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终端装置和无线通信连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98297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终端装置和无线通信连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终端装置、无线网络切换方法、无线通信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使通信设备与多台外部设备执行无线通信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打印机以与目标终端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通信为触发,取得无线通信的无线连接数。在取得的无线连接数小于上限数的情况下,打印机许可目标终端的无线连接,而在取得的无线连接数为上限数的情况下,将目标终端登记到等待列表中。并且,当无线通信出现空闲时,打印机与等待列表的上位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当轮到目标终端时,与目标终端进行无线通信。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70458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打印机的无线连接数为上限数的情况下,存在目标终端无法立即与打印机进行无线连接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无线通信的无线连接数为上限连接数,在存在特定终端装置的无线连接请求的情况下,也受理该终端装置的无线连接的技术。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无线通信部,其形成第1无线网络和第2无线网络中的任意一方,与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近距离无线通信部,其与终端装置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以及控制部,其在所述无线通信部形成第1无线网络的情况下,以与终端装置的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为契机,将所述无线通信部形成的无线通信的网络从所述第1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2无线网络。根据第一方式,在存在特定终端装置的无线连接请求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从目前为止使用的第1无线网络切换到第2无线网络,并能够通过借助新的第2无线网络,与该终端装置更可靠地进行无线连接。

本发明的特征可以在于:在所述无线通信部中存在能够在所述第1无线网络中与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上限连接数,在所述连接数为所述上限连接数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从所述第1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2无线网络。由此,即使电子设备正以上限连接数进行无线通信,由于从第1无线网络切换到第2无线网络,所以也能够与特定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本发明的特征可以在于:在所述连接数为所述上限连接数,并且,与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进行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终端装置是特定终端装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从所述第1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2无线网络。由此,在进行了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终端装置是特定终端装置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从第1无线网络切换到第2无线网络,所以能够与特定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本发明的特征可以在于: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将用于与所述第1无线网络连接的第1通信设定信息、用于与所述第2无线网络连接的第2通信设定信息、以及表示终端装置应参照所述第1通信设定信息和所述第2通信设定信息中的哪一个的参照信息发送到终端装置。由此,终端装置能够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根据从电子设备发送的信息,与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本发明的特征可以在于:在所述连接数为所述上限连接数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设定指示为参照所述第2通信设定信息的所述参照信息。由此,终端装置能够根据参照信息,使用与电子设备进行无线连接的通信设定信息。

本发明的特征可以在于: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将从所述第1无线网络向所述第2无线网络的切换时间发送到终端装置。由此,终端装置能够在经过切换时间后与电子设备进行无线连接,能够抑制功耗。

本发明的特征可以在于:在切断了基于所述第2无线网络的与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从所述第2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1无线网络。由此,通过第1无线网络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装置能够与电子设备重新开始无线通信。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无线通信部,其与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近距离无线通信部,其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从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形成的第1无线网络连接的第1通信设定信息、用于与第2无线网络连接的第2通信设定信息、以及表示应参照所述第1通信设定信息和所述第2通信设定信息中的哪一个的参照信息;以及无线通信控制部,其在所述参照信息是参照所述第1通信设定信息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无线通信部,使得使用所述第1通信设定信息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无线连接,在所述参照信息是参照所述第2通信设定信息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无线通信部,使得使用所述第2通信设定信息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无线连接。根据第二方式,终端装置能够使用从电子设备发送的第1通信设定信息和第2通信设定信息中的任意一方,与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是一种电子设备的无线网络切换方法,该电子设备具有:无线通信部,其形成第1无线网络和第2无线网络中的任意一方,与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部,其与终端装置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该无线网络切换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切换步骤,在所述切换步骤中,在所述无线通信部形成第1无线网络的情况下,以与终端装置的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为契机,将所述无线通信部形成的无线通信的网络从所述第1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2无线网络。根据第三方式,在存在特定终端装置的无线连接请求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从目前为止使用的第1无线网络切换到第2无线网络,并能够通过借助新的第2无线网络,与该终端装置更可靠地进行无线连接。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是一种无线通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近距离无线通信步骤,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从电子设备接收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形成的第1无线网络连接的第1通信设定信息、用于与第2无线网络连接的第2通信设定信息、以及表示应参照所述第1通信设定信息和所述第2通信设定信息中的哪一个的参照信息;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步骤,在所述参照信息是参照所述第1通信设定信息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无线通信部,使得使用所述第1通信设定信息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无线连接,在所述参照信息是参照所述第2通信设定信息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无线通信部,使得使用所述第2通信设定信息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无线连接。根据第四方式,终端装置能够使用从电子设备发送的第1通信设定信息和第2通信设定信息中的任意一方,与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是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近距离无线通信步骤,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从电子设备接收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形成的第1无线网络连接的第1通信设定信息、用于与第2无线网络连接的第2通信设定信息、以及表示应参照所述第1通信设定信息和所述第2通信设定信息中的哪一个的参照信息;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步骤,在所述参照信息是参照所述第1通信设定信息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无线通信部,使得使用所述第1通信设定信息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无线连接,在所述参照信息是参照所述第2通信设定信息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无线通信部,使得使用所述第2通信设定信息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无线连接。根据第五方式,终端装置能够使用从电子设备发送的第1通信设定信息和第2通信设定信息中的任意一方,与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了打印机的功能块结构例的图。

