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支架以及自适应角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943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支架以及自适应角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移动终端、支架以及自适应角度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现如今,电子产品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子产品更加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大小不一的移动终端的普及,例如智能手机等。人们正在花费比以前更多的时间在手机上,手机由于具有便携性的特点,因此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在手机上进行娱乐、社交、上网等等。特别是在看电影时,长时间手持手机容易引起疲劳,手机支架的广泛使用很好的解决了此问题。

但是,目前现有的手机支架只能将手机呈一固定角度设置在手机支架上供用户观看或进行操作,当用户调整观看角度时,需要用户自己手动调节手机支架的角度,以获得较佳的观看体验(例如:躺在床上看电视剧时,当变换姿势以后就需要重新去调整手机与人眼之间的角度)。频繁的调整手机支架的角度,极易使用户产生烦躁的情绪,降低了通过手机支架进行观影、娱乐操作等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以及自适应角度调节系统,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根据人眼与移动终端屏幕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自动控制支架转动,以实现适应性的调整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角度,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与耳机接口连接的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确定人眼与移动终端屏幕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相对位置关系确定转动信号,并通过耳机接口传输转动信号;

耳机接口将转动信号传输给固定移动终端的支架,由支架根据转动信号调节移动终端的角度。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支架,包括:耳机接头、控制部以及联动部;耳机接头与移动终端的耳机接口电连接,接收通过耳机接口传输的转动信号,将转动信号传输给控制部;

控制部根据转动信号控制联动部联动,以调节固定移动终端的托板的角度。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角度调节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以及支架。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的控制电路根据确定的人眼与移动终端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转动信号,并将转动信号传输给固定移动终端的支架,由支架调节移动终端的角度。这样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根据人眼与移动终端相对位置关系智能调控支架转动,进而实现自适应的调整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角度,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另外,控制电路包括主芯片和耳机功能转换电路;主芯片确定人眼与移动终端屏幕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相对位置关系向耳机功能转换电路传输控制信号以及输入信号;耳机功能转换电路根据控制信号进行功能转换,并根据输入信号生成转动信号,将转动信号通过耳机接口传输给支架。通过主芯片控制耳机功能转换电路生成转动信号并传输给支架,实现了支架转动的目的。

另外,主芯片的第一通用输入输出gpio口连接耳机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一控制端,主芯片的电源信号输出端连接耳机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主芯片的接地信号输出端连接耳机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耳机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耳机接口的接地信号连接端,耳机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耳机接口的麦克风信号连接端;耳机功能转换电路在第一控制端输入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根据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输入的信号,生成转动信号,并通过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输出转动信号。通过主芯片的第一gpio口输出控制信号可以实现耳机功能转换电路生成转动信号的目的。

另外,耳机功能转换电路根据通过第一控制端输入的控制信号,控制耳机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从输出第一输入端输入的电源信号,切换为输出第二输入端输入的接地信号,以及控制耳机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从输出第二输入端输入的接地信号,切换为输出第一输入端输入的电源信号;或者,控制耳机功能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从输出第二输入端输入的接地信号,切换为输出第一输入端输入的电源信号,以及控制耳机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从输出第一输入端输入的电源信号,切换为输出第二输入端输入的接地信号。这样就实现了耳机功能转换电路输入输出关系的切换。

另外,耳机功能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二控制端和第三控制端,第二控制端连接主芯片的第二gpio口,第三控制端连接主芯片的第三gpio口;耳机功能转换电路根据第二控制端输入的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端输入的第三控制信号,控制第一输出端输出的信号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输入的信号之间切换,以及控制第二输出端输出的信号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输入的信号之间切换,且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输出不同的信号。这样就实现了耳机功能转换电路输入输出关系的切换。

