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处理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6373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拍照处理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图像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拍照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用户对智能终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增加,比如查询天气预报,拍摄照片等。

通常,用户在利用智能终端进行拍摄时,智能终端会根据摄像头拍摄的画面自动完成对焦,并将对焦后的预览画面显示在显示界面中。

然而,在发明人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本发明的缺陷在于:当智能终端针对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完成自动对焦后,自动对焦的画面可能不是用户实际需要清晰拍摄的画面,或者,在用户手动选择对焦的中心点时,可能该中心点与用户实际希望的对焦中心点有一定的偏差,使得基于该中心点的对焦画面不满足用户实际的对焦需求。例如,用户手动选择被摄物体的中心点为对焦中心点,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用户选择的中心点与被摄物体的实际中心点通常会存在一定偏差,此时,基于用户选择的中心点的对焦画面就难以满足用户实际的对焦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拍照处理方法和装置,以解决智能终端现有的对焦技术不能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照处理方法,其包括:

在拍照预览状态下生成的景深图中,识别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其中,所述景深图与拍照预览界面中显示的拍照预览图像相对应;

获取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

根据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

进一步的,获取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包括:

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将识别出的所述参考对焦物体进行标定提示;

获取用户根据所述标定提示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

可选的,在拍照预览状态下生成的景深图包括:

通过双摄像头进行拍照预览,以获取景深图,且在拍照预览界面中呈现拍照预览图像。

进一步的,在拍照预览状态下生成的景深图中,识别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包括:

获取景深图中各图像像素点的景深信息,其中,所述景深信息中包括图像像素点关联的被摄物体与摄像头镜头之间的距离信息;

将距离信息之间的差值满足设定阈值条件的图像像素点归集于同一像素分组中;

将各像素分组中图像像素坐标连续的图像像素点识别为参考对焦物体。

可选的,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将识别出的所述参考对焦物体进行标定提示包括:

根据识别出的所述参考对焦物体的数量,为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建立身份标识;

根据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确定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确定与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对应的标定位置;

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所述标定位置处,显示与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对应的身份标识。

可选的,根据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确定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包括:

将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作为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图像中的图像像素坐标;

根据拍照预览界面的屏幕分辨率与所述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与所述拍照预览图像中的图像像素坐标对应的屏幕像素坐标,作为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

进一步的,获取用户根据所述标定提示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包括:

实时获取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

如果在语音信息中识别出与标定提示匹配的关键词,则获取与所述标定提示对应的目标对焦物体。

可选的,根据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包括:

根据所述景深图,确定所述目标对焦物体与摄像头镜头之间的目标距离信息;

根据预存的被摄物体到达镜头的距离与对焦马达移动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距离信息,确定对焦马达的调整移动位置;

根据所述调整移动位置控制所述对焦马达进行移动,以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在所述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目标屏幕像素坐标;

在所述目标屏幕像素坐标中,获取中心像素点坐标作为对焦点;

根据所述对焦点,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照处理装置,包括:

参考物体识别模块,用于在拍照预览状态下生成的景深图中,识别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其中,所述景深图与拍照预览界面中显示的拍照预览图像相对应;

目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

对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

可选的,所述目标获取模块包括:

标定提示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将识别出的所述参考对焦物体进行标定提示;

目标选择子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根据所述标定提示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

进一步的,所述参考物体识别模块包括:

景深图获取子模块,用于通过双摄像头进行拍照预览,以获取景深图,且在拍照预览界面中呈现拍照预览图像;

识别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景深图中,识别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其中,所述景深图与拍照预览界面中显示的拍照预览图像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参考物体识别模块包括:

景深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景深图中各图像像素点的景深信息,其中,所述景深信息中包括图像像素点关联的被摄物体与摄像头镜头之间的距离信息;

像素分组子模块,用于将距离信息之间的差值满足设定阈值条件的图像像素点归集于同一像素分组中;

参考物体识别子模块,用于将各像素分组中图像像素坐标连续的图像像素点识别为参考对焦物体。

进一步的,所述标定提示子模块包括:

身份标识建立单元,用于根据识别出的所述参考对焦物体的数量,为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建立身份标识;

参考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确定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

标定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确定与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对应的标定位置;

