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5466发布日期:2019-01-28 12:3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驾驶过程中就常常需要使用手机进行导航,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震动,因此需要通过电子设备支架对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进行安装固定。

现有的大部分电子设备支架(如手机支架)对于放置手机或拿取手机的操作不够便捷,例如在两个夹臂之间连接有弹簧的弹力夹持支架,需要用户用手把两夹臂拉开一定距离,才能把手机放上去夹持固定;而取放操作较为便捷的重力支架,即利用手机自身的重力,使手机放置到支架的下支撑臂时,通过齿轮与齿条等传动结构带动两侧的夹臂向内侧移动而将手机夹持固定,重力支架夹持一款手机的位置都是固定的,用户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而且齿轮与齿条之间容易松动,导致夹持力度不够且容易产生异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稳定性高、操作简单便捷且不会产生异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用于夹持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支撑座、左夹臂、右夹臂及弹性连接件;所述壳体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电子设备的顶壁,以及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所述支撑座设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沿垂直于所述顶壁所在平面的方向穿过所述底壁并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左夹臂和所述右夹臂相对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夹臂的一端设有左安装部,所述右夹臂的一端设有右安装部,所述左安装部和所述右安装部均滑动设置在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之间,且所述左安装部靠近于所述壳体的右侧,所述右安装部靠近于所述壳体的左侧;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弹性本体以及设置在弹性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弹性本体固定在所述插接柱上,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左安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右安装部转动连接。

当外部压力作用于所述壳体时,所述壳体朝所述支撑座移动,所述弹性连接件发生变形使其两端相互远离,使所述左夹臂和所述右夹臂分别朝所述壳体内滑动而彼此相互靠近并夹持所述电子设备,所述弹性连接件保持在变形状态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支架保持为夹紧状态;当外部拉力作用于所述壳体时,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支撑座移动,所述弹性连接件在弹力作用下恢复自然状态,并带动所述左夹臂和所述右夹臂分别朝所述壳体外移动而松开所述电子设备,所述弹性连接件保持在自然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支架为打开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电子设备支架通过将左夹臂的左安装部与右夹臂的右安装部在壳体内错位设置,弹性连接件固定在支撑座的插接柱上,且弹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活动连接,用户只需将电子设备放置到壳体上并挤压壳体,即可使弹性连接件变形并带动左夹臂和右夹臂朝彼此移动,而将电子设备稳固地夹持在所需要的位置,并在需要拿取电子设备时,通过拉动电子设备使壳体背离支撑座移动,左夹臂与右夹臂即可在弹性连接件的弹力作用下快速松开电子设备,操作简单便捷,而且弹性连接件同时与支撑座、左夹臂和右夹臂稳定连接,使电子设备支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异响,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子设备支架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电子设备支架移除前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子设备支架夹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电子设备支架移除前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电子设备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弹性连接件的另一种变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图1是本发明电子设备支架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电子设备支架移除前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电子设备支架夹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电子设备支架移除前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电子设备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弹性连接件的另一种变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发明电子设备支架100,用于支撑手机等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支撑座2、左夹臂3、右夹臂4及弹性连接件5,支撑座2设置在壳体1下方,左夹臂3与右夹臂4相对设置在壳体1左右两侧,且支撑座2、左夹臂3和右夹臂4均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1内,弹性连接件5在壳体1内固定于支撑座2上,弹性连接件5的两端分别与左夹臂3和右夹臂4活动连接,且弹性连接件5与左夹臂3的连接处靠近于壳体1的右侧、弹性连接件5与右夹臂4的连接处靠近于壳体1的左侧。

当外部压力作用于壳体1时,壳体1朝支撑座2移动,弹性连接件5发生变形使其两端相互远离,使左夹臂3和右夹臂4分别朝壳体1内滑动而彼此相互靠近并夹持电子设备,弹性连接件5保持在变形状态使得电子设备支架100保持为夹紧状态;当外部拉力作用于壳体1时,壳体1背离支撑座2移动,弹性连接件5在弹力作用下恢复自然状态,并带动左夹臂3和右夹臂4分别朝壳体1外移动而松开电子设备,弹性连接件5保持在自然状态时,电子设备支架100为打开状态。