图3是示出了存储部的数据结构例的图。

图4是示出了NFC存储部的数据结构例的图。

图5是示出了终端装置的功能块结构例的图。

图6是说明打印机正与小于上限连接数的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图。

图7是说明打印机正与上限连接数的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图。

图8是示出了打印机的检测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了打印机的切换部和无线通信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的其一。

图10是示出了打印机的切换部和无线通信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的其二。

图11是示出了终端装置的连接请求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NFC存储部的数据结构例的图。

图13是示出了终端装置的画面例的图。

标号说明

1:打印机;2、3a~3d:终端装置;11:控制部;11a:检测部;11b:切换部;12:无线通信部;13:NFC通信部;13a:NFC存储部;14:存储部;15:输出部;16:操作部;21:控制部;21a:发送部;21b:无线通信控制部;22:无线通信部;23:NFC通信部;24:存储部;25:输出部;26: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打印机1(相当于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和终端装置2、3a~3d。

打印机1是搭载了NFC功能的打印机。打印机1能够与搭载了NFC功能的终端装置2、3a~3d进行NFC通信。

此外,打印机1是一种作为虚拟的AP(Access Point:接入点)发挥作用,并能够进行基于Wi-Fi方式的无线连接(软AP模式)的打印机。以下,有时将该无线连接称作直接连接。

直接连接存在上限连接数。例如,打印机1最多能够与4台终端装置2、3a~3d进行基于直接连接的无线通信。

终端装置2、3a~3d例如是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移动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等终端装置。终端装置2、3a~3d能够与打印机1进行NFC通信,还能够进行基于直接连接的无线通信(以下,有时简称作无线通信)。

终端装置2例如是打印机管理者使用的终端装置。终端装置3a~3d例如是除打印机管理者以外的普通用户使用的终端装置。在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打印机管理者和普通用户将终端装置2、3a~3d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使终端装置2、3a~3d的进行NFC通信的部分与打印机1的进行NFC通信的部分接触、或者接近至能够进行NFC通信的距离)。

通过该NFC接触,终端装置2、3a~3d从打印机1接收用于与打印机1直接连接的通信设定信息(例如,SSID和口令)。并且,终端装置2、3a~3d使用从打印机1接收到的SSID和口令,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

如上所述,打印机1的无线通信存在上限连接数。因此,在打印机1正与上限连接数的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时(在上限连接数的终端装置正与打印机1无线连接时),即使打印机管理者和普通用户将终端装置2、3a~3d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终端装置2、3a~3d也无法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

但是,即使打印机1以上限连接数进行无线通信,打印机管理者有时也为了进行打印机1的设定或管理等,而想要优先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

因此,将能够优先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装置的信息预先登记到打印机1中。例如,将打印机管理者的终端装置2的信息预先登记到打印机1中。

打印机1即使正与上限连接数的终端装置3a~3d进行无线通信,在被预先登记的终端装置2进行NFC接触时,也切断当前正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装置3a~3d的无线连接。并且,打印机1形成能够供终端装置2进行无线通信(无线连接)的另一个无线网络。例如,打印机1形成与当前的无线网络(第1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不同的另一个SSID和口令的无线网络(第2无线网络)。并且,预先登记的终端装置2与新形成的第2无线网络进行无线连接。

由此,即使打印机1正与上限连接数的终端装置3a~3d进行无线通信,打印机管理者也能够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而不通过等待列表等进行等待。并且,打印机管理者能够立即进行打印机1的设定和管理等。