身份标识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所述标定位置处,显示与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对应的身份标识。

可选的,所述参考位置确定单元包括:

坐标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作为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图像中的图像像素坐标;

位置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拍照预览界面的屏幕分辨率与所述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与所述拍照预览图像中的图像像素坐标对应的屏幕像素坐标,作为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选择子模块包括:

语音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实时获取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

目标确定单元,用于如果在语音信息中识别出与标定提示匹配的关键词,则获取与所述标定提示对应的目标对焦物体。

可选的,所述对焦模块包括:

目标距离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景深图,确定所述目标对焦物体与摄像头镜头之间的目标距离信息;

移动位置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预存的被摄物体到达镜头的距离与对焦马达移动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距离信息,确定对焦马达的调整移动位置;

对焦马达移动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整移动位置控制所述对焦马达进行移动,以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

进一步的,所述对焦模块包括:

目标屏幕像素坐标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在所述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目标屏幕像素坐标;

对焦点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屏幕像素坐标中,获取中心像素点坐标作为对焦点;

对焦实现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焦点,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拍照处理方法和装置,在拍照预览状态下生成的景深图中,识别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并根据获取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对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通过获取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实现对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在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中,根据用户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完成对该目标对焦物体精准对焦,使得最终的对焦结果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对焦需求的技术效果,优化了现有智能终端拍照技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拍照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拍照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标定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参考对焦物体位置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d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语音输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2e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拍照预览界面显示示意图;

图2f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拍照预览界面显示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拍照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拍照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拍照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拍照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拍照处理装置执行,其中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智能终端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10、在拍照预览状态下生成的景深图中,识别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其中,所述景深图与拍照预览界面中显示的拍照预览图像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的摄像头获取景深图。其中,智能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相机等用户持有的且具有拍摄功能的智能设备。

具体的,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器轴线所测定的物体距离范围。景深图是指具有景深效果的图片。通过景深图不仅能得到被摄物体在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还能得到景深信息,其中景深信息可以包括被摄物体与摄像头镜头之间的距离信息以及对焦的距离范围信息等。

更具体的,可以通过摄像头在拍照预览状态下获取的拍摄画面生成景深图。其中,拍照预览状态是开启智能终端的拍照功能后,未接收到用户发出的拍照指令前,可以通过拍照预览界面预览拍摄画面的状态。其中,景深图的具体生成方式本实施例不作限定。拍照预览界面为显示界面中用来显示摄像头获取画面的界面。

进一步的,在获取景深图后,识别景深图中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其中,参考对焦物体是景深图中可以进行对焦的物体。

其中,具体的识别方式可以是根据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点进行识别,例如,确定各图像像素点关联的被摄物体与摄像头镜头之间的距离信息,将距离信息差值满足设定阈值条件(例如:1cm或者2cm等)且图像像素坐标相近的图像像素点识别为参考对焦物体,再如,获取景深图中的各图像像素点的颜色信息,将各图像像素点中颜色类似且图像像素坐标相近的图像像素点识别为参考对焦物体。

可选的,在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的拍照预览界面中显示拍照预览图像。其中,拍照预览图像是没有景深效果的图像画面,且实时显示的拍照预览图像与生成的景深图相对应。也可以理解为景深图是在拍照预览图像中加上景深效果生成的图片。

可选的,在拍照预览状态下生成的景深图可以优化为:通过双摄像头进行拍照预览,以获取景深图,且在拍照预览界面中呈现拍照预览图像。

具体的,智能终端中配置双摄像头,开启拍照功能后,利用双摄像头进行拍照预览,在拍照预览界面中显示双摄像头获取的没有景深效果的拍照预览图像,并根据双摄像头获取的画面生成景深图。其中,双摄像头的拍摄原理以及具体的生成景深图规则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步骤120、获取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

具体的,目标对焦物体为拍摄图像时,对焦点所在的物体。

可选的,在景深图中识别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后,可以在拍照预览界面中标记出相应的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以便于用户识别出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

示例性的,在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中选择目标对焦物体。其中,选择目标对焦物体可以是智能终端自动进行选择,也可以是由用户进行选择。

