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工作频点切换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6905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基站工作频点切换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站工作频点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以及无线用户数的急剧增长,使得对移动网络数据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缓解日益增长的无线需求与昂贵且有限的授权频谱之间的矛盾,利用无线资源相对丰富的免授权频谱来解决移动网络高数据量的技术就应运而生:即免授权载波上的LTE-U(LTE Advanced in Unlicensed Spectrums),是将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部署到免授权频谱,通过免授权频谱来分流无线业务,缓解授权频谱的无线网络负担。

众所周知,在无线通信领域中,频谱资源是非常匮乏的,频谱资源极大程度影响了无线通信的传输速率系统吞吐量等指标。然而,国内的运营商掌握的频谱资源却是非常有限期昂贵的。目前,中国移动的频谱资源共有130MHz,中国联通共有90MHz,中国电信共有100MHz,免授权频谱资源在2.4GHz频段附近大约有90MHz可被使用,5GHz频段附近约有900MHz。由此可见,丰富且免费的免授权频谱资源足以驱使国内运营商、设备商去积极研发相关技术和设备。在组网中,基站间的干扰(例如,同频邻区干扰、异频干扰)一直是影响用户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设备商都致力于最大限度的降低基站间的干扰,为用户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因此,在授权频段有限的情况下,研究如何降低基站工作频点切换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目前,降低或避免基站间的干扰的方法一般通过将相邻小区使用的时隙资源分为多个部分,根据各个小区边缘用户和中心用户对时频资源的使用情况来为各个小区划分时频资源,为各个小区划时频资源来减少基站间的干扰。或通过传递小区间的干扰信息给各个小区,然后根据分布式基站组成的无线接入网的结构特点,给出有效的微小区之间的干扰协调方法。上述方法对小区间的干扰进行协调时,倘若用户数比较多,系统容量和无线资源紧张时,尽管采取干扰协调的措施,协调作用不大,即不能很好地减少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减少干扰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有效减少干扰的基站工作频点切换方法及装置。

一种基站工作频点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

检测所述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若否,获取所述本地基站所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以及与所述工作频点对应的信噪比;

将所述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切换至各所述网络基站中信噪比大于所述预设阈值且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站工作频点切换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否时,获取所述本地基站所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以及与所述工作频点对应的信噪比;

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切换至各所述网络基站中信噪比大于所述预设阈值且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

上述基站工作频点切换方法及装置,通过检测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来检测当前工作频点是否受到干扰,当不大于预设阈值时说明有受到干扰,此时,需要将当前工作频点切换以免影响数据传输,且由于信噪比越大信号传输质量越好,需要切换当前工作频点时,将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切换至各网络基站中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且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也就是将当前工作频点切换至没有干扰且信号传输质量最好的工作频点,避免干扰,从而确保信号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基站工作频点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的基站工作频点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基站工作频点切换方法中将各参考工作频点中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且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的步骤的子流程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基站工作频点切换方法中获取接入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网络基站的用户设备在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下的用户侧综合信噪比的步骤的子模块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基站工作频点切换装置的模块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的基站工作频点切换装置的模块图;

图8为另一实施例的基站工作频点切换装置中用户侧综合信噪比获取模块的子模块图;

图9为另一实施例的基站工作频点切换装置中用户侧综合信噪比获取模块的子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为网络架构示意图,包括在用户设备(UE,对无线信号进行测量和转发)和基站(eNB,负责信号处理和资源管理),基站与基站之间X2连接(即基站之间通过X2接口连接,形成网状网络),可直接信息传递,用户设备通过基站进行信息传递,通过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处理用户设备与核心网络之间的信令的交互,一个基站往往会接入许多用户设备,一个基站可以有多个小区(Cell,负责基站下小区的信号处理和资源管理),一个扇区也可以有多个小区。

请参阅图2,提供一种实施例的基站工作频点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0:获取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