另外,在与终端装置2的无线通信结束后,打印机1形成原来的第1无线网络。由此,终端装置3a~3d能够再次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

图2是示出了打印机1的功能块结构例的图。如图2所示,打印机1具有控制部11、无线通信部12、NFC通信部13、存储部14、输出部15、操作部16和打印部17。

控制部11统一控制打印机1的动作。控制部11将在以下详细叙述,其控制无线通信部12的无线网络的切换。

无线通信部12形成第1无线网络和第2无线网络的任意一方,与终端装置2、3a~3d进行基于直接连接的无线通信。在无线通信部12中存在能够与终端装置2、3a~3d进行无线通信的上限连接数,例如为“4”。

无线通信部12例如是安装了依据作为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标准的Wi-Fi标准和Wi-Fi Direct标准的通信功能的通信模块。由于能够使用现有技术来实现无线通信部12的直接连接,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NFC通信部13与终端装置2、3a~3d进行依据NFC标准的NFC通信。由于能够使用现有技术来实现基于NFC的信息读写以及各种通信模式等,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NFC通信部13具有NFC存储部13a。在NFC存储部13a中存储的信息被终端装置2、3a~3d读出。此外,NFC存储部13a被终端装置2、3a~3d写入信息。由此,打印机1和终端装置2、3a~3d能够交换彼此的信息。

在存储部14中存储有用于使控制部11进行计算处理和控制处理的程序或数据等。此外,存储部14存储有用于供控制部11实现规定的应用程序功能的程序或数据等。各种程序或数据等可以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的记录介质中,也可以由控制部11经由通信网络从服务器接收并存储到存储部14中。存储部14例如由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速ROM、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各种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存储器或硬盘、存储卡等记录介质等构成。

输出部15将控制部11的控制结果等作为图像输出到例如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装置)、OLE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显示装置。

操作部16进行如下处理:从例如键、触摸传感器、触摸面板等输入装置取得来自用户的操作数据并发送到控制部11。

打印部17按照来自控制部11的指示,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打印部17是例如喷墨方式、激光方式等方式的打印引擎,由机械部件、传感器、电机、驱动电路、控制电路等构成。

控制部11具有检测部11a和切换部11b。控制部11的各部件例如由执行在存储部14中存储的程序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来实现其功能。另外,控制部11的各部件可以由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等定制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来实现其功能,也可以由CPU和ASIC来实现其功能。

检测部11a访问无线通信部12,检测无线通信部12正与几台终端装置2、3a~3d进行无线通信。

切换部11b以终端装置2、3a~3d的NFC接触为契机,判定检测部11a检测出的连接数是否是上限连接数。在判定为检测部11a检测出的连接数为上限连接数的情况下,切换部11b判定NFC接触的终端装置是否是预先登记的终端装置2。并且,在判定为NFC接触的终端装置是预先登记的终端装置2的情况下,切换部11b将无线通信部12形成的无线网络从第1无线网络切换到第2无线网络。即,当打印机1正以上限连接数进行无线通信,并且,存在预先登记的打印机管理者的终端装置2的NFC接触时,切换部11b将无线网络切换到第2无线网络。

存储部14将打印机管理者的终端装置2的识别信息预先存储在打印机1中。

图3是示出了存储部14的数据结构例的图。在打印机1的存储部14中预先存储有打印机管理者的终端装置2的识别信息。例如,如图3所示,在存储部14中存储有打印机管理者的终端装置2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

如上所述,在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打印机管理者和普通用户将终端装置2、3a~3d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这时,终端装置2、3a~3d利用NFC通信,将自身的MAC地址发送到打印机1。切换部11b通过比较利用NFC通信发送的MAC地址和在存储部14中存储的MAC地址,判定NFC接触的终端装置是否是预先登记的终端装置2。

在NFC通信部13的NFC存储部13a中存储有用于供终端装置2、3a~3d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设定信息。

图4是示出了NFC存储部13a的数据结构例的图。如图4所示,在NFC存储部13a的存储区域13aa中存储有第1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在NFC存储部13a的存储区域13ab中存储有第2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

在NFC存储部13a的存储区域13ac中存储有标志(相当于本发明的参照信息),该标志表示终端装置2、3a~3d是应该使用第1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与第1无线网络进行无线连接,还是应该使用第2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与第2无线网络进行无线连接。

