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铁受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9516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铁受话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受话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铁受话器。



背景技术:

传统动铁受话器在正常工作的时候自身一定会产生振动,当受话器与麦克风一起组装在电子产品中时(如助听器、带通话功能的无线耳机等),其自身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会被麦克风捕捉到从而产生啸叫问题。这限制了耳机、助听器厂商对麦克风的组装设计,而且为了解决啸叫风险增加了额外的成本。

如图1所示,目前的动铁受话器100通常包括振膜110,振翼111,传导杆120,上盖130,铁芯140,磁性元件150,电枢160,下壳170,音圈180,以及印刷电路板190。振膜110,振翼111,传导杆120,铁芯140,磁性元件150,电枢160,音圈180,皆收容于上盖130与下壳170的内腔。印刷电路板190固定于下壳170,并与音圈180电性连接。电枢160包括两平行部分162,164,两平行部分162,164在靠近音圈180的一端相连接,一平行部分162穿过音圈180,插入两块所述磁性元件150之间的空隙,另一平行部分164在振膜110下方,以及音圈180和铁芯140上方。当音圈180通电后,变成电磁体,随着信号的变化,电磁体产生的磁场会随着发生变化,与磁性元件150产生作用力,连续驱动电枢160。传导杆120一端固定于所述电枢160的舌头,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振膜110的侧边中部的圆孔内,当电枢160振动时,传导杆120带动振膜110一起振动,所以电枢160和振膜110的振动方向始终一致。

由于这些组件与受话器外壳是紧密结合的,这导致受话器工作时自身整体会产生频率近似的共振。当其组装在带麦克风的电子终端设备中时,这个共振所产生的声音很容易被麦克风捕捉到,从而可能产生啸叫问题,这会造成客户产品线的良率损失和质量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避免整体产生共振的动铁受话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铁受话器,其包括振膜,上盖,铁芯,磁性元件,电枢,下壳,以及音圈,所述电枢穿过两块所述磁性元件之间的空隙,所述铁芯包围两块所述磁性元件,将其收容于其空腔,音圈位于铁芯的一侧,振膜设置于铁芯的外部,所述上盖和下壳收容振膜、铁芯、两块所述磁性元件,电枢以及音圈;所述动铁受话器还包括支架和振动框,所述支架安装于铁芯的另一侧,并与音圈分别设置于铁芯的相对应的两侧,所述振动框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振动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电枢,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振膜。

可选地,所述振动框为上下左右都对称的形状。

可选地,所述振动框为菱形,四条边长度相等,菱形的振动框的两个对角固定于支架,另两个对角分别固定于振膜和电枢。

可选地,所述振动框为椭圆形,椭圆形的两个相对顶点分别固定于振膜和电枢,另两个相对顶点固定于支架。

可选地,所述振动框与所述振膜的侧边中部连结。

可选地,所述支架为长方形的框结构,沿所述铁芯的开口边缘而设置,靠近振膜的一边由振动框所取代。

可选地,半个所述振动框位于所述支架内部。

可选地,所述支架的一边框固定于所述下壳,所述边框的内侧固定于所述铁芯。

可选地,所述支架的另两个相对设置的边框固定振动框,并可以随振动框的上下振动而对称扩张收缩。

可选地,所述电枢包括两平行部分,两平行部分在靠近音圈的一端相连接,其中一平行部分穿过音圈,插入两块所述磁性元件之间的空隙,另一平行部分位于振膜与和铁芯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实施例采用振动框的设计,使电枢和振膜的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受话器内部的这两个组件产生振动可以相互抵消,不会使得受话器自身整体对外产生一个相同频率的振动。这样当附件有麦克风时,也不会有啸叫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动铁受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铁受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铁受话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动铁受话器的上盖,下壳和印刷电路板被去掉。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动铁受话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动铁受话器200,其包括振膜210,振翼211,上盖230,铁芯240,磁性元件250,电枢260,下壳270,音圈280,以及印刷电路板290。

