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卡托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9328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卡托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卡托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们需求的多样性,目前市场上的电子设备种类越来越多,例如手机、掌上电脑等。这些电子设备需要携带智能卡,例如sim(subscriberidentification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存储卡等。这些智能卡通常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卡托组件上,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操作卡托组件实现智能卡的安装和拆卸。

目前,电子设备的卡托组件主要包括卡托、卡座、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卡托用于容纳智能卡,卡座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外壳的内部,卡托可以滑动设置在卡座上。卡托或者外壳上开设顶出孔,第一推杆滑动安装于外壳的内部,第二推杆转动安装于外壳的内部。需要取卡时,用户握持顶针使顶针伸入顶出孔内,顶针向第一推杆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一推杆推动第二推杆的一端,第二推杆即可发生转动,此时第二推杆的另一端就可以向卡托施加作用力,使得卡托弹出。

由上述内容可知,采用传统的卡托组件时,为了实现卡托的弹出操作,需要额外配置顶针,该顶针通常会与电子设备分开放置,导致实施卡托弹出操作时不容易找到顶针,致使卡托弹出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卡托组件及电子设备,以便于实施卡托的弹出操作。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卡托组件,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卡托组件包括卡座、卡托和驱动机构,所述外壳和所述卡托中的至少一者开设顶出孔,

所述卡托滑动设置在所述卡座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顶出孔内的操作部,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操作部向所述卡托施加弹出力,所述弹出力的方向指向所述外壳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转动安装于所述卡座上,所述操作部具有相对于所述顶出孔沿所述顶出孔的贯通方向移动的操作行程,在所述操作行程中,所述操作部能够向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一推杆的另一端向所述卡托施加所述弹出力。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与所述操作部固定连接,所述操作部通过所述第二推杆将所述作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推杆。

优选地,所述第二推杆在所述顶出孔的贯通方向上能够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定位抵靠。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所述滑块上具有第一驱动面,所述卡托上具有第二驱动面,

所述操作部具有在所述顶出孔的纵向上滑动的操作行程,所述纵向为垂直于所述顶出孔的轴线的方向,在所述操作行程中,所述操作部向所述滑块施加作用力,所述第一驱动面在所述作用力的作用下向所述第二驱动面施加所述弹出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面和所述第二驱动面均为平面,两者均相对于所述操作部的滑动方向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操作部相对于所述顶出孔外伸。

优选地,所述卡托上靠近所述外壳的外侧的一侧具有拨动部,所述弹出力作用于所述拨动部上。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和卡托组件,所述卡托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卡托组件。

优选地,仅在所述外壳上开设所述顶出孔。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卡托组件中,驱动机构包括操作部,操作部位于顶出孔内,操作部可以向卡托施加弹出力,进而使卡托相对于外壳弹出。由于操作部位于顶出孔内,因此需要实施卡托的弹出操作时,用户可以直接向操作部施加作用力,无需通过额外设置的顶针进行卡托的弹出,而操作部始终位于电子设备上。所以,采用该卡托组件后,无需寻找顶针,使得卡托的弹出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卡托组件与外壳的配合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卡托组件在一种状态下与外壳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卡托组件在另一种状态下与外壳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1-外壳;

110-顶出孔;

12-卡托;

120-第二驱动面、121-拨动部;

13-操作部;

14-第一推杆;

15-第二推杆;

16-滑块;

160-第一驱动面。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卡托组件,该电子设备除了包括该卡托组件以外还包括外壳11,该外壳11上开设卡托通过孔。卡托组件包括卡座(图中未示出)、卡托12和驱动机构。卡座用于安装卡托12,具体地,卡托12可以滑动设置于卡座上;卡托12用于安装智能卡,该智能卡可以是sim卡、存储卡等等,卡托12的一侧可以穿过外壳11上的卡托通过孔,以便于将卡托12安装于卡座上,另一侧可以容纳于该卡托通过孔内;驱动机构用于实现卡托12相对于外壳11的弹出操作,该驱动机构可以设置于外壳11的内部。

外壳11和卡托12中的至少一者开设顶出孔,该顶出孔用于实现卡托12相对于外壳11的弹出。驱动机构具体可以包括位于顶出孔内的操作部13,驱动机构通过操作部13向卡托12施加弹出力,该弹出力的方向指向外壳11的外侧。也就是说,用户可以沿着图1所示的x方向向操作部13施加作用力,操作部13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运动,进而向卡托12施加弹出力。由于该弹出力的方向指向外壳11的外侧,因此卡托12就会向外壳11的外侧弹出。

由于上述操作部13位于顶出孔内,因此需要实施卡托12的弹出操作时,用户可以直接向操作部13施加作用力,无需通过额外设置的顶针进行卡托12的弹出,而操作部13始终位于电子设备上。所以,采用该卡托组件后,无需寻找顶针,使得卡托12的弹出操作更加方便。

