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53917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在接打电话的过程中,手机靠近脸部时,进行熄屏处理以防止错误触发。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接近传感器实现的,其中,接近传感器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发射端,即发射红外光;一个接收端,即接收红外光。物体靠近接近传感器时,会使红外光发生反射。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内部芯片处理器包括模数转换器,可以得出物体靠近时的具体红外光强度值。没有任何物体遮挡时,接收端的强度值最小;随着物体的不断靠近,强度值逐渐变大,直到满量程为止。

然而,外部环境是非常复杂的,例如太阳光包含大量红外线。特别是在强太阳光下,红外线更强烈,此时,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得到的红外光强度值不够准确,其中夹杂着很多外部红外光,而且,接收时间越长,夹杂的外部红外光的量越多。而当用户在强太阳光下不停地上下翻动手机时,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得到的红外光强度值不断波动,造成手机不断地熄屏亮屏,出现闪屏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该方法能够智能辨识内部红外线与外部干扰红外线,并且避免用户在强光环境下不断改变终端设备的光照强度造成的闪屏现象。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

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预采样时,关闭接近传感器中的发射端,并通过所述接近传感器中的接收端获取第一红外强度值,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强度值的采样时长为预设采样时长的倍,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正式采样时,开启所述发射端,并通过所述接收端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

计算所述第一红外强度值和所述第二红外强度值的差值;

重复采样所述第一红外强度值和所述第二红外强度值的差值n次,并获取所述第二红外强度值和所述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其中,采样n次的采样时长之和等于所述预设采样时长;

根据所述总差值以及预设差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通过在预采样时关闭接近传感器中的发射端,并通过接近传感器中的接收端读取第一红外强度值,在正式采样时开启发射端,并从接收端读取第二红外强度值,计算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重复采样获取n次差值并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最后根据总差值以及预设差值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由此,能够智能辨识内部红外线与外部干扰红外线,并且避免用户在强光环境下不断改变移动终端的光照强度造成的闪屏现象。

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预采样时,关闭接近传感器中的发射端,并通过所述接近传感器中的接收端获取第一红外强度值,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强度值的采样时长为预设采样时长的倍,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正式采样时,开启所述发射端,并通过所述接收端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一红外强度值和所述第二红外强度值的差值;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n次采样的所述第一红外强度值和所述第二红外强度值的差值获取所述第二红外强度值和所述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其中,采样n次的采样时长之和等于所述预设采样时长;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总差值以及预设差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通过在预采样时关闭接近传感器中的发射端,并通过接近传感器中的接收端读取第一红外强度值,在正式采样时开启发射端,并从接收端读取第二红外强度值,计算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重复采样获取n次差值并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最后根据总差值以及预设差值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由此,能够智能辨识内部红外线与外部干扰红外线,并且避免用户在强光环境下不断改变移动终端的光照强度造成的闪屏现象。

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终端设备,包括:

壳体、处理器、存储器、接近传感器、电路板和电源电路,其中,所述电路板安置在所述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终端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所述接近传感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其中,所述发射端为发光二极管LED,用于发射红外光,所述接收端用于接收红外光;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在预采样时,关闭接近传感器中的发射端,并通过所述接近传感器中的接收端获取第一红外强度值,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强度值的采样时长为预设采样时长的倍,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正式采样时,开启所述发射端,并通过所述接收端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

计算所述第一红外强度值和所述第二红外强度值的差值;

重复采样所述第一红外强度值和所述第二红外强度值的差值n次,并获取所述第二红外强度值和所述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其中,采样n次的采样时长之和等于所述预设采样时长;

根据所述总差值以及预设差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通过在预采样时关闭接近传感器中的发射端,并通过接近传感器中的接收端读取第一红外强度值,在正式采样时开启发射端,并从接收端读取第二红外强度值,计算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重复采样获取n次差值并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最后根据总差值以及预设差值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由此,能够智能辨识内部红外线与外部干扰红外线,并且避免用户在强光环境下不断改变移动终端的光照强度造成的闪屏现象。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接近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以预设采样时长进行采样的示意图;

