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及主动降噪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7977发布日期:2018-09-14 23:36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主动降噪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及主动降噪耳机。



背景技术:

主动降噪耳机采用主动降噪技术,即利用麦克风监测噪声,次级声源发出与当前噪声声波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消噪声波,消噪声波与噪声声波产生干涉作用,实现消除噪声的目的。麦克风与作为次级声源的扬声器是构成主动降噪耳机的重要装置。对于采用反馈拓扑结构的主动降噪耳机,为保证降噪效果,减少传播延迟,需将麦克风放在距离扬声器尽可能近的地方。

对于现有主动降噪耳机的生产和装配,麦克风与扬声器是分别安装并接线。这会导致以下两方面问题:首先,无法保证量产过程中每个降噪耳机的麦克风与扬声器具有相同的微小距离,进而影响降噪效果,导致量产的降噪耳机一致性较差;其次,对每个降噪耳机都进行麦克风和扬声器的装配、接线的工序,工作量具大,必然导致出错率提升,良品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及主动降噪耳机,以解决主动降噪耳机的量产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包括麦克风、扬声器以及固定装置;

所述麦克风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扬声器发声侧。

进一步地,所述麦克风收声侧安装在远离扬声器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扬声器包括座架、振膜及盖体;所述振膜连接在所述座架与盖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杆一、框架和支撑杆二;

所述框架通过支撑杆一安装在扬声器发声侧;

所述支撑杆二安装在所述框架的远离所述扬声器一侧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二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框架的中部倾斜,并且所述支撑杆二的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麦克风。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主动降噪耳机,包括耳机壳体,主动降噪模组以及上述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

所述主动降噪模组与所述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连接,所述声学总成安装在所述耳机壳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降噪模组采用反馈滤波模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及主动降噪耳机,所述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包括麦克风、扬声器以及固定装置;所述麦克风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扬声器发声侧。所述主动降噪耳机包括所述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耳机壳体以及主动降噪模组;所述主动降噪模组与所述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连接,所述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安装在所述耳机壳体内部。将上述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应用于主动降噪耳机的量产,与单独使用麦克风和扬声器相比,安装过程更简单,可减少产线的工作量,降低出错率,提高良品率;能保证扬声器与麦克风间的距离够小且距离误差在较小范围内,可减少传播延迟,提高了降噪性能的一致性,进一步减小了量产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各部份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中,扬声器分解立体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中,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第一种俯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第二种俯视图。

附图标记:

1-麦克风;2-扬声器;3-固定装置;

21-座架;22-振膜;23-盖体;

31-支撑杆一;32-框架;33-支撑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包括麦克风1,扬声器2以及固定装置3;麦克风1通过固定装置3安装在扬声器2的发声侧。若麦克风1与扬声器2均为圆柱体形状,则上述二者通过固定装置3安装在同一轴心线上,且麦克风1与扬声器 2的各切面均垂直于该轴心线,即麦克风1的各切面均与扬声器2各切面保持平行。为保证麦克风1尽量考进扬声器2但不影响扬声器2 工作,考虑到扬声器2的振膜最大振幅为2mm,故将麦克风1与扬声器2之间的距离定为不小于2mm。

请继续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麦克风1收声侧为远离扬声器 2一侧。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扬声器2包括座架21、振膜22及盖体23,上述振膜22是组接在座架21与盖体23之间。扬声器2通过振膜22振动而产生声波,而座架21可安装有导磁板、磁石、音圈以及电路板等结构,此为现有技术,无需过多叙述。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3包括支撑杆一31、框架 32和支撑杆二33;框架32通过支撑杆一31安装在扬声器2发声侧;支撑二33安装在框架32远离扬声器2一侧上。优选地,框架32的形状为圆形,半径与扬声2器最大横截面的半径保持一致;支撑杆一 31与支撑杆二33的数量均多于1只,支撑杆一31与扬声器2的连接位置为扬声器2的两侧,具体位置无特殊要求,以加工方便和安装牢固为原则。

请继续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支撑杆二33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另一端朝向框架32中部倾斜,并且所述支撑杆二的另一端用于支撑麦克风1。支撑杆二33与框架32所在平面程锐角连接,锐角的角度与其连接的麦克风1大小相关,麦克风1越小,其锐角角度越小。所有支撑杆二33与麦克风1的连接点尽量在麦克风1上均匀分布,这样利于麦克风1安装牢固。支撑杆二33的个数为至少2根,具体需根据加工条件且能固定麦克风1为原则。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3根支撑杆二33固定麦克风1。优选地,支撑杆两端的分别均匀分布在框架32和麦克风1的接触面上。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5根支撑杆二33固定麦克风1。优选地,支撑杆两端的分别均匀分布在框架32和麦克风1的接触面上。

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还包括扬声器2的正极接线与负极接线,麦克风1的正极接线、负极接线。通过对麦克风1的正极加上偏置电压,正极接线还作为输出线,输出声音的电信号。对于麦克风1还可采用3根接线的方式,除了正极接线、负极接线,还包括输出接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主动降噪耳机包括耳机壳体、主动降噪模组以及上述声学总成;主动降噪模组与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连接,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安装在耳机壳体内部。不同的耳机壳体,主动降噪模组的安装位置不同。对于入耳式耳机壳体,主动降噪模组安装在耳机壳体外面,通过耳机线体与耳机壳体内部的声学总成连接,对于入耳式的耳机壳体,主动降噪模组安装在耳机壳体内部。

声学总成集检测与执行装置为一体,将检测到的噪声信号传输至主动降噪模块,主动降噪基于噪声信号处理后得到消噪信号,并传输回声学总成,声学总成播放该消噪信号,得到消噪声波。

在本实施例中,主动降噪模组采用反馈滤波模式。适合反馈式主动降噪的理想耳机是扬声器和获取扬声器输出麦克风之间实现零延迟。这是无法实现的,因为这样的话,扬声器和麦克风将需要共用同一个声学中心。从物理角度来说,这将不可能实现。可以做到的是将麦克风放在距离扬声器薄膜尽可能近的地方,以减少传播延迟。

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用于主动降噪耳机,与现分别采用扬声器与麦克风的降噪耳机相比,安装过程更简单,可减少产线的工作量,降低出错率,提高良品率;能保证扬声器与麦克风间的距离够小且距离误差在较小范围内,可减少传播延迟,提高了降噪性能的一致性,进一步减小了量产的难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和主动降噪耳机作了详细介绍,实施例的说明只是为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