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系统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3220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基于双系统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系统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逐渐走进人们生活并改变人们生活。伴随着用户的终端使用需求的多元化,单操作系统终端已经很难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随之,同时搭载两个操作系统的双系统终端逐渐走进人们生活。

在使用双系统终端时,用户往往将其中一个操作系统作为智能操作系统使用,而将另一个操作系统作为隐私操作系统使用,为了避免隐私操作系统的信息泄露,因此,智能操作系统接收到属于隐私操作系统的相关信息时,先要切换至隐私操作系统后,用户才能对查看该相关信息,从而导致用户需要通过繁琐的操作之后才能查看该相关信息,既降低了用户处理该相关信息的速率,也因繁琐的操作降低了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系统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以解决智能操作系统接收到隐私操作系统的通信信息时,处理速率低且用户使用体验差的问题。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实施该基于双系统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的移动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系统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其应用于包括智能操作系统和隐私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内设有与隐私操作系统绑定的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基于双系统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若移动终端当前操作系统为智能操作系统时,接收到属于隐私操作系统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在智能操作系统内对第一通信信息进行通信提示且对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进行隐藏处理;

获取用户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

若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身份验证信息相匹配时,在智能操作系统内输出显示当前已接收的第一通信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智能操作系统内输出显示当前已接收的第一通信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的步骤,包括:

在智能操作系统内输出显示当前已接收的第一通信信息中的目标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其中,目标通信信息为接收时间与身份识别信息的获取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最短的第一通信信息,或,目标通信信息为预设的应用程序所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智能操作系统内输出显示当前已接收的第一

通信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的步骤,包括:

在智能操作系统内输出显示当前已接收的所有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通信信息为隐私操作系统内的应用程序所发送的通知消息,或,第一通信信息为隐私操作系统接收到的来电信息或短信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包括预设生物识别信息、预设手势识别信息或预设密码信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智能操作系统和隐私操作系统,且内部设有与隐私操作系统绑定的预设身份验证信息;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一通信信息处理模块,用于若移动终端当前操作系统为智能操作系统时,接收到属于隐私操作系统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在智能操作系统内对第一通信信息进行通信提示且对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进行隐藏处理;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

输出显示模块,用于若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身份验证信息相匹配时,在智能操作系统内输出显示当前已接收的第一通信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输出显示模块包括:

第一输出显示单元,用于在智能操作系统内输出显示当前已接收的第一通信信息中的目标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其中,目标通信信息为接收时间与身份识别信息的获取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最短的第一通信信息,或,目标通信信息为预设的应用程序所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输出显示模块包括:

第二输出显示单元,用于在智能操作系统内输出显示当前已接收的所有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通信信息为隐私操作系统内的应用程序所发送的通知消息,或,第一通信信息为隐私操作系统接收到的来电信息或短信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包括预设生物识别信息、预设手势识别信息或预设密码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移动终端当前操作系统为智能操作系统时,接收到属于隐私操作系统的第一通信信息时,通信提示且将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隐藏,既提醒用户接收到第一通信信息,也避免了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泄露,提升了隐私操作系统的数据安全性。此外,通过身份验证之后,在智能操作系统即可输显示属于隐私操作系统的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省去了切换至隐私操作系统的步骤,因此,简化了用户查看第一通信信息的处理流程,从而提升了处理速率以及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双系统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双系统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第二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双系统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第三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一种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二种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三种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来限定本发明。

图1展示了本发明基于双系统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的一种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基于双系统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包括智能操作系统和隐私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内设有与隐私操作系统绑定的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具体地,基于双系统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若移动终端当前操作系统为智能操作系统时,接收到属于隐私操作系统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在智能操作系统内对第一通信信息进行通信提示且对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进行隐藏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若移动终端当前操作系统为智能操作系统时,接收到属于智能操作系统发送的第二通信信息,显示通信提示并直接输出显示第二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

进一步地,若移动终端当前操作系统为隐私操作系统时,不管接收到属于智能操作系统的第二通信信息还是接收到属于隐私操作系统的第一通信信息,均显示通信提示并直接输出显示接收到的第二通信信息和/或第一通信信息。

进一步地,为了有序且分类地将接收到的通信信息进行显示,在信息提示菜单栏内,无论当前操作系统是智能操作系统还是隐私操作系统,均将属于隐藏操作系统的第一通信信息(或第一通信信息的提示图标)排在属于智能操作系统的第二通信信息之前显示,以便于用户重点关注来自隐私操作系统的信息通知。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属于智能操作系统的第二通信信息排在属于隐私操作系统的第一通信信息(或第一通信信息的提示图标)之前显示。进一步地,对属于同类的通信信息,按照接收时间的先后进行有序输出显示,或按照用户预设的通知消息重要级别进行排序。

步骤s2,获取用户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

步骤s3,若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身份验证信息相匹配时,在智能操作系统内输出显示当前已接收的第一通信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信信息为隐私操作系统内的应用程序所发送的通知消息,或,第一通信信息为隐私操作系统接收到的来电信息或短信信息。

若第一通信信息为隐私操作系统内的应用程序所发送的通知消息,首先,在智能操作系统内输出显示通知消息图标以进行通信提示且不输出显示通知消息的消息内容。其次,接收到用户点击通知消息图标的触控操作,在智能操作系统输出显示输入身份识别信息的提示对话框,最后,用户根据提示对话框的指示输入身份识别信息以进行身份验证,在身份验证通过后,在智能操作系统内输出显示该通知消息。