另外,耳机功能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路转换芯片、第二电路转换芯片、电路交换芯片;第一电路转换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与主芯片的接地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路转换芯片的第二输入端与电路交换芯片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路转换芯片的控制端与主芯片的第三gpio口电连接,第一电路转换芯片的输出端与耳机接口的接地信号连接端连接;第二电路转换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与电路交换芯片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路转换芯片的第二输入端与主芯片的麦克风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电路转换芯片的控制端与主芯片的第二gpio口连接,第二电路转换芯片的输出端与耳机接口的麦克风信号连接端连接;电路交换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主芯片的电源信号输出端,电路交换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主芯片的接地信号输出端,电路交换芯片的控制端连接主芯片的第一gpio口。

另外,主芯片通过第三gpio口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电路转换芯片从输出第一输入端输入的信号,切换为输出第二输入端输入的信号;主芯片通过第二gpio口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二电路转换芯片从输出第二输入端输入的信号,切换为输出第一输入端输入的信号;主芯片通过第一gpio口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电路交换芯片进行输入输出关系切换。

另外,主芯片若确定人眼位于移动终端屏幕中心线的上方,则向耳机功能转换电路传输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耳机功能转换电路生成第一转动信号,第一转动信号用于控制支架反向转动;主芯片若确定人眼位于移动终端屏幕中心线下方,则向耳机功能转换电路传输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指示耳机功能转换电路生成第二转动信号,第二转动信号用于控制支架正向转动;主芯片若确定人眼位于移动终端屏幕中心线时,则向耳机功能转换电路传输第三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用于指示耳机功能转换电路生成第三转动信号,生成第三转动信号用于控制支架停止转动;或者,主芯片若确定人眼位于移动终端屏幕中心线时,主芯片控制电源信号输出端不输出电源信号。这样就实现了移动终端自适应调整角度的目的。

另外,在所述主芯片确定人眼与移动终端屏幕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之前,还包括:主芯片确定进入自适应角度调节模式。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的主芯片、耳机功能转换电路以及耳机接口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的主芯片、耳机功能转换电路以及耳机接口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主芯片、第一电路转换芯片、第二电路转换芯片、电路交换芯片以及耳机接口之间的电路连接关系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常规耳机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支架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中自适应角度调节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100,包括与耳机接口101连接的控制电路102,具体如图1所示。

控制电路102确定人眼与移动终端100屏幕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相对位置关系确定转动信号,并通过耳机接口101传输转动信号。

具体地说,移动终端100的控制电路102在控制前置摄像头启动之后,通过前置摄像头获取人物影像信息,控制电路102根据获取的人物影像信息确定人眼与移动终端100屏幕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控制电路102可以根据获取的人物影像信息确定人眼在移动终端100屏幕中心位置,或者可以确定人眼在移动终端100屏幕中心上方,又或者可以确定人眼在移动终端100屏幕中心下方。

更具体地说,控制电路102可以根据确定的人眼与移动终端100屏幕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转动信号,该转动信号可以是正向转动的转动信号,也可以是反向转动的转动信号,还可以是停止转动的转动信号。在确定转动信号之后,控制电路102可以将转动信号通过移动终端100的耳机接口101传输出去。

耳机接口101将转动信号传输给固定移动终端100的支架,由支架根据转动信号调节移动终端100的角度。

具体地说,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移动终端100可以配合支架使用,且支架可以固定移动终端100,将移动终端100与支架进行绑定,这样就使得移动终端100在随支架转动时不易失控损坏。移动终端100可以通过耳机接口101将转动信号传输给支架,支架可以根据传入的转动信号控制移动终端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的控制电路根据确定的人眼与移动终端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转动信号,并将转动信号传输给固定移动终端的支架,由支架调节移动终端的角度。这样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根据人眼与移动终端相对位置关系智能调控支架转动,进而实现自适应的调整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角度,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300,第二实施方式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302包括主芯片3022和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且移动终端300通过主芯片3022确定人眼与移动终端屏幕相对位置关系,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生成转动信号,具体如图2所示。

主芯片3022确定人眼与移动终端屏幕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相对位置关系向耳机功能转换电路传输控制信号以及输入信号。

具体地说,移动终端300的主芯片3022在控制前置摄像头启动之后,通过前置摄像头获取人物影像信息,主芯片3022根据获取的人物影像信息确定人眼在移动终端屏幕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主芯片3022根据确定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控制信号与输入信号,并将确定的控制信号与输入信号传输至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

