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主机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115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主机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主机终端装置,属于交通数据传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PIS系统和CBTC系统专用无线通信,主要采用WLAN技术,用于传输视频监控、视频图像、列车状态和控制信息等数据。但这种技术对于当前业务的需求均存在一些问题。

WLAN是国内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中普遍使用的专用无线通信技术。由于WLAN使用公用频段和缺乏抗干扰机制,所以抗干扰性差;覆盖范围窄,所以导致越区切换频繁和节点数量多;因为节点多,且很多节点安装在隧道内,所以施工建设和后期维护非常困难;同时还存在高速移动性差,高速丢包率高等问题。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既有的无线通信系统已无法满足这些应用需求。同时城轨对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传输带宽、传输质量、兼容性、施工维护、投资利用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6年5月实施的《LTE-M终端设备技术规范》(CZJS/T 0068—2016)中对车载设备发射功率(33dBm)、CBTC数据镜像记录提出了新的要求,系统中现有的相关产品已无法满足。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能增加功放模块和大存储模块并且能实现了车载主机发射功率的提升的车载主机终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车载主机发射功率的车载主机终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主机终端装置包含机箱1、电源模块2、功放模块3、无线模块4、大存储模块5、核心板6和交换模块7,机箱1内部设置有电源模块2、功放模块3、无线模块4、大存储模块5、核心板6和交换模块7,且2分别与无线模块4、大存储模块5、核心板6和交换模块7连接,功放模块3上的M射频接口和A射频接口分别连接无线模块4的射频接口,功放模块3上的ANT1射频接口、ANT2射频接口分别连接机箱1上的射频接口,功放模块3的Monitor射频接口与核心板6的串口连接,且功放模块3内部设置有放大电路3-1。

作为优选,所述的核心板6的芯片为SAM9X35芯片。

作为优选,所述的核心板6采用两条密脚连接器和机箱1的底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大存储模块5接入机箱1底板上的Mini PCI-E接口且与核心板6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核心板6与交换模块7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装置整体结构紧凑,构件坚固耐用,具有良好的防尘、防雨淋和散热性能,且在功能上能提高无线模块发射功率,由原来的23dBm放大到33dBm,且还能提供数据记录功能,可存储记录不少于128GB的CBTC数据,此装置可靠性高,支持双机设备级热备、双SIM卡,大大提高系统传输可靠性;抗干扰性强,支持专网频段;采用ICIC抗干扰技术和MIMO技术,提高系统抗干扰和抗多路径衰耗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3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5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机箱1、电源模块2、功放模块3、无线模块4、大存储模块5、核心板6、交换模块7、放大电路3-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载主机终端装置包含机箱1、电源模块2、功放模块3、无线模块4、大存储模块5、核心板6和交换模块7,机箱1内部设置有电源模块2、功放模块3、无线模块4、大存储模块5、核心板6和交换模块7,且2分别与无线模块4、大存储模块5、核心板6和交换模块7连接,功放模块3上的M射频接口和A射频接口分别连接无线模块4的射频接口,功放模块3上的ANT1射频接口、ANT2射频接口分别连接机箱1上的射频接口,功放模块3的Monitor射频接口与核心板6的串口连接,可实时上报功放模块3的工作状态,当功放模块3出现故障时可及时产生报警,且功放模块3内部设置有放大电路3-1,射频信号通过功放模块3内部的放大电路3-1后被放大10dBm后,通过对端的射频接口发射出去,车载主机最大发射功率由原来的23dBm被放大到33dBm。

其中,所述的核心板6的芯片为SAM9X35芯片,核心板6采用2条密脚连接器和机箱1底板连接;所述的大存储模块5接入机箱1底板上的Mini PCI-E接口且与核心板6连接,所述的核心板6与交换模块7相互连接,当核心板6接收到交换模块7交换过来的数据后,经过过滤将CBTC数据存储记录到大存储模块5中,大存储模块5采用SSD固态硬盘做为存储介质,可支持到256GB存储空间,当存储空间不足时,大存储模块5可自动删除早期数据以保障最新数据记录不会丢失。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