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56275发布日期:2019-04-09 21:4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资源管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app)以满足人们在不同领域的服务需求。其中,很多应用程序都可以为用户分配或者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例如,网络存储空间或者各种虚拟物品(例如,游戏道具或者虚拟货币等)。

一般来说,网络资源主要分为两类,需要竞争才能获取的网络资源(也可称为竞争资源),以及不需要竞争,仅通过请求即可获取的网络资源(也可称为非竞争资源)。现有技术在分配竞争资源时,主要依据的是该竞争资源的实际可分配数量。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现有的按照竞争资源的实际可分配数量分配竞争资源的方法,仅仅考虑了资源的可分配数量,没有参考其他的因素来分配该竞争资源,竞争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以及通用性低,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优化现有的竞争资源的分配方式,提高竞争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资源获取请求;

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

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分配参数包括:分配数量和/或分配比例;

若是,则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竞争资源包括:第一类资源,第一类资源具有预定的分配总量;

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包括:

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第一类资源,则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确定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

如果可用分配数量小于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则确定向用户分配第一类资源,并更新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确定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包括:

查询与观测时长对应的用户流量分布图,获取从观测时长的起点至请求时间的用户流量作为实时累加流量,并获取在观测时长下的用户总流量;

根据预设的与请求时间关联的实时时间区间下的可用分配总量,实时累加流量以及用户总流量,确定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实时时间区间的区间长度与观测时长的区间长度相匹配。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根据预设的与请求时间关联的实时时间区间下的可用分配总量,实时累加流量以及所述用户总流量,确定第一类资源在所述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包括:

根据公式:expect(t)=l*(area(t)/sum)确定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t下的可用分配数量expect(t);

其中,l为预设的与请求时间t关联的实时时间区间下的可用分配总量,area(t)为实时累加流量;sum为用户总流量。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在查询与观测时长对应的用户流量分布图,获取从观测时长的起点至请求时间的用户流量作为实时累加流量,并获取在观测时长下的用户总流量之前,还包括:

根据设定的时间单位,对请求时间的数值进行调整,其中,时间单位为用户流量分布图的最小单位。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竞争资源包括:第二类资源,第二类资源中包括至少两个类别,其中,在设定时间区间内具有设定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具有上限值;

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包括:

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则根据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类别数量;

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预期类别数量、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确定当前预期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用户人数;

如果当前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小于预期用户人数,则确定向用户分配新类别的第二类资源。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根据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类别数量,包括:

根据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以及用户的资源获取机会数量,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

如果当前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小于预期用户人数,则确定向用户分配新类别的第二类资源,包括:

如果当前具有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均小于与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对应的预期用户人数,则按照设定选取策略,在满足条件的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中选取目标预期类别数量;

确定向用户分配与目标预期类别数量匹配的新类别的第二类资源。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预期类别数量、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确定当前预期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用户人数,包括:

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预期类别数量、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获取请求时间所在的实时时间区间内,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作为目标参考比例;

根据目标参考比例以及请求时间,确定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作为实时比例;

根据实时比例、以及与请求时间对应的实时用户总数,确定预期用户人数。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根据目标参考比例,以及请求时间,确定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作为实时比例,包括:

查询与观测时长对应的用户流量分布图,获取从观测时长的起点至请求时间的用户流量作为实时累加流量,并获取在查询时长下的用户总流量;

根据目标参考比例,实时累加流量以及用户总流量,确定实时比例。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预期类别数量、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确定当前预期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用户人数,包括:

获取与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t对应的实时时间区间d;

根据预期类别数量i、实时时间区间d、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获取在实时时间区间d内的具有预期类别数量i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cardsrate(d,i),以及在实时时间区间d的前一历史时间区间d-1内的具有预期类别数量i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cardsrate(d-1,i);

查询与观测时长对应的用户流量分布图,获取从观测时长的起点至请求时间t的用户流量作为实时累加流量area(t),并获取在观测时长下的用户总流量sum;

根据下述公式,确定当前预期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用户人数a;

a=usercount(d)*cardsrate(d,i)-usercount(d-1)*[cardsrate(d,i)-cardsrate(d-1,i)]*[1-area(t)/sum];

其中,usercount(d)为与实时时间区间d对应的用户人数,usercount(d-1)为与实时时间区间d的前一历史时间区间d-1对应的用户人数。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在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之后,还包括:

如果待分配资源为非竞争资源,则直接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非竞争资源包括:第三类资源或者第四类资源;