每个基站都对应有自身的工作频点,基站在进行工作频点切换中,获取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即是获取基站自身的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一个基站可以有多个小区,当用户设备处在基站对应的小区内时,用户设备可通过该基站与外界进行通信。然而,基站的工作频点有可能受到外界的干扰导致转发速度慢等结果,为了检测工作频点是否受到干扰,可通过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来进行判断,信噪比越大表示干扰越小,从而,首先需要获取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

S220:检测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通过检测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来判断当前工作频点是否受到干扰,也就是说进行当前工作频点干扰检测,若大于,表示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达到了预设要求,认为其没有受到干扰,若不大于,表示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没有达到预设要求,认为其受到干扰。具体地,开启周期定时器,周期性地对当前工作频点进行干扰检测,即间隔预设时间,检测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另外,在上述检测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的步骤S220之前,就设置了预设阈值,再检测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当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不大于预设阈值时,也就是说检测到当前工作频点受到干扰,需要对当前工作频点进行切换,则执行以下步骤:

S230:获取本地基站所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以及与工作频点对应的信噪比。

也就是说,在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受到干扰时,需要对本地基站的工作频点进行切换,以免影响数据传输,即在本地基站所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中查询合适的工作频点作为本地基站切换的目标工作频点,那么需要获取本地基站所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以及对应的信噪比。由于切换工作频点时,为了避免切换后的工作频点是不受到干扰的,需要对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的信噪比进行检测,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点作为本地基站切换选择的工作频点。

S240:将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切换至各网络基站中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且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

为了本地基站切换后的工作频点不受干扰,由于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的工作频点表示没有受到干扰,信噪比不大于预设阈值的工作频点表示受到干扰。信噪比越大表示信号传输质量越好,从而将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切换至各网络基站中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且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也就是将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切换至无线网络环境中最好的工作频点,确保本地基站切换工作频点后的信号传输质量。

上述基站工作频点切换方法,通过检测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来检测当前工作频点是否受到干扰,当不大于预设阈值时说明有受到干扰,此时,需要将当前工作频点切换以免影响数据传输,且由于信噪比越大信号传输质量越好,需要切换当前工作频点时,将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切换至各网络基站中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且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也就是将当前工作频点切换至没有干扰且信号传输质量最好的工作频点,避免干扰,从而确保信号传输质量。

具体地,获取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之前,本地基站上电启动时,本地基站自身会开启侦听功能,对其所在的无线网络环境进行侦听,也就是侦听本机基站所在无线网络环境中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依次对初始时侦听到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进行检测并计算出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的初始信噪比,也就是获取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的初始信噪比,从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中选择将初始信噪比最大对应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作为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也就是说本地基站在该初始当前工作频点下工作。随着通信进行,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可能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通信质量会受到影响,需要进行工作频点干扰检测,也就是说将初始信噪比最大对应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作为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后,还需要周期性地对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进行干扰检测,防止当前工作频点受到严重干扰后继续使用该工作频点的情况,以免影响正常通信,即通过周期性获取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当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小于预设阈值时,也就表示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受到了干扰,需要将其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之前,还初始化参数K为1;当检测到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不大于预设阈值时,判断参数K是否大于1,若否,则说明K为1,此时,将K加1,并提高本地基站的射频功率,并返回获取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的步骤再次获取当前工作频点,并再次检测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再次检测到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不大于预设阈值时,再判断参数K是否大于1,此时,K已增加了1,即K大于1,说明之前已检测到一次该当前工作频点不大于信噪比预设阈值,此时,不再进行射频功率的提高,直接进入获取本地基站所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以及与工作频点对应的信噪比的步骤,以进行后续的频点切换步骤。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只提供一次提高本地基站的射频功率的机会,适当提高功率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尽量使当前工作频点不受干扰,避免当前工作频点的切换,如果再次检测到该当前工作频点依然受到干扰,那么不再进行射频功率提高,直接进入后续步骤进行工作频点切换。

另外,检测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不大于预设阈值之后,还需检测本地基站的链路重建率(它是在单位时间内由切换失败导致的重建立次数与其他部分原因导致的重建立次数的和与重建立成功次数的比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及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成功率(在单位时间内RRC连接建立的成功次数与RRC建立连接的总次数的比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均满足,则进入获取本地基站所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以及与工作频点对应的信噪比步骤。