存储区域13ac的标志通过检测部11a写入。例如,在正通过第1无线网络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装置3a~3d的连接数小于上限连接数的情况下,检测部11a写入标志“0”。另一方面,例如,在正通过第1无线网络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装置3a~3d的连接数为上限连接数的情况下,检测部11a写入标志“1”。

如上所述,在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打印机管理者使终端装置2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在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后,终端装置2读出在NFC存储部13a的存储区域13aa~13ac中存储的信息。

在读出的标志为“0”的情况下(即,连接数小于上限连接数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使用读出的2个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中的、第1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与第1无线网络进行无线连接。另一方面,在读出的标志为“1”的情况下(即,连接数为上限连接数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使用读出的2个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中的、第2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与第2无线网络进行无线连接。

同样,在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后,普通用户的终端装置3a~3d也读出在NFC存储部13a的存储区域13aa~13ac中存储的信息。并且,终端装置3a~3d参照从打印机1读出的标志,使用第1无线网络和第2无线网络的任意一方的SSID和口令,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连接。

图5是示出了终端装置2的功能块结构例的图。如图5所示,终端装置2具有控制部21、无线通信部22、NFC通信部23、存储部24、输出部25和操作部26。

控制部21统一控制终端装置2的动作。控制部21将在以下详细叙述,其控制对打印机1形成的第1无线网络和第2无线网络的连接。控制部21可通过CPU来实现其功能。另外,控制部21可以由ASIC等定制IC来实现其功能,也可以由CPU和ASIC来实现其功能。

无线通信部22经由打印机1形成的第1无线网络和第2无线网络,与打印机1进行基于直接连接的无线通信。与图2的无线通信部12同样,无线通信部22是安装了依据作为无线LAN标准的Wi-Fi标准和Wi-Fi Direct标准的通信功能的通信模块。

NFC通信部23与打印机1进行依据NFC标准的NFC通信。NFC通信部23通过NFC通信,将信息写入到打印机1的NFC存储部13a,并读出在NFC存储部13a中存储的信息。由于能够使用现有技术来实现基于NFC的信息读写以及各种通信模式等,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存储部24中有存储用于使控制部21进行计算处理和控制处理的程序或数据等。此外,存储部24存储有用于供控制部21实现规定的应用程序功能的程序或数据等。

输出部25将控制部21的控制结果等作为图像输出到例如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装置)、OLE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显示装置。

操作部26进行如下处理:从例如键、触摸传感器、触摸面板等输入装置取得来自用户的操作数据并发送到控制部21。

控制部21具有发送部21a和无线通信控制部21b。在将终端装置2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后,发送部21a经由NFC通信部23,将终端装置2的识别信息发送到打印机1。例如,发送部21a经由NFC通信部23,将终端装置2的MAC地址发送到打印机1。

在将终端装置2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后,NFC通信部23读出在打印机1的NFC存储部13a的存储区域13aa~13ac中存储的信息(参照图4)。在由NFC通信部23读出的标志为“0”的情况下,控制部21的无线通信控制部21b控制无线通信部22,使得使用由NFC通信部23读出的第1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连接。另一方面,在由NFC通信部23读出的标志为“1”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控制部21b控制无线通信部22,使得使用由NFC通信部23读出的第2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连接。

另外,普通用户的终端装置3a~3d也具有与图5同样的功能块。以下,在对普通用户的终端装置的各个功能部进行说明时,有时使用图5的终端装置2的各个功能部的标号。

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进行说明。根据打印机1是否正与上限连接数的终端装置3a~3d进行无线通信,将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分为2个。首先,说明打印机1正与小于上限连接数的终端装置2、3a~3d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然后,说明打印机1正与上限连接数的终端装置3a~3d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图6是说明打印机1正与小于上限连接数的终端装置3a~3d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图。图6的箭头A1表示在图4中说明的打印机1的NFC存储部13a。

打印机1正与小于上限连接数的终端装置3a~3d(的任意一个)进行无线通信。因此,如图6的箭头A1所示,通过检测部11a在打印机1的NFC存储部13a的存储区域13ac中存储有标志“0”。

此外,打印机1正与小于上限连接数的终端装置3a~3d进行无线通信。因此,打印机1的无线通信部12形成的无线网络是第1无线网络(在打印机1以上限连接数进行无线通信,并且,预先登记的终端装置2进行NFC接触时,形成第2无线网络)。

以下,分为普通用户将终端装置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的情况(说明块EB1~EB3)和打印机管理者将终端装置2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的情况(说明块EB11~EB13)进行说明。