其中,第三类资源为用户在获取到第一类资源后才能获取的资源;第四类资源为用户的已分配资源。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如果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不包括第一类资源,则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一类资源,第一类资源具有预定的分配总量;

如果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第一类资源且不包括第三类资源,则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三类资源,第三类资源为用户在获取到第一类资源后才能获取的资源;

如果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第一类资源以及第三类资源,且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小于与第二类资源对应的类别总数量,则确定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第二类资源中包括至少两个类别,其中,在设定时间区间内具有设定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具有上限值;

如果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第一类资源以及第三类资源,且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等于与第二类资源对应的类别总数量,则确定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四类资源,第四类资源为用户的已分配资源。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在根据与待分配资源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根据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

返回执行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的操作,或者如果待分配资源为非竞争资源,则直接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的操作,直至成功向用户分配一个资源。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根据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包括:

如果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一类资源,且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小于与第二类资源对应的类别总数量,则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

如果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一类资源,且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等于与第二类资源对应的类别总数量,则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为第四类资源;

如果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则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为第四类资源。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装置,包括:

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资源获取请求;

资源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

第一资源判断模块,用于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分配参数包括:分配数量和/或分配比例;

第一资源提供模块,用于若是,则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竞争资源包括:第一类资源,第一类资源具有预定的分配总量;

第一资源判断模块包括:

数量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第一类资源,则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确定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

第一分配子模块,用于如果可用分配数量小于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则确定向用户分配第一类资源,并更新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数量确定子模块包括:

流量图查询单元,用于查询与观测时长对应的用户流量分布图,获取从观测时长的起点至请求时间的用户流量作为实时累加流量,并获取在观测时长下的用户总流量;

数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与请求时间关联的实时时间区间下的可用分配总量,实时累加流量以及用户总流量,确定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实时时间区间的区间长度与观测时长的区间长度相匹配。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数量确定单元包括:

数量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公式:expect(t)=l*(area(t)/sum)确定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t下的可用分配数量expect(t);

其中,l为预设的与请求时间t关联的实时时间区间下的可用分配总量,area(t)为实时累加流量;sum为用户总流量。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还包括:

数值调整单元,用于根据设定的时间单位,对请求时间的数值进行调整,其中,时间单位为用户流量分布图的最小单位。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竞争资源包括:第二类资源,第二类资源中包括至少两个类别,其中,在设定时间区间内具有设定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具有上限值;

第一资源判断模块包括:

数量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则根据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类别数量;

人数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预期类别数量、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确定当前预期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用户人数;

第二分配子模块,用于如果当前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小于预期用户人数,则确定向用户分配新类别的第二类资源。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数量确定子模块包括:

数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以及用户的资源获取机会数量,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

第二分配子模块包括:

类别数量选取单元,用于如果当前具有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均小于与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对应的预期用户人数,则按照设定选取策略,在满足条件的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中选取目标预期类别数量;

资源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向用户分配与目标预期类别数量匹配的新类别的第二类资源。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人数确定子模块包括:

参考比例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预期类别数量、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获取请求时间所在的实时时间区间内,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作为目标参考比例;

实时比例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参考比例以及请求时间,确定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作为实时比例;

预期人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实时比例、以及与请求时间对应的实时用户总数,确定预期用户人数。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实时比例获取单元包括:

流量图查询子单元,用于查询与观测时长对应的用户流量分布图,获取从观测时长的起点至请求时间的用户流量作为实时累加流量,并获取在查询时长下的用户总流量;

比例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参考比例,实时累加流量以及用户总流量,确定实时比例。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人数确定子模块包括:

时间区间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t对应的实时时间区间d;

比例获取单元,用于根据预期类别数量i、实时时间区间d、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获取在实时时间区间d内的具有预期类别数量i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cardsrate(d,i),以及在实时时间区间d的前一历史时间区间d-1内的具有预期类别数量i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cardsrate(d-1,i);

流量获取单元,用于查询与观测时长对应的用户流量分布图,获取从观测时长的起点至请求时间t的用户流量作为实时累加流量area(t),并获取在观测时长下的用户总流量sum;

用户人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下述公式,确定当前预期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用户人数a;

a=usercount(d)*cardsrate(d,i)-usercount(d-1)*[cardsrate(d,i)-cardsrate(d-1,i)]*[1-area(t)/sum];

其中,usercount(d)为与实时时间区间d对应的用户人数,usercount(d-1)为与实时时间区间d的前一历史时间区间d-1对应的用户人数。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还包括:

第二资源提供模块,用于如果待分配资源为非竞争资源,则直接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非竞争资源包括:第三类资源或者第四类资源;

