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辅助通信的应急电话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774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基于无线辅助通信的应急电话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无线辅助通信的应急电话系统以及采用该系统的通信网络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电缆大部分老化,直埋电缆和架空电缆故障频发,使得用户对电缆接入的固定电话网络感知度下降。随着光接入技术快速发展,pon(无源光网络)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便应运而生。光纤有着非常好的传输性能,光纤的频带很宽、通讯距离长、不受电磁场和电磁辐射的影响、重量轻、体积小、使用环境温度范围宽、不惧化学腐蚀、使用寿命长等这些优点。利用pon技术进行网络建设的ftth(光纤到户)方式成为目前的主流接入方式。pon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将固定电话设备接入pon终端之上,并在确保pon终端正常工作的状态下控制固定电话设备进行工作。目前,采用pon技术的固定电话设备已被绝大多数用户所采用。

随着现今经济和科技水平的进步,现代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信息通信领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客户对于固定电话业务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市政施工导致线路故障、设备故障和停电等外在因素,政企客户的固定电话在使用中出现故障的状况很难避免;上述采用pon技术的固定电话设备,其在pon终端断电后即无法进行工作,进而导致电话业务的中断。针对以上情形,现有的处理方案往往是在pon终端上外接备用电源(通常采用ups电源),其不仅搭建成本较大,且其仅能针对pon终端电源故障的状态下实现应急处理,而对于可能存在的光纤故障则无法确保固定电话设备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急电话系统,其可在传统的固定电话设备与pon终端连接过程中,因pon终端的电源故障或光纤故障而导致固定电话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的状态下,通过无线通信进行应急电话的呼出或接入,以确保电话的正常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无线辅助通信的应急电话系统,其设置于固定电话设备之中,固定电话设备包括有中央处理模块,以及与中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的听筒模块、语音模块与键盘模块,固定电话设备电性连接有设置在其外部的pon终端,pon终端通过电源模块进行供电,固定电话设备由pon终端与其连接线路进行供电处理;所述基于无线辅助通信的应急电话系统包括有无线通信模块,其设置于固定电话设备内部,所述听筒模块、语音模块与键盘模块均与无线通信模块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固定电话设备内部设置有辅助电源模块,其与电源模块彼此独立设置,所述辅助电源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并为其供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电话设备内部设置有彼此电性连接的pon终端检测模块与切换模块,pon终端检测模块用于对pon终端进行检测,切换模块用于对中央处理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所述pon终端检测模块连接至pon终端之上,所述中央处理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均连接至切换模块之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电话设备内部设置有电源检测模块,其连接至固定电话设备外部的电源模块之上,电源检测模块与切换模块彼此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pon终端内部设置有光纤检测模块,其与切换模块彼此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pon终端检测模块对于pon终端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检测,当pon终端检测模块检测到pon终端正常工作时,其所连接的切换模块则保持固定电话设备的中央处理模块进行相应工作,当pon终端检测模块检测到pon终端因故障而无法进行工作时,其即可通过切换模块将中央处理模块切换至无线通信模块进行工作,以实现应急电话处理。与此同时,上述pon终端检测模块在直接对于pon终端与固定电话设备的连接线路进行检测的同时,其可通过电源检测模块以及光纤检测模块分别对于电源模块以及pon终端内部光纤状态进行检测,并基于上述检测结果对于切换模块进行实时控制,致使其对于pon终端可能存在的异常工作状态的检测精度以及响应效率得以显著改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辅助供电模块采用设置于固定电话模块内部的5v蓄电池。

本发明公开有一种采用上述基于无线辅助通信的应急电话系统的通信网络,其包括有固定电话通信网络以及无线通信网络;所述固定电话通信网络采用软交换系统实现固定电话设备的通信处理,软交换系统包括有归属位置寄存器以及增强网络智能平台,所述pon终端与软交换系统之间通过无源分光网络进行连接;所述无线通信网络包括有移动交换中心、无线业务控制平台以及无线网归属位置寄存器,所述移动交换中心与无线通信模块之间通过基站实现通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电话通信网络之中设置有通信网络控制模块,所述pon终端检测模块、电源检测模块以及光纤检测模块三者与通信网络控制模块之间采用与门逻辑连接;当pon终端检测模块、电源检测模块以及光纤检测模块中的任意模块检测至pon终端工作异常时,通信网络控制模块控制固定电话通信网络停止接入处理,当用户进行电话接入时,仅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接入;当pon终端检测模块、电源检测模块以及光纤检测模块均检测至pon终端工作正常时,通信网络控制模块控制无线通信网络停止接入处理,当用户进行电话接入时,仅通过固定电话通信网络进行接入处理。

