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芯线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2498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芯线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两芯线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设备。



背景技术:

网络传输现阶段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有线传输介质有8芯网线和光纤;无线传输介质为电磁波。在传统的网络传输中介质必须使用特定形式的材料。光纤传输距离远、信号稳定、延迟小,其缺点是材料成本高、需使用光收发器,需人工铺设。网线成本低,只在一定的距离内信号稳定,延迟小,其缺点是有效距离只有100m。无线传输连接方便,其缺点是传输距离近,信号不稳定,易丢包,延迟波动大,易受天气和环境的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传输距离远、信号稳定、成本低的一种两芯线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一种两芯线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设备,包括两个通过两芯线连接的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装置;所述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装置包括信号输出端、信号耦合模块、带通滤波模块、数据保护电路、核心CPU模块、物理层模块、网口输出端以及电源管理模块;

所述网口输出端用于和外部终端设备连接并将获取的数据传输至所述核心CPU模块;所述核心CPU模块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所述带通滤波模块获取所述核心CPU模块调制后的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 滤除不在有效频段内的信号并将保留的有效频段内的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耦合模块;所述信号耦合模块将接收的信号进行两级电感耦合后传输至所述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输出端和另一个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装置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两芯线连接,传输信号;所述物理层模块的一端和所述核心CPU模块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网口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保护电路的一端和所述信号耦合模块连接,另一端和所述核心CPU模块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和所述核心CPU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装置还包括时钟电路,所述时钟电路和所述核心CPU模块电连接,用于提供基准网络时钟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DC电源转换模块和电源端,所述电源端通过所述DC电源转换模块和所述核心CPU模块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芯线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设备结构简单,在保证网络传输质量的前提下,使用任何形式的两芯线做为传输介质,降低成本,延长传输距离。通过两芯线传输能达到600M~1000M,彻底的解决了传统网线只能传输100M距离的问题;可替代光收发机,解决架设光纤的高成本问题,设备材料成本降低15%-35%;在安防系统中运用,如旧小区监控系统改造,将原有的模拟摄像机换为数字摄像机,通过该两芯线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设备将原有的视频线利用上,不用重新开渠布线。缩短整个施工时间,节约人力。以80台摄像机为例,以前2个人的施工时间为7天,现在1个人的施工时间为2天。整个施工成本直接节约3-5万。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芯线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设备的 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芯线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设备,包括两个通过两芯线1a连接的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装置,即第一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装置1和第二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装置。

所述第一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装置1包括信号输出端11、信号耦合模块12、带通滤波模块13、数据保护电路14、核心CPU模块15、物理层模块16、网口输出端17以及电源管理模块19。

所述第二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装置和所述第一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装置1相同。所述第二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装置包括信号输出端21、信号耦合模块22、带通滤波模块23、数据保护电路24、核心CPU模块25、物理层模块26、网口输出端27以及电源管理模块29。

所述网口输出端17用于和外部终端设备连接并将获取的数据传输至所述核心CPU模块15;所述核心CPU模块15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所述带通滤波模块13获取所述核心CPU模块15调制后的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滤除不在有效频段内的无用信号并将保留的有效频段内的有用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耦合模块12;所述信号耦合模块12将接收的信号进行两级电感耦合后传输至所述信号输出端11;所述信号输出端11和第二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装置的信号输出端21通过所述两芯线1a连接,传输信号;所述数据保护电路14的一端和所述信号耦合模块12连接,另一端和所述核心CPU模块15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18和所述核心CPU模块15电连接。

所述网口输出端17通过网线和外部终端设备连接,获取相关数据并传输

至所述核心CPU模块15。所述核心CPU模块15接收到数据后对其进行目的MAC地址的检查确认,然后经过数/模转换,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模拟信号进过模拟前端,将模拟信号进行信号放大、频率变换、信号混合后然后将该模拟信号从目的主机所在的接口转发出去,完成数据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所述核心CPU模块15调制后的模拟信号依次经过所述带通滤波模块13和所述信号耦合模块12到达所述信号输出端11。

所述物理层模块16与所述核心CPU模块15的MII(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媒体独立接口连接,通过物理编码子层提供4B/5B编码、串并转换以及冲突检测功能;再通过物理介质附加子层提供对链路状态的判断和载波侦听的功能,完成串行信号和NRZI(No Return Zero-Inverse)非归零反相编码信号之间的转化;再通过物理介质相关子层的扰频/解扰对信号进行编码后传输至网口输出端17传输信号。

所述数据保护电路14主要作用于信号传输电路上,其内部相当于是一个齐纳稳压二极管,当信号电路正的电压超过它的额定电压时,就会被击穿,把过多的电能量导回信号电路负的电压,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装置1和所述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装置还分别包括时钟电路18和时钟电路28,所述时钟电路18和所述时钟电路28分别和所述核心CPU模块15和所述核心CPU模块25电连接,用于提供基准网络时钟信号。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时钟电路18和所述时钟电路28分别给所述核心CPU模块15和所述核心CPU模块25提供一个25MHz的基准网络时钟信号,整个设备的时序都是以这个时钟信号为基准。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19包括DC电源转换模块191和电源端192。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9包括DC电源转换模块291和电源端292。所述电源端通过所述DC电源转换模块和所述核心CPU模块电连接。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 端为12V适配器的电源输入端口,所述DC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将12V的直流电降压为所述核心CPU模块所需的3.3V工作电压和1.2V的核心电压。

所述第一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装置1将网络信号通过核心CPU模块15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调制后的模拟信号经过所述信号耦合模块12到达所述信号输出端11,然后通过所述两芯线1a(能进过电流)作为传输介质传输至第二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装置的信号输出端21。接着经过所述信号耦合模块12耦合,带通滤波模块13筛选出有用信号,再通过核心CPU模块25正交频分复用(OFDM)解调为网络信号传递至网口输出端27,完成数据的传输。同理,所述第二双口网络透明传输交换装置也可向第一双口网络透明传输装置1传输信号。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