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根据控制信号进行功能转换,并根据输入信号生成转动信号,将转动信号通过耳机接口301传输给支架。

具体地说,在实际应用中,主芯片3022、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以及耳机接口301可以设置多个数据传输接口。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芯片3022可以设置有第一通用输入输出gpio(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简称:“gpio”)口、电源信号输出端以及接地信号输出端;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可以设置有第一控制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耳机接口301可以设置有接地信号连接端以及麦克风信号连接端。

且主芯片3022、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耳机接口301各数据传输接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

主芯片3022的第一gpio口连接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的第一控制端,主芯片3022的电源信号输出端连接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的第一输入端,主芯片3022的接地信号输出端连接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的第二输入端;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耳机接口301的接地信号连接端,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耳机接口301的麦克风信号连接端。

进一步的说,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根据输入信号生成转动信号,将转动信号通过耳机接口301传输给支架,具体包括: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在第一控制端输入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根据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输入的信号,生成转动信号,并通过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输出转动信号。

更进一步的说,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根据控制信号进行功能转换,具体包括: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根据通过第一控制端输入的控制信号,控制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的第一输出端从输出第一输入端输入的电源信号,切换为输出第二输入端输入的接地信号,以及控制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的第二输出端从输出第二输入端输入的接地信号,切换为输出第一输入端输入的电源信号;或者,控制耳机功能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从输出第二输入端输入的接地信号,切换为输出第一输入端输入的电源信号,以及控制耳机功能转换电路3021的第二输出端从输出第一输入端输入的电源信号,切换为输出第二输入端输入的接地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控制电路中的主芯片确定人眼与移动终端屏幕相对位置关系,耳机功能转换电路生成转动信号,并将转动信号传输给固定移动终端的支架,由支架调节移动终端的角度。这样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根据人眼与移动终端相对位置关系智能调控支架转动,进而实现自适应的调整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角度,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第三实施方式是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改进,主体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耳机功能转换电路4021还包括第二控制端和第三控制端,根据第二控制端输入的第二控制信号以及根据第三控制端输入的第三控制信号,实现电路转换,具体如图3所示。

具体地说,耳机功能转换电路4021还包括第二控制端和第三控制端;主芯片4022还包括:第二gpio口以及第三gpio口。且耳机功能转换电路4021的第二控制端连接主芯片4022的第二gpio口,耳机功能转换电路4021的第三控制端连接主芯片4022的第三gpio口。

进一步的,耳机功能转换电路4021根据第二控制端输入的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端输入的第三控制信号,控制第一输出端输出的信号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输入的信号之间切换,以及控制第二输出端输出的信号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输入的信号之间切换,且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输出不同的信号。可以理解为:耳机功能转换电路4021实现了两种形式的输出。第一种形式的输出为:第一输出端输出的信号为第一输入端输入的信号,第二输出端输出的信号为第二输入端输入的信号;第二种形式的输出为:第一输出端输出的信号为第二输入端输入的信号,第二输出端输出的信号为第一输入端输入的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的控制电路根据确定的人眼与移动终端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转动信号,并将转动信号传输给固定移动终端的支架,由支架调节移动终端的角度。这样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根据人眼与移动终端相对位置关系智能调控支架转动,进而实现自适应的调整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角度,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第四实施方式是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耳机功能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路转换芯片、第二电路转换芯片以及电路交换芯片,并通过第一电路转换芯片、第二电路转换芯片实现电路切换,以及通过电路交换芯片实现电路切换。

具体的说:第一电路转换芯片50211、第二电路转换芯片50212以及电路交换芯片50213在耳机功能转换电路5021的具体连接关系如图4所示,其包括:

第一电路转换芯片50211的第一输入端与主芯片5022的接地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路转换芯片50211的第二输入端与电路交换芯片50213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路转换芯片50211的控制端与主芯片5022的第三gpio口电连接,第一电路转换芯片50211的输出端与耳机接口501的接地信号连接端连接;