首先,对普通用户将终端装置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的情况进行说明。

普通用户为了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将终端装置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EB1)。

普通用户的终端装置的NFC通信部23通过向打印机1的NFC接触,读出箭头A1所示的打印机1的NFC存储部13a的信息,还将该终端装置的MAC地址写入NFC存储部13a的规定的存储区域中(在图4和图6中未图示)(EB2)。

由于从打印机1的NFC存储部13a读出的标志为“0”(参照箭头A1的存储区域13ac),所以普通用户的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部22使用从打印机1的NFC存储部13a读出的第1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对打印机1进行无线连接请求(EB3)。

如上所述,打印机1的无线通信部12形成的无线网络是第1无线网络。因此,普通用户的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部22能够利用在说明块EB3中说明的无线连接请求,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

另外,以下将说明,在打印机1的连接数为上限连接数的情况下,切换部11b进行MAC地址的比较处理(参照图9的步骤S12、S13)。在该情况下,由于连接数小于上限连接数,所以切换部11b不进行在说明块EB2中写入的MAC地址的比较处理。

接着,对打印机管理者将终端装置2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的情况进行说明。

打印机管理者为了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将终端装置2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EB11)。

终端装置2的NFC通信部23通过向打印机1的NFC接触,读出箭头A1所示的打印机1的NFC存储部13a的信息,还将该终端装置2的MAC地址写入NFC存储部13a的规定的存储区域中(EB12)。

由于从打印机1的NFC存储部13a读出的标志为“0”(参照箭头A1的存储区域13ac),所以终端装置2的无线通信部12使用从打印机1的NFC存储部13a读出的第1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对打印机1进行无线连接请求(EB13)。

如上所述,打印机1的无线通信部12形成的无线网络是第1无线网络。因此,终端装置2的无线通信部22能够利用在说明块EB13中说明的无线连接,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

另外,以下将说明,在打印机1的连接数为上限连接数的情况下,切换部11b进行MAC地址的比较处理(参照图9的步骤S12、S13)。在该情况下,由于连接数小于上限连接数,所以切换部11b不进行在说明块EB12中写入的MAC地址的比较处理。

接着,说明打印机1正与上限连接数的终端装置3a~3d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图7是说明打印机1正与上限连接数的终端装置3a~3d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图。图7的箭头A1表示在图4中说明的NFC存储部13a。

打印机1正与上限连接数的终端装置3a~3d进行无线通信。因此,如图7的箭头A11所示,通过检测部11a在NFC存储部13a的存储区域13ac中存储有标志“1”。

此外,打印机1正与上限连接数的终端装置3a~3d进行无线通信。因此,打印机1的无线通信部12形成的无线网络是第1无线网络(在打印机1以上限连接数进行无线通信,并且,如以下说明的说明块EB31那样,预先登记的终端装置2进行NFC接触时,形成第2无线网络)。

以下分为普通用户将终端装置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的情况(说明块EB21~EB24)和打印机管理者将终端装置2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的情况(说明块EB31~EB34)进行说明。

普通用户为了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将终端装置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EB21)。

普通用户的终端装置的NFC通信部23通过对打印机1的NFC接触,读出箭头A11所示的打印机1的NFC存储部13a的信息,还将该终端装置的MAC地址写入NFC存储部13a的规定的存储区域中(在图4和图7中未图示)(EB22)。

打印机1的切换部11b比较写入NFC存储部13a中的MAC地址与在存储部14中存储的MAC地址(EB23)。由于写入NFC存储部13a中的MAC地址不是预先登记的终端装置2的MAC地址,所以切换部11b判定为MAC地址不一致。并且,切换部11b不将无线通信部12形成的无线网络切换到第2无线网络(维持第1无线网络)。

由于NFC通信部23读出的标志为“1”(参照箭头A11的存储区域13ac),所以普通用户的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部22使用从打印机1的NFC存储部13a读出的第2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对打印机1进行无线连接请求。但是,由于如在说明块EB23中说明的那样,由于打印机1的无线通信部12形成的无线网络维持第1无线网络,所以普通用户的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部22无法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EB24)。

接着,对打印机管理者将终端装置2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的情况进行说明。

打印机管理者为了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将终端装置2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EB31)。

终端装置2的NFC通信部13通过向打印机1的NFC接触,读出箭头A11所示的打印机1的NFC存储部13a的信息,还将该终端装置2的MAC地址写入NFC存储部13a的规定的存储区域中(EB32)。