其中,第三类资源为用户在获取到第一类资源后才能获取的资源;第四类资源为用户的已分配资源。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资源确定模块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第一类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不包括第一类资源,则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一类资源,第一类资源具有预定的分配总量;

第三类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第一类资源且不包括第三类资源,则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三类资源,第三类资源为用户在获取到第一类资源后才能获取的资源;

第二类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第一类资源以及第三类资源,且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小于与第二类资源对应的类别总数量,则确定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第二类资源中包括至少两个类别,其中,在设定时间区间内具有设定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具有上限值;

第四类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第一类资源以及第三类资源,且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等于与第二类资源对应的类别总数量,则确定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四类资源,第四类资源为用户的已分配资源。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还包括:

资源重新确定模块,用于若否,则根据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

第二资源判断模块,用于返回执行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的操作,或者如果待分配资源为非竞争资源,则直接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的操作,直至成功向用户分配一个资源。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是,资源重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一类资源,且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小于与第二类资源对应的类别总数量,则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一类资源,且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等于与第二类资源对应的类别总数量,则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为第四类资源;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则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为第四类资源。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根据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若是,则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解决了现有技术竞争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以及通用性低,用户体验差的问题,可以根据用户的已分配资源和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分配参数向用户分配竞争资源,增加了分配竞争资源时的参考因素,优化了现有的竞争资源的分配方式,提高了竞争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观测时长对应的用户流量分布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的变化规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进行资源分配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资源分配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装置可以配置于计算机设备,例如,服务器中,与用户终端中安装的客户端软件配合使用。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用户的资源获取请求。

其中,资源获取请求为用户输入的用于请求获取资源的信息或指令。可选的,资源可以为网络存储空间、电子卡牌、虚拟货币或者虚拟游戏装备等。

在一个具体例子中,可以向注册用户固定提供设定大小(例如,100g)的网络存储空间的获取权限。用户可以通过发送相应的资源获取请求,向服务器请求获取对应的网络存储空间(例如,一次资源获取请求可以获取10g的网络存储空间),以在线存储用户文件。进一步的,当用户已经向服务器申请了固定大小的网络存储空间,用户还可以继续向该服务器发送资源获取请求,此时,用户需要和其他用户竞争以获取新的网络存储空间,例如,服务器每天新增50个10g的竞争存储空间,由多用户竞争获取上述竞争存储空间。

在另一个具体例子中,可以举办一个线上活动,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资源获取请求,以向服务器请求获取资源。活动截止时,根据用户获取电子卡牌或虚拟游戏装备的情况,给予用户奖励。例如,一共设置有14张不同类别的电子卡牌,在活动中,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资源获取请求获取电子卡牌。活动截止时,对集齐14张电子卡牌的用户,给予奖励。

在另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可以发布限量版的虚拟游戏装备或者设定总量的虚拟货币。虚拟游戏装备或者虚拟货币需要用户执行一定的操作(例如,完成线上发布的任务等)后触发发送资源获取请求竞争获取。

步骤102、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

其中,基于用户的资源获取请求,查询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例如,查询用户已经收集的电子卡牌,根据用户已经收集的电子卡牌,确定需要向用户分配的电子卡牌。

步骤103、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分配参数包括:分配数量和/或分配比例。

其中,竞争资源可以是用于在整个资源获取周期下(例如,一个月或者2个月等)控制资源获取进度的资源,例如,在一个设定时长的线上活动中,竞争资源仅在设定时间段内会向外分配,进而可以通过该竞争资源,控制整个线上活动的活动进程)。

或者说,竞争资源可以是用户在一次资源获取请求中无法保证一定能够获取到的资源。

在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后,需要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竞争资源。

可用分配参数可以为根据用户的流量分布设置的待分配资源的可用分配数量。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为在请求时间下的待分配资源对应的实际已分配数量。如果在请求时间下的待分配资源对应的可用分配数量小于实际已分配数量,则确定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并更新待分配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

可用分配参数可以为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待分配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为当前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待分配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根据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待分配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确定当前预期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待分配资源的预期用户人数。如果当前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待分配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小于预期用户人数,则确定向用户分配新类别的待分配资源。

可选的,通过预定竞争资源的数量,可以控制能够获取该竞争资源的总人数,例如,控制活动中获取奖励的用户人数。可选的,通过限制当前时间区间内用户可以获取的竞争资源的数量,可以在整个资源获取周期下控制资源获取进度,例如,控制活动进程。

非竞争资源是活动提供的资源中,除了竞争资源之外的其他资源。在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为非竞争资源后,可以直接将无条件获取资源分配给用户。