比如,当智能终端自动进行选择时,可以选择距离摄像头镜头最近的参考对焦物体作为目标对焦物体,也可以选择景深图中占画面面积最大的参考对焦物体作为目标对焦物体。

再比如,当由用户进行选择时,可以将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界面中标识出来,用户可以根据标识进行选择,具体的标识规则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由用户选择目标对焦物体。其中,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显示界面特定区域、点击特定按键以及语音输入的方式选择目标对焦物体。

进一步的,智能终端在开启拍照功能后,可以实时监听是否确认选择目标对焦物体,并在监听到确认选择目标对焦物体时,获取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

步骤130、根据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

示例性的,根据目标对焦物体,对拍照预览界面中显示的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此时,用户观看的是对焦后的拍照预览图像。

进一步的,在收到拍照指令后,执行拍照操作,并在拍照预览界面中显示拍摄完成的图像。其中,拍摄完成的图像采用上述确定的对焦方式。

可选的,在对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并在拍照预览界面中显示对焦后的拍照预览图像后,若用户觉得此时的拍照预览图像与该用户期望拍摄的画面不符合,则可以重新选择目标对焦物体。此时,拍照处理装置可以返回执行获取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的操作,并根据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对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拍照处理方法,在拍照预览状态下生成的景深图中,识别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并根据获取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对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通过获取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实现对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在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中,根据用户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完成对该目标对焦物体精准对焦,使得最终的对焦结果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对焦需求的技术效果,优化了现有智能终端拍照技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在执行默认的自动对焦方式使得对焦后的拍照预览图像不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时,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用户不需要调整拍摄角度,就可以获得理想的对焦后拍照预览图像。

实施例二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拍照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具体化。在本实施例中,将获取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具体为: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将识别出的所述参考对焦物体进行标定提示;获取用户根据所述标定提示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参考图2a,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210、在拍照预览状态下生成的景深图中,识别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其中,所述景深图与拍照预览界面中显示的拍照预览图像相对应。

步骤220、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将识别出的所述参考对焦物体进行标定提示。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用户在选择目标对焦物体时,针对用户发出的选择指令,智能终端可能无法准确地识别出目标对焦物体的情景。为了使得智能终端准备的识别出用户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可以在拍照预览界面中,对识别出的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进行标定提示。

其中,标定提示为可以区分出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的提示,即每个参考对焦物体都有唯一的标定提示。标定提示的具体内容可以是数字、字母或者文字等。例如,在景深图中识别出三个参考对焦物体,则可以在拍照预览界面中,对三个参考对焦物体进行标定提示,且标定提示的具体内容依次为1、2、3。此时,可以根据用户对1、2或3的选择确定对应的目标对焦物体。

具体的,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标定提示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2b,步骤220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221、根据识别出的所述参考对焦物体的数量,为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建立身份标识。

示例性的,确定在景深图识别出的参考对焦物体的数量,并根据参考对焦物体的数量,为参加对焦物体建立身份标识。其中,身份标识的具体内容形式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例如,识别出参考对焦物体的数量为2个,则对2个参考对焦物体建立的身份标识分别可以是第1物体和第2物体。其中,一个参考对焦物体的身份标识为第1物体时,另一个参考对焦物体的身份标识为第2物体。具体哪一个参考对焦物体的身份标识设定为第1物体,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再如,识别出参考对焦物体的数量为3个,则对3个参考对焦物体建立的身份标识分别可以是a、b以及c。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身份标识的确定规则,但凡可以对参考对焦物体进行区分的身份标识设定规则,均适用于本实施例。

步骤222、根据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确定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

示例性的,由于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是在景深图中识别出来的,但是需要在拍照预览界面中显示参考对焦物体的身份标识,因此,需要在拍照预览界面中确定参考对焦物体的位置。

进一步的,可以是确定参考对焦物体在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并根据景深图的图像像素坐标与拍照预览界面的屏幕像素坐标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参考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界面中的屏幕像素坐标,进而确定参考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

具体的,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参考对焦物体位置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2c,步骤222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2221、将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作为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图像中的图像像素坐标。

示例性的,由于景深图与拍照预览图像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且景深图与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分辨率相同,因此,景深图的图像像素坐标范围与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像素坐标范围相同,且同一数值的图像像素坐标在景深图中的位置与在拍照预览图像中的位置相同。例如,景深图的图像像素坐标范围为(0,0)至(959,719),则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像素坐标范围同为(0,0)至(959,719),且每一个图像像素坐标点在景深图中的位置与在拍照预览图像中的位置相同。