打印机1的切换部11b比较写入NFC存储部13a中的MAC地址与在存储部14中存储的MAC地址。由于写入NFC存储部13a中的MAC地址是预先登记的终端装置2的MAC地址,所以切换部11b判定为MAC地址一致。并且,切换部11b将无线通信部12形成的无线网络切换到第2无线网络(EB33)。

由于从打印机1的NFC存储部13a读出的标志是“1”,所以终端装置2的无线通信部12使用从打印机1的NFC存储部13a读出的第2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对打印机1进行无线连接请求(EB34)。

这里,如在说明块EB33中说明地那样,已经通过切换部11b将打印机1形成的无线网络从第1无线网络切换到了第2无线网络。因此,终端装置2能够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

这样,即使打印机1以上限连接数进行无线通信,打印机管理者的终端装置2也能够通过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而利用与第1无线网络不同的第2无线网络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另一方面,在打印机1以上限连接数进行无线通信时,普通用户的终端装置即使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也无法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

另外,在终端装置2与第2无线网络建立无线连接后,即使普通用户将终端装置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普通用户的终端装置也无法与第2无线网络进行无线连接。其理由是因为在终端装置2与第2无线网络建立无线连接后,打印机1的连接数为“1”,NFC存储部13a的标志为“0”。并且是因为,NFC接触的普通用户的终端装置根据标志“0”,使用第1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对第2无线网络进行无线连接。

图8是示出了打印机1的检测部11a的动作例的流程图。打印机1的检测部11a例如周期性地执行图8的流程图的处理。检测部11a的处理周期至少比假设终端装置2、3a~3d连续进行NFC接触的情况时的接触间隔短。

首先,检测部11a访问无线通信部12,检测无线通信部12正在与几台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步骤S1)。

接着,检测部11a判定在步骤S1中检测出的连接数是否为上限连接数(步骤S2)。在判定为在步骤S1中检测出的连接数为上限连接数的情况下(S2的“是”),检测部11a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4。在判定为在步骤S1中检测出的连接数不是上限连接数的情况下(S2的“否”),检测部11a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

在步骤S2中判定为在步骤S1中检测出的连接数不是上限连接数的情况下(S2的“否”),检测部11a将NFC存储部13a的存储区域13ac的标志设定为“0”(步骤S3)。并且,检测部11a结束该流程图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中判定为在步骤S1中检测出的连接数为上限连接数的情况下(S2的“是”),检测部11a将NFC存储部13a的存储区域13ac的标志设定为“1”(步骤S4)。并且,检测部11a结束该流程图的处理。

另外,检测部11a可以以终端装置2、3a~3d的NFC接触为契机,执行图8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在该情况下,检测部11a在终端装置2、3a~3d读出NFC存储部13a的信息以前,将标志设定于NFC存储部13a。

图9是示出了打印机1的切换部11b和无线通信部12的动作例的流程图的其一。打印机1的切换部11b和无线通信部12以终端装置2、3a~3d的NFC接触为契机,执行图9的流程图的处理。另外,假设打印机1的NFC通信部13通过终端装置2、3a~3d的NFC接触,从终端装置2、3a~3d接收到了MAC地址。

首先,切换部11b取得由检测部11a检测出的无线通信部12的连接数(步骤S11)。

接着,切换部11b判定在步骤S11中取得的连接数是否是上限连接数(步骤S12)。在判定为步骤S11中取得的连接数为上限连接数的情况下(S12的“是”),切换部11b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3。在判定为步骤S11中取得的连接数不是上限连接数的情况下(S12的“否”),切换部11b结束该流程图的处理。

在步骤S12中判定为取得的连接数为上限连接数的情况下(S12的“是”),切换部11b判定NFC通信部13接收到的MAC地址是否与在存储部14中存储的MAC地址一致(步骤S13)。即,切换部11b判定NFC接触的终端装置是否是预先登记的终端装置2。在判定为NFC通信部13接收到的MAC地址与在存储部14中存储的MAC地址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3的“是”),切换部11b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4。另一方面,在判定为NFC通信部13接收到的MAC地址与存储部14中存储的MAC地址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3的“否”),切换部11b结束该流程图的处理。

在步骤S13中切换部11b判定为NFC通信部13接收到的MAC地址与存储部14中存储的MAC地址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3的“是”),切换部11b和无线通信部12进行无线网络的切换处理(步骤S14)。

