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文档扫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25440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文档扫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扫描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动获取ip地址电子文档扫描系统。



背景技术:

如附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扫描仪或者网络扫描仪中,扫描仪一般集成于可以复印、打印的设备中,复印和打印为出纸张的方式,需要用户到一体机上取走纸张,个人去个人的,不会弄混淆。1为扫描仪或者集成扫描仪的一体机,2为服务器,3为用户终端,可以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或者任何可与服务器连接发送指令的其余终端(如手机)。目前,部分扫描仪集成有服务器功能,可以实现扫描仪局域网内直接连接用户终端,如附图2,即省掉服务器环节。

用户在使用扫描仪扫描文件时,首先,用户终端3必须已经在扫描仪1上进行登录,并且在用户终端3中设置一个存储空间用于存放扫描后的文件或文档。当扫描完成后,扫描仪通过用户登录的ip地址将扫描的文件发送到该ip对应的用户终端3中。

这种扫描的处理的方式存在如下的缺点,当处于局域网内的多个用户终端连接到扫描仪1时,如附图2中,至少有3台用户终端连接到一台扫描仪,而处于局域网内的3台用户终端,按照习惯一般是处于自动获取ip的情况,此时,由于开机的顺序的不同,分配的ip也会不同,这样,导致某一用户在昨天登录的ip与今天开机后分配的ip不同,此时,在扫描仪上选择输出地址后,扫描的文件就传输到昨天登录的ip对应的用户终端上去,而并非该用户的用户终端。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企业一般会要求用户在每天开机以后利用新的ip登录扫描仪,这样,扫描仪每天的用户列表都不相同。这样的解决方案需要用户每天都登录扫描仪并且输入自己的ip,极不方便。或者,企业为局域网内的用户分配静态的ip地址,但是,一旦某些用户处于自动获取ip的情况,先到的用户可能会分配到处于静态ip地址中的ip,导致后到的用户ip地址重复,导致错误。

cn103108103a公开的网络扫描仪以及构成和保持网络扫描系统的方法,当涉及到用户ip地址变化时,通过用户手动将新的ip地址发送到扫描仪中(如附图3)。相当于ip地址修改时,如果用户不进行修改ip的操作,扫描仪不会将扫描的文件发送到ip地址已经变化的用户终端。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根据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电子文档扫描系统,用户终端只需要在连接扫描仪时登录一次,后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ip地址变动,扫描的文件均能发送到该用户终端。

本发明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文档扫描系统,用户终端和扫描仪连接同一网络中;所述用户终端上安装有所述扫描仪的客户程序,用户可通过所述客户程序将其使用的用户终端注册在所述扫描仪上;所述扫描仪包括显示屏,显示屏可显示注册到扫描仪上的用户列表;所述扫描仪包括信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显示屏;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包括arp扫描模块;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还包括存储单元一和存储单元二;所述存储单元一和存储单元二均连接所述arp扫描模块;所述存储单元一102中存储有用户uid以及uid所对应的mac地址;所述存储单元二103中存储有mac地址以及对应的ip地址。

进一步地,用户通过输入uid和ip地址将其使用的用户终端注册在所述扫描仪上。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列表显示用户输入的所述uid。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处理单元接收用户在用户程序上的输入,驱动所述arp扫描模块对所述ip地址进行解析,在局域网内扫描所述ip地址对应的用户终端,获取该用户终端的mac地址,且所述arp扫描模块将获取的所述mac地址与uid发送至所述信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将所述mac地址与uid对应起来,并将所述mac地址与uid储存至所述存储单元一。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定期或不定期通过局域网读取网络内所有在使用的用户终端的ip地址,所述arp扫描模块对每个ip进行解析,即在局域网内扫描每个ip地址对应的用户终端,并且获取该用户终端的mac地址,将所述mac与对应的ip地址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二。

进一步地,所述定期为一天一次。

进一步地,所述不定期为所述扫描仪开机时,或者当用户触发用户列表中的任意uid时。

进一步地,当用户进行扫描时,在所述用户列表中选择扫描文档的输出用户终端的uid,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读取所述存储单元一与所述uid相对应的mac地址,并将该mac地址发送至所述arp扫描模块,所述arp扫描模块读取所述存储单元二的数据,在所述存储单元二中找出与该mac地址对应的ip地址,并将该ip地址作为此次用户扫描的电子文档输出地址。