图3(b)是以倍预设采样时长进行采样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在预采样时,关闭接近传感器中的发射端,并通过所述接近传感器中的接收端获取第一红外强度值,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强度值的采样时长为预设采样时长的倍,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被配置在有接近传感器的终端设备中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接近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接近传感器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发射端,即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发射红外光;一个接收端,即接收红外光。物体靠近接近传感器时,会使红外光发生反射。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内部芯片处理器包括模数转换器,可以得出物体靠近时的具体红外光强度值。没有任何物体遮挡时,接收端的强度值最小;随着物体的不断靠近,强度值逐渐变大,直到满量程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端内部芯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8位,10位和12位等。不同位数的内部芯片对应的光强值的量程也不一样,例如8位对应的是256,10位对应的是1024,12位对应的是4096等。

举例而言,接收端内部芯片设置为10位的器件,在正常无物体遮挡的时候,强度值为50;当脸部全部贴近器件时,红外线全部反射到接收端,强度值达到满量程1024。

为了满足用户需求,一般会设置终端设备离脸部在3-5cm的时候,开始熄屏。同理,也会设置一个终端设备远离脸部时的阈值,满足条件时,开始亮屏。

以用户使用终端设备接打电话为例。通常,在接打电话的过程中,终端设备靠近脸部时,进行熄屏处理以防止误触发;终端设备远离脸部无遮挡时,进行亮屏处理。然而,在例如强烈太阳光等复杂情况下,尤其是当用户在强太阳光下不停地上下翻动终端设备时,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得到的红外光数据中夹杂着很多外部红外光数据,也就是来自太阳光的红外光数据,且得到的红外光强度值不断波动,造成终端设备不断地熄屏亮屏,出现闪屏现象。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能够智能辨识内部红外光与外部干扰红外光,并且避免用户在强光环境下不断改变终端设备的光照强度造成的闪屏现象。

首先进行预采样。预采样是在关闭接近传感器中的发射端的条件下进行的,且采样时长为预设采样时长的倍,n为大于1的正整数。通过预采样,接近传感器中的接收端获取第一红外强度值。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预采样时关闭了接近传感器中的发射端,因此,接近传感器中的接收端获取的第一红外强度值即为外部红外光的强度值。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预采样时,将采样时长设置为预设采样时长的倍,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可以降低强度值的变化量。

S12:在正式采样时,开启发射端,并通过接收端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

本实施例中,预采样结束之后,即开始正式采样。正式采样是在开启发射端的条件下进行的。正式采样后,接近传感器中的接收端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红外强度值的采样时长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采样时长相等,即正式采样时的采样时长与预采样时的采样时长相等。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正式采样时开启了接近传感器中的发射端,因此,接近传感器中的接收端获取的第二红外强度值中,既夹杂着外部红外光的强度值,也有内部红外光的强度值。

S13:计算第一红外强度值和第二红外强度值的差值。

本实施例中,首先关闭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进行预采样,此时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获取的第一红外强度值仅为外部红外光的强度值。预采样结束后,开启发射端进行正式采样,此时接收端获取的第二红外强度值中包含外部红外光和内部红外光的强度值。由此,两者的差值即为内部红外光的强度值。

S14:重复采样第一红外强度值和第二红外强度值的差值n次,并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和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其中,采样n次的采样时长之和等于预设采样时长。

如步骤S13所述,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即为内部红外光的强度值。当用户在强太阳光下不停地上下翻动或倾斜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所处的环境在强太阳光和无强太阳光之间不停地切换。如果以预设采样时长进行采样,在强太阳光下,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比较大;而在无强太阳光下,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较小。由此,随着终端设备所处的环境不断切换,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大小不停地波动。由此,终端设备不停地熄屏亮屏,出现闪屏现象。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通过重复采样n次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并通过计算以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和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进而降低差值的波动幅度,避免终端设备出现闪屏现象。具体地,可以对n次差值进行积分计算,以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和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在采样之前,首先将预采样的采样时长和正式采样的采样时长均设置为预设采样时长的倍,分别采样n次并计算n次差值,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进而对得到的n次差值进行积分计算,获得第二红外强度值和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对预采样和正式采样进行重复n次采样的采样时长之和等于预设采样时长。

