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结果的获取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56454发布日期:2019-04-09 21:4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试结果的获取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试结果的获取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试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对测试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测试设备出现安全隐患,通常不允许外部的存储介质直接对测试设备中的测试数据进行拷贝。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在现有技术当中,是工作人员手动去现场拷贝测试设备中的测试结果,但是,此种方法消耗了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严重影响了测试结果的获取效率。由此可见,如何提供一种更好的测试结果的获取方法,来减少工作人员的时间与精力消耗,以提高测试结果的获取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结果的获取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以提高测试结果的获取效率。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测试结果的获取方法,包括:

将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存储至nas;

通过所述nas获取所述测试结果。

优选的,所述nas上连接有外存储器。

优选的,所述将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存储至nas的过程,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ip地址是否能够通过所述nas的第一控制器的识别;

若是,则将所述测试结果存储至所述nas。

优选的,所述通过所述nas获取所述测试结果的过程,包括:

通过所述nas的第二控制器获取所述测试结果。

优选的,所述通过所述nas获取所述测试结果的过程,包括:

利用具有连网功能的第三方设备访问所述nas,并从所述nas获取所述测试结果。

优选的,所述将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存储至nas的过程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nas获取所述目标测试设备的运行日志,并通过所述运行日志判断所述目标测试设备是否出现故障。

优选的,所述通过所述运行日志判断所述目标测试设备是否出现故障的过程,包括:

判断所述运行日志中是否存在预设关键字,以判断所述目标测试设备是否出现故障。

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测试结果的获取装置,包括:

结果存储模块,用于将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存储至nas;

结果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nas获取所述测试结果。

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公开的测试结果的获取方法的步骤。

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测试结果的获取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述公开的测试结果的获取方法的步骤。

可见,在本发明中,首先是将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存储至nas当中,然后,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nas来获取到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去现场拷贝目标测试设备中的测试结果而言,在本发明中,通过nas来获取目标测试设备中的测试结果,可以避免工作人员手动去现场拷贝目标测试设备中的测试结果的繁琐步骤,由此减少了工作人员在时间与精力上的消耗,从而提高了测试结果的获取效率。相应的,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测试结果的获取装置、介质及设备,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结果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测试结果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结果的获取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结果的获取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测试结果的获取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将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存储至nas;

步骤s12:通过nas获取测试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是一种专门用来存储数据的存储服务器,在nas当中设置有存储器件和内嵌系统软件,利用nas可以提供跨平台文件的共享功能。

为了避免工作人员需要手动拷贝目标测试设备中的测试结果的繁琐步骤,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是将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存储至nas当中,然后,通过nas获取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是在目标测试设备测试结束后,将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上传存储到nas中,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是将目标测试设备中存储的数据复制拷贝到nas当中,而nas又是一种可以跨平台提供共享功能的存储服务器,所以,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nas来获取到目标测试设备中的测试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测试设备可以是学校科研单位的实验测试设备,也可以是企业中的测试设备,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是将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存储至nas当中,然后,通过nas来获取测试结果。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去现场拷贝目标测试设备中的测试结果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通过nas来获取目标测试设备中的测试结果,可以避免工作人员手动去拷贝目标测试设备中的测试结果的繁琐步骤,由此减少了工作人员在时间与精力上的消耗,进而提高了测试结果的获取效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与优化,具体的,nas上连接有外存储器。

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实际应用场景当中,如果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数量巨大,由此会给nas带来极大的存储负担,为了增大nas的存储空间,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nas上连接外存储器,由此来增加nas的存储空间,以使得nas可以存储更多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外存储器可以是硬盘,也可以是网盘,还可以是u盘或者光盘,此处,对于外存储器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只要是能够达到实际应用目的即可。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与优化,具体的,上述步骤s11:将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存储至nas的过程,包括:

判断目标测试设备的ip地址是否能够通过nas的第一控制器的识别;

若是,则将测试结果存储至nas。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nas存储测试结果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通常会在nas中设置用来识别外界目标测试设备中的测试结果是否能够上传到nas当中的第一控制器。换句话说,nas中的第一控制器会通过识别每个目标测试设备的ip地址来判断目标测试设备是否为合法的测试设备。

具体的,如果目标测试设备的ip地址能够通过nas的第一控制器的识别,说明目标测试设备为合法的测试设备,此时,就可以将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存储至nas当中;如果目标测试设备的ip地址不能够通过nas的第一控制器的识别,说明目标测试设备为非法的测试设备,此时为了保证nas中数据的安全性,nas就可以拒绝存储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