请参阅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切换至各网络基站中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且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的步骤包括:

S341:对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按照预设排序规则进行排序。

由于信噪比是和信号传输质量有关联的,那么为了在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中更好地选择当前工作频点切换后的工作频点时,对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根据预设排序规则进行排序,以便后续更快捷的选择。在后续选择目标工作频点时,信噪比越大越好,也就是说,排序后,便于对工作频点的选择。具体地,预设排序规则可为信噪比从大到小的排序规则,这样信噪比较大的工作频点排在前,从排序后的工作频点的最前的工作频点向最后的工作频点进行逐一检测。可以理解,预设排序规则还可为信噪比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信噪比较小的工作频点排在前,这样可从排序后的工作频点的最后的工作频点向最前的工作频点进行逐一排查。

S343:获取排序后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中与当前工作频点不同的参考工作频点。

在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中难免会存在与当前工作频点相同的工作频点,也就是说,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基站的工作频点可以是相同的,由于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已被检测为受到干扰需要切换了,在切换过程中,需要将与当前工作频点相同的工作频点排除,以免后续切换后的工作频点和当前频点是一样的,这样减少了后续选择目标工作频点的工作量,提高切换速度。由于是对排序后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中与当前工作频点相同频点进行了剔除,排序后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中与当前工作频点不同的参考工作频点也是按照预设排序规则排列的。

S345:将各参考工作频点中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且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

S347:将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切换至目标工作频点。

将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中与当前工作频点相同的工作频点排除获得参考工作频点后,在参考工作频点中选择合适的目标工作频点,也就是将各参考工作频点中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且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以确保目标工作频点的信号传输质量以及确保目标工作频点是不受干扰的,将当前工作频点切换至目标工作频点,不但能避免干扰,还能确保通信质量。可以理解,当各参考工作频点中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且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有多个时,可从其中任意选取一个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

请参阅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排序规则为信噪比从大到小的排序规则。也就是说,排序后的工作频点为按照信噪比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参考工作频点是从排序后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选择的,那么参考工作频点也是按照信噪比从大到小排序的。

在本实施例中,将参考工作频点中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且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的步骤包括:

S401:初始化计数参数T为1。

初始化一个用于进行计数的计数参数T为1,从按照信噪比从大到小排序的参考工作频点中获取第1个参考工作频点时,获取的是各参考工作频点中的第1个参考工作频点,也是信噪比最大的参考工作频点。即由于之前对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按照信噪比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了排序,从而对排序后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中与当前工作频点排除后的参考工作频点也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从而第1个参考工作频点即为各参考工作频点中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也就是说,根据信噪比从大到小的顺序逐一对各参考工作频点进行检测,一旦获取到满足要求的参考工作频点即可将当前工作频点切换。

S402:判断计数参数T是否小于或等于参考工作频点的个数。

在根据信噪比的大小对参考工作频点逐一进行干扰检测时,当计数参数T大于参考工作频点的个数,也就是表示对所有参考工作频点已检测完毕,当计数参数T小于或等于参考工作频点的个数,也就是表示参考工作频点未检测完毕,需要继续获取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并进行检测。

也就是说,当计数参数T小于或等于参考工作频点的数量时,执行以下步骤:

S403:判断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之前已获取到了已排序的参考工作频点,当计数参数T小于或等于参考工作频点的个数时,还需要根据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进行干扰检测,即从各参考工作频点中获取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以及对应的信噪比,若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不符合信噪比要求即不符合大于预设阈值,由于参考工作频点按照信噪比从大到小排序的,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不大于预设阈值,那么随着T的增大,后面所有的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都不会比预设阈值大,此时,将各参考工作频点中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或者将各参考工作频点中信噪比最大且大于当前工作频点的参考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若各参考工作频点中不存在大于当前工作频点的参考工作频点,则不进行切换。