若该第一通信信息为隐私操作系统接收到的来电信息时,在智能操作系统内仅显示来电图标,不显示来电界面,也不显示该来电联系人号码、姓名等相关信息。获取用户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比较用户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在验证通过之后,输出显示来电界面以及该来电联系人号码、姓名等相关信息(其中,相关信息可以包括与该来电联系人的通信记录、来电联系人保存时间、来电联系人保存地址、来电联系人职位、来电联系人邮箱等)。优选的,该隐私操作系统接收到的来电信息为隐私操作系统内存储的私密联系人发起的来电请求。用户在接收到隐私操作系统内的私密联系人发起的来电请求时,仅显示来电图标,提醒用户接收到来电,此时用户无法查看来电联系人的姓名、号码等相关信息,在输入正确的身份识别信息之后,显示来电界面、来电联系人号码、姓名等相关信息,用户在查看上述信息之后,可选择接听或挂断本次来电。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若第一通信信息为隐私操作系统接收到的来电信息时,在智能操作系统内仅显示来电界面、来电号码的预设位,不显示该联系人的姓名,譬如:将来电号码的中间四位采用*代替以实现隐藏处理。获取用户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以进行身份验证,并在验证通过之后,在来电界面上输出显示该联系人的姓名且输出显示经隐藏处理的几位数字。为了更加详细描述该来电的联系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身份验证通知之后,还可以显示该来电联系人的相关信息。该来电联系人的相关信息包括该来电联系人的通信记录、来电联系人保存时间、来电联系人保存地址、来电联系人职位、来电联系人邮箱等。

若第一通信信息为隐私操作系统接收到的短信信息时,在智能操作系统内仅显示短信图标,不显示短信信息的信息内容。接收用户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接收用户输入身份识别信息的具体方法可以是:接收用户点击该短信图标的触控操作,在智能操作系统输出显示输入身份识别信息的提示对话框,用户根据提示对话框的提示输入身份识别信息以进行身份验证)。在身份验证通过后,在智能操作系统内输出显示该短信信息的信息内容。优选的,该隐私操作系统接收到的短信信息为隐私操作系统内存储的私密联系人发送的短信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包括预设生物识别信息、预设手势识别信息或预设密码信息。其中,预设生物识别信息包括指纹信息、虹膜信息等。

本实施例在移动终端当前操作系统为智能操作系统时,接收到属于隐私操作系统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时,进行通信提示且将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隐藏,既提醒用户接收到第一通信信息,也避免了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泄露,提升了隐私操作系统的数据安全性。此外,通过身份验证之后,在智能操作系统即可输显示属于隐私操作系统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省去了切换至隐私操作系统的步骤,因此,简化了用户查看第一通信信息的处理流程,从而提升了处理速率以及用户使用体验。

将本发明的基于双系统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用于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预设策略仅输出显示部分的第一通信信息,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2,步骤s3包括:

步骤s30,在智能操作系统内输出显示当前已接收的第一通信信息中的目标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其中,目标通信信息为接收时间与身份识别信息的获取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最短的第一通信信息,或,目标通信信息为用于预设的应用程序所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

本实施例获取到身份识别信息且该身份识别信息验证通过后,仅输出显示接收时间与该身份识别信息的获取时间间隔时间最短的第一通信信息,因此,若想查看其他的第一通信信息,需要再次输入身份识别信息,从而达到查看一个第一通信信息均需要进行一次身份验证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隐私操作系统的第一通信信息的数据安全性。此外,本实施例获取到身份识别信息且该身份识别信息验证通过后,只输出显示当前已接收的第一通信信息,当前未接收完成以及该身份识别信息的获取时间之后接收到的第一通信信息,只显示提示图标且不显示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此外,本实施例获取到身份识别信息且该身份识别信息验证通过后,仅显示预设的应用程序所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减少了输出显示的第一通信信息的数据量,便于用户重点关注预设的应用程序所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

将本发明的基于双系统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用于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预设策略输出显示所有的第一通信信息,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3,步骤s3包括:

步骤s31,在智能操作系统内输出显示当前已接收的所有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

本实施例获取到身份识别信息且该身份识别信息验证通过后,输出显示当前已接收的所有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相比每次身份验证通过一次,输出显示一部分的第一通信信息,进一步简化了操作步骤,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图4展示了本发明移动终端的一种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操作系统和隐私操作系统,且内部设有与隐私操作系统绑定的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具体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通信信息处理模块10、获取模块11和输出显示模块12。

其中,第一通信信息处理模块10,用于若移动终端当前操作系统为智能操作系统时,接收到属于隐私操作系统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在智能操作系统内对第一通信信息进行通信提示且对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进行隐藏处理;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输出显示模块12,用于若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身份验证信息相匹配时,在智能操作系统内输出显示当前已接收的第一通信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5,输出显示模块12包括第一输出显示单元121。

其中,第一输出显示单元121,用于在智能操作系统内输出显示当前已接收的第一通信信息中的目标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其中,目标通信信息为接收时间与身份识别信息的获取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最短的第一通信信息,或,目标通信信息为预设的应用程序所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6,输出显示模块12包括第二输出显示单元122。

其中,第二输出显示单元122,用于在智能操作系统内输出显示当前已接收的所有第一通信信息的信息内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信信息为隐私操作系统内的应用程序所发送的通知消息,或,第一通信信息为隐私操作系统接收到的来电信息或短信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预设身份验证信息包括预设生物识别信息、预设手势识别信息或预设密码信息。

关于上述三个实施例移动终端中各模块实现技术方案的其他细节,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基于双系统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或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