图10是示出了打印机1的切换部11b和无线通信部12的动作例的流程图的其二。图10所示的流程图示出图9的流程图的步骤S14的详细的处理例。

首先,切换部11b判定打印部17是否在打印中(步骤S21)。即,切换部11b判定是否结束了基于正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装置3a~3d的打印请求的打印。在判定为打印部17在打印中的情况下(S21的“是”),切换部11b反复步骤S21的处理。在判定为打印部17未在打印中的情况下(S21的“否”),切换部11b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2。

在步骤S21中判定为打印部17未在打印中的情况下(S21的“否”),切换部11b向当前连接中的终端装置3a~3d发送自此起切断无线连接的消息(步骤S22)。通过无线通信部12的无线通信,将该消息发送到终端装置3a~3d。

接着,切换部11b控制无线通信部12,将当前形成的第1无线网络切换到第2无线网络(步骤S23)。

接着,无线通信部12判定在规定时间内是否存在从终端装置2向第2无线网络的连接请求(步骤S24)。在判定为在规定时间内不存在从终端装置2向第2无线网络的连接请求的情况下(S24的“否”),无线通信部12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8。在判定为在规定时间内存在从终端装置2向第2无线网络的连接请求的情况下(S24的“是”),无线通信部12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5。

在步骤S24中判定为在规定时间内存在从终端装置2向第2无线网络的连接请求的情况下(S24的“是”),无线通信部12从终端装置2接收通信设定信息(步骤S25)。例如,无线通信部12从终端装置2接收第2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

接着,无线通信部12与终端装置2进行无线通信(步骤S26)。

接着,无线通信部12判定是否存在来自终端装置2的无线连接的切断请求(步骤S27)。在判定为不存在来自终端装置2的无线连接的切断请求的情况下(S27的“否”),无线通信部12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6。在判定为存在来自终端装置2的无线连接的切断请求的情况下(S27的“是”),无线通信部12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8。

在步骤S27中判定为存在来自终端装置2的无线连接的切断请求的情况下(S27的“是”),或者在步骤S24中判定为在规定时间内不存在连接请求的情况下(S24的“否”),无线通信部12将无线网络切换到第1无线网络(步骤S28)。并且,无线通信部12结束该流程图的处理。

图11是示出了终端装置2、3a~3d的连接请求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在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后,终端装置2、3a~3d执行图11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

首先,终端装置2、3a~3d的NFC通信部23读出在打印机1的NFC存储部13a的存储区域13aa~13ac中存储的第1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第2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以及标志(步骤S31)。

接着,终端装置2、3a~3d的无线通信控制部21b判定在步骤S31中读出的标志是“0”还是“1”(步骤S32)。在判定为在步骤S31中读出的标志是“0”的情况下(S32的“0”),无线通信控制部21b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3。在判定为在步骤S31中读出的标志是“1”的情况下(S32的“1”),无线通信控制部21b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4。

在步骤S32中判定为在步骤S31中读出的标志是“0”的情况下(S32的“0”),无线通信控制部21b控制无线通信部22,使得使用在步骤S31中读出的第1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对打印机1进行连接请求(步骤S33)。并且,无线通信控制部21b结束该流程图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32中判定为在步骤S31中读出的标志是“1”的情况下(S32的“1”),无线通信控制部21b控制无线通信部22,使得使用在步骤S31中读出的第2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对打印机1进行连接请求(步骤S34)。并且,无线通信控制部21b结束该流程图的处理。

这样,打印机1的无线通信部12形成第1无线网络和第2无线网络的任意一方,与终端装置2、3a~3d进行无线通信。NFC通信部13与终端装置2、3a~3d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检测部11a检测正在通过第1无线网络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装置的连接数,切换部11b根据检测出的连接数,从第1无线网络切换到第2无线网络。由此,即使无线通信的无线连接数达到上限连接数,打印机1也能够在存在特定终端装置2的无线连接请求的情况下,可靠地受理该终端装置2的无线连接。