请结合参考图5,壳体1包括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顶壁11,以及与顶壁11相对设置的底壁12;壳体1设有连接顶壁11和底壁12的左侧壁13、右侧壁14、前侧壁15及后侧壁16,顶壁11、底壁12、左侧壁13、右侧壁14、前侧壁15及后侧壁16共同围成一容置腔10;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分别设有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41,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41与容置腔10连通,左夹臂3和右夹臂4分别穿设在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41中;底壁12贯穿设置有与容置腔10连通的第三通孔121,前侧壁15和后侧壁16的内表面分别对称设有第一滑轨(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滑轨161,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16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顶壁11所在平面,并且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161均与第三通孔12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前壳101与后壳102,前壳101和后壳102之间形成容置腔10,前壳101和后壳102通过卡扣103固定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可通过螺钉进行锁固。前壳101和后壳102的顶板1011、1021形成顶壁11,前壳101和后壳102的底板1012、1022形成底壁12,前壳101的两侧板和后壳102的两侧板分别形成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第一滑轨设在前壳101的后表面,第二滑轨161设在后壳102的前表面。壳体1由前壳101和后壳102配合而成,使得电子设备支架100更易于组装,从而可以提高生产制造的效率。

请参考图1至图5,支撑座2设有插接柱21,插接柱21沿垂直于顶壁11所在平面的方向穿过底壁12并滑动设置在壳体1的容置腔10内,插接柱21穿过第三通孔121并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161中;插接柱21的上端表面设有固定臂211,固定臂211将弹性连接件5固定在插接柱21上;插接柱21设有限位孔212,第一滑轨或第二滑轨161中设有限位柱17,限位柱17滑动设置在限位孔212中,限位孔21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插接柱21的中轴线,限位柱17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插接柱21的中轴线。当电子设备支架100在打开状态时,限位柱17位于限位孔212的上端,当电子设备支架100在夹紧状态时,限位柱17位于限位孔212的下端。应当理解的是,限位孔212和限位柱17的位置可互换,也即是说,限位柱17可以设置在插接柱21上,限位孔212可以设置在第一滑轨或第二滑轨161中,只要实现对插接柱21的行程进行限位即可。

插接柱21的周壁上设有定位滑槽213,定位滑槽21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插接柱21的中轴线,第一滑轨或第二滑轨161的内壁设有第一定位凸起18,第一定位凸起18滑动设置在定位滑槽213中,定位滑槽213中设有第二定位凸起214,第二定位凸起214与第一定位凸起18配合使插接柱21定位在壳体1内。当电子设备支架100在打开状态时,第一定位凸起18在定位滑槽213中位于第二定位凸起214的上方,当电子设备支架100在夹紧状态时,第一定位凸起18在定位滑槽213中位于第二定位凸起214的下方。应当理解的是,定位滑槽213和第二定位凸起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滑轨或第二滑轨161的内壁,第一定位凸起18也可以设置在插接柱21上,只要能够将插接柱21定位在壳体1内即可。

支撑座2于插接柱21的下方设有接合部22,接合部22的外周壁设有螺纹结构221,接合部22通过螺纹结构与外部固定装置连接,例如与夹子连接,通过夹子将电子设备支架100固定到待固定位置(如汽车的空调出风口)。

请参考图1至图5,左夹臂3和右夹臂4相对设置在壳体1的左右两侧,左夹臂3的一端设有左安装部31,右夹臂4的一端设有右安装部41,左安装部31在容置腔10内靠近于壳体1的右侧,右安装部41在容置腔10靠近于壳体1的左侧,左安装部31和右安装部41均滑动设置在顶壁11和底壁12之间,且左安装部31与右安装部41的滑动方向相互平行;左夹臂3位于壳体1外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左夹持部32,右夹臂4位于壳体1外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右夹持部42,左夹持部32与右夹持部42的内侧表面设有防滑垫,左夹持部32与右夹持部42用于将电子设备夹持在顶壁11上方。左安装部31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延伸的左连杆311,左连杆311上设有左容置槽312,弹性连接件5靠近壳体1右侧的一端在左容置槽312中转动连接;右安装部41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延伸的右连杆411,右连杆411上设有右容置槽412,弹性连接件5靠近壳体1左侧的一端在右容置槽412中转动连接。左夹臂3与右夹臂4与弹性连接件5的连接处设置在壳体1内远离顶壁11的位置,能够给弹性连接件5提供变形空间,同时让左夹臂3与右夹臂4能够更贴近顶壁11,使得电子设备支架100的体积更加小巧。