音圈280位于铁芯240一侧,其空腔与铁芯240的空腔相连通。

铁芯240包围两块所述磁性元件250,将其收容于其空腔。

振膜210和振翼211设置于音圈280和铁芯240的外部,振翼211安装于振膜210,并位于振膜210靠近音圈280和铁芯240的一侧。

电枢260包括两平行部分262,264,两平行部分262,264在靠近音圈280的一端相连接,一平行部分262穿过音圈280,插入两块所述磁性元件250之间的空隙,另一平行部分264在振膜210下方,以及音圈280和铁芯240上方。

上盖230和下壳270收容振膜210,振翼211,铁芯240,两块所述磁性元件250,电枢260以及音圈280。

印刷电路板290通过焊锡固定于下壳270,并与音圈280电性连接。其中音圈280由树脂灌胶成型而制得。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动铁受话器200还包括振动框222和支架224。

振动框222固定于支架224,振动框222的一端固定于电枢260,另一端固定于振膜210,所述振动框222为上下左右都对称的形状。在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振动框222为菱形,四条边长度相等,菱形的振动框222的两个对角固定于支架224,另两个对角分别固定于振膜210和电枢260。所述振动框222和所述支架224的材料均为不锈钢。所述振动框222的上端角与所述振膜210的侧边中部连结,通过胶水固定。所述振动框222的下端角与所述电枢260从支架224露出的前端相连结,通过胶水固定。

所述支架224为长方形的框结构,沿所述铁芯240的开口边缘而设置,靠近振膜210的一边由振动框222所取代,半个振动框222位于所述支架224内部。所述支架224的一边框固定于所述下壳270,所述边框的内侧固定于所述铁芯240。所述支架224的另两个相对设置的边框固定振动框222,所述支架224有弹性,可以随振动框222的上下振动而对称扩张收缩。

受话器200工作时,音圈280通电变成电磁体,随着信号的变化,电磁体产生的磁场会随着发生变化,与磁性元件250产生作用力,连续驱动电枢260,此时振动框222会被电枢260带动产生形变。根据菱形的结构原理,其压缩和扩张时,上端和下端的运动方向会相反。所以当电枢260带动菱形振动框222的下端向上运动时,菱形振动框222的上端会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振膜210向下运动,因此电枢260和振膜210的运动方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实施例的受话器200采用菱形振动框222的设计,菱形的两个相对顶点分别固定于振膜210和电枢260,另两个相对顶点固定于支架,使电枢260和振膜210的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受话器200内部的这两个组件产生振动可以相互抵消,不会使得受话器200自身整体对外产生一个相同频率的振动。这样当附件有麦克风时,也不会有啸叫的风险,大大降低了客户产品的质量风险,提高了良品率,同时因为不必再去考虑受话器200与麦克风的位置距离,所以方便了客户对自己的产品的组装设计。

如图4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受话器300,其结构与图2和3中的受话器200类似,区别点在于受话器300的振动框322为椭圆形,振动框322的上端的顶点与振膜210的侧边中部连结,通过胶水固定。所述振动框322的下端的顶点与所述电枢260从支架224露出的前端相连结,通过胶水固定。支架224连接椭圆振动框322的左右两端的顶点。

受话器300工作时,音圈280通电变成电磁体,随着信号的变化,电磁体产生的磁场会随着发生变化,与磁性元件250产生作用力,连续驱动电枢260,此时振动框322会被电枢260带动产生形变。根据椭圆形的结构原理,其压缩和扩张时,上端和下端的运动方向会相反。所以当电枢260带动椭圆形振动框222的下端向上运动时,椭圆形振动框322的上端会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振膜210向下运动,因此电枢260和振膜210的运动方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实施例的受话器300采用椭圆形振动框322的设计,椭圆形的两个相对顶点分别固定于振膜210和电枢260,另两个相对顶点固定于支架,使电枢260和振膜210的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受话器300内部的这两个组件产生振动可以相互抵消,不会使得受话器300自身整体对外产生一个相同频率的振动。这样当附件有麦克风时,也不会有啸叫的风险,大大降低了客户产品的质量风险,提高了良品率,同时因为不必再去考虑受话器300与麦克风的位置距离,所以方便了客户对自己的产品的组装设计。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