像对象的描绘相关的属性值。具体而言,CPU200对第1投影机10要求与图像对象的描绘有关的属性值的发送。第1投影机10按照该要求而将属性值发送至第2投影机20。此处发送的属性值为最近描绘的图像对象的属性值(例如,线的颜色、粗细及线型)。

在步骤S209中,CPU200将对图像对象进行描绘时的属性值变更为从第1投影机10获取的属性值。此外,CPU200将变更前的属性值作为备份而存储于RAM202。

在步骤S210中,CPU200对表示指示体30的轨迹的线(图像对象)进行描绘。CPU200与存储于RAM202的一系列坐标相对应地对线进行描绘。CPU200例如描绘从各坐标通过的线。CPU200将一系列落笔事件作为1条连续的线而进行描绘。RAM202中存储有指定被描绘的线的属性的数据(属性值的数据)。CPU200描绘依据该数据的属性的线。

在第2投影机20的图像对象与第1投影机10的图像对象连续的情况下,步骤S209中描绘的图像对象的属性与第1投影机10的图像对象的属性相同。在第2投影机20的图像对象与第1投影机10的图像对象不连续的情况下,步骤S209中描绘的图像对象的属性为第2投影机20中设定的属性,未必与第1投影机10的图像对象的属性相同。

在步骤S211中,CPU200将投影单元206控制为对表示被描绘的线的图像进行投影。以预定的周期反复执行步骤S200~S211的处理。此外,对指示体30的坐标进行检测的周期、对线进行描绘的周期以及对投影的图像进行更新的周期可以互不相同,而不是都相同。

图8是示出第2投影机20的例1所涉及的工作的流程图。此处,特别示出检测到抬笔事件时的工作。

在步骤S300中,CPU200对发生抬笔事件的情况进行检测。CPU200根据利用照相机208拍摄的图像而检测抬笔事件。

在步骤S301中,CPU200判断是否满足图像对象成为不连续的条件。图像对象成为不连续的条件是指将即将检测该抬笔事件之前所描绘的图像对象与此后描绘的图像对象判断为不同的(不连续的)图像对象的条件。该条件例如为自检测到抬笔事件起保持未检测到下次落笔事件的状态不变而经过的时间超过阈值这一条件。在满足图像对象成为不连续的条件的情况下(S301:是),CPU200使处理移向步骤S302。在不满足图像对象成为不连续的情况下(S302:否),CPU200待机(若在该期间检测到下次落笔事件,则按照图7的流程进行处理)。

在步骤S302中,CPU200使描绘图像对象时的属性值恢复为步骤S209(图7)中变更之前的值、即在第2投影机20中原本设定的值。在步骤S303中,CPU200对标志进行重置、即将其关闭。

按照该流程,若从第1投影机10连续的一系列图像对象的描绘结束,则图像对象的描绘时的属性值恢复为第2投影机20中原本设定的值。即,此后若用户使指示体30在区域B移动,则对以存储于RAM202的属性描绘的线进行投影。

图9是举例示出例1中与指示体30的轨迹相对应地描绘的线的图。与指示体30的轨迹相对应地在区域A中对线L1进行描绘,在区域B中对线L2进行描绘。以相同的属性对线L1及线L2进行描绘。该例子均以实线进行描绘。

根据该例子,对于与在区域A中所描绘的图像对象连续的图像对象,在区域B中自动地以与区域A共同的属性进行描绘。

此外,在图8的流程中,当满足图像对象成为不连续的条件时,CPU200将投影单元206控制为:投影弹出菜单(图像对象的一例)作为用于接受将所描绘的图像对象的属性值变更为作为备份存储于RAM202的属性值(即第2投影机20中原本设定的属性值)的指示的UI对象。

图10是举例示出显示有对描绘的图像对象的属性进行变更的弹出菜单M1的画面的图。弹出菜单M1显示于与线L2的终点即检测到抬笔事件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线L2的终点附近)。弹出菜单M1中,作为选择项而包括将属性值变更为作为备份而存储于RAM202的值的项目。若用户利用指示体30触碰该项目被投影的位置,则线L2的属性被变更。

根据该例子,例如在无论用户意欲将线L2作为与线L1不同的图像对象而进行描绘与否,都被识别为线L1与线L2连续的图像对象的情况下,也能够简单地对线L2的属性进行变更。此外,CPU200可以在自弹出菜单M1被显示起经过了预定时间时使弹出菜单M1从画面上消失。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作为第1投影机10的功能与第2投影机20的功能不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实际上第1投影机10的功能与第2投影机20的功能可以是共同的,例如在描绘了从区域B内的起点至区域A内的终点连续的线的情况下,在上述说明中可以进行将第1投影机10与第2投影机20相互替换后的处理。

3-2-2.例2

图11是示出第2投影机20的例2所涉及的工作的流程图。此处,特别示出检测到落笔事件时的工作。在图11中,针对与图7中的处理共同的处理使用共同的符号。在例2中,未进行步骤S209中的变更属性值的处理这一点与例1不同。即,在例2中,即使判断为是与利用第1投影机10描绘的图像对象连续的图像对象,也不利用第1投影机10的属性值而是利用第2投影机20中设定的属性值进行描绘。

图12是示出第2投影机20的例2所涉及的工作的流程图。此处,特别示出检测到落笔事件时的工作。在图12中,针对与图8中的处理共同的处理使用共同的符号。步骤S300及S301中的处理与例1是共同的。但是,在例2的步骤S301中,在满足图像对象成为不连续的条件的情况下(S301:是),CPU200使处理移向步骤S312。