第二电路转换芯片50212的第一输入端与电路交换芯片50213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路转换芯片50212的第二输入端与主芯片5022的麦克风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电路转换芯片50212的控制端与主芯片5022的第二gpio口连接,第二电路转换芯片50212的输出端与耳机接口501的麦克风信号连接端连接;

电路交换芯片5021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主芯片5022的电源信号输出端,电路交换芯片50213的第二输出端连接主芯片5022的接地信号输出端,电路交换芯片50213的控制端连接主芯片5022的第一gpio口。

更具体地说,根据移动终端500的主芯片5022、耳机功能转换电路5021(包括第一电路转换芯片50211、第二电路转换芯片50212以及电路交换芯片50213)以及主芯片5022之间的电路连接关系,控制信号控制电路中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关系具体包括:

主芯片5022通过第三gpio口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电路转换芯片50211从输出第一输入端输入的信号,切换为输出第二输入端输入的信号;

主芯片5022通过第二gpio口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二电路转换芯片50212从输出第二输入端输入的信号,切换为输出第一输入端输入的信号;

主芯片5022通过第一gpio口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电路交换芯片50213进行输入输出关系切换。

可以理解:第一电路转换芯片50211以及第二电路转换芯片50212根据控制信号可以控制双端输入信号择一输入且单端输出信号,即实现了输入信号的切换。电路交换芯片50213为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芯片,若在双端输入信号不变时,电路交换芯片50213可以根据控制信号进行两个输出端输出信号的切换。例如:第一输入端输入信号为0,第二输入端输入信号为1,且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的输入信号保持不变时,电路转换芯片可以控制第一输出端输出信号为0,第二输出端输出信号为1;或者电路转换芯片可以控制第一输出端输出信号为1,第二输出端输出信号为0。可以看出,电路交换芯片50213可以进行输入输出关系切换。

基于本实施方式中图4所示的主芯片5022、第一电路转换芯片50211、第二电路转换芯片50212、电路交换芯片50213以及耳机接口501之间的电路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500进行角度调节具体包括:

主芯片5022控制移动终端500进入自适应角度调节模式。

具体地说,移动终端500在未进入自适应角度调节模式时,移动终端500将不会自动通过主芯片5022控制摄像头开启。用户可以通过手动设置或者语音等方式控制移动终端500进入自适应角度调节模式,本实施方式对开启移动终端500的自适应角度调节模式不做任何限制。当移动终端500进入自适应角度调节模式之后,移动终端500会开启摄像头获取人物影像,并根据人物影像确定人眼与移动终端500屏幕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且,在移动终端500进入自适应角度调节模式时,摄像头可以一直处于开启状态,但是为了降低功耗,也可以在预设时间内开启摄像头,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另外,在移动终端500未开启自适应角度调节模式时,主芯片5022的第二gpio口、第三gpio口同时输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以是一个低电平。低电平的控制信号可以控制第一电路转换芯片50211输出端的输出信号为第一电路转换芯片50211第二输入端的输入信号,而第二端的输入信号为接地信号,第一电路转换电路输出端与耳机接口501的接地端相连,即实现将接地端信号传输至耳机接口501的接地端。同理,低电平的控制信号也可以控制第二电路转换信号实现将麦克风信号传输至耳机接口501的麦克风端。这样就实现了常规耳机的电路连接,具体如图5所示。

在主芯片5022确定人眼与移动终端500屏幕的相对位置关系之前,主芯片5022控制移动终端500进入自适应角度调节模式,主芯片5022的第二gpio口、第三gpio口同时输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以是一个高电平。高电平的控制信号可以控制第一电路转换芯片50211输出端的输出信号为第一电路转换芯片50211第一输入端的输入信号,而第一电路转换芯片50211第一输入端与电路交换芯片50213第一输出端相连,通过电路交换芯片50213可以将电源信号或者接地信号输入至耳机接口501接地端。同理,通过电路交换芯片50213可以将电源信号或者接地信号输入至耳机接口501麦克风端。这样就实现了针对常规耳机电路的电路转换,转换后的电路可以通过主芯片5022电源信号输出端输出电源信号,而电源信号可以驱动小功率用电器工作。