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驱动机构还可包括第一推杆14,该第一推杆14转动安装于卡座上,其可以绕着转轴o旋转。操作部13具有相对于顶出孔沿顶出孔的贯通方向移动的操作行程,也就是说,在实施卡托12的弹出操作时,操作部13的运动方向可以平行于卡托12的弹出方向。在操作部13的前述操作行程中,操作部13能够向第一推杆14的一端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一推杆14的另一端向卡托12施加前文所述的弹出力。此实施例中,操作部13可以相对于顶出孔外伸,或者与顶出孔的外侧端面相平齐,只要用户可以向操作部13施加作用力即可。

此时,操作部13可以与第一推杆14分体设置,操作部13在自身的操作行程中,能够与第一推杆14接触,并推动第一推杆14转动。

为了便于操作部13向第一推杆14施加作用力,上述驱动机构还可包括第二推杆15,该第二推杆15与操作部13固定连接,操作部13通过第二推杆15将作用力传递至第一推杆14。第二推杆15与第一推杆14可以分体设置,其运动形式可以为平移,由于其与操作部13固定连接,因此操作部13受到作用力进行移动时,第二推杆15随之运动,当第二推杆15与第一推杆14相接触后,随着第二推杆15的进一步运动,第二推杆15将向卡托12施加弹出力。

第一推杆14和第二推杆15的制造材料可以是金属、塑胶、玻璃、陶瓷等。

当卡托12相对于外壳11完成弹出操作后,就涉及到卡托12被重新装入外壳11内这一需求,此时用户向卡托12施加作用力,卡托12对操作部13施加反向作用力,使得操作部13复位。如果操作部13受到的作用力过大,就容易从顶出孔脱出。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出现,可以对第二推杆15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第二推杆15在顶出孔的贯通方向上能够与外壳11的内壁定位抵靠。例如,第二推杆15上具有凸出部,该凸出部可以与外壳11的内壁定位抵靠。

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6所示,本申请提供的驱动机构除了操作部13以外,还可以包括滑块16,滑块16与操作部13连接,滑块16上具有第一驱动面160,卡托12上具有第二驱动面120。操作部13具有在顶出孔的纵向上滑动的操作行程,顶出孔的纵向为垂直于顶出孔的轴线的方向,即图3中的y方向以及y方向的反方向。在操作部13的前述操作行程中,操作部13向滑块16施加作用力,使得滑块16滑动,第一驱动面160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向第二驱动面120施加前文所述的弹出力,使得卡托12相对于外壳11弹出。

滑块16的制造材料可以是金属,塑胶,玻璃,陶瓷等。

上述第一驱动面160和第二驱动面120均可以设置为曲面,也可以设置为平面,为了提高卡托12运动时的稳定性,优选将第一驱动面160和第二驱动面120均设置为平面。此时,为了实现卡托12的弹出,第一驱动面160和第二驱动面120均相对于操作部13的滑动方向倾斜设置。

采用滑块16时,操作部13可以相对于顶出孔外伸。相比于操作部13与顶出孔的外端面相平齐,或者操作部13相对于顶出孔稍微内缩的情况,操作部13相对于顶出孔外伸,使得操作部13始终处于可以被用户看到并摸到的状态,进而便于用户快速地向操作部13施加作用力。

无论操作部13在顶出孔的轴线方向上运动,还是操作部13在顶出孔的纵向上运动,卡托12上与操作部13作用的位置都可以是远离外壳11的卡托通过孔的一侧,或者是靠近外壳11的卡托通过孔的一侧。当卡托12上与操作部13作用的位置为靠近外壳11的卡托通过孔的一侧时,整个驱动机构的尺寸更小,其占用的空间随之减小,进而便于设置电子设备中的其他零部件。据此,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结构:卡托12上靠近外壳11的外侧的一端(即靠近外壳11的卡托通过孔的一侧)具有拨动部121,前文所述的弹出力作用于该拨动部121上。

当然,驱动机构除了采用上述各种结构以外,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使得卡座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进而降低电子设备的成本。

基于上述结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外壳11和卡托组件,该卡托组件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卡托组件。

前文提到,外壳11和卡托12中的至少一者开设顶出孔,也就是说,可以仅在外壳11上开设顶出孔,也可以仅在卡托12上开设顶出孔,或者在外壳11和卡托12上均开设顶出孔。如果在卡托12上开设顶出孔,那么操作部13与该顶出孔之间的间隙不好控制,一旦两者之间的间隙过大,将导致顶出孔处容易进水,最终导致电子设备损坏。如果在外壳11上开设顶出孔,那么操作部13与该顶出孔之间的间隙相对比较好控制,使得两者之间的间隙可以较小,例如该间隙可以是0.05mm,此时顶出孔处不容易进水,电子设备也就不容易因顶出孔处进水而出现损坏。因此,如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利优选在外壳11上开设顶出孔110,并且在卡托12上不开顶出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