步骤104、若是,则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

其中,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可以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后,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相应的更新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判断不可以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则根据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然后返回执行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根据与待分配资源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的操作,直至成功向用户分配一个资源。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判断不可以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则可以向用户反馈资源分配失败的响应信息,并不再向该用户分配任何资源。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用户的资源获取请求为网络存储空间的获取请求,则可以首先需要根据已经为该用户分配的网络存储空间的大小,确定当前为该用户分配的网络存储空间是否为需要与其他用户进行竞争的竞争资源(也即,设定容量的竞争存储空间),若是,则根据上述竞争存储空间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例如,50个10g的竞争存储空间),以及在所述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数量,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该设定容量的竞争存储空间,若是,则直接将该竞争存储空间提供给用户。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用户的资源获取请求为虚拟货币的获取请求,则可以首先需要根据已经分配给该用户的虚拟货币的数量,确定当前为该用户分配的虚拟货币是否为需要与其他用户进行竞争的竞争资源(也即,设定数量的竞争虚拟货币),若是,则根据上述竞争虚拟货币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例如,10000个虚拟货币),以及在所述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数量,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该设定数量的竞争虚拟货币,若是,则直接将该设定数量的竞争虚拟货币提供给用户。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若是,则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解决了现有技术竞争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以及通用性低,用户体验差的问题,可以根据用户的已分配资源和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分配参数向用户分配竞争资源,增加了分配竞争资源时的参考因素,优化了现有的竞争资源的分配方式,提高了竞争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提高用户体验。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各个可选方案结合,在本实施例中,竞争资源可以为:第一类资源,第一类资源具有预定的分配总量;

以及,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可以为:

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第一类资源,则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确定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如果可用分配数量小于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则确定向用户分配第一类资源,并更新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

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用户的资源获取请求。

步骤202、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

步骤203、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第一类资源,则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确定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

其中,竞争资源可以包括:第一类资源,第一类资源具有预定的分配总量。用户想要获取活动奖励,必须获取第一类资源。可选的,每一名用户仅可以获取一次第一类资源。通过预定第一类资源的数量,控制活动中获取奖励的总的用户人数。在一个具体例子中,在一次必须持有第一类资源的集卡活动中,设定第一类资源的分配总量为100万,也就相当于设置了能够最终集齐卡片的总的用户人数。

可选的,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确定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可以包括:根据第一类资源的分配总量,以及与该第一类资源对应的分配有效期(例如,7天),平均确定该第一类资源在该分配有效期内设定时间单位(例如,秒、分钟或者小时)内的可用分配数量。

在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如果第一类资源的分配总量为24,分配有效期为1天,则可以确定每经过一个小时,都会多放出一个第一类资源,进而可以根据该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确定与该第一类资源对应的可用分配数量。

可选的,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确定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可以包括:查询与观测时长对应的用户流量分布图,获取从观测时长的起点至请求时间的用户流量作为实时累加流量,并获取在观测时长下的用户总流量;根据预设的与请求时间关联的实时时间区间下的可用分配总量,实时累加流量以及用户总流量,确定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实时时间区间的区间长度与观测时长的区间长度相匹配。

其中,用户流量分布图为根据服务接口检测的参与活动的用户人数绘制的流量分布图。观测时长为预设的时长(例如,一天),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设置。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观测时长对应的用户流量分布图。如图3所示,观测时长为从0点开始至24点的86400秒。观测时长的起点为第1秒。用户流量分布图的横轴为时间。用户流量分布图的纵轴为参与活动的用户人数。获取从观测时长的起点至请求时间的用户流量,即从把第1秒到请求时间对应的参与活动的用户人数相加,作为实时累加流量。获取在观测时长下的用户总流量,即把第1秒到第86400秒对应的参与活动的用户人数相加,作为用户总流量。

可选的,根据预设的与请求时间关联的实时时间区间下的可用分配总量,实时累加流量以及用户总流量,确定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包括:根据公式:expect(t)=l*(area(t)/sum)确定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t下的可用分配数量expect(t);其中,l为预设的与请求时间t关联的实时时间区间下的可用分配总量,area(t)为实时累加流量;sum为用户总流量。