当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时,则执行以下步骤。

S404:获取接入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网络基站的用户设备在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下的用户侧综合信噪比。

当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时,初步表示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没有受到干扰,为了进一步确保其是否受到干扰,还需对接入该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网络基站的用户设备在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下的用户侧综合信噪比,目的是为了对被检测的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进行用户设备侧的测量,即测量接入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网络基站的用户设备在该参考工作频点下的通信质量情况。具体地,通过获取接入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网络基站的用户设备在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下的用户侧综合信噪比即可获知用户设备在该参考工作频点下的通信质量,用户侧综合信噪比越大,表示通信质量越好,也就是说,不但进行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检测,还进行计入网络基站的用户侧综合信噪比的检测,这样最终选择的目标工作频点可进一步避免干扰。

S405:判断用户侧综合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用户侧信噪阈值。

当用户侧综合信噪比大于预设用户侧信噪阈值时,表示在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下用户侧综合信噪比是满足预设要求的,也就是说可进一步表示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未受到干扰,此时执行以下步骤。

S406:根据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以及用户侧综合信噪比,获取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综合信噪比。

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以及用户侧综合信噪比均满足对应的要求后,即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且用户侧综合信噪比大于预设用户侧信噪阈值时,为了再进一步确保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是未受干扰,还需根据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以及用户侧综合信噪比,获取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综合信噪比,综合信噪比越大表示受干扰越小。具体地,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对应有第一权值以及用户侧综合信噪比对应有第二权值,根据第一权值以及第二权值,对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以及用户侧综合信噪比进行加权相加获得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综合信噪比。另外,在判断用户侧综合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用户侧信噪阈值的步骤之前,就需要对预设用户侧信噪阈值进行设置,后续直接将用户侧综合信噪比与预设用户侧信噪阈值比较即可。

S407:判断综合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综合阈值。

当综合信噪比大于预设综合阈值时,确认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已通过上述干扰检测后结果为未受干扰,此时执行步以下步骤。

S408:将综合信噪比对应的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

当综合信噪比不大于预设综合阈值时,表示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通过了信噪比以及用户综合信噪比的检测,认为其未被干扰,但是通过综合信噪比的检测时不满足要求,即综合信噪比不大于预设综合阈值,即干扰检测后结果为受干扰,此时执行以下步骤。

S409:将计数参数T加1,并返回判断计数参数T是否小于或等于参考工作频点的个数。

也就是说在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通过检测不满足上述要求,则将T加1,并返回判断计数参数T是否小于或等于参考工作频点的个数的步骤,以进行下一个参考工作频点的干扰检测。

也就是说,在选择目标工作频点过程中,是通过对参考工作频点按照信噪比从大到小的顺序逐一排查,从参考工作频点中选择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信噪比最大、用户侧综合信噪比大于预设用户侧信噪阈值且综合信噪比大于预设综合阈值的参考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另外,在判断综合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综合阈值的步骤之前,就需要对预设综合阈值进行设置,后续直接将综合信噪比与预设综合阈值比较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基站工作频点切换方法,还包括步骤:

当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不大于预设阈值时,执行S410:将各参考工作频点中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

或者,当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不大于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检测各参考工作频点中是否存在信噪比大于当前工作频点的参考工作频点,若存在,将信噪比最大且信噪比大于当前工作频点的参考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若不存在,当前工作频点不切换。

之前已获取到了已排序的参考工作频点,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不大于预设阈值,那么随着T的增大,后面所有的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都不会比预设阈值大,此时,可将各参考工作频点中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也可根据与当前工作频点的比较,决定是否切换,即当参考工作频点中存在信噪比大于当前工作频点的参考工作频点时,将信噪比最大且信噪比大于当前工作频点的参考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

上述基站工作频点切换方法,还包括步骤:当计数参数T大于参考工作频点的个数时,执行步骤S410:将各参考工作频点中最大信噪比对应的参考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