进一步地,所述的用户终端为台式机、平板电脑、pda或者笔记本电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时(比如当为自动获取ip地址时),ip地址虽然发生了变化,用户终端的选择是基于mac去选择的,并非通过在用户注册时候的ip地址去选择输出地址,因此,输出地是基于更新ip地址操作后的与mac地址对应的ip地址去操作的,仍然是与uid对应的那台用户终端,不会因为ip地址的变化而将电子文档保存至其余用户终端。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子文档扫描的方法。

图2是集成有服务器的电子文档扫描的方法。

图3是现有技术ip地址改变的处理流程。

图4是本发明的用户终端登录扫描仪的登录流程。

图5是扫描仪对用户录入的信息进行解析的流程。

图6是更新ip地址操作的流程。

图7是用户扫描的流程。

图8为本发明的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发明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如附图8所示,一种电子文档扫描系统,用户终端和扫描仪连接同一网络中;所述用户终端上安装有所述扫描仪的客户程序,用户可通过所述客户程序将其使用的用户终端注册在所述扫描仪上;所述扫描仪包括显示屏,显示屏可显示注册到扫描仪上的用户列表;所述扫描仪包括信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显示屏;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包括arp扫描模块;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还包括存储单元一和存储单元二;所述存储单元一和存储单元二均连接所述arp扫描模块;所述存储单元一102中存储有用户uid以及uid所对应的mac地址;所述存储单元二103中存储有mac地址以及对应的ip地址。

如附图4所示,用户需要先在扫描仪上注册或者登录用户终端,打开安装在用户终端上的扫描仪的客户程序,或者通过输入扫描仪的ip地址的方式打开扫描仪的用户注册或登录界面,输入用户的uid,该uid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用户名,留空的话,默认为用户终端的计算机名,同时输入用户终端的ip地址,该ip地址为用户在局域网内的静态或者动态的ip地址。所述的uid在局域网内唯一。

如附图5所示,所述扫描仪中设置信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包括arp扫描模块104,当扫描仪接收到附图4中用户输入的uid以及ip地址后,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中的arp扫描模块对所述ip地址进行解析,即在局域网内扫描ip地址对应的用户终端,并且获取该用户终端的mac地址,也可以同时获取计算机名。将取得的mac地址与上述的uid两者相对应,或者将取得的mac地址、计算机名与上述的uid三者相对应,并将uid和mac地址存储在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的信息存储单元一102。

如附图6所示,更新ip地址操作:所述信息处理单元通过局域网定期读取网络内所有在使用的用户终端的ip地址,所述arp扫描模块对每个ip进行解析,即在局域网内扫描每个ip地址对应的用户终端,并且获取该用户终端的mac地址,也可以同时获取计算机名,将所述mac与对应的ip地址存储在信息存储单元二103,或者将所述mac、对应的ip地址和计算机名存储在信息存储单元二103。

所述更新ip地址操作可以在扫描仪启动时,也可以在用户点击用户列表时,也可以是定期,如一天更新一次或者半天更新一次。

如附图7所示,当用户进行扫描时,在用户列表中选择扫描文档的输出用户终端的uid,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读取信息存储单元一与所述uid相对应的mac地址,并将该mac地址发送至所述arp扫描模块,所述arp扫描模块读取所述信息存储单元二的数据,在所述信息存储单元二中找出相同的mac地址,在信息存储单元二中找出与该mac地址对应的ip地址,并将该ip地址作为此次用户扫描的电子文档输出地址。

由此,当用户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时(比如当为自动获取ip地址时),ip地址虽然发生了变化,附图6的用户终端的选择是基于mac去选择的,并非通过在用户注册时候的ip地址去选择输出地址,因此,输出地是基于更新ip地址操作后的与mac地址对应的ip地址去操作的,仍然是与uid对应的那台用户终端,不会因为ip地址的变化而将电子文档保存至其余用户终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