本发明公开有上述基于无线辅助通信的应急电话系统的通信网络工作方法,其包括有如下工作步骤:

1)当pon终端的工作状态异常,致使固定电话设备内部中央处理模块无法正常工作时,基于无线辅助通信的应急电话系统通过切换模块切换无线通信模块进行工作,听筒模块、语音模块以及键盘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形成回路,通过辅助电源模块对上述回路进行供电;

2)在步骤1)所述前提下,用户进行电话拨出时,通过与无线通信模块相连接的听筒模块、语音模块与键盘模块实现拨号与通话;

3)在步骤1)所述前提下,用户进行电话接入时,通过与无线通信模块相连接的听筒模块、语音模块实现通话。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电话设备中的中央处理模块所对应固定电话号码以及无线通信模块对应的移动电话号码包括有映射处理,其具体包括:将对应的固定电话号码与移动电话号码构成映射关系,并将上述固定电话号码与移动电话号码的映射关系储存在固定电话通信网络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以及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通信网归属位置寄存器之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之中,当用户进行电话拨出时,无线通信模块通过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进行通讯处理,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通信网归属位置寄存器基于无线通信模块对应的移动电话号码进行查询与搜索,当搜索到当前移动电话号码存在映射关系时,通过无线通信业务控制平台将其映射至固定电话网络之中,并通过固定电话网络中的增强网络智能平台将移动电话号码所映射的固定电话号码进行调用,以向通讯对象实现通讯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之中,用户进行电话接入时,通讯对象输入固定电话设备中的中央处理模块所对应固定电话号码时,固定电话通信网络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对于固定电话号码进行查询与搜索,当搜索到当前固定电话号码存在映射关系时,通过增强网络智能平台将其映射至无线通信网络之中,并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之中的无线通信网归属位置寄存器将固定电话号码所映射的移动电话号码进行调用;固定电话网络以及移动电话网络分别以固定电话号码及其映射的移动电话号码同时向用户进行电话接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在无线通信模块工作过程中,通过其与固定电话设备对应的固定电话号码之间的映射与识别处理,以使得通讯对象在接受到来自于本申请中的应急电话系统的呼叫时,仍可显示固定电话设备对应的号码,致使通讯对象易于对呼叫者的身份进行识别,亦可避免其在通讯过程中产生误解;同时,通讯对象来电时,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固定电话网络与无线通信网络同时进行工作,并针对当前固定电话设备内的工作模块与回路进行实际振铃处理;当pon终端正常时,中央处理模块控制电话设备进行振铃,当pon终端异常时,无线通信模块控制电话设备进行振铃,任意状态下仅有一个模块与回路进行实际振铃呼叫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pon终端包括有安装壳体以及设置在安装壳体内部的工作模块,安装壳体包括有安装外壳与安装内壳,安装内壳设置在安装外壳内部;所述安装内壳包括有彼此拼装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的相对端面之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端板与第二安装端板,第一安装端板设置于第二安装端板外侧;所述第一安装端板之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安装槽体,安装槽体内部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第一安装端板与第二安装端板之间通过设置在安装孔内的安装螺栓进行连接,安装螺栓的上端面与安装槽体的上端部相互齐平;每一个安装螺栓的上端面均设置有粘附在其端面之上的检测贴膜,所述第一安装端板的安装槽体内设置有采用环形结构的安装贴膜,其与检测贴膜彼此相对,安装贴膜采用透明或白色材质构成,检测贴膜采用黑色或蓝色材质构成,检测贴膜相对于安装贴膜一侧的粘度大于其相对于安装螺栓一侧的粘度。

上述pon终端可通过安装内壳的设置以实现本申请中pon设备的结构保护以及防止改造或伪造处理。厂商安装过程中,其将工作模块安置于安装内壳对应区域后,需将安装内壳中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上下相对拼接,此时应使得第一壳体位于第二壳体上部以使得第一安装端板覆盖在第二安装端板的外侧;完成上述操作后通过在第一安装端板之上的安装孔内设置安装螺栓即可完成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相互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完成连接后即可在每一个安装螺栓之上粘附检测贴膜,并在安装槽体内粘附安装贴膜,此时,由于检测贴膜两面的粘度不一,故其可与安装贴膜之间产生更为稳定的连接效果。