当计数参数T大于参考工作频点的个数时,也就是说明在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情况下,所有参考工作频点中没有满足用户侧综合信噪比大于预设用户侧信噪阈值且综合信噪比大于预设综合阈值的参考工作频点,也就是说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中都受到了干扰,由于信噪比越大信号传输质量越好,就将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切换至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

或者,当计数参数T大于参考工作频点的个数时,执行步骤:检测各参考工作频点中是否存在信噪比大于当前工作频点的参考工作频点,若存在,将信噪比最大且信噪比大于当前工作频点的参考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若不存在,当前工作频点不切换。

可以理解,若与各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相比,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已是最大的,也就表示当前工作频点是最好的,则不进行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侧综合信噪比不大于预设用户侧信噪阈值时,执行步骤S409:将计数参数T加1,并返回判断计数参数T是否小于或等于参考工作频点的个数的步骤。

由于在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时,才会去获取用户侧综合信噪比,对用户侧综合信噪比与预设用户侧信噪阈值比较,当用户侧综合信噪比不大于预设用户侧信噪阈值时,表示该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满足要求,但是用户侧综合信噪比不符合要求,此时,即将T加1,继续进行下一个参考工作频点的检测。

也就是说,在进行工作频点切换时,信噪比是最主要因素,在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符合要求即大于预设阈值时,继续检测用户侧综合信噪比,用户侧综合信噪比满足要求即大于预设用户侧信噪阈值时,继续检测综合信噪比,综合信噪比满足要求即大于综合信噪比时,说明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用户侧综合信噪比以及综合信噪比三者都满足要求,且信噪比是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来的,即可以将第T个信噪比对应的参考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

例如,请参阅表1,参数包括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信噪比、用户侧综合信噪比以及综合信噪比。首先T初始化为1,即对第1个参考工作频点进行检测,第1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5是大于预设阈值2的,继续检测第1个参考工作频点的用户综合信噪比,第1个参考工作频点的用户综合信噪比4是大于预设用户侧信噪比3,继续检测第1个参考工作频点的综合信噪比,但是第1个参考工作频点的综合信噪比3.8是小于综合阈值4的,即表示第1个参考工作频点的综合信噪比是不符合要求的,则将T加1,T更新为2,检测第2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第2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4是大于2的,但是第2个参考工作频点的用户综合信噪比2.8是小于3的,不用再继续检测综合信噪比了,直接将T再加1更新为3,第3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3是大于2的,第3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用户侧综合信噪比3.5大于3的,第3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综合信噪比4.2大于4的,说明第3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参数都符合要求,且信噪比3在满足上述三者要求的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中是最大的了,从而就选择第3个参考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即使后面的第4个参考工作频点的参数都符合要求,但是其信噪比是根据从大到小的,前面第3个参考工作频点已符合要求,且第3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要大,不再往下继续进行参考工作频点的检测了。

表1参考工作频点对比结果

另外,当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不大于预设阈值时,说明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之前没有符合上述三个要求的参考工作频点,从而检测到了目前的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且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还不大于预设阈值,由于信噪比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则后面的肯定是不大于预设阈值的,说明没有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此时,可将最大的作为目标工作频点或与当前工作频点比较做选择。另外,当计数参数T大于参考工作频点的个数时,表示检测到了最后的工作频点的信噪比,说明之前检测的信噪比是符合要求的,但是没有同时满足上述三个要求,类似地,可将最大的作为目标工作频点或与当前工作频点比较做选择。也就是说,要么直到检测到满足上述三个要求对应的参考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要么找不到三个要求都满足的,则将最大的作为目标工作频点或与当前工作频点比较做选择。

请参阅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接入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网络基站的用户设备在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下的用户侧综合信噪比的步骤S404包括:

S5041:向接入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网络基站的用户设备下发测量配置。

其中,测量配置为针对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基于A4触发事件的测量配置。测量配置包括需要测量的对象、小区列表、报告方式、测量标识以及事件参数。也就说,在本实施例中,事件参数为A4触发事件,A4触发事件为邻居小区的工作频点大于一个门限值时,触发用户设备上报测量报告。