作为一种示例,参见图3(a)和图3(b)。图3(a)是以预设采样时长进行采样的示意图;图3(b)是以倍预设采样时长进行采样的示意图。

如图3(a)所示,假设预设采样时长为4秒。图中,阴影区域31为预采样时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获取的第一红外强度值。由于预采样是在关闭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第一红外强度值即为外部红外光的强度值。阴影区域32和阴影区域33之和表示正式采样时接收端获取的第二红外强度值。由于正式采样时开启了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因此,接收端获取的第二红外强度值中既包含有内部红外光的强度值,也夹杂着外部红外光的强度值。图中,阴影区域32表示外部红外光的强度值;阴影区域33表示内部红外光的强度值。当用户在强太阳光下不停地翻动或倾斜手机时,终端设备所受的光照强度也不断变化。由此,第一红外强度值和第二红外强度值中夹杂的外部红外光的强度值可能差别较大。从图3(a)中表示外部红外光强度值的阴影区域31和阴影区域32可以看出,预采样时获得的外部红外光的强度值与正式采样时获得的外部红外光的强度值差别很大,也就是说,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中夹杂较多的外部红外光的强度值。

在如图3(a)所示的情况下,采样时长较长,且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中夹杂较多的外部红外光的强度值。如果用户不停地翻动终端设备使其所处的环境变化,差值中夹杂的外部红外光的强度值也随之改变,出现数据波动,进而引起终端设备不断地熄屏亮屏,出现闪屏现象。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通过降低采样时长,对重复采样获得的多次差值进行积分计算得到总差值来解决终端设备的闪屏问题。

如图3(b)所示,假设将预采样和正式采样的采样时长设置为预设采样时长的倍,即采样时长为1秒。图中,阴影区域34为预采样时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获取的第一红外强度值,第一红外强度值即为预采样时获得的外部红外光的强度值;阴影区域35与阴影区域36之和表示正式采样时接收端获取的第二红外强度值,其中,阴影区域35表示正式采样时获得的外部红外光的强度值,阴影区域36表示内部红外光的强度值。从图中可以看出,相较于以预设采样时长进行的采样,以1秒为采样时长进行采样后获得的外部红外光的强度值大量减少,进而,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中夹杂的外部红外光的强度值明显减少。由此,即使用户不停地翻动终端设备使其所处的环境变化,差值中夹杂的外部红外光的强度值随之改变,但变化幅度不大,不会出现较大的数据波动。

图3(b)所示的采样方法是以倍的预设采样时长作为预采样和正式采样的采样时长。在此基础上,以同样的采样时长重复采样4次,即采样4次的采样时长之和等于预设采样时长,并对4次采样后所得的4次差值进行积分计算,即可获得第二红外强度值和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由此,可以降低强度值的波动幅度,获得准确的第二红外强度值和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即内部红外光的强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求和的方式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和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本发明中对总差值的计算方式不作限制。

S15:根据总差值以及预设差值,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

其中,预设差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且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n次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后,对n次差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将所得的总差值与预设差值比较,即可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

具体地,将对采样获得的n次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进行计算所得的总差值同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比较,如果总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接近状态;如果总差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远离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通过在预采样时关闭接近传感器中的发射端,并通过接近传感器中的接收端读取第一红外强度值,在正式采样时开启发射端,并从接收端读取第二红外强度值,计算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重复采样获取n次差值并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最后根据总差值以及预设差值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由此,能够智能辨识内部红外光与外部干扰红外光,并且避免用户在强光环境下不断改变移动终端的光照强度造成的闪屏现象。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步骤S15之后,还包括:

S41: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接近状态,则对终端设备进行熄屏操作。

S42: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远离状态,则对终端设备进行亮屏操作。

具体地,将对采样获得的n次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进行计算所得的总差值同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比较,如果总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接近状态,对终端设备进行熄屏操作;如果总差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远离状态,对终端设备进行亮屏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在确定终端设备处于接近状态时,对终端设备进行熄屏操作,在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远离状态时,对终端设备进行亮屏操作。进一步避免了强太阳光下终端设备出现闪屏现象,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步骤S11之前,该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还可以包括:

S51:检测终端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本实施例中,在预采样之前,还可以通过检测终端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值,并判断光强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来确定外部红外光干扰的大小,从而进一步确定接近传感器的采样模式。

其中,检测终端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值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通过光感传感器直接检测获得光强值。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设置,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S52:如果光强值大于预设阈值,则控制接近传感器进入强光采样模式。

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的光强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表示外部红外光干扰很大,此时控制接近传感器进入强光采样模式,进而智能辨识内部红外光与外部红外光。

举例而言,预设阈值为6000lux,通过光感传感器直接检测获得光强值为8000lux,8000lux大于6000lux,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受所处环境的红外光干扰比较大,由此开启强光采样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强光采样模式下,在进行正式采样前,首先要进行预采样,即执行步骤S11。