当本申请中的pon设备受到厂商外人员拆解时,其需撕下安装贴膜方可对安装内壳进行拆装,而检测贴膜则会沾附在安装贴膜之上随其一同被撕下,且无法进行复原操作。对于厂商或后续使用者而言,其仅需针对安装内壳中是否存在安装贴膜,或安装贴膜内侧是否设置有检测贴膜即可对于pon终端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测,以有效避免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用经过改装或伪造的pon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槽体之中,每一个安装孔的内壁之上均设置有多个延伸至安装槽体底端部的气流槽,气流槽位于安装槽体底端部的端部与安装孔相互贴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安装孔中的气流槽的设置以在安装贴膜与安装槽体之间形成多个对应的空腔,上述空腔可形成一定的气流导向处理,致使安装贴膜在气压作用下形成朝向气流槽内部压合的状态;安装贴膜在上述压合状态下可有效改善其与检测贴膜间的连接效果,进而确保安装贴膜撕除时检测贴膜随其一同撕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贴膜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内部添加有若干氧化硅纳米颗粒,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相对于安装外壳一侧的端面之上铺设有银薄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使得安装贴膜可对于安装内壳内部起到良好的散热作用,同时对于来自pon终端外部的热量进行有效阻隔,进而使其内部工作模块始终保持在理想的工作温度之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外壳内部设置有多个采用球形结构的防振腔室,其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防振腔室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外壳的内壁及安装内壳的外壁相互贴合;任意两个相邻的防振腔室相对于安装内壳的端面之上设置有彼此导通的导流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防振腔室的设置以使得pon终端受到意外碰撞或跌落时可得以良好的防护效果;同时,任意一个防振腔室对应位置受到撞击时,其可通过导流槽的设置以使得多个防振腔室内部的气流得以导通,进而使得其防护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改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于无线辅助通信的应急电话系统以及采用该系统的通信网络及其工作方法,其可在固定电话设备与pon终端连接过程中,因pon终端电源故障或光纤故障而导致固定电话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的状态下,通过其内部设置的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信以实现应急处理,以确保用户在电话使用过程中可始终保持电话的畅通,避免其因电话断电无法拨出或接入而导致的损失。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本申请中的通信网络可通过对于固定电话设备对应的电话号码及其内部无线通信模块的移动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实现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讯时采用固定电话号码进行实际呼出,以确保采用本申请中的应急电话系统的固定电话设备自始至终可视为单一固定电话号码进行通讯。反之,当pon终端恢复至正常工作状态时,pon终端检测模块通过检测至pon终端的正常工作以控制切换模块恢复中央处理模块的工作回路,即通过固定电话网络进行通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基于无线辅助通信的应急电话系统功能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中央处理模块以及无线通信模块工作回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基于无线辅助通信的应急电话系统通信网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pon终端内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安装槽体内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实施例9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中央处理模块、2—听筒模块、3—语音模块、4—键盘模块、5—pon终端、6—电源模块、7—无线通信模块、8—辅助电源模块、9—pon终端检测模块、10—软交换系统、11—归属位置寄存器、12—增强网络智能平台、13—无源分光网络、14—移动交换中心、15—无线通信业务控制平台、16—无线通信网归属位置寄存器、17—切换模块、18—电源检测模块、19—光纤检测模块、20—固定电话设备、21—安装外壳、22—安装内壳、2201—第一壳体、2202—第二壳体、23—第一安装端板、24—第二安装端板、25—安装槽体、26—安装孔、27—安装螺栓、28—检测贴膜、29—安装贴膜、30—气流槽、31—防振腔室、32—导流槽、33—通信网络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基于无线辅助通信的应急电话系统,其设置于固定电话设备20之中,固定电话设备20包括有中央处理模块1,以及与中央处理模块1电性连接的听筒模块2、语音模块3与键盘模块4,固定电话设备20电性连接有设置在其外部的pon终端5,pon终端5通过电源模块6进行供电,固定电话设备20由pon终端5与其连接线路进行供电处理;所述基于无线辅助通信的应急电话系统包括有无线通信模块7,其设置于固定电话设备20内部,所述听筒模块2、语音模块3与键盘模块4均与无线通信模块7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固定电话设备20内部设置有辅助电源模块8,其与电源模块6彼此独立设置,所述辅助电源模块8与无线通信模块7连接并为其供电。上述电源模块6采用12v电源,电源模块6输出的12v电源经由pon终端5进行变压处理后输出-48v电压以对于固定电话设备中的中央处理器进行供电处理;上述辅助电源模块8采用5v电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电话设备20内部设置有彼此电性连接的pon终端检测模块9与切换模块17,pon终端检测模块9用于对pon终端5进行检测,切换模块17用于对中央处理模块1与无线通信模块7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所述pon终端检测模块9连接至pon终端5之上,所述中央处理模块1与无线通信模块7均连接至切换模块17之上。