进一步的,识别出参考对焦物体后,确定参考对焦物体在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并将该图像像素坐标作为参考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图像中的图像像素坐标。

步骤2222、根据拍照预览界面的屏幕分辨率与所述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与所述拍照预览图像中的图像像素坐标对应的屏幕像素坐标,作为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

具体的,由于拍照预览界面的屏幕分辨率是预先设定的,并与显示界面的屏幕分辨率有关,例如,拍照预览界面的屏幕分辨率可以是1024×768,还可以是1024×720等,同时,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也是预先设定的,并与摄像头的分辨率有关,例如,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分辨率可以是1024×768,还可以是1280×960。

更具体的,可以根据拍照预览界面的屏幕分辨率与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分辨率确定其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拍照预览界面的屏幕分辨率为1024×768,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为1024×768,此时拍照预览图像中的各图像像素坐标与拍照预览界面中的各屏幕像素坐标一一对应。再如,拍照预览界面的屏幕分辨率为1024×720,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为1280×960,此时,需要确定拍照预览界面的屏幕分辨率与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保证在屏幕分辨率为1024×720的拍照预览界面中显示图像分辨率为1280×960的拍照预览图像。其中,具体的对应关系确定规则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在确定参考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图像中的图像像素坐标后,根据拍照预览界面的屏幕分辨率与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参考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界面中的屏幕像素坐标,并将屏幕像素坐标作为参考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

步骤223、根据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确定与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对应的标定位置。

具体的,标定位置为在拍照预览界面中标定身份标识的位置。标定位置与参考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相关。更具体的,标定位置可以是具体的一个屏幕像素坐标值,也可以是具体的一个屏幕像素坐标范围。

例如,确定参考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后,设置标定位置位于参考对焦物体位置正上方的一个屏幕像素坐标范围。再如,确定参考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后,设置标定位置位于参考对焦物体位置右下方的一个屏幕像素坐标范围。又如,确定参考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后,设置标定位置位于参考对焦物体位置正中央的一个屏幕像素坐标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标定位置的具体设定规则不仅局限于上述举例。

可选的,同一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不同参考对焦物体对应的标定位置可以不同。例如,当前拍照预览界面中包含两个参考对焦物体,设定其中一个参考对焦物体的标定位置位于参考对焦物体位置正上方的一个屏幕像素坐标范围,设定另一个参考对焦物体的标定位置位于参考对焦物体位置正中央的一个屏幕像素坐标范围。

步骤224、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所述标定位置处,显示与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对应的身份标识。

示例性的,确定参考对焦物体对应的标定位置后,在该标定位置显示与参考对焦物体对应的身份标识。

步骤230、获取用户根据所述标定提示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

具体的,在拍照预览界面中对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进行标定提示后,用户可以根据标定提示结合自身拍照需求选择对应的目标对焦物体。

进一步的,可以在开启拍照功能后,监听是否确认用户根据标定提示选择目标对焦物体。也可以是在显示完标定提示后,监听是否确认用户根据标定提示选择目标对焦物体,并在监听到确认用户根据标定提示选择目标对焦物体时,获取该目标对焦物体。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输入的方式选择目标对焦物体。图2d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语音输入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2d,步骤230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231、实时获取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

具体的,通过音频输入装置实时的获取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其中,音频输入装置可以在智能终端中,例如,音频输入装置可以是智能终端的麦克风。音频输入装置还可以在与智能终端关联的其他设备中,例如,音频输入装置可以是与智能终端关联的耳机中的麦克风。

步骤232、判断在语音信息中是否可以识别出与标定提示匹配的关键词。如果在语音信息中识别出与标定提示匹配的关键词,则执行步骤233,否则,返回执行步骤231。

具体的,预先设定与标定提示匹配的关键词,例如,标定提示为1和2,则设定的关键词分别可以是对焦1和对焦2,或者设定的关键词还分别可以是1和2。其中,关键词具体的设定方式及设定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进一步的,获取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后,对语音信息进行识别,得到语音信息的文字内容,并判断该文字内容中是否包含与标定提示匹配的关键词。具体的语音信息识别方法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步骤233、获取与所述标定提示对应的目标对焦物体。