其中,在活动开始前,预定第一类资源在活动期间的每一个实时时间区间下的可用分配总量。实时时间区间的区间长度与观测时长的区间长度相匹配。例如,活动为3天。观测时长为从0点开始至24点的86400秒。根据观测时长将活动时间划分为3个实时时间区间:第1天、第2天以及第3天。第一类资源在第1天对应的可用分配总量为50。第一类资源在第2天对应的可用分配总量为100。第一类资源在第3天对应的可用分配总量为150。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获取预设的与请求时间关联的实时时间区间下的可用分配总量。例如,请求时间为活动第2天的28800秒,则预设的与请求时间关联的实时时间区间下的可用分配总量l为第一类资源在第2天对应的可用分配总量100。

可选的,在查询与观测时长对应的用户流量分布图,获取从观测时长的起点至请求时间的用户流量作为实时累加流量,并获取在观测时长下的用户总流量之前,还包括:根据设定的时间单位,对请求时间的数值进行调整,其中,时间单位为用户流量分布图的最小单位。

其中,获取的请求时间的数值可能与用户流量分布图的最小单位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例如,获取的请求时间为毫秒级的数值,而用户流量分布图的最小单位为秒。将请求时间的数值单位调整为用户流量分布图的时间单位,便于确定。

步骤204、如果可用分配数量小于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则确定向用户分配第一类资源,并更新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

其中,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为当前已经分配至用户的第一类资源数量,在每次分配出一次第一类资源时都会更新,例如,在每次分配出一次第一类资源时,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都会加1。

确定得到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后,获取在请求时间下的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比较可用分配数量与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的大小。如果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小于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则确定向用户分配第一类资源,并更新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如果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等于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则确定不向用户分配第一类资源。

步骤205、若是,则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竞争资源可以包括具有预定的分配总量的第一类资源时,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确定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如果可用分配数量小于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则确定向用户分配第一类资源,并更新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可以基于用户流量动态调整资源分配数量,保证用户公平地进行竞争,提高用户体验。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各个可选方案结合,在本实施例中,竞争资源可以为:第二类资源,第二类资源中包括至少两个类别,其中,在设定时间区间内具有设定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具有上限值;

以及,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所述待分配资源,可以为:

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则根据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类别数量;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预期类别数量、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确定当前预期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用户人数;如果当前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小于预期用户人数,则确定向用户分配新类别的第二类资源。

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获取用户的资源获取请求。

步骤402、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

步骤403、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则根据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类别数量。

其中,竞争资源可以包括:第二类资源。第二类资源中包括至少两个类别,其中,在设定时间区间内具有设定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具有上限值。上限值为根据活动进程预设的数值。例如,第二类资源中可以为12张不同类别的电子卡牌。在设定时间区间内具有设定类别数量的电子卡牌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具有上限值。例如,活动第1天,允许40%的参与用户持有5张不同类别的电子卡牌,允许10%的用户持有10张不同类别的电子卡牌。

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则根据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类别数量。例如,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为5,则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类别数量为6。

步骤404、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预期类别数量、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确定当前预期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用户人数。

其中,预设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预期类别数量、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获取与请求时间对应的实时时间区间下的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与当前总用户数,确定当前预期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用户人数。例如,与请求时间对应的第2天的具有预期类别数量6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为50%,当前总用户数为100000,则确定得到当前预期具有预期类别数量6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用户人数为50000。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的变化规律的示意图。以天为单位,x轴表示每天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cardsrate(d,i),y轴表示每天对应的参与活动人数usercount(d),任意时刻面积公式为usercount(d)*cardsrate(d,i)。假设d=1,i=6,则面积1表示第1天有6张有效卡的用户数,面积1+面积2+面积3表示第2天有6张有效卡的用户数。从第1天过渡到第2天,增加了面积2+面积3。面积3会随着人数增长逐渐递增,所以变化比较平滑。面积2是随着比例调整,在比例变化的瞬间跟着变化的。

可选的,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预期类别数量、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确定当前预期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用户人数,包括:

获取与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t对应的实时时间区间d;根据预期类别数量i、实时时间区间d、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获取在实时时间区间d内的具有预期类别数量i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cardsrate(d,i),以及在实时时间区间d的前一历史时间区间d-1内的具有预期类别数量i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cardsrate(d-1,i);查询与观测时长对应的用户流量分布图,获取从观测时长的起点至请求时间t的用户流量作为实时累加流量area(t),并获取在观测时长下的用户总流量sum;根据下述公式,确定当前预期具有所述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用户人数a;

a=usercount(d)*cardsrate(d,i)-usercount(d-1)*[cardsrate(d,i)-cardsrate(d-1,i)]*[1-area(t)/sum];