本发明公开有一种采用上述基于无线辅助通信的应急电话系统的通信网络,其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电话通信网络采用软交换系统10实现固定电话设备的通信处理,软交换系统包括有归属位置寄存器11以及增强网络智能平台12,所述pon终端5与软交换系统10之间通过无源分光网络13进行连接;所述无线通信网络包括有移动交换中心14、无线业务控制平台15以及无线网归属位置寄存器16,所述移动交换中心14与无线通信模块7之间通过基站实现通信。

本发明公开有上述基于无线辅助通信的应急电话系统的通信网络工作方法,其包括有如下工作步骤:

1)当pon终端的工作状态异常,致使固定电话设备内部中央处理模块1无法正常工作时,基于无线辅助通信的应急电话系统通过切换模块切换无线通信模块7进行工作,听筒模块2、语音模块3以及键盘模块4与无线通信模块7形成回路,通过辅助电源模块8对上述回路进行供电

2)在步骤1)所述前提下,用户进行电话拨出时,通过与无线通信模块7相连接的听筒模块2、语音模块3与键盘模块4实现拨号与通话;

3)在步骤1)所述前提下,用户进行电话接入时,通过与无线通信模块7相连接的听筒模块2、语音模块3实现通话。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电话设备中的中央处理模块1所对应固定电话号码以及无线通信模块对应的移动电话号码包括有映射处理,其具体包括:将对应的固定电话号码与移动电话号码构成映射关系,并将上述固定电话号码与移动电话号码的映射关系储存在固定电话通信网络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11,以及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通信网归属位置寄存器16之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之中,当用户进行电话拨出时,无线通信模块通过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进行通讯处理,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通信网归属位置寄存器基于无线通信模块对应的移动电话号码进行查询与搜索,当搜索到当前移动电话号码存在映射关系时,通过无线通信业务控制平台将其映射至固定电话网络之中,并通过固定电话网络中的增强网络智能平台将移动电话号码所映射的固定电话号码进行调用,以向通讯对象实现通讯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之中,用户进行电话接入时,通讯对象输入固定电话设备中的中央处理模块所对应固定电话号码时,固定电话通信网络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对于固定电话号码进行查询与搜索,当搜索到当前固定电话号码存在映射关系时,通过增强网络智能平台将其映射至无线通信网络之中,并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之中的无线通信网归属位置寄存器将固定电话号码所映射的移动电话号码进行调用;固定电话网络以及移动电话网络分别以固定电话号码及其映射的移动电话号码同时向用户进行电话接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在无线通信模块工作过程中,通过其与固定电话设备对应的固定电话号码之间的映射与识别处理,以使得通讯对象在接受到来自于本申请中的应急电话系统的呼叫时,仍可显示固定电话设备对应的号码,致使通讯对象易于对呼叫者的身份进行识别,亦可避免其在通讯过程中产生误解;同时,通讯对象来电时,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固定电话网络与无线通信网络同时进行工作,并针对当前固定电话设备内的工作模块与回路进行实际振铃处理;当pon终端正常时,中央处理模块控制电话设备进行振铃,当pon终端异常时,无线通信模块控制电话设备进行振铃,任意状态下仅有一个模块与回路进行实际振铃呼叫处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于无线辅助通信的应急电话系统以及采用该系统的通信网络及其工作方法,其可在固定电话设备与pon终端连接过程中,因pon终端电源故障或光纤故障而导致固定电话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的状态下,通过其内部设置的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信以实现应急处理,以确保用户在电话使用过程中可始终保持电话的畅通,避免其因电话断电无法拨出或接入而导致的损失。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本申请中的通信网络可通过对于固定电话设备对应的电话号码及其内部无线通信模块的移动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实现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讯时采用固定电话号码进行实际呼出,以确保采用本申请中的应急电话系统的固定电话设备自始至终可视为单一固定电话号码进行通讯。反之,当pon终端恢复至正常工作状态时,pon终端检测模块通过检测至pon终端的正常工作以控制切换模块恢复中央处理模块的工作回路,即通过固定电话网络进行通讯。