S5042:获取用户设备中根据测量配置进行测量有发送测量报告的第一用户设备以及未发送测量报告的第二用户设备。

S5043:根据接收到的测量报告,获取第一用户设备在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下对应的用户侧第一信噪比。

S5044:将预设信噪比阈值作为未发送测量报告的用户设备在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下的用户侧第二信噪比。

S5045:根据用户侧第一信噪比以及用户侧第二信噪比,获得用户侧综合信噪比。

当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时,还需获取用户侧综合信噪比,对用户侧综合信噪比进行判断。具体地,通过向接入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网络基站的所有用户设备下发针对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基于A4事件的测量配置,由于测量配置是基于A4事件的,用户设备在接收到测量配置后,进行通信质量测量,测量后,若测量的结果满足A4事件的触发条件,则可获得相应的测量报告并将测量报告返回给网络基站,若测量的结果不满足A4事件的触发条件,则不上报测量报告,对于有返回测量报告的第一用户设备,网络基站在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返回的测量报告时,根据测量报告获取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侧第一信噪比,对于没有返回测量报告的第二用户设备,将预设信噪比阈值作为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侧第二信噪比。其中,测量的结果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等,当用户设备上报测量报告时,测量报告携带这些测量的结果上报给本地基站。

接入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网络基站的用户设备可能有许多,需要向每个用户设备发送测量配置,有返回测量报告的第一用户设备对应有用户侧第一信噪比,没有返回测量报告的第二用户设备对应有用户侧第二信噪比,从而根据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一用户侧第一信噪比以及用户侧第二信噪比,即可获取用户侧综合信噪比,用户侧综合信噪比是针对所有用户设备的信噪比结果。

具体地,由于接入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网络基站的用户设备可能有许多,所以需要对这些用户设备进行均匀分组,以确保每一组的用户设备数量相同或相差较小,然后间隔预定时间,分别向接入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网络基站的各组用户设备下发测量配置。其中,分组时,根据异频测量Gap,通过floor(Gap/6)预算得到分组数N,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floor(Gap/6)即取不大于Gap/6的最大整数,将接入的用户设备均分为N组,同时,为了确保基站业务的吞度量,会对各组用户设备分配不同的测量检测的偏移值(gapoffset),以确保基站业务的稳定性,下发测量配置时会间隔预定时间,对各组下发测量配置。

在下发测量配置时,需要构建测量对象,即测量的工作频点,则需要先检测该测量对象即工作频点是否在本地基站的小区的相邻小区中是否包括了该工作频点,若包括,则直接使用该工作频点的测量配置,省去构建测量对象的流程,若不包括,则单独为该工作频点构建测量对象。用户设备根据测量配置进行通信质量测量完毕后,为了防止用户设备没有完成删除测量配置的任务而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已经切换的情况发生,在获取最终的综合信噪比之前,用户设备先删除测量配置,当用户设备的测量配置删除完成后再进行当前工作频点的切换操作。

本地基站会根据第一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计算用户侧第一信噪比,如果用户设备没有上报测量报告,即第二用户设备没有上报测量报告,则默认将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噪比取值为预设信噪比阈值,认为第二用户设备的测量结果为不干扰的。然后,根据所有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侧信噪比,即根据用户侧第一信噪比以及用户侧第二信噪比,获得用户侧综合信噪比,将用户侧综合信噪比与预设用户侧信噪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对应的参考工作频点在用户设备是否受到干扰。若受到干扰,则进行下一个参考频点的干扰检测,若未受干扰,则根据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以及用户侧综合信噪比,获取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综合信噪比,对综合信噪比进行判断,进一步进行干扰检测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切换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之后,还包括步骤:

向本地基站的小区的相邻小区发送本地基站的小区的标识以及目标工作频点。

切换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为目标工作频点后,此时,本地基站的目标工作频点为其当前工作频点,将本地基站的小区的标识以及本地基站切换后的目标工作频点发送给本地基站的小区周围邻区,以便相邻小区更新本地基站的小区在相邻小区的邻区列表信息中的工作频点。具体地,本地基站将本地基站的小区的标识以及目标工作频点发送给网管,网管去配置对应的小区,或者由小区间的X2连接,直接完成信息的传递。相邻小区接收到本地基站的小区的标识以及目标工作频点后,更新与本地基站的小区对应的工作频点。

请参阅图6,还提供一种实施例的基站工作频点切换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610,用于获取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

检测模块620,用于检测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第二获取模块630,用于当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否时,获取本地基站所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以及与工作频点对应的信噪比;

切换模块640,用于将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切换至各网络基站中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且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

上述基站工作频点切换装置,通过检测当前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来检测当前工作频点是否受到干扰,当不大于预设阈值时说明有受到干扰,此时,需要将当前工作频点切换以免影响数据传输,且由于信噪比越大信号传输质量越好,需要切换当前工作频点时,将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切换至各网络基站中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且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也就是将当前工作频点切换至没有干扰且信号传输质量最好的工作频点,避免干扰,从而确保信号传输质量。

请参阅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切换模块包括:

排序模块741,用于对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按照预设排序规则进行排序;

参考工作频点获取模块743,用于获取排序后的网络基站的工作频点中与当前工作频点不同的参考工作频点;

目标工作频点获取模块745,用于将各参考工作频点中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且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

当前频点切换模块747,用于将本地基站的当前工作频点切换至目标工作频点。

请参阅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排序规则为信噪比从大到小的排序规则。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工作频点获取模块包括:

初始模块801,用于初始化计数参数T为1;

第一判断模块802,用于判断计数参数T是否小于或等于参考工作频点的个数;

第二判断模块803,用于当计数参数T小于或等于参考工作频点的个数时,判断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用户侧综合信噪比获取模块804,用于当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大于预设阈值时,获取接入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网络基站的用户设备在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下的用户侧综合信噪比;

综合信噪比获取模块805,用于当用户侧综合信噪比大于预设用户侧信噪阈值时,根据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以及用户侧综合信噪比,获取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综合信噪比;

确定模块806,用于当综合信噪比大于预设综合阈值时,将综合信噪比对应的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

计数模块807,用于当综合信噪比不大于预设综合阈值时,将计数参数T加1,并返回判断计数参数T是否小于或等于参考工作频点的个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目标确认模块808。

目标确认模块808,用于当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信噪比不大于预设阈值时,将各参考工作频点中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或检测各参考工作频点中是否存在信噪比大于当前工作频点的参考工作频点,若存在,将信噪比最大且信噪比大于当前工作频点的参考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

计数模块807,还用于当用户侧综合信噪比不大于预设用户侧信噪阈值时,将计数参数T加1,并返回判断计数参数T是否小于或等于参考工作频点的个数。

目标确认模块808,还用于当计数参数T大于参考工作频点的个数时,将各参考工作频点中信噪比最大的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或检测各参考工作频点中是否存在信噪比大于当前工作频点的参考工作频点,若存在,将信噪比最大且信噪比大于当前工作频点的参考工作频点作为目标工作频点。

请参阅图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户侧综合信噪比获取模块包括:

测量配置下发模块9041,用于向接入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对应的网络基站的用户设备下发测量配置;其中,测量配置为针对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的基于A4触发事件的测量配置;

第三获取模块9042,用于获取用户设备中根据测量配置进行测量有发送测量报告的第一用户设备以及未发送测量报告的第二用户设备;

信噪比获取模块9043,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测量报告,获取第一用户设备在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下对应的用户侧第一信噪比;

信噪比确定模块9044,用于将预设信噪比阈值作为第二用户设备在第T个参考工作频点下对应的用户侧第二信噪比;

用户侧综合信噪比确定模块9045,用于根据用户侧第一信噪比以及用户侧第二信噪比,获得用户侧综合信噪比。

由于上述基站工作频点切换装置为执行上述基站工作频点切换方法的装置,是一一对应的,其具体细节特征也一一对应,故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