示例性的,如果在语音信息中识别出与标定提示匹配的关键词,则获取与标定提示对应的目标对焦物体。

例如,在语音信息中识别出与标定提示匹配的关键词为对焦1,则确认用户选择的标定提示为1,此时,获取与1对应的目标对焦物体。

步骤240、根据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

下面示例性的给出本实施例中选择目标对焦物体的具体实现过程。

在开启智能终端的拍照功能后,利用双摄像头获取画面并生成景深图,在拍照预览界面中显示与景深图对应的拍照预览图像。设定图2e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拍照预览界面显示示意图,参考图2e,在智能终端的拍照预览界面21中显示拍照预览图像。

进一步的,识别景深图中的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并确定参考对焦物体的个数为3。相应的,为3个参考对焦物体建立身份标识,其中,建立的身份标识分别为对焦1,对焦2,对焦3。

更进一步的,设定拍照预览界面的屏幕分辨率为1024×768,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为1024×768,景深图的图像分辨率与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分辨率相同。确定3个参考对焦物体在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并将该图像像素坐标作为3个参考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图像中的图像像素坐标。由于拍照预览界面的屏幕分辨率与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分辨率相同,因此,拍照预览界面的屏幕像素坐标与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像素坐标一一对应。据此,根据3个参考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图像中的图像像素坐标分别确定3个参考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界面中的屏幕像素坐标,并将确定的屏幕像素坐标分别作为对应的参考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

具体的,在确定3个参考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屏幕中的位置后,确定与参考对焦物体对应的标定位置,并在标定位置处,显示对应的身份标识。图2f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拍照预览界面显示示意图。参考图2f,在拍照预览界面21中的第一个标定位置22中显示第一个参考对焦物体的身份标识,即对焦1,且标定位置22位于第一个参考对焦物体的内部,在拍照预览界面21中的第二个标定位置23中显示第二个参考对焦物体的身份标识,即对焦2,且标定位置23位于第二个参考对焦物体的内部,在拍照预览界面21中的第三个标定位置24中显示第三个参考对焦物体的身份标识,即对焦3,且标定位置24位于第三个参考对焦物体的右下方。

进一步的,开启麦克风以获取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在获取语音信息后,识别到语音信息中包含关键词对焦2,且该关键词与第二个标定提示的关键词匹配,此时,确定用户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为2,同时,根据目标对焦物体对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拍照预览状态下生成的景深图中,识别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并在拍照预览界面中显示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的标定提示,获取用户根据标定提示选定的目标对焦物体,进而对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实现了在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中,根据用户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完成对该目标对焦物体精准对焦,使得最终的对焦结果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对焦需求,同时,优化了现有智能终端拍照技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拍照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具体化。在本实施例中,将在拍照预览状态下生成的景深图中,识别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具体为:获取景深图中各图像像素点的景深信息,其中,所述景深信息中包括图像像素点关联的被摄物体与摄像头镜头之间的距离信息;将距离信息之间的差值满足设定阈值条件的图像像素点归集于同一像素分组中;将各像素分组中图像像素坐标连续的图像像素点识别为参考对焦物体。

同时,将根据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具体为:根据所述景深图,确定所述目标对焦物体与摄像头镜头之间的目标距离信息;根据预存的被摄物体到达镜头的距离与对焦马达移动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距离信息,确定对焦马达的调整移动位置;根据所述调整移动位置控制所述对焦马达进行移动,以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310、获取景深图中各图像像素点的景深信息,其中,所述景深信息中包括图像像素点关联的被摄物体与摄像头镜头之间的距离信息。

具体的,在利用摄像头拍摄照片时,同一个被摄物体到摄像头镜头的距离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根据被摄物体到摄像头镜头的距离信息对被摄物体进行识别。

示例性的,在生成景深图后,获取景深图中各图像像素点的景深信息。其中,景深信息可以包括图像像素点关联的被摄物体与摄像头镜头之间的距离信息及图像像素点的对焦距离范围信息。可选的,景深信息为图像像素点关联的被摄物体与摄像头镜头之间的距离信息。