主芯片5022确定人眼与移动终端500屏幕的相对位置关系后,向耳机功能转换电路5021传输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用于指示耳机功能转换电路5021生成转动信号,转动信号用于控制支架转动。

情况一:主芯片5022若确定人眼位于移动终端500屏幕中心线的上方,则向耳机功能转换电路5021传输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耳机功能转换电路5021生成第一转动信号,第一转动信号用于控制支架反向转动。

具体地说,当主芯片5022确定人眼位于移动端屏幕中心线的上方时,主芯片5022向耳机转换电路传输第一控制信号。该第一控制信号可以通过主芯片5022的第一gpio口传输。且该控制信号可以是一个高电平,高电平的控制信号可以控制电路交换芯片50213第一输出信号为电路交换芯片50213第二输入信号,且第二输入信号为接地信号。接地信号通过第一电路转换芯片50211传输至接地端。同理,高电平的控制信号可以控制电路交换芯片50213第二输出信号为电路交换芯片50213第一输入信号,且第一输入信号为电源信号。电源信号通过第二电路转换芯片50212传输至麦克风端。耳机接口501接地端输出接地信号以及耳机接口501麦克风端输出电源信号就构成了第一转动信号,支架根据第一转动信号反向转动。

情况二:主芯片5022若确定人眼位于移动终端500屏幕中心线下方,则向耳机功能转换电路5021传输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指示耳机功能转换电路5021生成第二转动信号,第二转动信号用于控制支架正向转动。

具体地说,当主芯片5022确定人眼位于移动端屏幕中心线的下方时,主芯片5022向耳机转换电路传输第二控制信号。该第二控制信号可以通过主芯片5022的第一gpio口传输。且该控制信号可以是一个低电平,低电平的控制信号可以控制电路交换芯片50213第一输出信号为电路交换芯片50213第一输入信号,且第一输入信号为电源信号。电源信号通过第一电路转换芯片50211传输至接地端。同理,低电平的控制信号可以控制电路交换芯片50213第二输出信号为电路交换芯片50213第二输入信号,且第二输入信号为接地信号。接地信号通过第二电路转换芯片50212传输至麦克风端。耳机接口501接地端输出电源信号以及耳机接口501麦克风端输出接地信号就构成了第二转动信号,支架根据第二转动信号正向转动。

情况三:主芯片5022若确定人眼位于移动终端500屏幕中心线时,则向耳机功能转换电路5021传输第三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用于指示耳机功能转换电路5021生成第三转动信号,生成第三转动信号用于控制支架停止转动;或者,

主芯片5022若确定人眼位于移动终端500屏幕中心线时,主芯片5022控制电源信号输出端不输出电源信号。

具体地说,当主芯片5022确定人眼位于移动终端500屏幕中心线时,主芯片5022向耳机转换电路传输第三控制信号。该第三控制信号可以通过主芯片5022的第二gpio口和第三gpio口传输。且该第三控制信号可以是一低电平,低电平的控制信号可以控制第一电路转换芯片50211输出端的输出信号为第一电路转换芯片50211第二输入端的输入信号,而第二端的输入信号为接地信号,第一电路转换电路输出端与耳机接口501的接地端相连,即实现将接地端信号传输至耳机接口501的接地端。同理,低电平的控制信号也可以控制第二电路转换信号实现将麦克风信号传输至耳机接口501的麦克风端。耳机接口501接地端输出的接地信号以及耳机接口501麦克风端输出的麦克风信号就构成了第三转动信号。这样就切换至常规耳机电路连接,而常规的耳机电路连接中,麦克风端输出的微小信号不能够用作驱动电源去驱动相对较大的用电器工作。所以,移动终端500通过切换为常规的耳机电路之后,就可以实现停止支架转动的目的。或者,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即实现停止支架转动,主芯片5022还可以控制电源信号输出端不输出电源信号,即无驱动信号输出时,支架停止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的控制电路根据确定的人眼与移动终端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转动信号,并将转动信号传输给固定移动终端的支架,由支架调节移动终端的角度。这样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根据人眼与移动终端相对位置关系智能调控支架转动,进而实现自适应的调整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角度,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支架800,具体如图6所示。该支架800包括耳机接头801、控制部802以及联动部803;耳机接头801与移动终端的耳机接口电连接,接收通过耳机接口传输的转动信号,将转动信号传输给控制部802;控制部802根据转动信号控制联动部803联动,以调节固定移动终端的托板的角度。