左安装部31与右安装部41在壳体1内沿前后方向在同一平面上并排设置,左安装部31靠近右安装部41的一侧设有第一让位槽313,右安装部41靠近左安装部31的一侧设有第二让位槽413,左安装部31可滑动地设置第二让位槽413中,右安装部41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让位槽313中,即左安装部31与右安装部41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互补结构,其中,第一让位槽313的宽度与右安装部41的宽度相同,第二让位槽413的宽度与左安装部31的宽度相同,且左安装部31与右安装部41两者的宽度之和等于左夹臂3或右夹臂4的宽度,使左安装部31和右安装部41在错位设置的同时不影响左夹臂3和右夹臂4对称地设置在壳体1两侧,让壳体1内部结构可以更紧凑、整体宽度较小,从而使电子设备支架100体积小巧且外形美观。

请参考图1至图6,弹性连接件5包括弹性本体50以及设置在弹性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弹性本体50固定在插接柱21上,第一连接部51在容置腔10内靠近于壳体1的右侧,第二连接部52在容置腔10内靠近于壳体1的左侧,第一连接部51与左安装部3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52与右安装部41转动连接。具体地,弹性本体50通过固定臂211压紧在插接柱21上端表面,弹性本体50的形状为弧形,弧形的开口朝向顶壁11,当电子设备支架100在打开状态时,弹性本体50具有第一弧度,当电子设备支架100在夹紧状态时,弹性本体50具有第二弧度,第一弧度大于第二弧度。弹性本体50的形状可以是非标准的弧形,只要弹性本体50的两端朝顶壁11弯折延伸、且弹性本体50在插接柱21的连接处位于弹性本体50两端所在直线的下方即可。弹性本体50的两端分别弯折形成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的形状为圆环形,但不以此为限。左容置槽312的形状与第一连接部51相匹配,第一连接部51可转动地连接在左容置槽312中,右容置槽412的形状与第二连接部52相匹配,第二连接部52可转动地连接在右容置槽412中。

装配时,首先将左夹臂3和右夹臂4装入后壳102中,使左安装部31在容置腔10内靠近于后壳102的右侧、右安装部41在容置腔10内靠近于后壳102的左侧,左夹持部32和右夹持部42伸出于后壳102两侧外;其次,将插接柱21装入第二滑轨161,且限位孔212套设在限位柱17上;再次,将弹性本体50固定到插接柱21的固定臂211上,并将第一连接部51装入左安装部31的左容置槽312、将第二连接部52装入右安装部41的右容置槽412;最后,将前壳101对准后壳102并通过卡扣103扣合固定,即完成电子设备支架100的组装。

当需要夹持电子设备时,将电子设备放置到壳体1的顶壁11上,并对电子设备施加一压力使壳体1朝支撑座2移动,弹性连接件5的弹性本体50在插接柱21的挤压下变形,并带动左夹持部32与右夹持部42朝彼此靠近,当弹性本体50由开口朝上的自然状态切换为开口朝下的变形状态时,弹性本体50的弹力使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相互靠近;当左夹持部32和右夹持部42分别抵接在电子设备的侧壁时,弹性连接件5与左夹臂3、右夹臂4形成自锁结构,从而将插接柱21定位在壳体1内,使得电子设备支架100保持在夹紧状态;其中,支撑座2与壳体1之间也可以通过第一定位凸起18与第二定位凸起214等定位结构将插接柱21定位在壳体1内,弹性本体50在变形状态时无需设置为开口朝下。

当需要取下电子设备时,对电子设备施加一拉力使壳体1背离支撑座2移动,插接柱21拉动弹性本体50使其由变形状态恢复为自然状态,第一连接部51与第二连接部52在弹力作用下相互靠近,使左夹持部32与右夹持部42彼此相互远离,电子设备支架100再次切换为打开状态。

本发明电子设备支架100通过将左夹臂3的左安装部31与右夹臂4的右安装部41在壳体1内错位设置,弹性连接件5固定在支撑座2的插接柱21上,且弹性连接件5的两端分别与左安装部31和右安装部41活动连接,用户只需将电子设备放置到壳体1上并挤压壳体1,即可使弹性连接件5变形并带动左夹臂3和右夹臂3朝彼此移动,而将电子设备稳固地夹持在所需要的位置,并在需要拿取电子设备时,通过拉动电子设备使壳体1背离支撑座2移动,左夹臂3与右夹臂4即可在弹性连接件5的弹力作用下快速松开电子设备,操作简单便捷,而且弹性连接件5同时与支撑座2、左夹臂3和右夹臂4稳定连接,使电子设备支架100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异响,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