可见,nas对目标测试设备的ip地址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的结果来决定是否要将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存储到nas当中,通过该方法可以进一步保证nas中存储测试结果的安全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与优化,具体的,上述步骤s12:通过nas获取测试结果的过程,包括:

通过nas的第二控制器获取测试结果。

在实际应用当中,除了会在nas当中设置用来识别外界的目标文件是否能够上传到nas中的第一控制器之外,还会在nas当中设置可以从nas中获取测试结果的第二控制器,也即,如果工作人员想要获取nas中的测试结果,只能是通过nas的第二控制器来获取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而不能从nas其他位置来获取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

显然,通过在nas中设置执行不同功能逻辑的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从而使得nas执行不同逻辑功能的模块相互独立,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测试结果在传输过程中的整体效率,而且,也可以保证工作人员获取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对nas中控制器的数量进行拓展增加,以此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与优化,具体的,上述步骤s12:通过nas获取测试结果的过程,包括:

利用具有联网功能的第三方设备访问nas,并从nas获取测试结果。

在实际应用场景当中,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具有联网功能的第三方设备来获取nas中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也即,首先通过具有联网功能的第三方设备登录nas,然后,通过nas来获取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在本实施例中,具有联网功能的第三方设备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平板,还可以是其他具有联网功能的后台服务器,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可见,通过具有联网功能的第三方设备来访问nas,并从nas上获取测试结果,不仅可以使得获取测试结果的手段更加灵活、多样,而且,也适应了复杂应用场景的需求。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与优化,如图2所示,具体的,上述步骤s12:将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存储至nas的过程之后,还包括:

步骤s13:通过nas获取目标测试设备的运行日志,并通过运行日志判断目标测试设备是否出现故障。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目标测试设备的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通常不会设置测试专网来对目标测试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如果目标测试设备发生故障,工作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及时知晓目标测试设备的运行结果,并且,也无法及时到达目标测试设备的安装地点对目标测试设备进行维修,此时,会影响目标测试设备在后续过程中的正常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是将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存储至nas当中以后,通过nas获取目标测试设备的运行日志,能够想到的是,当获取到了目标测试设备的运行日志以后,就相当于获取到了目标测试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具体参数,那么,根据目标测试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具体参数就可以判断出目标测试设备是否出现故障。

显然,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及时知晓目标测试设备是否发生故障,如果目标测试设备出现故障,工作人员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到达目标测试设备的安装地点对目标测试设备进行维修,由此保证了目标测试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具体的,上述步骤:通过运行日志判断目标测试设备是否出现故障的过程,包括:

判断运行日志中是否存在预设关键字,以判断目标测试设备是否出现故障。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目标测试设备出现故障,不仅会导致目标测试设备的电压值和电流值会发生异常,也会导致目标测试设备的温度出现异常,或者是出现其他异常信息。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判断目标测试设备是否出现故障的速度,还可以通过判断运行日志中是否出现预设关键字来判断目标测试设备是否出现故障。此处,预设关键字可以是:异常、过高、过低、故障等关键词,本实施例对预设关键字的表现形式不作具体限定,只要是能够达到判定目标测试设备是否出现故障的目的即可。

显然,通过判断运行日志中是否存在预设关键字来判断目标测试设备是否出现故障,不仅可以提高判断目标测试设备是否出现故障的速度,而且,也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此处,通过一个实际应用场景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在学校或者是科研单位当中,基本上实现了实验测试设备的网上预约功能,为了防止实验测试设备遭到外界存储介质的侵害,不允许学生将实验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拷贝到学生自己携带的u盘或其他存储设备当中,此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去拷贝实验测试设备中的测试结果,但是,这浪费了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利用本申请中公开的方法,可以将实验测试设备中的测试结果存储至nas中,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调用具有联网功能的第三方设备就可以从nas中获取到实验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

而且,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nas实时查看到实验测试设备的运行日志,同时,根据运行日志确定出实验测试设备发生故障的责任人。此外,在学校或者是科研单位当中,还可以将学生的论文等数据结果长期保存在nas当中,以供学校和科研单位可以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查重、校验,从而为学生科研论文的发表提供理论支撑。由此可见,通过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在时间与精力上的消耗,而且,也可以保证测试结果的获取效率。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测试结果的获取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结果存储模块21,用于将目标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存储至nas;

结果获取模块22,用于通过nas获取测试结果。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公开的测试结果的获取方法的步骤。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测试结果的获取设备,如图4所示,包括:

存储器3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32,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述公开的测试结果的获取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测试结果的获取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