其中,usercount(d)为与实时时间区间d对应的用户人数,usercount(d-1)为与实时时间区间d的前一历史时间区间d-1对应的用户人数。

usercount(d)是从实时时间区间d的起点至请求时间t内的用户人数。usercount(d-1)为前一历史时间区间d-1对应的用户人数。

步骤405、如果当前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小于预期用户人数,则确定向用户分配新类别的第二类资源。

其中,确定得到当前预期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用户人数后,获取在请求时间下的当前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比较当前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与预期用户人数的大小。如果当前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小于预期用户人数,则确定向用户分配新类别的第二类资源;如果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等于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则确定不向用户分配新类别的第二类资源。

步骤406、若是,则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竞争资源可以包括第二类资源时,其中,在设定时间区间内具有设定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具有上限值,则根据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类别数量;并确定当前预期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用户人数;如果当前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小于预期用户人数,则确定向用户分配新类别的第二类资源,可以基于预定用户比例和实时用户总人数动态调整资源分配数量,可以有效控制活动进程。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各个可选方案结合,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类别数量,可以为:根据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以及用户的资源获取机会数量,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如果当前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小于预期用户人数,则确定向用户分配新类别的所述第二类资源,包括:如果当前具有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均小于与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对应的预期用户人数,则按照设定选取策略,在满足条件的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中选取目标预期类别数量;确定向用户分配与目标预期类别数量匹配的新类别的第二类资源。

以及,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预期类别数量、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确定当前预期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用户人数,可以为: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预期类别数量、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获取请求时间所在的实时时间区间内,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作为目标参考比例;根据目标参考比例以及请求时间,确定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作为实时比例;根据实时比例、以及与请求时间对应的实时用户总数,确定预期用户人数。

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获取用户的资源获取请求。

步骤502、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

步骤503、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根据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以及用户的资源获取机会数量,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

其中,资源获取机会数量为预设的用户在当前时间区间拥有的资源获取机会的数量。例如,可以预先设定用户在活动期间的每天有2次资源获取机会。上述资源获取机会数量会封装于用户发送的一个资源获取请求中,以使服务器根据该资源获取请求,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

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根据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以及用户的资源获取机会数量,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例如,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为5,用户的资源获取机会数量为2,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两个预期类别数量:6和7。

步骤504、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预期类别数量、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获取请求时间所在的实时时间区间内,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作为目标参考比例。

其中,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预期类别数量,在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中,查询并获取请求时间所在的实时时间区间内,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作为目标参考比例。分别进行确定,获取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对应的目标参考比例。

步骤505、根据目标参考比例以及请求时间,确定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作为实时比例。

其中,预先建立目标参考比例与实时时间区间内的时间区间的对应关系。例如,根据实时时间区间内的时间区间对目标参考比例进行均分,将目标参考比例与实时时间区间的比值作为参考比例增长值。当前的比例增长值等于参考比例增长值与请求时间的乘积。将请求时间对应的实时时间区间的前一历史时间区间对应的目标参考比例与当前的比例增长值相加,即可得到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作为实时比例。分别进行确定,获取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对应的实时比例。

例如,实时时间区间为从0点开始至24点的86400秒,目标参考比例为10%。时间区间为1秒,请求时间为1000秒,则当前的比例增长值等于参考比例增长值10%/86400与请求时间1000秒的乘积1/864。前一历史时间区间对应的目标参考比例为5%,则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等于5%+1/864。

步骤506、根据实时比例、以及与请求时间对应的实时用户总数,确定预期用户人数。

其中,与请求时间对应的实时用户总数与实时比例的乘积即为预期用户人数。分别进行确定,获取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对应的预期用户人数。

步骤507、如果当前具有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均小于与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对应的预期用户人数,则按照设定选取策略,在满足条件的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中选取目标预期类别数量。

其中,分别比较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对应的预期用户人数与当前具有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的大小。如果当前具有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均小于与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对应的预期用户人数,则按照设定选取策略,在满足条件的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中选取目标预期类别数量。设定选取策略可以为在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中随机抽取一个,作为目标预期类别数量。设定选取策略还可以为在所述预期类别数量中选择一个最大值或者选择一个最小值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如果当前具有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中仅有一个小于与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对应的预期用户人数,则将实际用户人数小于的预期用户人数对应的预期类别数量,选取为目标预期类别数量;如果当前具有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均大于等于与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对应的预期用户人数,则确定不向用户分配与目标预期类别数量匹配的新类别的第二类资源。

步骤508、确定向用户分配与目标预期类别数量匹配的新类别的第二类资源。

其中,确定向用户分配与目标预期类别数量匹配的新类别的第二类资源。例如,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为5,选取的目标预期类别数量为7,则确定向用户分配2个新类别的第二类资源。