S53:如果光强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则控制接近传感器进入普通光采样模式。

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的光强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时,表示外部红外光干扰较小或无外部红外光干扰,此时控制接近传感器进入普通光采样模式。

举例而言,预设阈值为6000lux,通过光感传感器直接测量获得光强值为5000lux,5000lux小于6000lux,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受所处环境的红外光干扰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开启普通光采样模式。

可选地,参见图6,图6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在步骤S53之后,还可以包括:

S61:在采样时,开启发射端,并从接收端获取第三红外强度值。

本实施例中,由于普通光照环境下终端设备受所处环境的红外光干扰比较小或者是没有,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直接开启发射端进行采样,以从接收端获取第三红外强度值,即内部红外光的强度值。

S62:根据第三红外强度值与预设差值,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

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三红外强度值与预设差值,并将第三红外强度值与预设差值比较,可以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

具体地,在开启接近传感器的普通光采样模式后,开启发射端,并从接收端读取第三红外强度值。进而,将第三红外强度值与预设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三红外强度值与预设差值进行比较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举例说明如下:

示例一:预设差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且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

具体地,在开启接近传感器的普通光采样模式后,开启发射端,并从接收端读取第三红外强度值。将第三红外强度值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比较,如果第三红外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接近状态;如果第三红外强度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远离状态。

示例二:预设差值包括:预设阈值。

具体地,在开启接近传感器的普通光采样模式后,开启发射端,并从接收端读取第三红外强度值。如果第三红外强度值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接近状态;如果第三红外强度值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远离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通过检测终端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在光强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接近传感器进入强光采样模式,在光强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时,开启接近传感器的普通光采样模式,在普通光采样模式下进行采样时开启发射端,并从接收端读取第三红外强度值,根据第三红外强度值与预设差值,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由此,能够智能辨识内部红外光与外部干扰红外光,并且避免用户在强光环境下不断改变移动终端的光照强度造成的闪屏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该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710、第二获取模块720、计算模块730、第三获取模块740和第一确定模块750。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710,用于在预采样时,关闭接近传感器中的发射端,并通过接近传感器中的接收端获取第一红外强度值,其中,第一红外强度值的采样时长为预设采样时长的倍,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本实施例中,在强光采样模式下,进行正式采样前,首先要进行预采样。预采样是在关闭接近传感器中的发射端的条件下进行的,且采样时长为预设采样时长的倍,n为大于1的正整数。通过预采样,接近传感器中的接收端获取第一红外强度值。

第二获取模块720,用于在正式采样时,开启发射端,并通过接收端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其中,第二红外强度值的采样时长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采样时长相等。

本实施例中,预采样结束之后,即开始正式采样。正式采样是在开启发射端的条件下进行的,且采样时长与预采样时的采样时长相等。正式采样后,接近传感器中的接收端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

计算模块730,用于计算第一红外强度值和第二红外强度值的差值。

本实施例中,首先关闭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进行预采样,此时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获取的第一红外强度值仅为外部红外光的强度值。预采样结束后,开启发射端进行正式采样,此时接收端获取的第二红外强度值中包含外部红外光和内部红外光的强度值。由此,两者的差值即为内部红外光的强度值。

第三获取模块740,用于根据n次采样的第一红外强度值和第二红外强度值的差值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和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其中,采样n次的采样时长之和等于预设采样时长。

本实施例中,将预采样的采样时长和正式采样的采样时长均设置为预设采样时长的倍,分别采样n次并计算n次差值,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对得到的n次差值进行计算,进而获得第二红外强度值和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

具体地,第三获取模块740用于:对n次差值进行积分计算,以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和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对预采样和正式采样进行重复n次采样的采样时长之和等于预设采样时长。

第一确定模块750,用于根据总差值以及预设差值,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

其中,预设差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且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

具体地,第一确定模块750用于:如果总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接近状态;如果总差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远离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通过在预采样时关闭接近传感器中的发射端,并通过接近传感器中的接收端读取第一红外强度值,在正式采样时开启发射端,并从接收端读取第二红外强度值,计算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重复采样获取n次差值并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最后根据总差值以及预设差值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由此,能够智能辨识内部红外线与外部干扰红外线,并且避免用户在强光环境下不断改变移动终端的光照强度造成的闪屏现象。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在如图7所示的状态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该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还包括:第一操作模块760和第二操作模块770。其中,

