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耳式手游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7848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入耳式手游耳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入耳式手游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一种用于个人收听音乐的产品,属于电脑、手机的周边产品,耳机根据其换能方式分类,主要有动圈方式、动铁方式、静电式和等磁式。从结构上分开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半开放式和封闭式。从佩带形式上分类则有耳塞式,挂耳式,入耳式和头带式。现有的入耳式耳机一般使用的动圈式喇叭,这种耳机在低频重放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低频不能很好的呈现音乐以及乐器的低频震撼感以及诠释音乐的真实效果,所听到的音乐场景较为单一、单调、现场感不足。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入耳式手游耳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入耳式手游耳机,包括:耳机本体以及用于控制耳机本体的耳咪,耳咪与耳机本体间通过耳机线连接;所述的耳机本体内部安装有动圈喇叭以及振动喇叭,动圈喇叭和振动喇叭相对设置;所述的振动喇叭包括:塑胶支架、安装于塑胶支架内的PCB板、音圈、华司、磁铁、振动弹片和U杯;所述的PCB板安装于塑胶支架底端,与动圈喇叭对应,振动弹片安装于塑胶支架的上端;所述的华司、磁铁和U杯通过一连接固定件限位安装于塑胶支架内。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耳机本体具有耳机外壳,该耳机外壳包括:前腔、后腔,前腔和后腔之间相互连接,形成安装腔,外壳设置于前腔和后腔之外,将两者稳定连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前腔前端连接有一导音管,导音管套设有耳套。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动圈喇叭安装于耳机本体内靠近导音管的一端,振动喇叭安装于远离导音管的一端;于前腔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动圈喇叭安装的安装位;振动喇叭通过一垫子安装于后腔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PCB板上安装有音圈固定片,音圈固定安装于音圈固定片上;所述的U杯罩设于音圈外并不与音圈接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接固定件截面呈T型,连接固定件的凸部一体穿设于华司、磁铁、振动弹片和U杯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耳咪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PCB以及拨动开关,拨动开关的一端与PCB连接,另一端伸出壳体外。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后腔上设置有一通道,耳机连接线通过通道伸入安装腔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1+1喇叭组合型模式(振动喇叭+动圈喇叭)采用振动喇叭主要能很好的发挥低频重放的效果,它是采用不同于一般动圈喇叭的结构模式以及振膜材质,可以充分发挥出低频的震撼效果以及真实还原低频段的各种乐器、人声,动圈喇叭可以发挥中高频的声音效果。采用电容分频技术把两颗喇叭的工作频率段分开,使得中高低频更加有层次感,减少两颗喇叭的声音的叠加.混音等不良音染现象。

2.本实用新型中耳咪拨动开关及电子控制技术来控制左右耳的低频段的量感,拨动开关开启与关闭后将很好的针对耳机中低频段20~1KHz灵敏度进行有效的调节,将低频段音效的震撼力达到更好的重放效果,这种技术目前耳机上还未曾使用,这主要体现在增加阻值来控制灵敏度的高低。

3.采用振动喇叭+动圈喇叭前后放置于耳壳腔体内部结合经过电子技术分频后使声音层次感更加清晰.饱满.透亮,使得耳机在手游领率里得到很好的音效效果,能很好的诠释游戏世界里的现场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传统普通入耳式耳机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耳机本体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振动喇叭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耳咪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3所示,一种入耳式手游耳机,包括:耳机本体1以及用于控制耳机本体1的耳咪2,耳咪2与耳机本体1间通过耳机线3连接;所述的耳机本体1内部安装有动圈喇叭11以及振动喇叭12,动圈喇叭11和振动喇叭12相对设置;所述的振动喇叭12 包括:塑胶支架121、安装于塑胶支架121内的PCB板122、音圈123、华司124、磁铁125、振动弹片126和U杯127;所述的PCB板122安装于塑胶支架121底端,与动圈喇叭11对应,振动弹片126安装于塑胶支架121的上端;所述的华司124、磁铁125和U杯127通过一连接固定件128限位安装于塑胶支架121内。

具体而言,所述的耳机本体1具有耳机外壳,该耳机外壳包括:前腔101、后腔102,前腔101和后腔102之间相互连接,形成安装腔。所述的前腔101前端连接有一导音管104,导音管104套设有耳套4,所述的动圈喇叭11安装于耳机本体1内靠近导音管104的一端,振动喇叭12安装于远离导音管104的一端;于前腔101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动圈喇叭11安装的安装位;振动喇叭12通过一垫子5安装于后腔102上。所述的后腔102上设置有一通道103,耳机连接线通过通道103伸入安装腔内。

所述的PCB板122上安装有音圈固定片1231,音圈123固定安装于音圈固定片1231上;所述的U杯127罩设于音圈123外并不与音圈123接触。所述的连接固定件128截面呈T型,连接固定件128的凸部一体穿设于华司124、磁铁125、振动弹片126和U杯127上。振动弹片采用SUS304钢材,振动弹片采用刚性材料,因此在低频重放时能很好改善普通入耳式耳机低频响应力度不够、下潜不够、清晰度不够的现象。

所述的耳咪2包括:壳体21、安装于壳体21内的PCB22以及拨动开关23,拨动开关23的一端与PCB22连接,另一端伸出壳体21外。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采用1+1喇叭组合型模式(振动喇叭+动圈喇叭)采用振动喇叭主要能很好的发挥低频重放的效果,它是采用不同于一般动圈喇叭的结构模式以及振动弹片材质,采用SUS304钢材作为振动弹片,可以充分发挥出低频的震撼效果以及真实还原低频段的各种乐器、人声,动圈喇叭可以发挥中高频的声音效果。在电路技术中采用电容分频技术把两颗喇叭的工作频率段分开,使得中高低频更加有层次感,减少两颗喇叭的声音的叠加、混音等不良音染现象。

通过耳咪上的拨动开关及电子控制技术来控制左右耳的低频段的量感,拨动开关开启与关闭后将很好的针对耳机中低频段20~1KHz灵敏度进行有效的调节,将低频段音效的震撼力达到更好的重放效果,这种技术目前耳机上还未曾使用,这主要体现在增加阻值来控制灵敏度的高低。

两颗不同性能的喇叭经过电子分频让其在耳机里面发挥不同的音效作用,其主要是提升低频的量感以及震撼感,可以更好的还原呈现音乐、游戏的真实听觉场景,这是以前普通入耳式耳机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