步骤509、若是,则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根据预设的用户的资源获取机会数量,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分别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预期类别数量、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确定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作为实时比例;并根据实时比例、以及与请求时间对应的实时用户总数,确定预期用户人数;在当前具有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均小于与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对应的预期用户人数,则按照设定选取策略,在满足条件的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中选取目标预期类别数量;确定向用户分配与目标预期类别数量匹配的新类别的第二类资源,可以基于用户的资源获取机会数量、实时用户总人数、以及预定用户比例动态调整资源分配数量,可以有效控制活动进程。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各个可选方案结合。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获取用户的资源获取请求。

步骤602、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

步骤603、判断待分配资源的资源类型,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执行s604;如果待分配资源为非竞争资源,则执行s605。

步骤604、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若是,执行s606;否则,执行s607。

步骤605、直接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

步骤606、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

步骤607、根据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返回执行s603。

其中,在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之后,还包括:如果待分配资源为非竞争资源,则直接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

可选的,非竞争资源包括:第三类资源或者第四类资源;其中,第三类资源为用户在获取到第一类资源后才能获取的资源;第四类资源为用户的已分配资源。

其中,如果用户已获取第一类资源,则可以将第三类资源分配给该用户;如果用户未获取第一类资源,则拒绝将第三类资源分配给该用户。可选的,第四类资源为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除了第一类资源之外的资源。

可选的,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如果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不包括第一类资源,则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一类资源,第一类资源具有预定的分配总量。

如果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第一类资源且不包括第三类资源,则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三类资源,第三类资源为用户在获取到第一类资源后才能获取的资源。

如果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第一类资源以及第三类资源,且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小于与第二类资源对应的类别总数量,则确定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第二类资源中包括至少两个类别,其中,在设定时间区间内具有设定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具有上限值。

如果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第一类资源以及第三类资源,且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等于与第二类资源对应的类别总数量,则确定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四类资源,第四类资源为用户的已分配资源。

其中,第一类资源、第二类资源、第三类资源以及第四类资源为根据活动需求设置的资源。例如,在集卡活动中,一共有14张不同类别的电子卡牌,将其中一张选定为第一类资源,一张选定为第三类资源,其余12张为第二类资源。第四类资源为用户已获取的电子卡牌中除了第一类资源之外的卡牌。

可选的,根据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包括:如果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一类资源,且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小于与第二类资源对应的类别总数量,则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如果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一类资源,且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等于与第二类资源对应的类别总数量,则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为第四类资源;如果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则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为第四类资源。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根据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返回执行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的操作,或者如果待分配资源为非竞争资源,则直接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的操作,直至成功向用户分配一个资源,可以根据预定的资源种类及资源分配策略,动态调整资源分配类型和数量。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进行资源分配的情况。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装置可以配置于计算机设备。如图8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请求获取模块701、资源确定模块702、第一资源判断模块703和第一资源提供模块704。

其中,请求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用户的资源获取请求;资源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第一资源判断模块703,用于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分配参数包括:分配数量和/或分配比例;第一资源提供模块704,用于若是,则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若是,则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解决了现有技术竞争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以及通用性低,用户体验差的问题,可以根据用户的已分配资源和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分配参数向用户分配竞争资源,增加了分配竞争资源时的参考因素,优化了现有的竞争资源的分配方式,提高了竞争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竞争资源包括:第一类资源,第一类资源具有预定的分配总量;

第一资源判断模块703包括:

数量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第一类资源,则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确定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

第一分配子模块,用于如果可用分配数量小于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则确定向用户分配第一类资源,并更新第一类资源的实际已分配数量。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数量确定子模块包括:

流量图查询单元,用于查询与观测时长对应的用户流量分布图,获取从观测时长的起点至请求时间的用户流量作为实时累加流量,并获取在观测时长下的用户总流量;

数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与请求时间关联的实时时间区间下的可用分配总量,实时累加流量以及用户总流量,确定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数量,实时时间区间的区间长度与观测时长的区间长度相匹配。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数量确定单元包括:

数量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公式:expect(t)=l*(area(t)/sum)确定第一类资源在请求时间t下的可用分配数量expect(t);

其中,l为预设的与请求时间t关联的实时时间区间下的可用分配总量,area(t)为实时累加流量;sum为用户总流量。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

数值调整单元,用于根据设定的时间单位,对请求时间的数值进行调整,其中,时间单位为用户流量分布图的最小单位。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竞争资源包括:第二类资源,第二类资源中包括至少两个类别,其中,在设定时间区间内具有设定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具有上限值;