在步骤S312中,CPU300将投影单元206控制为,对选择所描绘的图像对象的属性的UI对象进行投影。

图13是举例示出步骤S312中投影的画面的图。此处,在区域A中以实线对线L1进行描绘,在区域B中以虚线对线L2进行描绘。在检测到抬笔事件的位置(即线L2的终点)的附近对弹出菜单M2进行显示。弹出菜单M2是选择所描绘的图像对象的属性的UI对象的一例。弹出菜单M2中作为选择项包括变更为与第1投影机10共同的属性值(例如实线)的项目、以及维持第2投影机20中设定的属性值的项目。

再次参照图12。在步骤S313中,CPU200与用户针对弹出菜单M2的操作相对应地变更线L2的属性。在弹出菜单M2中,例如在选择了变更为与第1投影机10共同的属性值的项目的情况下,线L2的属性变更为与线L1共同的属性。或者,在选择了维持第2投影机20中设定的属性值的项目的情况下,不进行变更而维持线L2的属性。

在步骤S314中,CPU200对所描绘的图像对象(在该例子中为线L2)进行再描绘。再描绘是指使得以变更前的属性描绘的线消失,重新生成以变更后的属性描绘的线。在步骤S315中,CPU200对包括再描绘后的图像对象的图像进行投影。

在步骤S316中,CPU200使对图像对象进行描绘时的属性值恢复为步骤S313中变更之前的值、即第2投影机20中原本设定的值。此外,当在步骤S313中未进行属性的变更时,跳过步骤S313的处理。在步骤S317中,CPU200对标志进行重置、即将其关闭。

根据该例子,当描绘了与区域A中所描绘的图像对象连续的图像对象时,自动地显示用于选择区域B中的属性的UI对象。此外,CPU200可以在自显示弹出菜单M2起经过了预定时间时使弹出菜单M2从画面上消失。

4.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各种变形而实施。以下对几个变形例进行说明。可以组合使用以下变形例中的2个以上。

4-1.变形例1

图14是示出显示系统1的变形例1的构成的图。构成显示系统1的投影机的数量并不限定于2个。显示系统1可以由3个以上的投影机构成。图14示出了显示系统1除了第1投影机10及第2投影机20之外还由向区域C投影图像的第3投影机40以及向区域D投影图像的第4投影机50共4个投影机构成的例子。

在图14的例子中,描绘自区域A内的起点起从区域B通过并到达区域C内的终点的连续的线。区域B内的线L2的属性采用与区域A内的线L1的属性相同的值,区域C内的线L3的属性采用与线L2的属性相同(即与线L1相同)的值。

4-2.变形例2

在实施方式中,对构成显示系统1的投影机的功能等同的例子进行说明。在变形例2中,多个投影机中的预先规定的1台投影机(母机)对除此以外的投影机(子机)中的图像对象的描绘时的属性进行管理。当在子机中需要其它投影机的属性值时,该子机询问母机。当在母机中需要其它投影机的属性值时,母机参照自身所存储的信息。

例如,在图1的显示系统1中,考虑第1投影机10为母机、且第2投影机20为子机的例子。各投影机存储有表示其自身是母机还是子机的信息、以及在其自身为子机的情况下母机的标识符。第2投影机20在预定的定时、例如每当对属性值进行变更时,将在该时刻下的有效的属性值发送至作为母机的第1投影机10。第1投影机10将子机中有效的属性值与该子机的标识符相关联地进行存储。当在第2投影机20中需要第1投影机10的属性值时,第2投影机20向第1投影机10询问属性值。在存在询问的情况下,第1投影机10将自身中用于描绘的属性值发送至第2投影机20。当在第1投影机10中需要其它投影机的属性值时,第1投影机10参照自身所存储的信息。

在其它例子中,在图14的显示系统1中,考虑第1投影机10为母机、且第2投影机20、第3投影机40以及第4投影机50为子机的例子。各投影机经由互联网而相互连接。例如当在第4投影机50中需要第2投影机20的属性值时,第4投影机50向第1投影机10询问属性值。

此外,在各投影机中用于描绘的属性值可以由服务器装置(省略图示)进行管理,而不由投影机进行管理。在该例子中,所有投影机都在预定的定时、例如每当对属性值进行变更时,将该时刻下的有效的属性值发送至服务器装置。服务器装置将各投影机中有效的属性值与该投影机的标识符相关联地进行存储。当在某投影机中需要其它投影机的属性值时,该投影机向服务器装置询问其它投影机中的有效的属性值。

4-3.其它变形例

第2投影机20中具体的处理流程并不限定于图7、图8、图11及图12中举例示出的流程。例如,从其它投影机获取属性值的定时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的定时。可以相对于这些流程独立地、例如在预定的定时定期地从其它投影机获取属性值。

用于实现图3所示的功能的硬件构成并不限定于图4中举例示出的硬件构成。只要能够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各投影机可以具有任何硬件构成。例如,各投影机可以具有所谓的立体照相机或者激光幕帘,作为相当于检测单元(第1检测单元12及第2检测单元22)的硬件要素。另外,指示体30的构成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指示体30例如可以是涂敷有对特定频段的光进行反射的涂料的构造体。或者,指示体30可以是用户的手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