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3715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塞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



背景技术:

入耳式耳机通过一入耳出音导管可将耳塞本体中发声装置发出的声音通过前腔导管送入耳道内,从而隔绝外界噪音,使环境噪音尽可能降低,为用户提供一种高质量的音质效果。

目前市场上出现一种入耳出音导管可相对耳塞本体转动的入耳式耳机,其采用在入耳出音导管与耳塞本体之间设置可转动活节球头的手段,通过入耳出音导管的转动来调节其插入耳朵时进入耳道的角度,为用户提供舒适感受。但是现有技术中活节球头与耳塞本体均采用工装冶具,将连接入耳出音导管的活节、耳塞本体分别单独制作完成后,施加外力将活节球头强压入耳塞本体,此种装配方式限制了耳塞本体只能使用POM或PP材料制成,当此种耳机装置使用时间久后,活节球头与耳塞本体之间产生内应力;当将活节球头与耳塞本体拆解开时需要强脱,强压与强脱均会造成耳塞本体材质的变形,造成活节球头与耳塞本体的吻合性降低,缩短耳机装置使用寿命;由于耳塞本体只能使用POM或PP材料制成,因此,此种耳机装置外壳无法喷油,无法涂抹胶水,使得耳机装置颜色单一,用户体验感差。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活节直接与耳塞本体连接时容易产生内应力,且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包括:耳塞本体,入耳出音导管,设置在入耳出音导管与耳塞本体之间并用于调整入耳出音导管插入耳道角度的活节球头,其中,其还包括用于容纳活节球头并可与活节球头相对转动的活节球套,所述活节球套设置在所述活节球头与所述耳塞本体之间。

所述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其中,所述耳塞本体上设置有含括部,所述含括部上设置有具有开口的用于容纳所述活节球套的腔体。

所述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其中,所述含括部为圆柱形。

所述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其中,所述含括部与所述耳塞本体为一体结构。

所述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其中,所述活节球套与所述含括部之间设置有胶水。

所述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其中,所述活节球套的开口向内壁的弧度超过所述活节球头的直径部位。

有益效果:活节球头通过活节球套与含括部连接,使得活节球头可以先放置在活节球套中然后注塑成型,之后将容纳有活节球头的活节球套放入含括部内即可;入耳出音导管与耳塞本体之间的连接不必再通过强压和强脱,避免了活节球头与含括部之间的内应力;活节球套与含括部之间具有很高的吻合性,同时避免了强压强脱所导致的含括部及活节球头变形,提高了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活节球头与活节球套配合时的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活节球头与活节球套配合时的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耳塞本体1,入耳出音导管2,设置在入耳出音导管2与耳塞本体1之间并用于调整入耳出音导管2插入耳道角度的活节球头3。所述耳塞本体1包括用于容纳发声装置11的第一腔体12、设置在第一腔体12的开口处并与第一腔体12可拆卸连接的耳塞前端盖13、及设置在耳塞前端盖13上的外螺纹。

所述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还包括一胶质套4,所述胶质套4包括用于与所述耳塞前端盖13连接的连接部41,及设置在所述连接部41的一端的入耳部42,所述入耳部42为半球形,所述连接部41为圆柱形,所述连接部4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将胶质套4与耳塞前端盖13螺纹连接。胶质套4可以将入耳出音导管2进行包裹从而进入耳道。圆柱形的所述连接部41使得用户手接触胶质套4时可以有更大的着力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圆锥柱形的胶质套4,本实用新型中用户手持所述连接部41时更易施加着力,便于用户轻松将胶质套4自耳塞前端盖13上旋下。

较佳的,所述耳塞前端盖13与所述第一腔体12为卡扣连接,使得所述耳塞前端盖13可自所述第一腔体12上拆卸下来,所述耳塞前端盖13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凸起部131,由于耳塞本体1体积较小,当发声装置11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通过所述凸起部131,便于将耳塞前端盖13从第一腔体12上拆卸下来。

所述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纳活节球头3并可与活节球头3相对转动的活节球套5,所述活节球套5设置在所述活节球头3与所述耳塞本体1之间;所述耳塞本体1上设置有含括部14,所述含括部14上设置有具有开口的用于容纳所述活节球套5的腔体,所述含括部14与所述耳塞本体1为一体结构。较佳的,所述含括部14设置在所述耳塞前端盖13上朝向所述入耳出音导管2的一面。

较佳的,所述活节球头3设置在入耳出音导管2的一端;活节球头3与活节球套5配合,从而将入耳出音导管2与耳塞本体1连接。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活节球头3不再直接与含括部14连接,而是通过活节球套5与含括部14连接,使得活节球头3可以先放置在活节球套5中然后注塑成型,之后将容纳有活节球头3的活节球套5放入含括部14内即可。进一步的,所述活节球套5上用于容纳活节球头3的内腔为弧球形,所述腔体为圆柱形,所述活节球套5的外廓形状为圆柱形,因此,活节球套5与含括部14连接的面为圆柱形,使得活节球套5可以沿直线方向插入腔体,或沿直线方向脱离腔体,入耳出音导管2与耳塞本体1之间的连接不必再通过强压和强脱,避免了活节球头3与含括部14之间的内应力。

活节球头3通过活节球套5与含括部14连接,活节球套5与含括部14之间具有很高的吻合性,同时避免了强压强脱所导致的含括部14及活节球头3变形,提高了所述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的使用寿命;耳塞本体1及活节球头3的制作材质也不再局限于POM或PP材料,较佳的,所述耳塞本体1的材质为ABS材料或ABS与PC的结合材料,所述活接球套和所述活节球头3的材质均为ABS材料,因此,耳塞本体1的外壁上可以进行喷油,从而改变耳塞本体1的颜色,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活节球套5与所述含括部14之间还设置有胶水从而将活节球套5固定在腔体内。

所述活节球套5的开口向内壁的弧度超过所述活节球头3的直径部位,且活节球套5的腔体与活节球头3的外壁之间具有细微间隙,使得活节球头3可以在活节球套5里灵活转动,有利于适配的调整入耳出音导管2插入耳朵时进入耳道的角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包括:耳塞本体,入耳出音导管,设置在入耳出音导管与耳塞本体之间并用于调整入耳出音导管插入耳道角度的活节球头,其还包括用于容纳活节球头并可与活节球头相对转动的活节球套,所述活节球套设置在所述活节球头与所述耳塞本体之间。活节球头不再直接与含括部连接,而是通过活节球套与含括部连接,使得活节球头可以先放置在活节球套中然后注塑成型,之后将容纳有活节球头的活节球套放入含括部内即可;入耳出音导管与耳塞本体之间的连接不必再通过强压和强脱,避免了活节球头与含括部之间的内应力;活节球头通过活节球套与含括部连接,活节球套与含括部之间具有很高的吻合性,同时避免了强压强脱所导致的含括部及活节球头变形,提高了所述可变角度的入耳式耳机装置的使用寿命;耳塞本体及活节球头的制作材质也不再局限于POM或PP材料。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