以实际通信过程中例,设定固定电话设备所连接的pon终端采用12v电源模块,其对于固定电话设备形成-48v的输入电压,固定电话设备对应的固定电话号码为xxxx;设定无线通信模块所连接的辅助电源模块采用5v,无线通信模块对应的移动电话号码为yyyyyy,通过在用户在安装设备过程中的登记即可实现固定电话号码xxxx与移动电话号码yyyyyy之间的映射关系。

当pon终端正常工作,即固定电话设备内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有-48v的输入电压时,中央处理模块与听筒模块、语音模块以及键盘模块构成的回路均可正常工作,用户拨出与接入电话时,均可通过固定电话通信网络直接以固定电话号码xxxx完成通信处理。当电源模块故障或pon终端内光纤发生故障时,pon终端无法正常输出电压,故使得固定电话设备内中央处理模块所对应的回路断开。此时,固定电话设备内的切换模块检测到无输入电压后即可切换无线通信模块激活工作状态,其与听筒模块、语音模块以及键盘模块通过5v的辅助电源模块构成新的工作回路。当用户在当前状态下进行电话拨出时,其实际以yyyyyy的移动电话号码与无线通信网络之间进行通信传输,无线通信网络根据之前的映射结果搜索到yyyyyy所对应的xxxx,即可以固定电话xxxx向拨出的通讯对象进行呼叫处理。

在通讯对象向用户进行呼叫时,固定电话网络可针对固定电话号码xxxx进行实际呼叫处理,同时根据上述映射结果,可使得无线通信网络针对移动电话号码yyyyyy进行呼叫处理;如若pon终端工作正常,即固定电话设备内的中央处理模块可正常工作,其可针对固定电话网络中固定电话号码的呼叫进行振铃;而在pon终端异常导致固定电话设备内的无线通信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其可针对无线通信网络中移动手机号码的呼叫进行振铃,pon终端的任意状态下,固定电话设备内部仅有一个工作回路进行工作;用户在实际接听电话过程中,无论是中央处理模块亦或无线通信模块产生的振铃均与其日常电话接听的提示及操作状态一致,故可符合其正常的固定电话使用体验。反之,当pon终端恢复至正常工作状态时,pon终端检测模块通过检测至pon终端的正常工作以控制切换模块恢复中央处理模块的工作回路,即通过固定电话网络进行通讯。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无线通信模块7可采用cdma模块、wcdma模块以及td-scdma模块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电话设备20内部设置有电源检测模块18,其连接至固定电话设备外部的电源模块6之上,电源检测模块18与切换模块17彼此电性连接;所述pon终端5内部设置有光纤检测模块19,其与切换模块17彼此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pon终端检测模块对于pon终端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检测,当pon终端检测模块检测到pon终端正常工作时,其所连接的切换模块则保持固定电话设备的中央处理模块进行相应工作,当pon终端检测模块检测到pon终端因故障而无法进行工作时,其即可通过切换模块将中央处理模块切换至无线通信模块进行工作,以实现应急电话处理。与此同时,上述pon终端检测模块在直接对于pon终端与固定电话设备的连接线路进行检测的同时,光纤模块好pon终端模块独立或直接连接,要和图对应。其可通过电源检测模块以及光纤检测模块分别对于电源模块以及pon终端内部光纤状态进行检测,并基于上述检测结果对于切换模块进行实时控制,致使其对于pon终端可能存在的异常工作状态的检测精度以及响应效率得以显著改善。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辅助供电模块8采用设置于固定电话模块内部的5v蓄电池。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4与图5所示,所述pon终端5包括有安装壳体以及设置在安装壳体内部的工作模块,安装壳体包括有安装外壳21与安装内壳22,安装内壳22设置在安装外壳21内部;所述安装内壳22包括有彼此拼装的第一壳体2201与第二壳体2202,第一壳体2201以及第二壳体2202的相对端面之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端板23与第二安装端板24,第一安装端板23设置于第二安装端板24外侧;所述第一安装端板23之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安装槽体25,安装槽体25内部设置有多个安装孔26,第一安装端板23与第二安装端板24之间通过设置在安装孔26内的安装螺栓27进行连接,安装螺栓27的上端面与安装槽体25的上端部相互齐平;每一个安装螺栓27的上端面均设置有粘附在其端面之上的检测贴膜28,所述第一安装端板23的安装槽体25内设置有采用环形结构的安装贴膜29,其与检测贴膜28彼此相对,安装贴膜29采用透明或白色材质构成,检测贴膜28采用黑色或蓝色材质构成,检测贴膜28相对于安装贴膜29一侧的粘度大于其相对于安装螺栓27一侧的粘度。