第一操作模块760,用于在确定终端设备处于接近状态时,对终端设备进行熄屏操作。

第二操作模块770,用于在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远离状态时,对终端设备进行亮屏操作。

具体地,将对采样获得的n次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进行计算所得的总差值同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比较,如果总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接近状态,对终端设备进行熄屏操作;如果总差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远离状态,对终端设备进行亮屏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在确定终端设备处于接近状态时,对终端设备进行熄屏操作,在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远离状态时,对终端设备进行亮屏操作。进一步避免了强太阳光下终端设备出现闪屏现象,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图9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该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还可以包括:检测模块780、第一控制模块790、第二控制模块7100、第四获取模块7110和第二确定模块7120。其中,

检测模块780,用于检测终端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本实施例中,在预采样之前,还可以通过检测终端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值,并判断光强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来确定外部红外光干扰的大小,从而进一步确定接近传感器的采样模式。

其中,检测终端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值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通过光感传感器直接检测获得光强值。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设置,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第一控制模块790,用于当光强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接近传感器进入强光采样模式。

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的光强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表示外部红外光干扰很大,此时控制接近传感器进入强光采样模式,进而智能辨识内部红外光与外部红外光。

第二控制模块7100,用于当光强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接近传感器进入普通光采样模式。

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的光强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时,表示外部红外光干扰较小或无外部红外光干扰,此时控制接近传感器进入普通光采样模式。

第四获取模块7110,用于在采样时,开启发射端,并从接收端获取第三红外强度值。

本实施例中,由于普通光照环境下终端设备受所处环境的红外光干扰比较小或者是没有,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直接开启发射端进行采样,以从接收端获取第三红外强度值,即内部红外光的强度值。

第二确定模块7120,用于根据第三红外强度值与预设差值,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

本实施例中,检测模块780确定检测到的光强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后,开启接近传感器的普通光采样模式,开启发射端,并从接收端读取第三红外强度值。进而,将第三红外强度值与预设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三红外强度值与预设差值进行比较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举例说明如下:

示例一:预设差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且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

具体地,在开启接近传感器的普通光采样模式后,开启发射端,并从接收端读取第三红外强度值。将第三红外强度值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比较,如果第三红外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接近状态;如果第三红外强度值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远离状态。

示例二:预设差值包括:预设阈值。

具体地,在开启接近传感器的普通光采样模式后,开启发射端,并从接收端读取第三红外强度值。如果第三红外强度值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接近状态;如果第三红外强度值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远离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装置,,通过检测终端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在光强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接近传感器进入强光采样模式,在光强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时,开启接近传感器的普通光采样模式,在普通光采样模式下进行采样时开启发射端,并从接收端读取第三红外强度值,根据第三红外强度值与预设差值,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由此,能够智能辨识内部红外光与外部干扰红外光,并且避免用户在强光环境下不断改变移动终端的光照强度造成的闪屏现象。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壳体1010、处理器1020、存储器1030、接近传感器1040、电路板1050和电源电路1060。其中,

电路板1050安置在壳体1010围成的空间内部;处理器1020、接近传感器1040和存储器1030设置在电路板1050上;电源电路1060用于为终端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接近传感器1040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其中,发射端为发光二极管LED,用于发射红外光,接收端用于接收红外光;存储器1030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处理器1020通过读取存储器1030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在预采样时,关闭接近传感器中的发射端,并通过接近传感器中的接收端获取第一红外强度值,其中,第一红外强度值的采样时长为预设采样时长的倍,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正式采样时,开启发射端,并通过接收端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

计算第一红外强度值和第二红外强度值的差值;

重复采样第一红外强度值和第二红外强度值的差值n次,并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和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其中,采样n次的采样时长之和等于预设采样时长;

根据总差值以及预设差值,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通过在预采样时关闭接近传感器中的发射端,并通过接近传感器中的接收端读取第一红外强度值,在正式采样时开启发射端,并从接收端读取第二红外强度值,计算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差值,重复采样获取n次差值并获取第二红外强度值与第一红外强度值的总差值,最后根据总差值以及预设差值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接近状态。由此,能够智能辨识内部红外线与外部干扰红外线,并且避免用户在强光环境下不断改变移动终端的光照强度造成的闪屏现象。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