具体的说,为了能够实现与移动终端电连接,而且达到兼容多数移动终端的目的,支架800可以设置有耳机接头801。这样通过耳机接头801与移动终端的耳机接口实现了电连接。而且,移动终端可以设置于支架800的托板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耳机接头801可以与控制部802电连接。当移动终端生成转动信号时,转动信号可以通过耳机口传输至支架800的控制部802。控制部802根据转动信号控制联动部803联动,最终可以调节固定移动终端的托板的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将移动终端设置于支架上,并且支架可以根据移动终端输出的转动信息,调节固定移动终端的托板的角度,进而改变移动终端相对于人眼的角度,提高了支架的智能化程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支架,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是对第五实施方式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中,联动部包括:托板1、滑柱2以及牵引件3。具体如图7所示,其包括:

托板1包括:上托板11和下托板12;上托板11的端部与下托板12的端部可旋转连接;上托板11开设有第一滑轨111,下托板12开设有第二滑轨121,第一滑轨111与第二滑轨121相对设置;滑柱2的第一端部抵持于第一滑轨111,滑柱2的第二端抵持于第二滑轨121,且滑柱2可在第一滑轨111与第二滑轨121内滑动;牵引件3包括:第一牵引件31和第二牵引件32;第一牵引件31的第一端设置于滑柱2上,第二牵引件32的第一端设置于滑柱2上;第一牵引件31的第二端固定于上托板11与下托板12的连接处;第二牵引件32的第二端设置于控制部4,控制部4根据转动信号控制第二牵引32件运动。

具体的说,上托板11用于固定放置移动终端,下托板12可以放置于平坦的位置,用于提升移动终端以及支架设置的稳定性。而且,为了进一步提升支架以及移动终端整体的稳定性,可以增大下托板12的面板面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另外,上托板11的端部与下托板12的端部可旋转连接的方式可是以:上托板11的端部和下托板12的端部可以设置轴承,通过将轴穿过轴承实现旋转连接。但是本实施方式对旋转连接的方式不做任何限制。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牵引件31可以是弹性件,弹性件可以是皮筋,第二牵引件32可以是非弹性件,例如:第二牵引件32可以是细绳。皮筋的一端和细绳的一端都可以设置于滑柱2上,而且皮筋的另一端设置于上托板11与下托板12连接处,或者可以设置于下托板11上,细绳的另一端可以设置于控制部4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4可以是电动机,细绳的另一端可以设置于电动机的转轴上。电动机可以根据耳机接头5传入的转动信息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电动机转动会将细绳缠绕在电动机的转轴上或者将细绳从电动机的转轴上释放,进而细绳牵引滑柱2在滑轨内滑动。随着滑柱2在滑轨内的滑动,支架的上托板11向着下托板12或者远离下托板12的方向运动,实现了改变上托板11相对于下托板12的倾斜角度,进而使得固定在上托板11上移动终端的角度发生改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将移动终端设置于支架上,并且支架可以根据移动终端输出的转动信息,调节固定移动终端的托板的角度,进而改变移动终端相对于人眼的角度,提高了支架的智能化程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自适应角度调节系统900,包括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901以及支架902,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

本实施方式可以将移动终端901设置于支架902上,并且支架902可以根据移动终端输901出的转动信息,调节固定移动终端901的托板的角度,进而改变移动终端901相对于人眼的角度,提高了支架902的智能化程度,提升了用户体验。且移动终端901以及支架902的相关技术细节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已经介绍,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