上述pon终端可通过安装内壳的设置以实现本申请中pon设备的结构保护以及防止改造或伪造处理。厂商安装过程中,其将工作模块安置于安装内壳对应区域后,需将安装内壳中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上下相对拼接,此时应使得第一壳体位于第二壳体上部以使得第一安装端板覆盖在第二安装端板的外侧;完成上述操作后通过在第一安装端板之上的安装孔内设置安装螺栓即可完成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相互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完成连接后即可在每一个安装螺栓之上粘附检测贴膜,并在安装槽体内粘附安装贴膜,此时,由于检测贴膜两面的粘度不一,故其可与安装贴膜之间产生更为稳定的连接效果。

当本申请中的pon设备受到厂商外人员拆解时,其需撕下安装贴膜方可对安装内壳进行拆装,而检测贴膜则会沾附在安装贴膜之上随其一同被撕下,且无法进行复原操作。对于厂商或后续使用者而言,其仅需针对安装内壳中是否存在安装贴膜,或安装贴膜内侧是否设置有检测贴膜即可对于pon终端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测,以有效避免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用经过改装或伪造的pon设备。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槽体25之中,每一个安装孔26的内壁之上均设置有多个延伸至安装槽体25底端部的气流槽30,气流槽30位于安装槽体25底端部的端部与安装孔26相互贴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安装孔中的气流槽的设置以在安装贴膜与安装槽体之间形成多个对应的空腔,上述空腔可形成一定的气流导向处理,致使安装贴膜在气压作用下形成朝向气流槽内部压合的状态;安装贴膜在上述压合状态下可有效改善其与检测贴膜间的连接效果,进而确保安装贴膜撕除时检测贴膜随其一同撕下。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5相同。

实施例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贴膜29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内部添加有若干氧化硅纳米颗粒,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相对于安装外壳一侧的端面之上铺设有银薄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使得安装贴膜可对于安装内壳内部起到良好的散热作用,同时对于来自pon终端外部的热量进行有效阻隔,进而使其内部工作模块始终保持在理想的工作温度之下。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6相同。

实施例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5所示,所述安装外壳21内部设置有多个采用球形结构的防振腔室31,其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防振腔室31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外壳21的内壁及安装内壳22的外壁相互贴合;任意两个相邻的防振腔室31相对于安装内壳22的端面之上设置有彼此导通的导流槽3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防振腔室的设置以使得pon终端受到意外碰撞或跌落时可得以良好的防护效果;同时,任意一个防振腔室对应位置受到撞击时,其可通过导流槽的设置以使得多个防振腔室内部的气流得以导通,进而使得其防护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改善。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7相同。

实施例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6所示,所述固定电话通信网络之中设置有通信网络控制模块33,所述pon终端检测模块9、电源检测模块18以及光纤检测模块19三者与通信网络控制模块33之间采用与门逻辑连接;当pon终端检测模块、电源检测模块以及光纤检测模块中的任意模块检测至pon终端工作异常时,通信网络控制模块控制固定电话通信网络停止接入处理,当用户进行电话接入时,仅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接入;当pon终端检测模块、电源检测模块以及光纤检测模块均检测至pon终端工作正常时,通信网络控制模块控制无线通信网络停止接入处理,当用户进行电话接入时,仅通过固定电话通信网络进行接入处理。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