另外,虽然以上在第1无线网络和第2无线网络中使SSID和口令这2个不同,但是也可以使任意一方不同。

此外,虽然以上将1台终端装置的识别信息预先存储到存储部14中,但是也可以将2台以上的终端装置的识别信息存储到存储部14中。

此外,也可以在存储部14中存储除MAC地址以外的信息。例如,也可以在存储部14中预先存储有对NFC接触的终端装置是打印机管理者的终端装置进行识别的信息。

此外,虽然检测部11a在NFC存储部13a的存储区域13ac中存储了表示是否正以上限连接数进行无线通信的标志,但是也可以存储正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装置的连接数。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2、3a~3d判定从打印机1读出的连接数是否是上限连接数,并根据判定的结果,使用第1无线网络和第2无线网络的任意一方的通信设定信息来进行无线通信。

此外,基于NFC通信的通信设定信息的交换不限于在上述中说明的标志方式。例如,虽然在上述中终端装置2、3a~3d参照标志,选择了在无线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设定信息,但是打印机1也可以选择终端装置2、3a~3d使用的通信设定信息,并存储到NFC存储部13a中。例如,在打印机1的连接数小于上限连接数的情况下,切换部11b将第1无线网络的通信设定信息存储到NFC存储部13a中。此外,在打印机1的连接数为上限连接数的情况下,切换部11b比较MAC地址,当比较结果一致时,将第2无线网络的通信设定信息存储到NFC存储部13a中。并且,终端装置2、3a~3d按照在NFC存储部13a中存储的通信设定信息进行无线连接。另外,在该方式的情况下,在终端装置2a、3a~3d的读和写之间加入切换部11b对MAC地址的比较处理。另一方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标志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在终端装置2a、3a~3d的读与写之间未加入切换部11b的比较处理(例如,图7的EB22、EB23、EB32、EB33),所以能够缩短NFC通信的通信时间。

此外,虽然以上终端装置2读出了通信设定信息,但是打印机1可以对终端装置2进行写入。

此外,NFC通信部13可以是NFC读写器。

[第2实施方式]

从打印机1的第1无线网络向第2无线网络的切换有时需要时间。在第2实施方式中,从打印机1向打印机管理者的终端装置2发送无线网络的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终端装置2在经过从打印机1接收到的切换时间后,使用第2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进行与打印机1的无线连接。以下,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图1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NFC存储部13a的数据结构例的图。在图12中,针对与图4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

如图12所示,在打印机1的NFC存储部13a的存储区域51中存储有打印机1的无线通信部12的无线网络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在存储区域51中存储的切换时间通过打印机管理者的终端装置2的NFC接触,被终端装置2的NFC通信部23读出。

在NFC通信部23读出的标志为“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的无线通信部22在经过NFC通信部23读出的切换时间后,使用NFC通信部23读出的第2无线网络的SSID和口令,与打印机1进行无线连接。由此,终端装置2不用尝试向打印机1的无用的无线连接。

图13是示出了终端装置2的画面例的图。图13所示的画面61示出显示在打印机管理者的终端装置2的显示装置上的画面例。

在由NFC通信部23读出的标志为“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的输出部25将图13所示的画面61显示在显示装置上。输出部25例如在由NFC通信部23读出的切换时间内,将画面61显示在显示装置上。

如上所述,无线网络的切换有时需要时间。即使将终端装置2向打印机1进行NFC接触,如果终端装置2不与打印机1开始无线通信,打印机管理者有时会感到不安。

但是,如图13所示,在终端装置2的显示装置上显示画面61。由此,能够减少打印机管理者的不安。

这样,打印机1的NFC通信部13将从第1无线网络向第2无线网络的切换时间发送到终端装置2。由此,终端装置2不用尝试向打印机1的无用的无线连接,能够抑制功耗的下降。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为了使打印机1和终端装置2、3a~3d的结构容易理解,根据主要的处理内容对打印机1和终端装置2、3a~3d的功能结构进行了分类。本发明不受结构要素的分类方法或名称限制。还能够根据处理内容,将打印机1和终端装置2、3a~3d的结构分类为更多的结构要素。此外,还能够以执行更多处理的方式对1个结构要素进行分类。此外,各个结构要素的处理可以通过1个硬件执行,也可以通过多个软件执行。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述的范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很明显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或改良。例如,可以组合各个实施方式。此外,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知,实施了这样的变更或改良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还能够将本发明作为实现打印机1和终端装置2、3a~3d的功能的程序、和存储该程序的存储介质进行提供。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不限于打印机。电子设备可以包含扫描仪、多功能一体机、投影仪、电视、录像机等安装了近距离无线通信和无线LAN通信双方的设备。

本申请请求于2015年11月30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15-233753号的优先权,在此以引证的方式并入其全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