第一资源判断模块703包括:

数量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则根据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类别数量;

人数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预期类别数量、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确定当前预期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用户人数;

第二分配子模块,用于如果当前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小于预期用户人数,则确定向用户分配新类别的第二类资源。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数量确定子模块包括:

数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以及用户的资源获取机会数量,确定与用户对应的第二类资源的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

第二分配子模块包括:

类别数量选取单元,用于如果当前具有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实际用户人数均小于与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对应的预期用户人数,则按照设定选取策略,在满足条件的至少两个预期类别数量中选取目标预期类别数量;

资源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向用户分配与目标预期类别数量匹配的新类别的第二类资源。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人数确定子模块包括:

参考比例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预期类别数量、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获取请求时间所在的实时时间区间内,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作为目标参考比例;

实时比例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参考比例以及请求时间,确定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在请求时间下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作为实时比例;

预期人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实时比例、以及与请求时间对应的实时用户总数,确定预期用户人数。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实时比例获取单元包括:

流量图查询子单元,用于查询与观测时长对应的用户流量分布图,获取从观测时长的起点至请求时间的用户流量作为实时累加流量,并获取在查询时长下的用户总流量;

比例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参考比例,实时累加流量以及用户总流量,确定实时比例。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人数确定子模块包括:

时间区间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t对应的实时时间区间d;

比例获取单元,用于根据预期类别数量i、实时时间区间d、以及预设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获取在实时时间区间d内的具有预期类别数量i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cardsrate(d,i),以及在实时时间区间d的前一历史时间区间d-1内的具有预期类别数量i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cardsrate(d-1,i);

流量获取单元,用于查询与观测时长对应的用户流量分布图,获取从观测时长的起点至请求时间t的用户流量作为实时累加流量area(t),并获取在观测时长下的用户总流量sum;

用户人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下述公式,确定当前预期具有预期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预期用户人数a;

a=usercount(d)*cardsrate(d,i)-usercount(d-1)*[cardsrate(d,i)-cardsrate(d-1,i)]*[1-area(t)/sum];

其中,usercount(d)为与实时时间区间d对应的用户人数,usercount(d-1)为与实时时间区间d的前一历史时间区间d-1对应的用户人数。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

第二资源提供模块,用于如果待分配资源为非竞争资源,则直接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非竞争资源包括:第三类资源或者第四类资源;

其中,第三类资源为用户在获取到第一类资源后才能获取的资源;第四类资源为用户的已分配资源。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资源确定模块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第一类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不包括第一类资源,则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一类资源,第一类资源具有预定的分配总量;

第三类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第一类资源且不包括第三类资源,则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三类资源,第三类资源为用户在获取到第一类资源后才能获取的资源;

第二类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第一类资源以及第三类资源,且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小于与第二类资源对应的类别总数量,则确定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第二类资源中包括至少两个类别,其中,在设定时间区间内具有设定类别数量的第二类资源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比例具有上限值;

第四类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第一类资源以及第三类资源,且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等于与第二类资源对应的类别总数量,则确定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四类资源,第四类资源为用户的已分配资源。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

资源重新确定模块,用于若否,则根据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

第二资源判断模块,用于返回执行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的操作,或者如果待分配资源为非竞争资源,则直接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的操作,直至成功向用户分配一个资源。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资源重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一类资源,且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小于与第二类资源对应的类别总数量,则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一类资源,且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中包括的第二类资源的类别数量等于与第二类资源对应的类别总数量,则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为第四类资源;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本次未成功分配的待分配资源为第二类资源,则重新确定新的待分配资源为第四类资源。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资源分配装置可执行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设备812的框图。图9显示的设备8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9所示,设备8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设备8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816,系统存储器8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828和处理单元816)的总线818。

总线8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设备8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设备8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8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8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832。设备8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8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9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9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818相连。存储器8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公开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842的程序/实用工具8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8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8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842通常执行本公开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设备8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8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8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设备8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设备8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822进行。并且,设备8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8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820通过总线818与设备8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9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设备8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8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8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也即,获取用户的资源获取请求;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若是,则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分配参数包括:分配数量和/或分配比例。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获取用户的资源获取请求;根据与用户对应的已分配资源,确定与资源获取请求匹配的待分配资源;如果待分配资源为竞争资源,则根据待分配资源在资源获取请求的请求时间下的可用分配参数以及在请求时间下的实际已分配的分配参数,判断是否向用户分配待分配资源;若是,则将待分配资源提供给用户;分配参数包括:分配数量和/或分配比例。

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ruby、go,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公开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