步骤320、将距离信息之间的差值满足设定阈值条件的图像像素点归集于同一像素分组中。

具体的,将景深图中各图像像素点景深信息中的距离信息进行减法运算,取差值的绝对值。可选的,将景深图中各图像像素点的距离信息与相邻图像像素点的距离信息进行减法运算,取差值的绝对值。

进一步的,将差值满足预设阈值条件的图像像素点归为一组,即归为同一像素分组。其中,预设阈值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根据各图像像素点的景深信息确定景深图中的各被摄物体距离摄像头镜头较近,此时,预设阈值条件可以为小于或等于1cm,即在各图像像素点中,将距离信息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cm的图像像素点归集为同一像素分组。又如,根据各图像像素点的景深信息确定景深图中的各被摄物体距离摄像头镜头较远,此时,预设阈值条件可以为小于或等于10cm,即在各图像像素点中,将距离信息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0cm的图像像素点归集为同一像素分组。

步骤330、将各像素分组中图像像素坐标连续的图像像素点识别为参考对焦物体。

考虑到在同一景深图中,不同的被摄物体距离摄像头镜头的距离信息可能是相同的,但是同一被摄物体在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绝对是连续的。因此,根据距离信息的差值对景深图的图像像素点进行分组后,将同一像素分组内的图像像素坐标连续的图像像素点识别为参考对焦物体。

进一步的,识别各像素分组中图像像素坐标连续的图像像素点为参考对焦物体。

步骤340、获取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

步骤350、根据所述景深图,确定所述目标对焦物体与摄像头镜头之间的目标距离信息。

具体的,根据景深图中目标对焦物体对应的各图像像素点的景深信息,确定目标对焦物体与摄像头镜头之间的目标距离信息。

步骤360、根据预存的被摄物体到达镜头的距离与对焦马达移动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距离信息,确定对焦马达的调整移动位置。

示例性的,在智能终端中设置对焦马达,并预先设定被摄物体到达摄像头镜头的不同距离对应的对焦马达的移动距离。例如,被摄物体到达摄像头镜头的距离为10cm,设定的对焦马达的移动距离为0.5cm。再如,被摄物体到达摄像头镜头的距离为30cm,设定的对焦马达的移动距离为2cm。

具体的,在确定目标对焦物体距离摄像头镜头的目标距离信息后,根据上述对应关系,确定对焦马达的调整移动位置。

例如,根据目标对焦物体与摄像头镜头的目标距离信息及上述对应关系确定对焦马达的移动距离为2cm,则确定对焦马达的调整移动位置为2cm。

步骤370、根据所述调整移动位置控制所述对焦马达进行移动,以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

具体的,根据对焦马达的调整移动位置控制对焦马达进行移动。将对焦马达移动后,对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的对焦方式即为用户实际需求的对焦方式。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景深图中各图像像素点的景深信息识别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并获取选定的目标对焦物体,根据目标对焦物体与摄像头镜头的距离信息确定对焦马达的调整移动位置,进而根据调整移动位置控制对焦马达进行移动,已完成对拍照预览图像的对焦,实现了在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中,根据用户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的景深信息,完成对该目标对焦物体精准对焦,使得最终的对焦结果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对焦需求,同时,优化了现有智能终端拍照技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拍照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具体化。在本实施例中,将根据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具体为:根据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在所述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目标屏幕像素坐标;在所述目标屏幕像素坐标中,获取中心像素点坐标作为对焦点;根据所述对焦点,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参考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

步骤410、在拍照预览状态下生成的景深图中,识别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其中,所述景深图与拍照预览界面中显示的拍照预览图像相对应。

步骤420、获取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

步骤430、根据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在所述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目标屏幕像素坐标。

具体的,获取目标对焦物体在景深图的各图像像素坐标。

进一步的,由于景深图的图像像素坐标与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像素坐标一一对应,因此,根据目标对焦物体在景深图的各图像像素坐标,可以确定目标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图像中的各图像像素坐标。

更进一步的,根据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与拍照预览界面的屏幕分辨率的对应关系,及目标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图像中的图像像素坐标,确定目标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界面中的目标屏幕像素坐标。

步骤440、在所述目标屏幕像素坐标中,获取中心像素点坐标作为对焦点。

具体的,在目标对焦物体对应的各目标屏幕像素坐标中,选取中心像素点坐标。其中,可以是求取目标屏幕像素坐标均值,取均值的整数作为中心像素点坐标。还可以是选取目标对焦物体的各目标屏幕像素坐标中,位于目标对焦物体中心的目标屏幕像素坐标作为中心像素点坐标。

进一步的,将中心像素点作为对焦点。其中,对焦点为进行对焦处理时的中心点。

步骤450、根据所述对焦点,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

示例性的,可以以对焦点为中心,对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

可选的,将对焦后的拍照预览图像显示在拍照预览界面中。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拍照预览状态下生成的景深图中,识别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并根据获取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确定目标对焦物体在拍照预览界面中的目标屏幕像素坐标,并将目标屏幕像素坐标的中心像素点作为对焦点,进而对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实现了在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中,根据用户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确定对焦点,并基于该对焦点完成对该目标对焦物体的精准对焦,使得最终的对焦结果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对焦需求,同时,优化了现有智能终端拍照技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五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拍照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包括:参考物体识别模块51、目标获取模块52以及对焦模块53,其中:

参考物体识别模块51,用于在拍照预览状态下生成的景深图中,识别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其中,所述景深图与拍照预览界面中显示的拍照预览图像相对应;

目标获取模块52,用于获取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

对焦模块5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拍照处理装置,在拍照预览状态下生成的景深图中,识别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并根据获取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对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通过获取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实现对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在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中,根据用户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完成对该目标对焦物体精准对焦,使得最终的对焦结果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对焦需求的技术效果,优化了现有智能终端拍照技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在执行默认的自动对焦方式使得对焦后的拍照预览图像不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时,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用户不需要调整拍摄角度,就可以获得理想的对焦后拍照预览图像。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目标获取模块52可以包括:

标定提示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将识别出的所述参考对焦物体进行标定提示;

目标选择子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根据所述标定提示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参考物体识别模块51可以包括:

景深图获取子模块,用于通过双摄像头进行拍照预览,以获取景深图,且在拍照预览界面中呈现拍照预览图像;

识别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景深图中,识别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其中,所述景深图与拍照预览界面中显示的拍照预览图像相对应。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参考物体识别模块51可以包括:

景深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景深图中各图像像素点的景深信息,其中,所述景深信息中包括图像像素点关联的被摄物体与摄像头镜头之间的距离信息;

像素分组子模块,用于将距离信息之间的差值满足设定阈值条件的图像像素点归集于同一像素分组中;

参考物体识别子模块,用于将各像素分组中图像像素坐标连续的图像像素点识别为参考对焦物体。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标定提示子模块可以包括:

身份标识建立单元,用于根据识别出的所述参考对焦物体的数量,为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建立身份标识;

参考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确定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

标定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确定与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对应的标定位置;

身份标识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所述标定位置处,显示与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对应的身份标识。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参考位置确定单元可以包括:

坐标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作为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图像中的图像像素坐标;

位置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拍照预览界面的屏幕分辨率与所述拍照预览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与所述拍照预览图像中的图像像素坐标对应的屏幕像素坐标,作为所述参考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位置。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目标选择子模块可以包括:

语音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实时获取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

目标确定单元,用于如果在语音信息中识别出与标定提示匹配的关键词,则获取与所述标定提示对应的目标对焦物体。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对焦模块53可以包括:

目标距离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景深图,确定所述目标对焦物体与摄像头镜头之间的目标距离信息;

移动位置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预存的被摄物体到达镜头的距离与对焦马达移动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距离信息,确定对焦马达的调整移动位置;

对焦马达移动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整移动位置控制所述对焦马达进行移动,以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对焦模块53可以包括:

目标屏幕像素坐标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在所述景深图中的图像像素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在所述拍照预览界面中的目标屏幕像素坐标;

对焦点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屏幕像素坐标中,获取中心像素点坐标作为对焦点;

对焦实现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焦点,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拍照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拍照预览状态下生成的景深图中,识别至少一个参考对焦物体,其中,所述景深图与拍照预览界面中显示的拍照预览图像相对应;

获取选择的目标对焦物体;

根据所述目标对焦物体,对所述拍照预览图像进行对焦。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还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拍照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